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B-29:除了轟炸投原子彈,還能救人的二戰轟炸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空前規模的海上作戰,讓各參戰海軍遇見個大問題,怎麼快速把海軍官兵和飛行員從海里撈起來。

雙面B-29:除了轟炸投原子彈,還能救人的二戰轟炸機


二戰以前,海上搜救主要靠水面艦船或是潛艇,而二戰隨著海戰與空戰區域的擴大,航空技術的進步使得空戰交鋒的距離更遠更激烈,飛機墜機飛行員跳傘逃生時離己方艦隻很遠;救援艦往往太慢或是進入救援海區對自身太過危險,有它們自己的侷限性;如果救得太慢飛行員不是受到鯊魚攻擊葬身大洋就是被敵方提前俘獲,海上搜救飛機這種效率更高的救援方式開始彰顯他們的價值。

雙面B-29:除了轟炸投原子彈,還能救人的二戰轟炸機

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


水上飛機早在二戰前就已經從事海上搜救,在二戰初期開始展現它們的價值,比如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馬丁PBM水手等,在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沉沒時,一架卡特琳娜救出了56名水手;1943年1月至8月8日,水上飛機在瓜島救起了161名飛行員。二戰期間美軍制定了小飛象海空救援計劃,利用飛機來搜救大洋上的己方人員。

當搜救飛機發現落水人員,如果是水上飛機會在海況允許的情況下直接降落在海上將人救起;如果海況不佳,水上飛機會和陸基飛機一樣呼叫周邊的艦隻和潛艇,如果附近沒有船的話會發出信號通知海空救援站派遣救援船,並給落水士兵空投一些食物和水等應急物品。

雙面B-29:除了轟炸投原子彈,還能救人的二戰轟炸機

B-29搜救機


在1944年之後,為了保護轟炸日本本土的B-29飛行員安全,在轟炸航線上最多會有9架陸基飛機、21架水上飛機、14艘潛艇和5艘救援船專門從事搜救工作。

不過海上飛機的弊端就是在海況不好的時候就比較無力了,只能給落水士兵空投應急物品;1943年開始,英國開始試驗用路基轟炸機直接投10米長的救生艇。

雙面B-29:除了轟炸投原子彈,還能救人的二戰轟炸機


主要還是為了救援被擊沉艦隻的船員,但是木質救生艇就算有降落傘的減速,也經常摔得粉身碎骨。後來經過改進專門設計出1.5噸重8 m長的空中救生艇,有兩個螺旋槳和防水的內部隔艙,由B-17轟炸機進行投擲。

雙面B-29:除了轟炸投原子彈,還能救人的二戰轟炸機

SB-17搜救機


在1945年時,美軍仍對目前海上搜救的範圍不夠滿意,用來投擲原子彈和戰略轟炸的B-29轟炸機被看上了。

作為二戰期間研製的最大的搜救飛機,B-29搜救機被命名為超級小飛象SB-29;不過超級小飛象服役時戰爭已經結束,在腹下攜帶A-3救生艇,空中投擲降落傘減速,在1947年才正式交付空中救援部隊,除了前腹部的自衛炮塔取消,其它自衛武器均還保留著,彈倉也未取消,仍然可作為普通轟炸機使用,先後一共用16架B-29改成了超級小飛象,專門為在海上長距離飛行的轟炸機機隊服務。使用到了五十年代初期。

雙面B-29:除了轟炸投原子彈,還能救人的二戰轟炸機


戰後隨著美軍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軍事力量的鞏固,逐漸失去了海上遠距離搜救的需求;五十年代後艦載直升機的成熟,水面艦艇+直升機這樣的搜救組合更加高效且經濟;小飛象們也由此退役。


歡迎三連支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