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落选中科院院士到入选了美国外籍院士说明了什么问题?中科院院士水平高?

白雪清风


两地评选架构和标准不一样,造成的结果也就不一样。我们评选院士有一套标准,但这套标准是否合理呢?如比尔.盖茨我们中科院就"不拘一格"将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反观颜宁.屠呦呦.饶毅.袁隆平就不会采用"不拘一格"的方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来袁隆平给了一个中国工程院士衔头。

反观颜宁2016年被《自然》评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之一,竟然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是当今世界顶尖结构生物学家,她带领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基础科研成果,包括解决了国际攻坚几十年的葡萄糖运转蛋白高分辨率运转結构,并已经被国际经典生物化学最新版教材收入。2009年以来,颜宁领衔的科研团队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7篇,培养7名博士生,比全国99%的高校全校还要多。颜宁原为清华大学教授,虽然2017年5月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糸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但她未放弃中国国藉,仍是清华大学的"特聘教授"。

综上所述,从颜宁在中国落选院士而入选美国院士一事来看,说明我们的评选机制欠妥,颜宁这样优秀的专家和屠呦呦已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不能评为中国科学院士,那我们的评判制度是否要修正一下,让那些有真才实学并在其领域做出重大成果之人应给予院士名衔,而不应以某些人为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最后用鲁迅一句话作结束语: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张文禅


题:清华年轻学者成为美国科学院士

中国年轻女科学家颜宁,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我们祝贺颜宁博士的同时,有人说清华大学是为美国培养人才的摇篮,实际的情况也确实如此。\r

我们不妨先看看以下这些人和他们的毕业院校: 马云,杭州师范大学;马化腾,深圳大学;雷军,武汉大学;任正非,重庆大学;李书福,哈尔滨工业大学;董明珠,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李东升,华南理工大学;王健林,辽宁大学;杨伟(歼20总师),西北工业大学;孙聪(歼31总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伟仁(嫦娥探月工程总师),中国科技大学。

以上这些改变当代中国人民生活的科技领域和商业领域的大咖们,这些倾尽全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毕生精力的人,并没有一个是清华大学毕业的。而中国人却一直把清华大学当做中国大学和人才的标杆,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那么,我们的那些高考状元和天才们毕业后都在做什么呢?\r

清华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都出国了,这确实是实情。在清华,毕业不出国,不去美国是被人认为没本事的事情,这就是清华多年来的现状。有人常以所谓科学无国界来自我安慰和找借口,其实都是自欺欺人的鬼话。美国人手里的尖端技术何时对我们开放过?他们不是天天在讲这个偷那个窃的吗?不都是当做最高国家机密的吗?所以科学和人都是有国界的,我们要正视这个现实。\r

分析清华学者争着出国的原因,一是中国社会给与清华大学过高的地位,让清华的学生感觉自己高高在上,这种极度的优越感,让很多学生逐渐看不起国内的学位和身份,所谓的中国高知精英群体偏偏承袭了极端崇洋媚外的劣根;二是与当代社会的家国情怀渐淡,个人利益为主的价值观分不开,追逐个人名利大于奉献家国天下。三是与国家教育体制和科研环境有直接关系。比如我们的国家级科学技术大奖,一个科研人员要穷尽一生的精力,干到耄耋之年才有可能得这个奖。而这个奖金过去不过区区500万人民币,去年开始虽然提高了,也不过区区800万人民币,还不够在北京买个像样的房子。加上国内教育科研的相关管理体制问题,比如科研项目的申请与获得程序复杂,人际关系社会的各种隐形的掣肘等等,相比美国的科学研究环境和科研人员的待遇,确实差距较大。

很多人不懂,当年的那些不顾国家贫弱,待遇低薄而纷纷回国的老一代科学家们,为何能有为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而奋斗终身的爱国情怀。如今的情况让国人情何以堪?国家已经相对富有了,强大了,但是爱国情怀却淡了,这很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虽然有大国风范和胸怀,有向世界先进科技学习的态度,但是也不能漠视这种人才外流的现状长期继续下去。无论是国家相关部门还是清华大学本身,也要思考如何从正面加以引导并从教育科研体制上进行更大的改变,让国内大学的学子,以留在国内和留学后归国报效祖国为荣,让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清华真正成为中国自己科学的摇篮。


环球围观


以屠呦呦先生为例,1969年,时年3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1971年发现青蒿素!整整40年后的2011年获得美国纽约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是所有院士都能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怎么没人说全世界40年里都没接受过中医呢???怎么没人说世界科技届N年没有尊重过中国科技届呢?大家都说中科院院士评选可能有问题,那全世界科技届为什么40年后突然承认了中医的有效性呢?是不是中国国力增长世界开始听见看见尊重中国科技工作者了呢?

诺贝尔奖和中科院院士的评选完全是两个独立的标准,并没有直接关系。

同样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成立于1863年,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组织,其成员在任期内无偿地作为“全国科学、工程和医药的顾问”,是美国科学界荣誉性及政府咨询机构。美国国家科学院不是政府部门,而是民间的、非营利的、科学家的荣誉性自治组织。NAS评选同样跟中国院士评选标准不一样。要说院士评选标准和体制是有待改进,那么并不仅仅是中国院士评选的问题,要说有问题至少40年间全世界科技评选都有问题。

1 屠呦呦作为组长加入523项目,参评院士有人提出异议,认为相关发现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中科院要不要核实呢?不核实是渎职,核实需要时间对其他参评者不公平,只能落选。2评选院士首先需要院士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评选要求的国家级奖项和“SCI”论文,屠先生研究工作中没有发过“SCI”论文。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但是美国ISI几十年间可曾同意发表中医类研究文章?硬性条件达不到,让院士们怎么选她?违规还是破格,都没有先例!屠呦呦本人回应:“(没能当选中科院院士),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情况很复杂。”

能参评院士的科研人员都是业内顶尖的科学家!无论他们评上没有,都不会改变他们追求真理的科学信仰!科研是很艰苦的历程,我国14亿人口大国仅仅不足4%的人口接受大学教育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做科研的更是微乎其微;内生力本就不足,外部持续排挤!闲人们还要对比中美院士科技水平谁高谁低!妖言惑众,无事生非!


北京淡淡的幽蓝


我觉得悲哀!科学院院士,究竟以什么标准评选?如果说是以学术成就为评定标准,这自然令人心服口服,中国人多,有才干的人也多。竞争激烈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结果,我非常吃惊也非常不认可。

作为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来说,尊师重道是传统。而这一传统在文化层面来说,绝对是糟粕而非精华。无论你的本领多强,你没有师承,更准确的说是没有主导地位的师承,你绝对不可能走入一个圈子。这种深植中国人基因中的人脉关系,决定了一切平台的阶梯。而所谓的人脉关系,永远架不住权力与金钱的冲击。

我所工作过的单位和企业,搞技术的人无不希望向高职追求,这也是所以技术人员的共同目标。但一个企业或单位,总是有先来后到之分,而一个时期造就一个人脉关系圈子。年轻人大多学历高,新知识多,这是比造成某些老人的嫉妒心理,而且从事技术工作人员,保守是普遍的观念,也是必须的观念。新老交替中的对撞,太多的年轻人材被压制,而职称的认定需要时间,和老人的认证。如果你想谋得职称,必须低三下四委曲求全,阿谀奉承那些你看不起的老人。许多年轻有为的年轻人,经不起这样的折腾,选择放弃离职跳槽,这也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了。

其实不仅仅是搞技术的,只要存在职称职位的地方,都会出现这类问题。当然,我不知道国外是否也有这样的体制圈子。但至少目前国内的体制延续了几千年。老经验,倚老卖老,这是普遍现象。打压年轻人的事例,比比皆是。汉初的贾谊,因为年轻被埋没,抑郁而终。或许因为人多,埋没几个死掉几个,对于泱泱大国微不足道吧?!

我不否认老人的经验之谈,但是老不是资本,更不是有大作用。尊老爱幼,在某个角度上来说,就是怕被活埋而编造的谎言罢了。过去许多老科研老技术人员,大多自学成才,或者是积累来的经验。对于喝洋墨水的人材,谁敢说他们不心里黑暗呢?

年轻有为,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生命力。逼走超越自己的年轻人,就是自毁家业!一个人的青春年华是成果累累的时期,谁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才华?老树发新芽?那结出的也只是干瘪的涩果罢了!

一个国家的强盛,注定要靠年轻有为来获得。国家提出科技兴国战略,更应该珍视人才!!!真的反感更不想看到那些,动不动摆出老资格大言不惭地说:“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老子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的一张张干瘪丑陋的老脸!!!


无剑无尘


这种现象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在过去的袁隆平身上,在屠呦呦身上都有发生这种事情,国内评选不上,但是这些人都在国际上面获得了别人的认可,这是不是非常怪异的现象,我们国内不认可他们这些人的贡献和能力,但是国际主流国家承认了也给了相应的尊重。

这不得不说我们跟国外的评选有区别的,别人认可的我们不认可,别人不认可的我们认可,比如说百度的李彦宏,还有汽车领域的王传福,在国内被评选上了工程院院士,而在国际上面他们根本没有获得认可,这并不是说我们要跟着国外走,但是像我们的一些优秀的科学家在国内没有获得认可在国际上面获得了认可,这就有点奇怪了。

像屠呦呦这种有能力的人在国外获得了自己应该得到的,像袁隆平也是一样在国际上面获得了绝对的认可,国外认可的标准是在科学领域有杰出贡献,只有做到别人的这些就会获得尊重,袁隆平做到了,大家都看在眼里,屠呦呦做到了大家应该也非常的熟悉,但是在国内却不一样,袁隆平在获得美国外籍院士的时候在国内可没有评选上院士的。

难道是我们国内评选的标准高于美国吗,或者说我们评选的条件标准不一样,从目前的世界格局来说,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从经济到军事到其他科学领域,这些都超出其他国家一层,如果说标准是他们定的,所以他们说的算那么人家强大是明摆着的,用现在的话来说科学技术的强大才是让一个国家强大的真正本钱,美国就是有这种本钱。

以目前来说我们的绝大多数科技领域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的确在一些方面我们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人才流失就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像颜玉这样年轻的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为什么会在国内失意,而最后到美国去发展,最终就是在美国获得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在国内没有这样的机会而已,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我们国内的评选标准其实是比较特殊的,最主要的至少要在资历和人脉上面要足够才可以的,光有能力还是不足够评选进去的,当然到不到要求,符不符合条件其实并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另外一群人把持着,他们说你行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资历摆在那里呢,所以说过内的评选标准真的非常有意思,但是并不是说我们的比别人的高,反而说明了我们的和别人的标准不一样,别人讲究真才实学,我们讲究的是什么呢?


无法超越的足迹


这个问题标题带有挑逗性,中国院士并不是说比美国院士水平怎么样的问题?而是由国情而决定的。中国是一个传统的人口经济大国,随着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正在慢慢的改变世俗的观点和糟粕。

正是由于近些年的高速发展,国家在高科技,军工,和航天方面作为侧重点,难免有不能顾及到其他领域的发展。因此导致了房地产的畸形,医疗体系的欠缺,不仅如此我们本是一个农业大国而现在却变成了以进口粮食为主的大国。导致这样是我们国民自身矛盾的转变,从原来人与物质需要转变成现阶段人与精神和财富的需要。

美国作为已经高速发展过了的国家,国情赋予他们的就是不断完善和改变这种发展成果。中国则不同,他正处在发展潮流的浪尖上,依重次轻,攒劲发力向前进。说到这儿,不管是屠呦呦,袁隆平,还是现在的颜宁他们作为国家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即使没有被国家重视认可,但也不能说国家就抛弃了你。我们的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谦卑传统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孩子自己说好不叫好,要让别人说好那才叫好。所以说只要你是金子早晚会发光,所以像张艺谋早年的电影“红高粱”在国内禁播却在国外得奖,即使这样也阻止不了他成为国际大导的步伐。当然随着我们日益强大和国家昌盛,国家会更加重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虽然之中不乏有体制内的弊端和隐藏,但随着国家不断的改革和开放,这些都将不日而散。所以不要为一头衔而耿怀,只要你是国家栋梁,迟早有用武之地,也会为人们所铭记。


勖己


说明在中国有能力的不一定行,但是有关系的,肯定行。中国是一个注重人际情感关系的国家,不管办什么事,吃饭,喝酒,拉关系



昵称能写多少字


说明了提问者又想借机炒作和蹭网红。每个国家,每个群体,每个行业和每个人对每个事,每个问题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和见解,况且制度差异,文化差异和学术水平差异,都会导致此时下雨彼时晴的局面,有何大惊小怪的?好多矛盾的产生和激化,都是因这些无良的痞子挑事发问而引起的。


二刻81398956


颜宁有才了,就受不得半点委屈,还是把个人利益高高放在国家民族利益之上,缺少爱国思想的原故。


手机用户68290727228


中科院已经是宇宙级水平,颜教授你除了科研,你懂人情世故吗?懂溜须拍马吗?懂不懂要去提前送送?不懂就不够资格。因为中科院是学术水平只占30%,其他的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