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未來十年,增長十倍

雷軍:未來十年,增長十倍


小米初心

九年前,我在中關村保福寺橋邊的銀谷大廈租了一間很小的辦公室,十來個人、七八條“槍”,一起喝了碗“小米粥”,開始“鬧革命”。之前我們這些人從來沒有做過製造業,也從來沒有做過硬件,我們主要是來自於金山、谷歌、微軟的一群做互聯網的人。當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很大問題卻解決不了,什麼問題呢?就是中國雖然是世界製造工廠,卻沒有真正的好產品,滿大街都是山寨手機,這就是在中國發生的現象。

 

公司為什麼起名叫小米呢?原先我們想叫“大米”,後來要去“高大上”,變成“小米”了。叫“小米”以後,我們決定繼承“小米加步槍的精神”開始艱苦創業。在初期時候,我們像中關村幾萬家普通的創業公司一樣,租了一間很小的辦公室,規定出差只能住如家酒店,飛機只能坐經濟艙。剛開始我投了一千萬人民幣,一千萬人民幣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是很大的數字,但是如果做手機,一千萬人民幣真的是少得可憐。

 

小米的幾位創始人在各自領域都是挺牛的,大家凝聚在一起是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夢想,就是希望用我們的能力去改變中國製造業,做感動人心的好產品,造福世界的每一個人。

 

這就是我們的初心。

 

雷軍:未來十年,增長十倍


九年前,我們進入的第一個行業是智能手機,當時這個行業有蘋果、三星、中華酷聯,全是巨無霸。一個只有十幾個人的中關村小公司,想要殺到一個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戰場,於是奇蹟發生了。小米只用了兩年半,就做到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

 

然而我們保持了兩年中國第一的位置以後成績下滑了,原因很簡單,只有互聯網思維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我們對傳統制造行業的經驗缺少敬畏之心,缺少願意學習的心態,我們就打不贏這場仗。無論我們掌握了多麼先進的武器,如果沒有良好的基礎一定是會輸的。

 

從2016年開始,小米強調補課,向傳統產業學習,放下身段逐個對標。結果第二個奇蹟發生了,在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家手機行業的大公司在銷量下滑之後還能夠活過來。一旦失去信心以後會加速下滑,最後基本上是死亡深淵。小米在2016年滑到谷底,但2017年售出9400萬臺,2018年售出1.18億臺。在2017年的時候,我們重回世界第四的位置,去年銷售量突破了1億臺。

雷軍:未來十年,增長十倍


創新驅動

 

小米的創新點在什麼地方呢?李克強總理說了一個詞叫“互聯網+”,我們就是最典型的“互聯網+”,用互聯網模式做硬件,是一種高維度創新。我們是怎麼做的呢?我認為,有幾個最關鍵的點:

 

第一,和用戶真心交朋友。這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在中國有句古話叫“無商不奸”,所以真心和用戶交朋友,在中國是很難做到的。互聯網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在初期的時候,我自己帶頭,所有人都在社區裡傾聽用戶聲音,收集了2.1億個帖子的建議和資料。我們把互聯網快速迭代的特性引入了硬件產品的研發,使手機系統能夠每週迭代,當時做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很驚訝。我們能夠堅持到今天,主要是針對兩三百萬的鐵桿粉絲做每週升級。

 

我在圍繞用戶意見如何改善的會議中說道,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堅持初心,堅持跟用戶交朋友,堅持根據用戶意見去改進。不要覺得我們企業做大了,不要覺得我們已經怎麼樣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做的產品是不是用戶需要的。

雷軍:未來十年,增長十倍

 

去年5月,法國的第一家小米之家店開業時下了冰雹,但仍有很多人堅持排隊。在西班牙更是如此,西班牙人對小米非常痴迷。我認為這個模式對全世界每個人都有價值。這就像我當初提的,讓全球每一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讓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得到。

關於創新,我認為只有兩件事叫創新:一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二是做別人做過但失敗的事情。做這樣的事情肯定非常困難,結果99%是輸。我們國家鼓勵創新,我們每個人都要創新,但是一定要意識到創新的後果是絕大部分都會輸。一個好的創新氛圍應該是一個包容失敗、包容錯誤的氛圍,能夠包容失敗、包容錯誤是創新的前提。

 

我們和用戶交朋友,需要達到一種境界,即讓用戶願意閉著眼睛買小米產品。這個要求其實很高。只要用戶需要,我並不關心設計、質量、體驗、價錢等,因為這都是最好的。小米的目標是:有朝一日用戶能夠閉著眼睛買我的產品。做到了,我們就贏了。

雷軍:未來十年,增長十倍

 

第二,做感動人心的好產品。想和用戶交朋友不僅僅在於我們的態度、利潤率,更重要是做出感動人心的好產品。初期,我們整個創始人團隊100%全部是研發工程師背景,有著平均20年的行業經驗。在創立這個公司的時候,所有人都是技術背景,整天在想怎麼做好產品。我認為,做好產品最核心的是創新和研發,而根據世界各個知名機構和媒體的評價,小米的創新力在中國是頂級的。前不久《財富》雜誌做評選,結果顯示,小米在中國的創新力排名第三。

 

另外,我們公司才幹了八年,但我們去年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是5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3%。我舉幾個例子說明小米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成績: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音箱是今天整個行業的制高點,“小愛同學”出貨量超過1000萬臺,語音助理月度活躍用戶高達3880萬,在中國排第一。這種智能交互系統用的人越多,系統越好。

 

設計。小米MIX手機這款現代消費電子產品,先後被芬蘭國家藝術館、法國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和德國慕尼黑國際設計博物館收藏,這體現了小米在產品設計上的能力。

 

品質。我在內部講過一句話,後來成了金句:“創新決定我們能夠飛得多高,品質決定我們能夠走多遠。”我多次參加公司內部的質量大會,我在會上總是會引用李克強總理講的一句話,“質量之魂,存於匠心。”

雷軍:未來十年,增長十倍

 

第三,高效率的商業模型。我認為,中國產品做不好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效率。各個環節效率很低,做一個好產品的成本很高,需要賣得非常貴才能賺錢。提高效率以後,我們就可以將產品賣得非常便宜,把資金主要用在研發上,這樣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質量非常好的產品。

為什麼小米手機在初期出廠的時候就是世界頂級的產品?小米初期出廠的時候,平均售價是1999元,當時旗艦手機都賣4千元到7千元的時候,我們2千元手機的成本幾乎都用在生產和製造上。我剛開始做手機的時候,同行每年做一百款手機,每一款手機投入一千萬人民幣,一共投入十億人民幣進行研發,大家會覺得它很厲害。實際上,我研發一款手機的投入資金是同行的十倍,但我只做一款手機,投入十倍就是一億人民幣,總的研發成本就是同行的十分之一,但是投入在一款產品上的資金卻是同行的十倍。結果,小米第一代就賣了760萬臺。

 

我總結下我的觀點:性價比不是戰術,性價比是一種價值觀,一種商業模式,一種核心能力,背後是對效率的極致追求和死磕自己的決心。

 

這裡包含兩個重要內涵:第一,極致的效率;第二,嚴於律己、死磕自己。

雷軍:未來十年,增長十倍

 

小米未來

小米的未來就是5G的春天,所有人的手機都要換5G。我更看好的是5G+AI+IoT,我認為這是下一代超級互聯網,能夠把所有的東西連接起來。五年多前,小米開始做物聯網,現在做到了世界第一,但是我們在這個領域會繼續加速。去年年底小米定了未來十年的戰略,是“手機+AIoT”雙引擎,我們承諾在未來五年投資100億元在AIoT上。

 

關於如何真正高效的管理這個問題,十年前我就在想,有沒有比大家傳統意義上理解的管理更好的管理?後來我想明白了,更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不管理比管理難很多,核心是找一些優秀的人,找一些不需要管理的人,塑造共同的願景和目標,只要給足夠的激勵就行了。那麼,什麼樣的人不需要管理呢?我認為,首先要有強大的責任心、強大的自我驅動力,強大的夢想和抱負,心甘情願地每天12點下班,不用老闆看著。小米剛成立時候就是這樣,我們找了一些滿懷熱忱的人,這個模式幹了八年,在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後,我們發現還是需要冷靜地看待一個問題:怎麼保證散佈在全球80多個國家的23000人都不需要管理?

 

如何繼承發揚小米創業時候的優良特點?怎樣在結合傳統通用流程管理的同時小心過度管理?所以,在小米第二個創業階段,我們又在摸索管理模式時做了很多事情:第一,聚焦技術創新;第二、強化總部管理職能,設立組織部和參謀部;第三,梳理業務,提拔年輕幹部。

我在內部提了一個目標“未來十年,增長十倍”。“手機+AIoT”就是增長計劃背後一個很重要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