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隋文帝楊堅在隋帝國開國之初的為政舉措

前言

自西晉八王之亂過後,中原大地就再次形成了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與先前的亂世三國時期有所不同的是,這一時期所湧現出來的政權數量十分驚人,而且各個政權更迭的速度非常之快。在頻繁的政權更迭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數不盡的大小戰爭,給各地的百姓和經濟基礎都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和破壞。

淺談隋文帝楊堅在隋帝國開國之初的為政舉措

隋文帝楊堅雕塑

公元521年,楊堅逼迫北周靜帝宇文闡禪位,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並在北周的版圖上開創了大隋帝國。自西晉以來的亂世局面終於被終結,中原大地重新歸於一統。隋文帝楊堅在登上皇位後不久就著手對新帝國進行整頓,並制訂了一系列符合隋帝國當下需要的政策,使帝國在短時間內就從破敗中走了出來,並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

隋帝國雖然僅僅維持了三十八年,歷經二帝就宣告滅亡,但是在隋文帝楊堅執政時期,隋帝國漸漸煥發出了新的生機,明顯具備成為一個即繁榮又強盛的大帝國。只可惜在隋二世隋煬帝楊廣的統治下,隋帝國快速走向衰亡。隋文帝曾經為他打下的各項基礎也都在大業一朝被消耗殆盡。

淺談隋文帝楊堅在隋帝國開國之初的為政舉措

隋朝疆域圖



開創三省六部制,細化並確定各行政機構職責

隋文帝楊堅在開國後不久便吸取前代歷朝政治制度經驗並加以改進,創立了三省六部制。所謂三省,是指內史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中書省最早出現在曹魏時期由曹丕首創,主要負責替皇帝草擬詔書,在得到皇帝認可後便可以頒行天下。內史省的雛形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隋代門下省主要負責審查中書省草擬的詔書,總的來說就是一個複核機構。尚書省最早也是出現在漢代,在隋代時負責帝國所有的政務處理工作,是全國最高且最核心的行政機構。

淺談隋文帝楊堅在隋帝國開國之初的為政舉措

魏文帝曹丕畫像

六部則是指兵部、工部、吏部、刑部、禮部和民部。六部的職責和它們的機構名稱一樣,兵部掌管全國軍事和軍隊的調動;工部掌管全國各地的工程建設;吏部掌管隋代行政系統內所有的官員任命;刑部掌刑獄和司法;禮部掌管禮儀和外交事宜;而民部掌管財政稅收和戶籍登記。對此,《隋書·百官》中有著詳細記載:

"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師、三公及尚書、 門下、內史、秘書、內侍等省,御史、都水等臺,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國子、將作等寺,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候、左右 領、左右監門、左右領軍等府,分司統職焉···朝之眾務,總歸於臺閣。"

需要提到的是,隋文帝在開國之初所制定的制度應當稱之為是五省六部制,在內史省、尚書省、門下省三省以外的還有內侍省和秘書省。內侍省幾乎都為宦官組成,負責皇帝或後宮的衣食起居等事宜;而秘書省主要負責管理國家藏書。內侍省和秘書省都沒有參政或干政的權力,所以通常稱隋代官制為三省六部制。

淺談隋文帝楊堅在隋帝國開國之初的為政舉措

隋朝東都洛陽

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對於後世歷代封建王朝的影響極大,同時它也是充分吸收了前朝的歷史經驗後取其精華棄之糟粕後的產物。三省六部制將全國各類政務進行了明確劃分,避免了行政機構與行政機構之間出現職務重疊。

同時,三省的合理分工將原本掌握大權的相權所拆分,避免相權影響到皇權,甚至凌駕於皇權之上。再者,三省六部制也直接方便了皇帝對於帝國的統治,不同領域的政策可以很快下達到地方。而且隋代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後,各行政機構的規模也相應隨之擴大,人才的數量也逐漸增加,在皇帝思慮施政方案時能夠為皇帝提供更多的選擇,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減輕了皇帝理政的負擔。

在隋帝國滅亡後,唐帝國便第一個繼承了三省六部制,並在其基礎上再次進行完善,隨後一直被歷朝歷代所沿用。一直到了明代朱元璋才廢除了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僅僅將六部保留了下來,清代則主要沿襲明代,僅僅採用六部制。

淺談隋文帝楊堅在隋帝國開國之初的為政舉措

隋代三省六部制邏輯圖

確立法治基礎,頒佈《開皇律》

由於隋帝國的江山是繼承北周而來的,所以在帝國新立之初,楊堅採取了沿襲舊制的辦法繼承了北周的法律,也就是《北周律》。但楊堅發現《北周律》中存在著很多不合理之處。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北周律》的刑罰過於苛刻。過於苛刻的律法雖然有利於震懾那些不法之徒,但也會使百姓感到恐慌。再加上新朝已立,楊堅更需要懷柔天下,以彰顯自己的仁德,於是命人在《北周律》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制定並頒行了《開皇律》。

《開皇律》實際上在開皇初年就已經制定完成,由於時間倉促所以並未對《北周律》做過多的修改。開皇三年,楊堅命蘇威等人再次對律法進行細化,並對其中的法律條文再次進行了大幅度修改。

淺談隋文帝楊堅在隋帝國開國之初的為政舉措

參與修訂《開皇律》的楊素

在最後的《開皇律》中,共有十二篇,分別是: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鬥訟、詐偽、雜、捕亡、斷獄,所有的法律條文相加到一起不足一千條。反觀曹魏時期的律令就有將近三千條,而曹魏就曾經對《漢律》進行過大幅度刪減,可見《漢律》中的條文有多麼繁瑣,也能夠突出《開皇律》的精簡和用心。

蘇威在修改《開皇律》時,曾經受到楊堅的格外囑託,要求對前朝歷代使用的酷刑進行整改或刪減。《隋書·刑法》中就曾經記載了楊堅針對減輕刑罰而頒佈的聖旨內容:

"帝王作法,沿革不同,取適於時,故有損益。夫絞以致斃,斬則殊刑,除惡之體,於斯已極。梟首轘身,義無所取,不益懲肅之理,徒表安忍 之懷。鞭之為用,殘剝膚體,徹骨侵肌,酷均臠切。雖雲遠古之式,事乖仁者之刑,梟轘及鞭,並令去也。貴礪帶之書,不當徒罰,廣軒冕之廕,旁及諸親。···其餘以輕代重,化死為生,條目甚多,備於簡策。宜班諸海內,為時軌範,雜格嚴科,並宜除削。先施法令,欲人無犯之心,國有常刑,誅而不怒之義。措而不用,庶或非遠,萬方百辟,知吾此懷。"

淺談隋文帝楊堅在隋帝國開國之初的為政舉措

參與修訂《開皇律》的裴政

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開皇律》中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刪去了過去的鞭刑、車裂等對犯人造成巨大痛苦的酷刑。同時,梟首也被廢除。梟首不僅是將犯人的頭顱砍下那麼簡單,還需要掛在城門上示眾,這無疑會對犯人家屬或其親朋好友產生巨大的心理影響,也是一種侮辱犯人人格的體現。同時,《開皇律》還將前代律令中的孥戮一刑所刪去。所謂孥戮,便是斬殺犯人的子孫後代,也就是通常說的"誅三族、九族"。

拋開《開皇律》中其他的條文暫且不談,僅僅看"去酷刑"這一項,就可以看出隋文帝楊堅是一個較為仁德的皇帝。酷刑雖然能夠有效震懾那些不法之徒,但對於那些鋌而走險,不顧後果的亡命之徒則沒有任何作用。

而且嚴刑峻法也並不是皇帝治理國家的唯一手段,而是應當以仁德治理天下。秦始皇就曾經依靠嚴刑峻法治理天下,最終的結果便是被百姓所推翻,這恰恰印證了嚴刑峻法不僅無益於帝國的平穩發展,反而會加速國家的滅亡。同時,這也是隋文帝楊堅認為自己無需通過嚴刑峻法就能夠治理好天下的一份自信的體現。

淺談隋文帝楊堅在隋帝國開國之初的為政舉措

在春秋戰國時期十分盛行的酷刑車裂

推行大索貌閱,清查帝國內部的人口數量

作為以農業為支柱性經濟的隋帝國,掌握帝國境內勞動力數量和人口數量對於制定國家財政計劃是非常有必要的。隋以前的各個朝代普遍採用人口清查的辦法來對帝國境內的百姓數量進行計算,但因疆域過於龐大,帝國子民的數量又過多,所以這是一項非常繁瑣且工作量龐大的任務。

通常前代王朝都會很久才進行一次普查,這樣就導致中央朝廷無法掌握實時的人口數據。地主階級正是抓住了這一個空子,通過不斷吞併土地和引導農民依附於自身來逃避稅賦,並極盡可能的擴大自己的利益。如此,中央朝廷的稅收就會一年不如一年,嚴重妨礙了國家的發展進程。

淺談隋文帝楊堅在隋帝國開國之初的為政舉措

隋文帝楊堅畫像

所謂"大索貌閱",便是將帝國內的所有百姓的身高、樣貌、年齡、居住地都製成畫像並登記造冊。開皇三年,各級行政機構以來這份材料對所有的百姓進行了一次人口普查,清查是否有人虛報年齡,並且是否有農民依附於地主階級或豪強貴族的現象。一旦查出,地方的"保長"將會受到嚴格的刑罰。《隋書·食貨》中曾有相關記載:

"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

在筆者看來,大索貌閱的實行對隋帝國產生了許多積極的影響。首先,在該制度施行後,許多被隱藏的人口逐漸浮露出水面。開皇初年時,登記在冊的戶口僅有三百八十萬戶。而到了隋煬帝大業五年時,隋帝國內的人口數量就已經激增到了八百九十萬戶。當然,這並不是說大索貌閱制度有利於人口的增長,而是將那些隱藏起來的人口統統"挖"了出來。

淺談隋文帝楊堅在隋帝國開國之初的為政舉措

隋唐建築

在此之前的歷代封建王朝或許也出現或這樣的人口激增現象,但因大多數農民選擇依附於地主或豪強,所以中央朝廷在統計時並沒有意識到人口的規模已經到達了怎樣的水平,如此便制定下了錯誤的賦稅方案,以至於促使地主或豪強勢力的崛起。

在經過詳細的人口普查後,隋廷就可以制定出非常適合帝國發展的財政預算方案,使國庫一直保持著十分充盈的狀態,這也是隋煬帝之所以有資本能夠大興土木的原因之一。假如隋廷的財政收入一直不容樂觀,隋煬帝又怎麼會不顧一切地糾集百姓興建大型工程呢?

淺談隋文帝楊堅在隋帝國開國之初的為政舉措

隋煬帝楊廣畫像



結語

從開皇元年開始,隋文帝楊堅就對整個帝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這次改革涉及到了各個領域,如政治、軍事、經濟、法律,甚至還有文化和民族關係的調整。無論是哪一個領域,都能看出隋文帝的用心,也能看出他意在鑄造一個能夠流傳萬世的龐大帝國。雖然過去也有很多皇帝曾經懷有這樣的志向,但大多數都因為自己的個人能力不足而未能做到,但是隋文帝做到了。

通過一系列改革,隋代的社會秩序開始逐漸穩定下來。隋文帝廢除嚴刑峻法非但沒有造成社會治安的惡化,反而使民間的秩序變得井井有條,百姓對於隋皇的印象也逐漸變好。隨著多項改革措施的出臺,隋廷的財政收入也在逐漸增加。當然,隋文帝在清查人口的同時並不是為了加重百姓的賦稅,相反還減輕了百姓的壓力,達到了與民休息,共同休養生息的目的。

總的來說,隋帝國在初生時分一直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國家,多領域也全面開花,西晉以來的混亂局面自此不復存在。但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隋煬帝繼位後發生了改變。隋煬帝楊廣僅僅用了十二年,就將隋文帝所開創的基業統統敗光,使龐大的隋帝國僅僅維持了三十八年就宣告了滅亡。


參考文獻:

1.《隋書·百官》

2.《隋書·刑法》

3.《隋書·食貨》

文章內容來自明浩說史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