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晋文公,跌宕起伏大器晚成的一生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青年时期被流放到蒲城,四十三岁被父亲追杀逃出晋国避祸,周游列国十九年,漂泊半生,尝尽人情冷暖,六十二岁才得以回国上位,之后

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先后平定周王室之乱,击败楚军,于践土大会诸侯,被推为盟主,从此奠定了晋国的大国地位。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跌宕起伏大器晚成的一生

史书记载公子重耳身体有残疾,肋骨是相连的,眼睛瞳孔也是重叠的,身体异于常人,自幼就被许多人认为这是圣人的气象,他少年时期就喜欢结交德行贤良的人,与五个才华过人的贤士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这也让重耳礼贤下士的美名在晋国流传,受到臣民拥护。

重耳晚年问鼎春秋五霸,究其原因,是有众多贤人辅佐追随,不离不弃,也是晋国内无明君祸乱不止,是天命所归机缘巧合,也是诸侯国各怀鬼胎被重耳利用。我们拨开迷雾,一览其中扑簌迷离的过程。

  • 第一阶段:骊姬乱政,驻守蒲城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跌宕起伏大器晚成的一生

公元前666年,骊姬受到晋献公宠爱,想让儿子取代储君将来继承侯位,就贿赂大臣向晋献公进言,说曲沃,蒲城,二屈三个地方是重要城池,需要派三位公子亲自镇守才能稳定民心,震慑外敌,从而保障国家安全,晋献公听从了,就让太子申生镇守曲沃,公子重耳留在蒲城,公子夷吾留驻屈地,只有骊姬和她妹妹的孩子留居都城。以此为起点,晋国宗室陷入内斗时期,史称骊姬乱政。

公元前656年,骊姬设计陷害太子申生下毒害父,有人对申生说,你先逃出去保命,大王以后一定会明白你的冤屈。申生回答,父王没有骊姬,会睡不好,吃不饱,我跑了,骊姬必定获罪受罚,父君老了经不起折腾,这不是我想看到的结果。况且,我背负着害父罪名逃出去,谁敢收留我。于是申生自己上吊自杀了。

骊姬乘机又对晋献公说,太子畏罪自杀,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都知道太子谋反这件事。二人得知被诬陷后连夜逃回各自驻地。晋献公见二人不辞而别更相信骊姬,就派寺人披带人去攻打蒲城,捉拿公子重耳,重耳对众人说:“谁违抗父王的命令,就是与我为敌。”说完之后翻墙往外逃,寺人披赶上来用刀砍下了重耳的衣袖拿回去交差。重耳逃到了翟国避难。次年晋献公又派人攻打屈地,捉拿公子夷吾,夷吾守不住就逃到梁国去了。

点评: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跌宕起伏大器晚成的一生

这一系列事件证明骊姬是做了周密计划的,先抓住晋献公弱点,找了一个完美的借口调虎离山,边缘化三位公子。而晋献公也觉得自己的儿子大了,让他们去外地守城毕竟比用外人放心,还能让他们历练一下。

等到骊姬儿子长大了,骊姬一计离间了晋献公父子三人关系,害死太子申生,逼走重耳和夷吾,为儿子奚齐夺位扫清了障碍。晋献公老迈昏庸,对申生猜忌心重,才会中计相信骊姬,而申生愚忠丢掉性命。重耳此时已经显示出了过人的智慧,临走时不反抗,留下一句话让国人明白他的冤屈和忠诚,给晋国人留下贤明的印象,为以后择机回国做好了铺垫。追随重耳流亡翟国的有五位贤人,这年重耳已经四十三岁,在翟国娶妻生子,暂时安顿下来。

  • 第二阶段:
    献公病逝 晋国内讧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跌宕起伏大器晚成的一生

公元前651年

晋献公病逝,托孤荀息,骊姬之子奚齐即王位,太子申生党羽,旧臣里克等人趁机聚众作乱,公然在灵堂之上刺杀幼主奚齐,荀息第二天又拥立更小的公子卓子为王,里克等人在朝堂杀死卓子,又把骊姬活活鞭打致死,然后众人派出使者迎接公子重耳归国继位。

重耳接到使者后推辞不受,说道:“我违抗父王君令逃了出来,本是死罪,父王过世我又没有按照儿子的礼节治丧守孝,哪里还敢妄想继位的事情,你们还是找别人继位吧。”里克只得再派使者通知夷吾回国即位,夷吾不放心,以划分河西土地给秦国来换取秦国支持,并承诺分给功臣里克封地,内外安定之后才回国。

公元前650年夷吾归国即位,史称晋惠公,他不但没有兑现给秦国和里克土地的承诺,还杀死里克及另外两位德高望重的大臣,由于失信失去了民心,很多人对夷吾心存不满。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担心有人支持重耳回国争夺王位,对自己构成威胁,就派寺人披带人去翟国追杀公子重耳。此时重耳已经在翟国生活了十二年。

点评:

晋献公一过世报应就来了,骊姬作恶多端,激起公愤,不仅害死了自己的孩子,也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处心积虑谋划的王权,也归属于别人。

公子夷吾意外成了受益者,但他继承王位却不知道好好珍惜,得罪了扶他上位的朝中重臣,得罪了帮他安全回国的友邦,还失去了信誉和民心。其实他是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兑现承诺,把土地分给秦国,就等于为了王位卖国求荣,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分封土地给里克,是壮大了大臣的势力以后更无法控制,所以说福祸相依,公子重耳正是明白这个道理,觉得不是时机才推辞不受。

公子重耳在这一阶段,虽然身在他国却平安无事,国内朝中势力争斗不休,虽然说骊姬一派已经被铲除了,但是朝中大臣党争暗流涌动,两个继位公子接连被杀,如果此时回去很有可能成为别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外围还有夷吾和其他国家虎视眈眈。

如果以流亡公子的身份出行,继续结交其他国家,不但可以近距离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争取到外援政治资本,还能保障人身安全,博取国人的同情心,让晋人更加怀念重耳。试想,谁会去加害一个流浪公子,不喜欢的话大不了不接待罢了。

  • 第三阶段:周游列国,秦晋之好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跌宕起伏大器晚成的一生

重耳在翟国得知夷吾要派人来杀他,匆匆拜别妻儿,又带领手下开始长达七年的漂泊生活,他先后交好齐国、楚国、秦国三个大国,并受到这三国的礼遇,还与齐国秦国宗室政治联姻,娶了齐姜和五个秦王皇室女子,展现了超人的外交智慧。

流亡期间重耳等人也遭受了卫国、曹国、郑国轻视冷落,尝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是重耳能听从手下建议,忍辱负重继续前行。

公元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夷吾病逝,夷吾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儿子,抛弃秦女潜逃回国继位,史称晋怀公。晋怀公担心重耳回来复辟,杀死了重耳的外公狐突,进一步得罪了朝中大臣。

晋惠公晋怀公父子先后三次失信于秦国,此时秦穆公得知公子重耳流落楚国,有意结好重耳助他夺位以结秦晋之好,就派人去楚国邀请他到秦国,楚王乐得做这个顺水人情,就告诉重耳,:“楚国距离晋国遥远,我无法帮你,秦国紧邻晋国,而且秦王久闻公子贤德,有意助你完成大业,现在正是你大展宏图的时候。”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跌宕起伏大器晚成的一生

重耳来到了秦国,受到秦王优待,秦王同时把五个宗室女子嫁给重耳,晋国大臣也都纷纷派人入秦告知重耳,如果他们回国愿意做内应。秦王见时机成熟了,就派出三千人的卫队护送重耳归国夺位,晋怀公派出大军迎战,晋人见到重耳和秦军居然不做抵抗,反而是晋怀公仓皇逃窜。

公元前636年,重耳入宫即位,时年六十二岁,史称晋文公,随后派人追杀了逃跑的晋怀公,和两个谋反的大臣。

点评:

夷吾父子得罪朝庭大臣,失信于晋国臣民,不守诺言,屡次三番欺骗强大的秦国,无异于饮鸩止渴,自掘坟墓,重耳看似受制于人,任由秦王摆布,任由诸侯小国欺凌,实际上是在不断树立自己和善不争的君子形象,广泛受到各方面的鼎力支持,最终得人心得天下。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跌宕起伏大器晚成的一生

晋怀公刚刚继位立足未稳就杀死狐突,激起民愤和朝中动荡不安,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打开了重耳归国的最后一扇门。重耳以六十二岁高龄回归,深受臣民拥戴,又有了丰富的游历阅历,再加上强秦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从此终结了晋国动荡不安的局势,上下一心,使晋国进入强盛时期。

  • 第四阶段:平周攻楚 会盟诸侯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跌宕起伏大器晚成的一生

晋文公重耳重用追随自己流亡十九年的五个人,大力改革内政,安抚百姓。公元前635年,重耳抓住机会帮助周襄王平定了周王室子带之乱,周天子感动不已,亲自向重耳敬酒,分封土地,并让他坐领诸侯盟主。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会同诸侯围攻宋国,宋国向晋求援,晋文公采纳狐偃意见,结盟齐国,进攻曹国卫国,迫使楚国回兵救曹卫,既解除宋国危急,又能以逸待劳,坐收渔利。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跌宕起伏大器晚成的一生

楚成王不想与晋国结怨,楚国大将子玉骄纵,瞧不上重耳,执意与晋国开战,楚成王无奈之下分给子玉一部分兵力,自己回国了,这时重耳见秦、齐两个同盟国各怀鬼胎,就采纳先轸的意见,离间秦、楚、齐三国,然后激怒子玉,退避三舍诱骗楚军进入伏击圈,大败楚军,子玉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楚国,羞愤自杀。

晋文公大胜,仰仗兵威,解围宋国,恢复卫国,曹国。公元前632年又以周天子的名义,召集诸侯会盟于践土,奠定了晋文公霸主地位。

点评:晋文公上位之后励精图治,发展农业支持商业,快速壮大晋国国力,团结臣民,扫除乱党,稳定了国内形势。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跌宕起伏大器晚成的一生

重耳刚即位恰巧赶上周王室内乱,及时果决的出兵镇压,获取了周天子赏识。不但分封领土扩大了疆域,还得到周天子支持,获得安抚四方,惩罚诸侯的霸主权利。

外交军事上重耳巧妙利用各诸侯国利益关系,公正处置别国争端,对外树立了军威,征服楚国,震慑秦国齐国,保护并恢复了弱小国家,让他们臣服听命。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终于在短期内完成了图霸中原的宏图大业,晋升到春秋五霸的地位。

尤其是退避三舍这个小插曲,本来是流亡楚国时说过的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在战场上却被运用成了破敌计策,既完成了自己当初的诺言,先礼后兵取信于天下,又骄纵了对手,诱敌深入围歼了楚军,得以扬威于诸侯国,不得不说重耳行事诡谲狡诈却令人无懈可击。

孔子曰: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