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網上言論:日系車鐵皮薄、不禁撞、關門聲音不夠沉悶?

奮鬥者蒞臨


15萬元以下的日系車,車皮薄是出了名,但是有多薄?大家說跟易拉罐一樣厚,一按一個坑。而且車子用料如何關門時聽聲音是清脆還是沉悶厚重,都能分辨出來。



日系車因為理念就是追求油耗低,所以在各方面追求輕量化車身,車子想變輕就得使用強度高的輕型材料,而如果材料還是普通型鋼,那麼重量減輕了,只能通過減配或者減料來實現,而被車追尾出現了泡沫防撞梁的,就是日系車,而車前臉因為追尾自行車的或者其他車的,簡直面目全非,有些車鈑金工藝好,碰撞後變形不嚴重,但是日系車就是被揉變形的易拉罐,車主心理陰影面積比較大。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一般事故,日系車的安全性不錯,吸能效果好,車架內的人員安全沒有問題,日系車最大的特點就是傷車不傷人,壞車不壞人,既能促進汽車的更新換代,還能促進銷量。


車門的厚重聲音完全是可以做出來的,就是關門時有家用冰箱的那種關門聲“噗”的一聲,人聽著比較舒服,而且感覺這車比較厚重,其實都是可以做出來的,哪怕是一輛十萬元的車,也能作出這個效果,只不過車企覺得沒有必要而已。這個聲音判斷車子用料多少和好壞是不算數的。

車子發生事故時都不禁撞,並不是只有日系車,像德系車同樣不禁撞,連號稱最安全的沃爾沃,在遇到撞擊時同樣會出現撞成兩截的狀況。

安全都是相對的,日系車輪胎細,車身減配多,省油表現比較好,安全性都差不多,關門聲音不夠沉悶不能代表它不好,它只是不想做好,隔音差也是它的傳統。日系的中級車就好很多了,而所謂的車皮薄,確實薄,還有買發動機送車的說法呢。


小強說說車


其實我想這樣的想法,很多人心裡都曾經有過。如果說二三十萬以內的日系車有這些“毛病”還可以認可,以上車型水準都還是比較高的。今天我們來說說,關於日系車鐵皮薄、不耐撞、關門聲音不好聽這些問題到底是什麼情況。

日系車鐵皮薄?

首先是造車理念的不同,日系車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省油,為了達到更低的油耗水平,日系車企普遍都追求車身輕量化,儘可能的使用剛性更好的材料,來降低車輛重量。但是,就這樣真的就說明日系車鐵皮薄嗎?不是的。日系車的鐵皮厚度正常是在0.7-0.8mm,已經算上行業內比較高的標準了,完全不輸於同級別的美系、德系、韓系車型。有人專門用超聲波測厚儀測量過幾款主流A級車的車門和發動機蓋的鐵皮厚度,事實證明,日系車的鐵皮厚度明顯更高

日系車不耐撞?

日系車確實不耐撞,我們經常也能看到一些報道,日系車發生小事故,往往會受到比較的損傷。這源自於對安全性能的認知不同。日系車在發生碰撞時,是優先考慮車內人員的安全,通過前後機艙的潰縮,來保證人員儘可能不受到傷害,車輛受到的損傷,那就不是需要考慮的,可以這麼說,日系品牌管人不管車。不過,車輛只要不發生較大碰撞事故的話,日系車的安全性能還是不錯的。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大事故,日系車的所謂“吸能”效果不值一提。

關門聲音不好聽?

至於關門聲厚重的聲音,其實真沒必要去在意,這就看廠家願不願意這麼搞。很多人不懂裝懂,習慣性用車輛關門聲來評判車輛鐵皮厚度以及質量好壞,我只能說這種見解實在荒謬。車門聲音與鐵皮沒多大關係,只要廠家願意,在車門內裝上一兩根防撞橫樑,塞點隔音棉,再加上一兩圈膠條,能整出十分沉悶的關門效果。所以,想要有好的關門效果,只是跟車門內的用料有關而已。


鴻漸談車


這就是個謠言,多厚的鐵皮叫厚?安全難道靠那一層皮嗎?車皮薄,裡邊加個止震板就能有厚重的感覺。日系皮薄不可否認,但是德系也不見得就是真厚,只是口口相傳的結果,就是個心理作用。看看捷達、軒逸和起亞K2的整備質量吧,重量也不是靠車皮加上去的。


實在起不出名字來


首先必須承認很多A0級的日系車確實鐵皮不厚…但你敢保證在那樣的成本控制下德系的鐵皮厚多少麼?只是德系美系的不怎麼做那麼小的車而已…但是!重點來了…A級車以上(包括A級)日系安全性絕不遜於同級別德系美系…B級車以上反而安全性比德系更好…IIRSH每年都會針對新車有碰撞測試日系車往往都會去的取得Good以上評價…比德系整體安全性高(有些噴子或者黑子肯定會說:那是國外的日系車…國內日系車沒那麼結實!我想說:第一,我們討論的是日系車這個整體,並沒有細分哪個國家…請不要偷換概念;第二,即便國內日系減配更多的也是國內廠商和經銷商自己坑自己人而已…並不是日本人坑中國人…德系不減配麼?我在廣本工作過…日本人給我們定的標準鐵板被中國廠商自己二次切割的更薄)言歸正傳…所謂日系皮包餡大…不過是某些德系廠商在銷量上吃虧後通過媒體借用基層老百姓的愛國情懷做的詆譭宣傳罷了…(非蠢及壞…很不幸很多普通百姓就屬於蠢的那一類)再加上網上找一些無理無據的事故照片來作證日系皮包餡大等,以加深老百姓對其宣傳的認可… OK,說到這很多人又會有懟我的念頭了…彆著急…咱們繼續聊~很多人說日系輕所以飄…我不否認同級別一些日系車的確高速上底盤沒有德系那種厚重紮實感…但這跟車重沒有絕對關係(SUV車普遍比同級別轎車重很多,為何不如轎車穩定?因為底盤高重心高…和重量無關!)同時也和底盤調校有關…可以參考8凱…如果日系想把底盤調校的像歐系一樣…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我們再說回車重,數據不撒謊同級別凱美瑞比帕薩特重…雅閣比邁騰重(具體數據官網可查…我就不贅述了)這也讓那些說日本車輕,薄,不安全的言論不攻自破…


lisiboGTR


日系車的重量不輕、鐵皮不是很薄(相對的角度);車子不是用來撞的,車子耐不耐撞無所謂,重點在於人沒事就行,關門聲音是否夠厚重和外皮薄、厚無關,只和內部填充物、多段式鉸鏈有關係,所以題目中所列的這三個問題,只是表象,可以直接推斷出日系車隔音不好,但只通過這三點沒辦法確定與安全的關係,換句話說影響不到安全!


先說日系車不耐撞,首先車子是開的、不是撞的,重點在於碰撞之後,車內人員是否可以生存,車子撞的細碎、人沒事,那麼這就是輛好車,請把耐撞不耐撞與車輛安全分開,車不耐撞導致的後果就是維修費用高,不過如果有保險這都不是大問題,所以這個不耐撞的論點沒有意義,車子越好、越不耐撞、維修費用也越高,外皮再脆弱、也影響不到車輛的安全,又不是用車子擋子彈,所以外皮厚有什麼用?況且現在什麼車都不耐撞。。。

日系車關門聲不厚重

日系車關門聲音的確不厚重,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同級別比較),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車門內部填充物不夠、或沒有,其二很多日系車不使用多段式鉸鏈;這麼做的目的當然是為了降低成本,造成的後果就是隔音差、關門聲不厚重,只不過這種省成本對安全並不造成影響,只不過噪音狠討厭,自己的進口英菲尼迪對比國產寶馬,隔音也差不少;由於車門內部缺少填充物,所以很多日系車的車門用手指能按出坑,重點不在於鐵皮的薄厚,而在於沒有填充物,德系車的車門按不動,不代表它的鐵皮厚,而是因為填充物提供了支撐,所以通過日系車門能按出坑,推斷日系車鐵皮薄的論據不足。。。


同級別比較日系車並不輕

這個時代,以輕唯美;但如今的日系車並不比其它車系要輕(同級別),而那些差十幾斤的差異就沒必要提了;相反部分日系車在同級別車型中、重量更大,如果日系車鐵皮薄,那麼這些重量重在哪了?所以有的時候複雜的問題往往用最笨的方式就能得出結論(誰說掰掰腳趾頭的運算方式就一定不如計算機?),同級別相比較,日系車並不輕,各位可以自行去對比;至少現如今是這樣,幾十年前的其它車系則更重,那時候的別克新世紀重達兩噸,而現如今的君威、君越與凱美瑞、皇冠比,沒有絲毫的重量優勢,換句話說車重也不是什麼優勢啊?


車輛安全與鐵皮薄厚無關

還是那句話車輛的蒙皮平鋪於表面,承受不了任何衝擊,又因為為了減重必須要薄、為了美觀又不能通過加強結構來獲得強度(總不能把車子表皮彎折件幾道筋吧?),所以自從產生汽車那天起,就沒考慮過依靠外皮來保證車輛的安全;如上圖所示,車體上使用高強度鋼的位置,這幾個位置才是關係到車輛碰撞時的安全性的,看結構強度、不看外皮厚度!如下圖所示這輛車,甭說是鐵皮薄了、根本就是沒有外皮,誰能說它不安全?實際它是安全的,因為它的骨骼結構太夯實了,所以車子是否安全並不在於鐵皮的薄厚,在於骨架的強度!


總而言之日系車鐵皮薄、不禁撞的觀點並不成立,而日系車隔音差、關門不厚重、車門能按動倒是真的,當然導致這幾個問題的原因還是在於填充物上,沒填充物、填充物少,車子自然隔音差;沒有填充物的支撐,車門自然一按就出坑;所以省填充物可以理解成減配、或者對NVH的不重視,在日本本土車子幾乎是跑不快的,高速限速一百公里,所以在隔音、駕駛感受方面日系車有短板,日本本土的車子清一色隔音差、沒後防撞鋼樑,後來部分日系車入鄉隨俗,知道咱們這在乎防撞鋼樑,逐漸就開始配備防撞鋼樑了,至於歐、美有強制配備後防撞鋼樑的法規。。。


非專業車評


說這些言論的,就是吃這口飯的,誰給五毛就為誰說話,沒給的就噴。而且他們是群體出動,一唱一合,超級自嗨,超級可笑。

但凡有點腦子的就能看出這樣的說法是多麼的幼稚和可笑,但說者有意,聽者無意,如果真信了,那就是這輩子白活了,連一點分辨能力都沒有,滿嘴滿腦子都是別人灌輸的奇葩觀點,那就跟活的跟行屍走肉一樣,多可悲!

汽車安全不安全,國外有iihs,國內有中保研,碰撞測試是對安全性最好的量化衡量指標。那些無腦黑還有種論調就是國外國內不一樣,還有作弊論,還有對撞論,其實這樣奇葩邏輯,正常人都能看出來是多麼的可笑。

挨個說吧,國內國外不一樣說,說的好像僱傭他們的主子產品國內國外一樣似得,國內中保研就是一個照妖鏡,哪些國內國外不一樣立馬現了原形,所以某些人就急了,開始加大了黑其碰撞測試成績好的力度。

作弊論,誰作弊了,中保研碰撞測試成績一目瞭然。將必要的安全性結構說成是作弊,這智商真是感人,而聽信的智商更是感人。按這個邏輯,防撞梁,氣囊,安全帶都是作弊咯,因為去掉這些,碰撞測試成績立馬為0。

對撞論,也就是安全測試無用論,這樣的低智論調,就好像每次考試都不及格,但卻蜜汁自信說學習成績好。其實神車網還真做過對撞,他們極力維護的,立馬被打的現了原形,而他們黑的卻強過他們維護的,你說可笑不?666

懶得多說了,可笑的說法,可恥的目的,可悲的聽信者。人家那麼說是工作需要,但聽者連基本分辨能力都沒有,那就真白活了。


專業潑開水


日系車真的是鐵皮薄、不禁撞以及關門聲不好聽嗎?

相比較來說,日系車的鐵皮可能確實不是最厚的,但是安全性完全沒有問題

任何一個車企都擁有自己的質量標準,沒有一個車企敢把質量不過關的車型推向市場,而每個國家也都有自己的監管標準,在這一點上中國也不例外,所有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車輛都要符合中國的相關標準,因此日系車的鐵皮再薄也照舊符合相關要求。

另一方面,車輛的鐵皮厚度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很多消費者會認為一臺車鐵皮厚就是“良心”,一臺車鐵皮薄就說明這家車企“黑心”,但事實上,任何車企都不是慈善機構,每一家車企的最終目標都是盈利,盈利無非就是兩點,第一是創造更多的銷售額,而第二就是壓縮成本。也許有部分廠家會使用更厚的鐵皮,但是在其他一些方面,他們也會通過各種方式節省成本。

此外,任何理論和實踐都不支持將鐵皮厚度和車輛安全性關聯的說法,更厚的鐵皮除了增加整車的重量對於其他方面並沒有任何改善作用,因此,我們不應該將鐵皮厚度放到買車時首要考慮的問題當中。

日系車真的不安全嗎

在此之前,我也多次強調,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日系車和其他車型相比更不安全,無論是美國的IIHS還是歐洲的E-NCAP亦或是中國的中保研,得出來的結論都是多數日系車在同級別車型當中安全性表現均很不錯,剩下來的其實就是消費者的觀念問題了,我們是時候來向“日系車不安全”的陳舊觀念說再見了。

除了被動安全性之外,如今的日系車在主動安全性方面也非常注重,如今的日系車型很多都已經將包括主動剎車和自適應巡航在內的全套主動安全配置變成全系標配了,在其他品牌都還只有頂配車型有這些配置甚至需要全系選配的時候,日系車能有這樣的表現的確是讓我很認可的,這也說明了日本車企在安全性這方面的重視程度。

關門聲的糾結

中國消費者從很久之前就保留下來一個非常“優良的傳統”,就是在買車的時候一定要看一下關門聲,聽起來更沉悶的關門聲一定更受消費者喜愛。然而事實已經多次證明,關門聲和質量以及品質甚至是車門厚度都沒有任何關係,經過特殊的調校之後,什麼車都能擁有“好聽”的關門聲。

如今的日本車企在這一塊的表現也非常優秀,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去4S店裡對比一下同級別日系車和美系車以及德系車的關門聲,基本上你已經很難找到關門聲聽起來很“單薄”的日系車型了,因此即便關門聲和任何實質問題都不關聯,你也不用擔心,因為你買的日系車依舊會有不錯的關門聲,讓你在親戚朋友面子不失面子。


其實很多時候要改的不是車企的做法,而是我們的傳統觀念,任何跨國車企之所以能成長為一個跨國車企,他們是絕對不敢在安全性等問題上馬虎的,畢竟這涉及到自己的生存問題,所以杜宇日系車的安全問題,其實我們並不需要過多的擔心。


以上


當然,大家也可以直接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汽車三國 ,查看更多更全汽車資訊以及評測文章


汽車三國


1.表皮確實薄,尤其是十萬級低價車最為明顯,這個不用洗隨便找個廉價車摸一下捏一下就知道了。但碰撞安全性主要看的是內部車架而不是表皮,碰撞實驗裡中高端日本車還是比較靠譜的,甚至優於德系。但在輕微碰撞時日系車看起來更吃虧 。車體表皮薄是日本國情和造車理念覺決定的,日本是個島國,絕大部分原材料都需要海外進口,所以日本人非常注重節約原材料,會在滿足安全的情況下減少表面金屬的使用,比如日產奇駿用樹脂材料代替金屬製作尾門,而樹脂塑料這種材料製造成本比金屬還貴(如損壞修車必須整體換維修費用也更貴,安全性不評價,參見奇駿後尾門事故)。

2.關門聲音沉悶並不代表車門就厚實。大眾車關門厚實並不是因為車門金屬用料多重,而是因為門鉸鏈結構非常緊密,比如以前老大眾用的三段式車門鉸鏈就非常紮實,而現在新大眾已經簡配了鉸鏈結構


yuyongxi


用習慣日系的門,用歐系不習慣,太沉,更像開防空洞的門,不方便。

從人安全來講,日系並不差,至於20萬以下的車,什麼系車廠都在從安全上偷工減料,所有系都存在安全問題,不光日系,價格高的車,安全上偷工減料已不是車廠的目標了,他們會轉向其它方面,如電子配置、外殼用料、油漆、底盤材料等。


陽光海岸3591


什麼大眾底盤穩,結果歐洲麋鹿測試成績最差就是大眾,奔馳也不行,連韓國車都比不了,Suv組日產奇駿麋鹿測試第一名以80公里/小時過彎!什麼德國車安全,結果2015年北京車禍統計德系車死亡人數是日系車,韓系車的9倍,讓人大跌眼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