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上的血沁,真的是屍體上的血液沁入形成的嗎?

Wenziying


在收藏界裡,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做“古玉掛紅,價值連城”。其中的掛紅,指的就是古玉中最為珍貴的沁色----血沁和硃砂沁。幾千年來,人們對於血沁玉的熱捧,在造就了一系列神話的同時,也演繹出了一個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謊話與謠言,這中間就包含著“血沁是屍體上的血液沁入古玉肌理後形成的血紅色沁痕”,並言之灼灼的稱“佩戴血沁古玉容易招惹陰邪”。

千百年來,民間一直流傳著千年血玉的形成是和屍體有關的,這和當時的喪葬制度有著密切的關係。古代有厚葬之風,尤其是在漢代提倡“事死如事生”,在王公貴族的墓葬中會陪葬大量的玉器,其中又有各種口琀,如玉蟬、玉牛等被放入死者的口中。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出的曾侯乙墓中的玉器中,就有在他口中發掘出來的21只牛、羊、豬、魚等小動物型玉器。古人認為將玉強行塞入口中,如果人剛死,當時塞入的玉會隨氣落入咽喉,進入血管密佈胸腔上端,在墓葬中經過了千年的變化後,入葬者的血液滲透入玉的肌理,血絲直達玉心,就會形成“千年血玉”。

那麼古玉上的血沁,真的是屍體上的血液沁入形成的嗎?要說清這件事,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就是死人的血液真的可以沁入到玉器裡嗎?有人說,當然可以啊,從宋代開始就有人用活的羊、狗、牛的身體來製造血玉。這些作偽者將已經雕琢好的仿古玉器燒熱後,放入活的羊、狗、牛的腿部或臀部的肉內,然後將傷口縫合好,讓玉器在羊、狗、牛的身體內吸收它們的血液,幾年後再割開傷口將玉取出,就會發現這些玉器上佈滿了血絲一樣的東西,顏色鮮豔,血絲清晰,這樣的玉器每每可以冒充天然血玉賣出個極高的價格。如果說人的血液不能沁入到玉器內,那麼這種作偽的方式又該怎麼解釋呢?既然羊、狗、牛的血液可以沁入到玉器內,那麼人血為什麼就不能夠沁入呢?所以,這些人認為古玉上的血沁,一定是屍體內的血液沁入後形成的,也只有沁入了人血的古玉,吸收了人體的精血和靈氣,才有可能具有那種美豔潤澤的包漿,成為真正的通靈古玉。

古玉中血沁玉的稀少與珍貴,似乎從另一個方面證實了這個流傳千年的傳說,然而,這種說法在現代實驗室環境下卻無法得到科學的驗證。解放後,隨著我國考古學和文物學的快速發展,血沁玉是否是屍體內血液沁入的課題,也同樣進入到了考古學家的驗證範疇。他們在將玉器浸泡在豬血甚至是人類的血漿中後,發現這些血液很快就會乾涸,並隨著時間的流逝開始碳化。在模擬實驗室環境中,這些在乾涸甚至碳化的血液中的玉器,根本就無法被血液沁入其細膩緻密的肌理,只能沾染到玉器的表皮,即便達到埋藏數千年的實驗室環境中,玉器表面的血沁稍加擦拭就可以去除,始終無法形成色彩豔麗的血沁古玉。所以,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上來看,血沁玉是屍體中血液沁入後形成的這一論斷缺乏事實依據。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既然你說屍體中的血液沒有辦法沁入到玉器中,那麼被埋入到羊、狗、牛身體裡的玉器,為什麼會形成鮮豔的血絲呢?這難道不是血液沁入到了玉器裡嗎?否則這種血絲怎麼可能盤玩不掉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考古學家通過一系列嚴謹的實驗,也給出了符合科學的答案。這些被稱為羊玉、狗玉、牛玉的所謂血玉,它們的紅色呈現血絲狀,而傳統意義的血沁玉則呈現出大面積的片狀或夾雜著黑色或褐色的其它沁色。這種仿血沁的羊玉、牛玉上的血絲狀沁痕,不過是玉器在埋藏在動物的體內後,與體內的血肉長達數年的日夜摩擦形成的結果,可以理解為是在一種特殊環境中盤玩的結果,並不是血液沁入形成的。

既然血液沒有辦法沁入到玉器內,那麼這種被稱為血沁的古玉又是怎麼形成的呢?人都說古玉通靈,佩戴這樣的古玉會不會有陰邪的事情出現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涉及到我們上學時學到的化學反應了。古玉入土後,和墓葬中的其它物質相互融合在一起,通常包括棺內的屍骨、陪葬品腐化之後的色液、衣服上的顏料、防腐用的石灰,以及紅漆、木料、土壤中的各種微量元素等等。由於玉器長時間埋藏在底下,玉質在各種液體、元素和地火的作用下,玉質會變得疏鬆,容易被其他的物質沁入。這時玉器如果和青銅器接觸較近,就會形成綠色沁痕;如果和水銀等物質接觸,就會形成黑色沁痕。如果和陪葬品中的鐵器接觸,就會形成紅色或褐色的沁痕。此外,陪葬的鐵器腐蝕後會進入到墓葬周邊的土壤內,和土內原有的鐵元素一起,對玉器造成侵蝕後,可將玉器沁成猩紅色、棗皮紅、醬紫斑等色。不過,要形成棗皮紅和醬紫斑得需要700年以上的時間,而通常情況下,大家認為要形成鮮豔的血沁痕,一般要經過一兩千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至於顏色的深淺濃淡,和土壤中鐵離子存在的狀態和含鐵量的多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除了在鐵離子作用下形成的紅色鐵沁、血沁外,還有一種同樣鮮紅的玉沁種類,叫硃砂沁。古人認為硃砂有防腐的作用,因此在高等級墓葬中會有大量的硃砂放置在屍體的周圍,這些硃砂沁入玉里的速度很慢,大都附在玉器的紋飾處、鏤空等凹陷和粗糙處,將附近的玉皮染紅。若將白玉的玉肌沁成淡棕紅色,得要1800年左右的時間,如果要形成更鮮豔的血紅色,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看到這裡,相信諸位已經明白了血沁的形成原理,它的主要致色因子是土壤或墓葬中的鐵元素,其次是極其昂貴的硃砂,而認為古玉中的血沁是由屍體中的血液浸入的顯然是以訛傳訛,望文生義的結果,而血沁玉會有陰邪不宜佩戴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了。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哦。

附館藏古玉如下,供玉友賞玩。

圖一為漢代雞心佩,圖二為上海龍山文化鷹攝人玉飾,圖三為西漢蟠螭紋飾,圖四為春秋玉柄型器上的硃砂沁。






華美的袍2


血沁是古玉沁色中的一種,被人們稱為屍沁,很多人認為血沁是亡故之人的血沁入而成的,其實這是個誤區,和田玉主要成份透閃石-陽起石,均為硅酸鹽水合物;其中陽起石的形成是因二價鐵離子(亞鐵離子為淺綠色,因量少顯無色)取代透閃石中鎂離子形成鈣鐵(亞鐵)硅酸鹽水合物的結果,這在成礦時即已形成;亞鐵離子(淺綠色)在漫長歲月中逐漸被氧化成三價鐵離子(紅色),隨著量的積累而逐漸由淺變深至我們看到的血色沁相;這種沁色隨時間的變化、受墓中環境腐蝕、失水將越來越深直至暗褐色,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為什麼有的只在玉表面呈淡淡黃色,有的則透入玉質內部呈紅色或暗紅色直至暗褐色。

通俗的講,古玉的血沁是由於長期埋在地下,玉質疏鬆的部位被帶有紅色的礦物質沁入而形成的。血沁的種類很多,有寶石紅、雞血紅、硃砂紅、櫻桃紅、撒金紅、棗皮紅等。

真正的血沁古玉蒼老而溫潤、精光內斂,表面有較重的土鏽、土斑,歷史痕跡很明顯。沁由表及裡,顏色的濃淡深淺呈現自然的變化層次,表面呈現著一層玻璃光澤。



青蛇妖文玩鑑賞


古玉之沁色絕非幾句話就說的明白,跟玉質,土壤,環境,地域,年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天地精華,人文背景怎一個神奇了得!屍液是紅色的???密閉的環境下屍體腐爛消耗了僅存的氧氣。幾千年的造化,賦予了美玉千變萬化的美麗。喜歡就玩兒,不喜歡別瞎說哈哈。








金鵬水族922


初學者請教有多少年了?派什麼用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