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是癌症患者,從鬼門關走出後,我的牙怎麼全蛀了?

醫生,我是口腔癌患者,我堅持治療,克服萬難,好不容易撿條命回來!最後發現牙齒

全不行了,黑的黑,壞的壞。


這是為什麼呢?這位患者到底經歷什麼治療?

這種蛀牙的症狀表現得非常有特色:齲損可發生於牙頸部、牙尖、切緣及牙光滑面,且進展迅速,可在數週內累及大多數或全口牙。

大家應該猜到了,這是頭頸部腫瘤患者放射治療後常見的口腔併發症之一,稱為放射性齲。


醫生,我是癌症患者,從鬼門關走出後,我的牙怎麼全蛀了?



既然併發症這麼嚴重,為什麼還要放療?頭頸部腫瘤的發病在全身惡性腫瘤的發病中約佔5.0%左右,頭頸部解剖結構具有複雜性,一旦發生腫瘤,臨床治療難度大,根治性切除 可能性低。故頭頸部腫瘤患者的治療主要是採用放射治療的方法,放射治療主要是針對局部腫瘤細胞進行充分的放射性射線照射,但治療的同時無法避免對周圍正常組織造成損害。

既然不可避免,但我們要把傷害降到最低!這是我們牙醫肩負的重任!

放射性齲的危害


醫生,我是癌症患者,從鬼門關走出後,我的牙怎麼全蛀了?


牙齒損傷屬於遲發性放療反應之一。具有高發、累及範圍廣、進展速度快、病情持續發展等特點,屬於後期的放射損傷。放射性齲齒輕者可引起患者進食時牙齒疼痛,重者可致牙齒變尖、變黑,甚至完全脫落,嚴重影響了患者放療後的咀嚼功能、社會交往及生存質量。心疼~

放射性齲為什麼會發生?


(1)唾液問題:由於放療對唾液腺的損傷是終生性的,唾液總量降至原來的10%~30%,其沖刷能力降低,導致食物及細菌殘留量大大增加;唾液質量也降低,其有機成分增多呈黃色膠狀物,易附著於牙齒表面,為細菌的粘附生長創造了條件,抗菌能力下降,使口腔內細菌量增加,菌種失調,致齲齒髮生;唾液的潤滑能力下降,使牙齒在咀嚼運動中阻力增加,牙齒本身被破壞,pH下降,唾液緩衝對減少,增加了酸對牙齒的破壞;

(2)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及自身修復能力下降,以上原因導致患者口腔內食物、菌群、牙齒之間的平衡失調使齲齒髮生率大大增加。

我該怎麼辦?


在您下決心治癌的同時找一位靠譜的口腔醫生。讓口腔醫師配合並參與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可最大程度減少或預防放射性齲的發生。

Ta會在放療前完成對患者的評價、治療、指導。評價全身、腫瘤及口腔情況;進行治療口腔疾病,主要完成齲齒、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齦炎、牙周炎、黏膜病的治療,拔除無法保留或干擾日後修復的牙齒,拆除不良修復體。

放療前治療口腔疾病,Ta會指導患者掌握並堅持正確的口腔清潔方法,自覺形成進食後刷牙的習慣,局部使用含氟量高的牙膏並適時使用含氟凝膠。


醫生,我是癌症患者,從鬼門關走出後,我的牙怎麼全蛀了?



放療結束後患者每 3 ~4 個月複查口腔。常規檢查:口腔乾燥情況、唾液流 率、口腔清潔的效果,有無放療併發症(口乾燥症、放射性齲等),特別詢問患者的口腔衛生習慣,適時預防性的局部用氟,定期安排頭頸部腫瘤患者的口腔健康講座。

由於放射性口乾是終身的,Ta會與患者建立定期聯繫制度,讓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應終身堅持每3~6個月複查口腔,以便及時發現口腔清潔問題並早期發現放射性齲。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放療導致患者嚴重不適,也降低了患者進行口腔清潔的意願和能力。同時患者可能更關注病情的發展,未充分認識到口腔清潔的重要性;另外,隨著放療的進展,其他藥物的使用也會導致患者的低依從性,各種腫瘤的治療措施導致患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保持腔清潔。


醫生,我是癌症患者,從鬼門關走出後,我的牙怎麼全蛀了?



所以,建立由口腔科、腫瘤科醫生及藥師、護士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制定基於循證證據的口腔照護策略,以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行為是十分必要的。在制定口腔照護策略時要關注疾病狀態以及治療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影響,除要提高患者的認知外,還要教會患者在不適的情況下如何保持口腔衛生。

作者 黃晶晶

修復碩士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