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醉酒而死還是溺水而死?

盛世大唐,詩人層出不窮,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個性才子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面露華濃”是他對楊貴妃的盛讚,“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他表達滿心的抱負,“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則是他飲酒作樂的真實感受。正如他的一生華麗絢爛,他的死也被籠罩上一層浪漫和神秘的色彩。

李白是醉酒而死還是溺水而死?

民間對於他的死都是這樣流傳的,北宋時有一首詩中寫道,“採石月下聞謫仙,夜披宮錦坐釣船。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說的既是李白在採石江中乘舟飲酒,喝醉酒後看見江中的月影,於是起身撈月,不料溺水而死。李白的這個死法非常符合其生前的性格,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而又不失一絲悲涼。雖然這樣的說法很浪漫、很寫意,但畢竟是出自民間私作,能否值得相信呢?李白是醉酒而死還是溺水而死?

《舊唐書》中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會發現正史中的觀點似乎更為可信。眾所周知,李白一生嗜酒如命,甚至被人稱作“醉仙”,連他的篇篇詩句中都充滿著濃濃的酒味。《將進酒》中發出“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言壯語,《月下獨酌》裡也滿含“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的感慨。不能不說,李白的一生與酒緊緊相連,他的死,因醉酒致命,昇天還帶著一股醉意。而且,正史中記載的死於宣城,也有據可考:李白一生對宣城情有獨鍾,他在詩中多次提及此地。而他對宣城的偏愛,正是因為他仰慕有加的謝眺曾在此為官。因此,不管是從死因還是從死亡地點上,正史都給出了較為準確可信的一種說法。李白是醉酒而死還是溺水而死?

其實,還有人說李白既不是醉死也不是淹死,而是病死的。記載中說,李白在李光弼東鎮臨淮時,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但是,如果李白真有“烈士暮年,壯心未已”的情操,為何正史中不予記載呢?

因此,縱然關於李白死因的說法林林總總,正史中的醉酒而死之說似乎更具有說服力,也更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李白是醉酒而死還是溺水而死?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韓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在唐文宗時,他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