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老農潛伏東陵十餘年,差點搬空清皇陵,專家:比孫殿英還狠


盜墓賊,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的曹操,利用手中的軍隊去挖掘祖先們的墳墓來充實自己的軍資,以便能夠打敗各方諸侯。從曹操之後,盜墓的活動越發增多,尤其是到了民國時期,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很多人都鋌而走險,盜掘別人家的祖墳來度日,甚至還出現了皇室的墳墓被大量盜掘的現象。

在上個世紀20年代末,西北軍閥孫殿英盜挖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他雖然得到了無數的稀世珍寶,但也惹怒了部分旗人和遜清皇室。後來全國轟動,人民一致要求蔣介石嚴懲孫殿英。孫殿英為了保命,將所盜寶物中的一部分拿給了國民政府的官員,此事不了了之。而與孫殿英相比,河北一彈棉花的老人就聰明的多,他悄無聲息地潛伏在皇陵周圍,十餘年下來,在他的組織號召下,14座清東陵陵寢慘遭盜掘,塵封多年的地宮和棺槨被一一打開,竟差點將清皇陵搬空,毀壞遠勝孫殿英。

河北一老農潛伏東陵十餘年,差點搬空清皇陵,專家:比孫殿英還狠


這人便是王紹義,其實早在孫殿英之前,王紹義便有心盜掘東陵,發筆橫財。不過,此事卻被孫殿英提前察覺。他借剿匪的名義將王紹義等人趕跑,自己則做起了盜墓“生意”。這令王紹義憤慨萬分,不過真刀真槍的拼,自己肯定拼不過,這可咋辦?幾人不甘心之下,便潛伏在了附近的新義村中,以彈棉花為業,只盼一朝能東山再起。

河北一老農潛伏東陵十餘年,差點搬空清皇陵,專家:比孫殿英還狠


然而,孫殿英之事的發生,令東陵在十幾年都得到了嚴密的保護,他們也無從下手。不過當日本投降,內戰頻繁時,東陵卻防守真空。察覺到機會的王紹義不敢怠慢,星夜前往自己的“老夥計”家中密談,並制定了盜墓計劃。他們先買通了守陵人的後裔,並約定按股分成。現在嚮導有了,但畢竟勢單力孤,任務依然艱鉅。考慮到財寶眾多,幾人又收買了不少幹部,也為這次盜墓的進行,保駕護航。他們用炸藥炸開定陵,將財寶瓜分,不久後又將慈安太后的墓盜掘一空,還盤算著繼續炸墓。

河北一老農潛伏東陵十餘年,差點搬空清皇陵,專家:比孫殿英還狠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很快就引起了上峰的注意。為了擺平此事,王紹義帶著珠寶繼續買通各級領導及能人,並將自己的所作所為定性為:“鬥地主”。這樣一來,他盜墓更加猖狂,甚至還公開招募,慫恿人民加入。很快,王紹義等人就進入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盜取了大量的財寶,正進行分贓完畢之後,王紹義等人的野心更加膨脹了,他開始為自己的罪惡編織種種理由,如以“鬥爭皇上大地主”、“幫助群眾度過饑荒”之名,欺騙當地群眾,不僅自己去挖掘清陵,還發動群眾去挖掘清陵,妄圖達到罪不責眾的目的。

在掘墓的過程當中,王紹義等人集思廣益,巧用鋼板做鑰匙,實在打不開的石門,就用手榴彈雷管等等將其一一砸開,其暴行比當年的孫殿英差不到哪兒去。很快,清東陵的幾個陵墓都被這群人砸開了,無數的金銀財寶就這樣被他們搬走了。清東陵包括康熙、咸豐等皇帝的14座陵寢,及裡面157人的墓幾乎全被盜空,影響極壞!

河北一老農潛伏東陵十餘年,差點搬空清皇陵,專家:比孫殿英還狠


新中國成立之後,對王紹義的追捕工作並未停滯下來,公安人員在行程萬餘里之後,走訪了三個縣以及上百個村莊,最終最後終於在八仙桌子山上將其抓獲,1951年3月21日王紹義被槍決,但所盜珍寶追回來的卻是寥寥。半個世紀的文物徵集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更多被盜文物則出現在了國外博物館及拍賣會中,不由讓人痛心萬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