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使不道德的人变得道德,使道德的人更加道德,亲们以为然否?

那曾经的一片橄榄绿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国家立法,是统一标准,便于统一管理。

比如我国人口众多,不可能人人都讲文明,有道德。也不可能让行政人员1:1的监督管理。那怎么办?只能用统一的行为规范来管理。

虽然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还是有那么多人行走在法律的红线上,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人没有道德底线,不会因为有法律法规,就不去触犯了,而是为了钱尽量的去避开法律的制裁。

个人认为,并不是法律规范了道德行为,道德是一个人的本质,有没有道德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家庭和环境影响的。


善雅姐的故事


答:不以为然!

一个人是否讲道德,是天生的,不是后天修炼的。3岁见老,生下来啥样,一辈子就啥样。

我下放农场时,连队里有个三兄弟。老大年长两岁,老二老三是双胞胎。

老大忠厚老实,待人热情、乐于助人。老二性格内向,不冷不热,为人处事距离感强。老三外号三拐子,活生生一个地痞流氓,偷鸡摸狗拔蒜苗,打架斗殴揭瓦房,无恶不作,经常与当地村民发生冲突。

老大退休前是矿上采掘队的书记。老二退休前是车队大货车司机,安全标兵。老三成家后,在公房因养鸽子与邻里发生冲突,将楼下的男人打成重伤。出来后,在街上先是卖盐水鸭,现在卖盒饭。

兄弟三人,同为一双父母所生,同在一个环境下度日长大。没有人刻意教他们,在社会上行为举止差距却如此之大,这不是天生的,是什么?

没有道德的人,心中只有自己,只有自己的想法,只有自己的私念。法律对他们来说,就是稻草人,就是形同虚设,就是耳傍风。如果他们害怕法律,他们就不会肆无忌惮的做缺德事了。

所以,“法律使不道德的人变得道德”。这句话是没有现实依据的,是不成立的。

人的道德基因分子,跟人的身体一样,达到一定年龄就会衰退。一个人的道德走向,只会越活越谨慎、越活越滑头,不会越来越天真、越来越纯洁。道德不是善良,道德只是守规矩、不害人,让他一辈子不做坏事可以,让他一辈子总是做好事,肯定做不到!

所以,“使道德的人更加道德”。这句话,说着玩玩可以。当真?真不行!(完)


0老三两0


西方立法是以人本恶为主导思想立法制!

我国从秦始皇商鞅变法开始各朝代已人本善思想立法!从古就有法度

素质教育才是更本,家教还有多少?现在很多农村又开始了乡约村规!就是补充战争断层的缺失!家法,族规,乡约!根在每个家庭父母家庭栋梁这辈!


jacklv


这个问题不成立。道德与法律都对人的社会行为具有约束力,但其方式与标准是不同的。

社会的安定需要稳定的秩序,秩序的建立是通过由大多数人形成的共识而被约定俗成的,这就是道德标准。道德是人们的共识,是人们自觉遵守的规则,道德是依靠人们的自律性去维护的。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保障,维护社会安全的工具。是当道德标准已经不能约束人的行为,已经对社会秩序产生破坏力的时候,法律以最严厉的惩罚使得人能够回归到道德水准之上,所以法律是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保障,法律是行为的最低约束标准。

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道德水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保证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法律规定了每个公民、法人、政党、社团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半支莲6


法律不是万能的


大道稀声


不然。道德和法律是两个层面,一个主观,你个客观,互相影响,又互相不影响,互相制约,又互相不制约。法律能使不道德的人变得道德,也能使不道德的人变得更加不道德,也能毫无作用。反之亦然。


自然


法是人定,的法律的空白怎么说,比如小三无罪,只是不道德。这都是统治阶级给别人定的


手机用户阿苏


偷鸡摸狗,斗嘴吵架,损人利己,拱门跳墙等等,虽然劣迹斑斑,可勾不成犯罪,属于道德问题,法律对于它们是,罚款,说服教育。构成刑法犯罪,再对他们有所约束,甚至于死刑。法律层面太广了,老农民,我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一般犯小错的人是不能判刑的。


东方翁k


不道德的人变道德,并不只是“法律”在起作用,还包括“自律”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法律使不道德的人变得道德”值得商榷。“使道德的人更加道德”,似乎对于“道德”的理解上缺少量比的参照。比如能喝酒的人更能喝,那个可以靠数量量比的。但道德,是一种操守,本身就是一种状态。因此,本亲不以为然。供参考。


吴世柱律师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法律可约束人的行为,我感觉对道德的约束有限,道德是思想的升华,是需要教育和自我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