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有多难,为什么有些人也努力了但还是考不上?

倔强的函数


1.复习的时间太短,内容没掌握牢固: 考研要至少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准备,因为一般要考四门课:数学(高等代数,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专业课、英语,马概毛论,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复习这些内容或者复习的所有知识点自己都是半生不熟,一遇到实际应用肯定打折扣。

2.没有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是否完成了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做的练习是否都会做。

3.自己一头闷想当然的复习,没有按照每门课的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来学,也没有跟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

4.考研的前一个半月没有每天必须完成一套历年真题,真题所有错题,是否全部都会做了。

5.没有强健的体能锻炼和营养补充,每天的精力不充沛,学习状态经常不在,耗着时间效率却低。

6.每天学习后,当天晚上睡觉前和早晨没有把当天复习过的知识过一遍。

7.所报考的学校的专业重点培训课笔记,没有去学习,专业课重点内容不清楚。


田心老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考研的难度是因人而异的,如果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考研也并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当然,目标学校的选择对于考研的成功率也有比较直接的影响。

当前从考研的整体难度来看还是比较高的,即使在2020年研究生大面积扩招的背景下,考研成功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不少考生为了能够进入到理想的大学,通常会经过二战,甚至是三战。

研究生入学考试之所以难度比较大,主要原因是当前研究生教育资源相对比较有限所导致的。与本科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对于学校的学科实力和教育资源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这也把很多高校排除在了研究生教育之外,即使有的普通高校也具备一定的研究生培养能力,但是在培养规模上也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提升。

由于当前的考研竞争比较激烈,所以研究生考试的整体难度也在不断提升,考试需要复习的知识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这在一些热门专业上有更加明显的体现。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当前很多重点高校的专业课考察会非常全面,结合初试和复试阶段,几乎会全面考察本科期间的所有专业课,而且还会设置上机考试(复试),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考试难度。

对于当前有计划考研的学生或者是职场人来说,要想成功走进研究生课堂,应该在保障复习时间的基础上,提升复习的效率。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当前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政策,比如当前选择位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会更容易一些。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刘俊明


考研很难,其实,更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何而考研?有很多人都是跟风而考,信心不坚,难免会被遗弃在半路上,成为考研路上的一个失败者。

就统计数字来讲,考研其实是比高考要简单的,为什么呢?有这两条原因:

考研的科目要比高考要少。考研分专硕和学硕,英语和政治是必须要考的,其次就是自己所报考领域的专业课程了。

考研的人数要比高考的人数少。高考,持续占据着我们第一大考的位置,考研与它相比,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感觉,考研要比高考困难呢?就我个人而言,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考研目的不明确。有很多很多的同学,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个学校,甚至有的,到报考前昔,还在犹豫。另外,对自己所要选择的方向也不明确。考研,是专业的再一次细分,就拿教育学来说,它下面就设的有十个二级学科,比如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史,教育技术学等等,要从这些中选择一个自己确定的,目的明确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考研准备不充分。考研的前一段时间我们大多都是在笼统的复习,对于所要去的院校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但实际中,考研中大部分院校是自主命题的,有自己的参考书,这就造成了我们复习方向上很大的失误。另外,更有一些目的明确要考研的学生,更是从大一就开始认真的、积极的准备考研,他们在准备上的一个优势,是我们大多数从大三才开始准备考研的人,所比不上的。

考研信心不足。在考研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在高中的时候,许多东西都是老师放到我们的面前,让我们去吸收、汲取。但在考研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是一个“独行侠”,所有的东西都要我们自己准备,要从海量的资源中去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这就很容易在准备的过程中有失误。可能我们费了很大心血就是找到的东西,资料却并不是我们需要的那种,这就很容易打击我们考研的信心。

考研中学习方法不对。也许在高中的时候,我们没有自己的一种学习方法,但在大学中,很多课程都是需要我们去自学的,这这时候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非常重要了。在考研的过程中,也是这样,许多人还在按照高中的那种方式去学习,实则效率极低,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怎么能有大的进步呢?

考研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请不要怕,办法总比困难多。考上大学的我们已经很优秀了,我们只是想让自己更优秀,这并没有错。既然我们已经能考上大学,相信我们并不差,研究生,我们也行。坚定信心,自己能行!


邻家小木子


都说考研难,其实考研其实有方法,当然了,如果数学和英语太差的话,肯定考研就没有什么希望了,当然,如果你要数学和英语比较好一点的话,考研其实有非常多的选择,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分数并并不高的这个科目,或者去选择,因为考研嘛,主要目的是要获得一个文凭,而再考研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分数比较合理的,这样一个科目,然后选择自己的一个好的老师,然后去带一带,有的时候我们再考研之前可以提前和我们要考的老师见一面,因为是他出题嘛,所以它出题的方向我们应该清楚,尤其是对上一届的学姐学哥们,要认识一些这样的话,你才能够知道该考些什么内容

当你知道了考题的具体范围之后,你可以按部就班的学习了,这个时候学习才是有效的,如果你不知道考试的范围的话,那么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的盲目的学习,根本就是达不到学习效果的,所以还是要认识一些学哥学姐们跟他们了解一下咱们的导师是怎样的一个风格,出题是怎样的一个风格?这样你心里就有把握了,所以呢,关于英语和数学的这种科目呢,应该说还是要放在首位的,因为他们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学好的,要想考研好,必须要把数学和英语考好,那么数学英语考不好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多来几年,因为考研的话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一年考不上,咱们可以考第二年,我见到那些第一年考上考不上的都有,所以,可一旦考不上,我们还可以考第二年,我发现那些第一年考的不好的,第二年都可以考到一个非常好的学校



梁景发奥数中考高考


考研其实不难,和你自身学习能力、毅力、学校选择相关。

1.学习能力决定了你是否适合考研。

考研很多同学都认为数学是一道坎。

上过大学的都知道,大学里面的数学和高中的数学不在一个档次,大学学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都比较抽象,不是说你很勤奋就能学懂。

上高中的时候,数学题我们只要多练多记笔记,多注意总结,就可以考个差不多的分数。大学里面的数学课程需要我们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如果大学里的数学学不懂,那么你考研成功概率很低。

2.自身准备考研的毅力。

对于每一位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考研是需要顽强的毅力来坚持的一件事。

以我为例,我当年准备考研的时候,每天的学习时间大概是这样:早上大概7:30左右起床,吃过早餐之后直接去考研自习教室。中午12点左右去食堂吃午饭,然后再返回考研教室,大概休息一小时。从下午2点一直学到下午6点左右,然后一直学到晚上10点左右。

初步算下来,每天考研实际学习的时间大概接近12个小时。而对于每一位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息时间可能需要持续一年左右。

我当年正是因为这样的辛勤付出,才能从普通的一本学校考上省内top1学校研究生。

通过后来的了解也知道,考研成功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学习比较用功的人。

3.学校选择至关重要。

学校选择是考研是否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外部条件。我身边都有很多同学,因为选择的学校太好,考研分数虽然很高但依旧面临失败。

报考非常好的学校的时候,你首先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好东西永远是稀缺的,对于很多好的学校,报录比非常高,竞争十分惨烈,很多高分大神也避免不了被刷下来。

所以说考研之前,你需要对自我有个非常好的认知。了解一下目标学校的报录比和往届学生的录取情况。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考研其实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嗨教育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考研难度没法量化,因人因学校而异。

但是,考研中有句话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少量人报名考研就是骗自己、骗家长,不止没有认真复习,甚至是直接裸考。小西参加过几次硕士招生考试监考,个别考场缺考高达1/3。

之前,有老师开玩笑说,要是第一门考数学,里面的人还会跑不少。你们觉得是否会这样呢?

我记得有学生问过张雪峰考研难不难?

答案是难不难的看你考哪里。相对来说,报考本校难度会小一些。反之,要是三跨(跨区域、跨学校、跨专业)的话,要想上岸就不容易。

之前,我就劝过考研失败的同学,并不是你不努力,而可能是你没有被录取的同学努力。比如说,报考清北的同学,不少都是二刷、三刷,因为和你竞争的人本身就很强,一样努力。想要赢他们,谁敢打包票啊。

要是给今年考研的学生填份调查表,我相信大部分人没有拼劲全力,有过松懈。这也是不少考生初试查分、复试名单公示后,最为后悔的一件事。也许,就是少那么一分、二分,多看一点书或者更细心些,也许录取的人就是自己。

和其他事情不同,考研更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尽管我也觉得经历过考研,一样有意义,值得回忆等。但是,高考我们已经经历过,比考研还要残酷不少,有过一次就行。

考生日常认真努力复习后,并不能代表一定成功,其中还有可能存在各种“意外”。比如说,报考院校临时变动考题类型或参考书目、专业课压分、专业录取人数变少等。

事实上,考研一样是选拔性考试,今年报录比约为3:1,意味着3人中就有2人被刷。这也是我们常感觉到为何有人努力过还是考不上。你们觉得呢?

⚪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帅小西De


没有太容易的事情,考研本身就是优中选优,每年也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考生能如愿考上。研究生是要有专业兴趣的,很多学生并没有兴趣,只是为了拿一个学位,这种心态本身就不太对,即使过了初试,复试也很容易呗淘汰。

其次,考研是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同学无法坚持到最后,不够坚持,这也是一个因素。

最后,看专业,比如工科考数学,理科一般不考,如果考生数学不好,还非要考带数学科目的,概率自然比较地。



童画世界


考研难不难对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要说努力了也考不上,那倒是很正常。

我自己就是这样。两年的跨考经验,第一年没考上是因为分数不够,当然很努力去准备了,但是第一年只有半年的学习时间,到最后专业课还是分数太低!

跨专业这也算正常,然后今年二战的分数也出了,虽然分数不少,但是感觉大概率还是没机会考上。

努力过后的我,对这一切也看的比较淡了。甚至想一想,或许找个工作混完这一生更适合我~

但是回到本题,考研难不难?我认为真不难,比高考要简单多了!

然而也不容易,因为实际上的报考和录取人数还是摆在那儿,绝大部分人还是没办法上研究生的。

不仅仅是考研,努力过后没有结果的事多了去了!或许你花了两年没考上研究生,但是你可能用一生的时间都找不到老婆呢!


大鹅有话说


大多数的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说来说去,择校、专业,是不得不慎重的首要问题。考研不像高考,成绩出来,你可以填报三个学校不同专业,根据分数,自主填报,主动权在自己手上。而考研则不是,10月初你在研招网上确认填报志愿,只有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你是冲着一个目标去的,能否如愿录取,主动权在学校。很多小朋友们一上来看过太多“平凡出身,逆袭985、211高校”等类似的这种羡慕死的文章,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冲985,天呐我真想敲醒你们的小脑瓜,这上岸背后的辛酸(有多少是不是二战或者往届生你知道吗?每一年都是“考研人数新高峰”),认清自己很重要,真的。况且大多数名校自主出题专业课压分,如果你还不能在其他科目上扳回一点,就算过了国家线调剂都难,你的本科背景在那里摆着呢不是吗。

另外,我认为考研还应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能够始终目光长远,具备大局意识,整个考研过程的规划基本了然于心。大局意识有多重要?你想啊,站在20楼顶往下看,都是风景,站在2楼往下看,全是垃圾。

第二,能够高效专心地投入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中,不被周围的负面诱惑所影响;

第三,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记忆和考试的方法,并不断反思,修正和进步;

第四,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一天学10-12个小时差不多了,也能够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按时吃饭,午睡和就寝。

希望此答案对你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


麻辣教师营


研究生考试包括初试与复试,其中,初试通常包括英语、政治、数学以及专业课,复试通常包括面试、英语以及专业课深度考察。

其综合考察了考生的学习能力、应试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赞恩先生认为考研难度应该有四颗星。

大部分考生会花费七到八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其过程较为艰辛。三年前,赞恩先生也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没有过人的天分和能力,可能更多的是“坚持”吧。

考研的成功与否,努力学习必不可少,但是,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个人看法)。

因此,是否决定选择考研应综合考量,进而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若决定考研,应该心无旁骛准备考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