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說髒話,把“他媽的”也搬進來了,以下5點教你如何應對

我們這邊疫情控制住了,差不多二十來天沒有新增病例,新冠肺炎住院的也都出院了,過年的時候也沒去家裡拜年了,昨天開車去老家看望外婆外公,姐姐他們也帶著孩子去了。

久違的一次小聚,大家一起迴歸到農村生活,去山上摘野菜,自己組織搞燒烤,小孩子們也玩得很開心,陽光也很明媚。

晚上我們搞燒烤的時候就出了點小插曲,我家小孩子,我姐家兩個小孩子,住在隔壁的四爺爺家有三個孫,大家都一起在外面組織燒烤,沒過多久就在外面聽見了吵鬧聲。

幾個小孩子就因為少先吃誰後吃吵起來了,隱約的在客廳聽見說:“你給我滾”“這又不是你家的”“你就是個屁”等等這些個髒話,簡直是聽都聽不得,真的也是難以相信自己家孩子說髒話這麼的順其自然,以前從來沒有發現過,也從來沒有聽他說過,後來吵著吵著就跑進來找我,還哭了起來,這時候我也慌了,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就是把自己家孩子批評了一通,然後就讓他面壁思過去了。

後來在網上看了看有關於小孩子說髒話這方面的問題,我也都總結了下面一些原因以及觀點和建議。


孩子喜歡說髒話,把“他媽的”也搬進來了,以下5點教你如何應對


為什麼髒話孩子很容易就學會了呢?

一、語言本身就有優美的和粗俗的。在孩子降生哭開始,語言就悄悄的走進孩子了,從前古代我們流行於詩詞歌賦,講究一個優美的意境,現在我們大多數都簡化了,變為有效的溝通方式,但其實在古代我們也有罵人不帶髒字的說法,漸漸地演變成現在的直接的粗俗的說法,就連文人周樹人,我們的魯迅先生也曾發表了一篇雜文專門訴說這一現象。

無論是誰,只要在中國過活,便總得常聽到“他媽的”或其相類的口頭禪。我想:這話的分佈,大概就跟著中國人足跡之所至罷;使用的遍數,怕也未必比客氣的“您好呀”會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說,牡丹是中國的“國花”,那麼,這就可以算是中國的“國罵”了。——魯迅《論“他媽的”》

二、情緒情感的宣洩。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們我們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或者因為小事情而脫口而出語言攻擊的時候,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成為了口頭禪而已,並無他意,但也許也是因為我們表達此刻情緒的詞彙量的缺乏。

很多孩子在說髒話的時候也是同樣的,知識水平的有限,面對他人的攻擊自當爭勝要強,也就以髒話的形式回話別人,以宣洩當時的情感。


孩子喜歡說髒話,把“他媽的”也搬進來了,以下5點教你如何應對


三、更能引起他人的關注。現在的孩子三四歲的也有說髒話的,就像我家中弄燒烤他們吵起來了,其中我家孩子才兩歲多他也跟著起鬨,別人說什麼他就跟著說,反正他什麼也都不懂,他說完之後大家都會關注他,笑起來看著他,他還覺得好玩,根本不懂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個時期的孩子只是為了讓別人多關注他罷了

四、周圍環境的感染。周圍環境的感染也就是說平時孩子玩耍中,相處中,假如大家都在說髒話,那麼你家孩子也就必然的學會了說髒話,畢竟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最強的。

五、錯誤的教育方式。很多時候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大人們經常用髒話來教孩子說,還覺得有意思,當做逗孩子開心,孩子這個時候也得到了關注,說多了孩子自然就記住了,其實這都是粗物的教育方式,很多我們大人以為的沒有關係的,小孩子還不懂事的說法,也都是錯誤的。

一個良好的習慣,和行為的規範都是從小養成的。

六、視頻信息時代的傳播。現在的視頻發展十分迅速,很多的軟件可以觀看,再加上我們電視的觀看,孩子很容易就學會了“髒話”,所以孩子就該看孩子該看的視頻,不能同大人一塊共享,大人陪同觀看的時候就好引導。


孩子喜歡說髒話,把“他媽的”也搬進來了,以下5點教你如何應對


建議:

父母以身作則再加周邊環境的選擇

1、避免在寶寶面前說髒話。平時我們大人們說話多多少少有時候會爆出一兩句髒話,這個時候我們千萬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前說出,我們要給孩子正確的榜樣

2、與孩子共同觀看視頻動畫,引導正確的方向。現在的動畫片也是各種各樣的,非常炫酷,但其實對於動畫片中也不全是好的,也是有的好與壞之分的,就像從前的“喜洋洋與灰太狼”的被封,這些都是跟寶寶息息相關的事情,對於動畫片的觀看我們父母也是要經過篩選才行的。這裡介紹《米奇妙妙屋》《貝樂虎兒歌》《寶寶巴士兒歌》等等都是值得一看的。

3、生活中多加增強詞彙量。在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中也有容易說髒話的,我看他們說來說去兩個吵架罵髒話也就是那兩句話,一直說一直說,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最先要想的就是詞彙量的缺乏,因為已經超出了原本學習的詞彙了,所以就只能說這兩句來應付了。

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先批評說髒話這件事是不對的,再友好交流,然後生活中提高一下孩子詞彙量的學習。


孩子喜歡說髒話,把“他媽的”也搬進來了,以下5點教你如何應對


4、不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觀看大人們看的影視文學,特別是有關於暴力美學方面的。

現在的很多影視作品中更加的貼近於生活,從小角色到大能量,或者表現現實生活的無奈感,用以粗俗的語言加行為去刻畫人物,這些就不適合孩子觀看,父母們就該注意自己在家中觀看影視的選擇。什麼年齡段做什麼事,看什麼東西這都是有講究的,不要無所謂。

5、在孩子小的時候儘讓的選擇同“三好學生”(行為乖巧,聽話的)一共玩,這並不是歧視別的孩子,而是一個好的環境確實能夠影響人的行為與上進。


孩子喜歡說髒話,把“他媽的”也搬進來了,以下5點教你如何應對


總結:好的習慣從小學起,大人不要將不正當的玩笑用在孩子身上,父母給孩子的學習是可以經過篩選的,大人們不要偷懶。

育兒碰見難事歡迎留言,一起健康育兒,大手牽小手謝@你的心肝小寶貝,幫你解決育兒大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