史上最倒黴的天才

吳越國,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統治者為臨安錢氏,在亂世中偏安於東南一隅,強盛時擁有13州疆域,約為現今浙江省全境、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東北部(福州市)一帶。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來自吳越國。

錢易,吳越國王錢倧之子,才華橫溢,瀟灑不羈。自古以來,像錢易這種出身王室,長得又帥又有才華又有個性,絕對是古裝大戲男一號的標配。然而錢易拿了主角的劇本,卻沒有主角光環,反而黴運連連,災禍不斷,堪稱史上最慘男主角。

史上最倒黴的天才

早在錢易出生之前,災禍就已經找上門來。錢易的父親吳越王錢倧因政變被廢,錢倧之弟錢俶繼位,錢易連一天王儲的滋味都沒感受到,就被逐出了王室,然而這僅僅是錢易悲慘命運的開始。

再到後來,趙匡胤建立宋朝,開始統一全國的戰爭,錢俶秉著保境安民的思想,納土歸宋,率領吳越國臣民歸順宋朝。錢易對此無能為力,先丟了王位,現在連國家也沒了。

不過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吳越國,趙匡胤很高興,給過去吳越國的王公大臣都封了官,結果偏偏就錢易和他哥哥錢昆沒著落。

錢易心中不忿,本來是王位候選人,一來二去王位沒了國家也沒了,他不甘心只做個普通人。既然拼不了爹,那就拼才華,從此錢易開始勤學苦讀,備戰科舉考試。

錢易天賦異稟,是數十年難得一遇的天才,在他的奮發努力之下,十七歲那年便一舉考中進士,衝進了科考最後殿試大關。

在殿試現場,錢易把這些年來的委屈化作力量,才思泉湧,筆走龍蛇,用不到規定時間的一半完成了三篇大作,成為了第一個交卷的人。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宋朝殿試中第一個交卷意味著什麼,宋太祖趙匡胤軍人出身,深諳兵貴神速之道,因此把這一套理念也搬到了科舉考試中,他規定,殿試中第一個交卷的人,如果沒有文章沒犯錯誤,那就是當朝狀元!所以那時起的科舉考試,到最後都成了競速大賽,誰快誰贏。

如此說來,文章寫得好,又是第一個交卷的錢易,豈不是一步登天,拿下狀元?然而等待錢易的結局不僅不是狀元,反而還連進士資格都給剝奪了。這是怎麼回事?

史上最倒黴的天才

原來考官覺得錢易答題太快,肯定為人輕浮,難堪大任。那如此說來,考官豈不是違反了君命,他不怕趙匡胤的責罰麼?還真不怕,因為當時的皇帝已經不是趙匡胤,而是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趙光義對科考的態度不似趙匡胤那般隨心所欲,因此對於提前交卷的人更為嚴苛。

錢易就是如此倒黴,千辛萬苦又成了白費功夫,不是他不明白,只是政策變化快。不過事情似乎仍有轉機,雖然錢易提前交卷被剝奪了進士資格,不過也因此一戰成名,才名遠播,時人稱其才華不下於李白。

宋朝出了個小李白,這事很快傳到宋太宗趙光義耳朵裡,再一打聽,原來他就是當初提前交卷被趕出去的十七歲少年。趙光義十分感興趣,當即表示要直接把錢易從平民升為翰林。

眼看著錢易就要苦盡甘來,鹹魚翻身,結果他的倒黴光環再次發揮。趙光義的任命還沒傳下去,突然南邊傳來急報,說有盜賊叛亂。趙光義立馬一門心思處理叛亂的事去了,提拔錢易的事也就這麼耽擱了。

可憐錢易出身高貴,天縱奇才,卻總是被種種意外事件所累,至今什麼事也沒幹成。

史上最倒黴的天才

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錢易不拋棄不放棄,再戰科考,一舉拿下了進士第二名的好成績,總算沒有任何意外發生。

然而這回錢易依然不滿,覺得自己有實力拿第一,是被主考官排擠才拿了第二,因此大筆一揮寫下一篇文章諷刺科考。當時的皇帝宋真宗看了這篇文章,心裡不爽,結果又給了錢易降了一名,變成了第三。看來說錢易的黴運到頭,還為時過早。

此後的日子裡倒是沒再出亂子,錢易在官場文壇都有所成就,安穩地度過了一生。他的兩個兒子都在科舉中金榜題名,成為了大宋開國以來父兄子都科舉登第的唯一一家,為錢氏正名,傳為佳話。

錢易的兒子們能如此一帆風順,可要感謝他們老爹把這輩子所有的黴運都給擋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