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為什麼沒有殺和珅?

yvdlhq


【對於一個有才能又好用的手下,為什麼要殺?】


先說一個野史,說乾隆的老爸雍正皇帝有一個老婆是年貴妃,生的尊貴典雅落落大方,而且活好不粘人。有一次還是皇子乾隆(弘曆)來到後宮覲見母后,看到了這位貴妃,一打眼便甚為喜歡,於是他竟身不由己的湊到貴妃身後,用雙手將其雙眼蒙上,這是年貴妃一驚,一位是那個姐妹與之嬉戲,便順勢倒在他的懷裡,等揭開雙手,貴妃一看是弘曆嚇得是花容失色,說來也巧了,這一幕恰好被弘曆的母親看到,於是她認定是年貴妃勾引兒子弘曆,便下了道懿旨令其自盡了,等弘曆知道這事兒後,已經為時已晚,對著曾喜愛的貴妃他後悔的流下了眼淚,並咬破手指在年貴妃脖頸處點了下一處記號心裡默唸道:倘若在天有靈,咱們20年後再見吧。

後來20年後,一位長相俊美的車前護衛進了宮,世襲了其父的職位,恰巧被乾隆看到,最開始乾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男子和以前喜愛過的貴妃實在是太像了,於是乾隆把小夥子叫到眼前打量一番,驚訝的發現在他的脖子上竟然有一處紅色的硃砂痣,乾隆便認為此人就是貴妃轉世,於是便開始對這個小夥子重用,而這個小夥子就是日後風光整個大清朝的和珅。

當然野史肯定是扯淡了,和珅之所以能被乾隆重用,其主要原因是其才能實在是出眾,加上相貌俊秀(乾隆喜好選用長相俊美的大臣),在加上和珅出身是難得的滿人,所以便有意對其加以重視和歷練,和珅也是不負眾望,他自己智商極高,竟然通曉漢語,滿語,蒙語,藏語四門語言,在處理各種繁複的事務上也顯出高人一等的才能,比如在當年編纂《四庫全書》之時,本來沒有和珅的事兒,總編纂官是紀曉嵐,但是他雖然才華厲害,對於人事管理太欠缺了,乾隆便臨時把和珅調任《四庫全書》總裁,沒想到編書的工作立刻大有改觀,提前好些時日便完成了。


對於和珅的理財能力,乾隆也是讚賞有加,在乾隆後面幾次下江南南巡的過程中,乾隆把所有的事務幾乎都交給了和珅辦理,和珅也是乾的井井有條,不但沒有花乾隆本人的銀子,還給乾隆四處拉贊助,遊玩回來一算賬,還結餘了很多銀兩,話說這樣的人才哪裡去找?乾隆對其依仗日益漸深,最後直接把自己的寶貝公主都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讓和珅一下成為大清國各種榮耀集於一身的能臣干將。


您說,乾隆怎麼可能捨得殺和珅呢?早有殺心,豈不是把自己最愛的女兒往火坑裡推嗎?


老豬的碎碎念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因為對於乾隆來說,和珅的存在對他來說利大於弊。

朝廷的安定,需要正派和邪派互相的鬥爭,只有這樣做,才沒有人有時間去惦記乾隆的

皇位!

和珅他雖然是個貪官,但是他並沒有取代乾隆的的意思與能力,乾隆深知這一點。

和珅有能力

不得不說,和珅也是個有能力的人,他精通很多少數民族的語言,如滿語,漢語,蒙

語,藏語他都會。而且事情也辦得很漂亮,他辦的很多事,都相當不錯,這省去了乾隆

的很多麻煩。

和珅理財有道

和珅作為一個由侍衛起家的官員,由於起初任職過庫管大臣,所以他在工作中學習到了

如何理財,而且也在這方面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因此乾隆也因為和珅這一點很賞識

他。

和珅是乾隆晚年唯一的樂趣

和珅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能身居要職,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他非常會察言觀

色,拍馬屁技術也是一流的,這一點也非常符合乾隆的喜好。

乾隆退位後,雖依然掌握著大清的最高權力,但新君嘉慶登基,不免大家都把焦點注意

到了嘉慶身上,這使得乾隆就真的成為了孤家寡人。而此時,只有和珅整天圍著他轉,

各種拍他馬屁,使得乾隆即使退位了,依然很開心。

乾隆非常在乎自己的名聲

乾隆作為一代聖君,文治武功在歷代帝王中也是佼佼者,因此他自詡為“十全老人”。

由此可見,乾隆非常在乎自己的名聲。

所以乾隆如果還活著時,除掉和珅,必定會給自己的政治生涯流下汙點,被後人非議。

在加上和珅也是乾隆在位時,經常誇讚的大忠臣。

和珅是乾隆留給嘉慶的遺產

和珅貪財,乾隆知道,和珅位高權重,乾隆也知道,之所以乾隆不殺和珅,那是因為乾

隆覺得,和珅不僅是一尊財神爺,還是一個很容易扳倒的權臣。

所以如果嘉慶登基,殺了和珅,不僅國庫可以馬上充盈,嘉慶的威信也可以提高不少。

估計乾隆之所以想讓嘉慶立威,也算是退位後這幾年對嘉慶壓制的一種補償。

總結一下,和紳此人之所以深得皇帝的寵信,最重要的一條是揣測上意,能夠時刻替皇

帝赴湯蹈火,把皇帝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辦,皇帝煩心的事情,和紳來辦。久而久

之,乾隆當然就把和紳當成自己的一部份了,當然會重用了。

其實現在也是這樣,只要揣測好上司的意思,搞好和同事的關係,也可以在公司內左右逢源,財源廣進。


江水趣談


和珅是歷史上有名的大貪官,甚至有人覺得他應該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中最大的貪官。根據嘉慶朝的《查辦和珅案》,初略估計和珅貪汙的總價值高達11億兩白銀,而當時清朝的國庫年收入是在7千萬兩白銀,和珅貪汙的總價相當於是清朝國庫15年的歲入。這麼龐大的貪汙金額,也難怪有人稱他是歷史上最大的貪官。

作為康乾盛世創造者之一的乾隆,這樣一位有作為的皇帝,難道不知道他的眼皮子底下,有這麼一位大貪官嗎?不,乾隆肯定是知道的,只不過他並不想動和珅,也沒有必要動和珅。畢竟留著和珅遠比殺了他有用。那麼,和珅到底對於乾隆有著什麼樣的作用呢?

一、和珅能力突出,能急乾隆所急

和珅在短時間內,就坐到了很高的官位,這不僅僅是乾隆的寵愛所致,更多也是他有著足夠的才幹、過人的情商。對內,他能平衡朝堂之間的政治勢力,讓乾隆能居中權衡,體現皇權的至高權威。對外,和珅懂得多國語言,能夠處理各國使節的公文,乾隆找不出其他人能夠替代他。

二、和珅能幫著乾隆充實小金庫

內務府作為皇室的財政支持部門,在和珅成為總管之前,是經常性虧空,皇室想要用錢,往往是無錢可用。而和珅當上總管之後,不僅利用他的官位為內務府拓展財源,更是首發“議罪銀”制度,有罪之人只要交錢,就能抵消罪狀,所得財務均上交內務府,大大充實了乾隆的這個“小金庫”,乾隆晚年之所以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他頻繁出遊江南,以及各種門面工程的大肆花銷,全靠內務府庫有足夠錢財。

三、和珅很瞭解乾隆的心意

和珅從小為了接近皇帝,就刻意學習乾隆的書法和作詩的風格,甚至是興趣愛好,都是照著乾隆皇帝的喜好去學的,這就讓接觸到和珅後的乾隆很對口味。和乾隆相處的越久,和珅越是瞭解乾隆的言行舉止和行事風格,往往乾隆都不需要開口說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和珅就能心領神會的去辦事了,揣摩上意如此之深的和珅,自然得到乾隆的極大信賴,放眼乾隆一朝,還沒有誰能夠如何清楚乾隆的脾性,對於這樣一個人,乾隆自然捨不得弄死他。

四、留給新皇立威之用

乾隆深刻明白,新皇帝嘉慶在各方面的表現,未必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他的性格註定了他只是個守成之君。雖然已經登基,可仍舊是乾隆總攬大權,對於文武百官並沒有多大的震懾力,這對皇帝的權威是致命的。既然和珅這麼對自己的脾氣,那不妨先留著,等到自己百年之後,留著自己的兒子來處理,反正自己眼不見心不煩,這對嘉慶來說,是最好的立威機會。到時候,國庫又能有一筆龐大的收入,怎麼看都是一舉兩得的好買賣。

所以說,不論是哪一方面的原因,乾隆都不會輕易對和珅下手,畢竟比起殺死和珅,留著他的好處更多,何必白白浪費人才呢。


無名十三


前言,和珅對於乾隆來說可謂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和珅確實用起來很順手,很會揣摩皇帝的心意,恨的是,和珅貪腐,結黨營私已經非常明顯了,明知道和珅是個貪官,為什麼乾隆又不及早處置呢,原來,乾隆爺也不是老糊塗,他是有自己的一番盤算的。


第一,和珅的確是一個能臣,有能力善理財,也善溜鬚拍馬揣摩聖意。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生於乾隆十五年,從一個小小的世襲輕車都衛一直升到領班軍機大臣,首席大學士,內務府大總管等十數個職位,和珅能力出眾,善於經營官場,溜鬚拍馬,少年時就博學多才,通漢、滿、蒙、藏等語言。因此甚得乾隆喜愛,即便乾隆到了晚年,也是和珅陪伴左右。


第二,做了很大的一個局,把和珅的能量用到極致,由兒子嘉慶處置便於新皇立威。

乾隆不知道和珅為人嗎不知道和呻貪腐嗎,乾隆心知肚明,留和珅給兒子嘉慶帝誅殺就是為了做一個局,老皇帝乾隆還是深謀遠慮的,老皇帝把左右逢源之術玩的爐火純青,朝堂之上,就是需要兩股實力均衡,要是都是正直廉政之士那誰幫著皇帝斂財呢?你和珅儘管去貪,能花用多少,到時候還是一鍋燴,只要不侵擾到皇權,老皇帝是聽之任之的。很大的一個局,乾隆晚年,把和珅留在身邊照顧,其實就是對他進行看管,可以讓自己兒子騰出手來,乾隆一死,嘉慶馬上處置了和珅,繼得了驚人的錢財,又震懾穩定了人心,為兒子穩定朝局。這就是乾隆留和珅性命的原因。


唯戀無名


乾隆皇帝對嘉慶說:“你看和珅那人像不像條狗,逗我開心搖尾乞憐一生,哪天我不在了,可以賜他安樂死,不然會反主而咬傷你,得不償失,切記”。

和珅和中堂起於青萍之末,得益於乾隆皇帝,知天命年紀時卻感慨被乾隆皇帝戲弄與玩樂了一生。

一、和珅和中堂個人篇

1.和珅的個人標籤:精通漢、蒙、回、藏、滿五種語言,高大帥氣,博學多才,人際交往能力強。

2.和珅的座右銘:忠臣難免一死,奸臣難逃一死,我不做忠臣也不做奸臣,我做弄臣。

3.和珅的任職履歷:從26歲開始真正火箭式升官,不僅升官還兼管原來的部門,那就不得了。從軍機大臣行走,戶部侍郎,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理藩院總理,四庫全書總裁等一把手職位,並且都是他兼管的職權範圍,那就是乾隆皇帝的朝廷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部門被他控制。但是和珅卻不弄權,不黨爭,不戀權,而貪汙腐敗的“潘多拉之盒”卻被他打開了。

分析出凡是和珅、張居正,嚴嵩等這類大奸大惡的人都是頂級聰明才智的人,才擁有這樣的機會。

4.和珅是乾隆皇帝“總代理人”:“十全老人”乾隆做了六十年的皇帝職位,自比聖祖康熙爺文治武功不足,也不敢超越康熙大帝在位六十一年,就自己給自己辦理了一個光榮退休的儀式,告知天下。但乾隆爺不做皇帝了,那我做太上皇也可以對朝政指手畫腳,為什麼他敢如此面對新皇嘉慶進行“二皇臨朝”呢?因為新君上位不穩當,最主要是和珅和中堂佔據朝廷中樞部門一把手的位置,只要和珅聽他的,就意味著整個朝廷都聽他的。乾隆皇帝離不開和珅,就想一直過著太上皇當皇帝的把癮。

5.和珅阻礙了嘉慶皇帝的道:嘉慶皇帝對於自己這個新皇帝什麼都做不了,什麼都不能做,什麼都無法執行與操縱底下的官僚體系。因為有你和珅在擋我的道,我嘉慶是個傀儡皇帝,嘉慶皇帝對於和珅那豈不是咬牙切齒,想要置之死地而後快。

但和珅不明白嗎?他為什麼不去討好嘉慶皇帝,可以在新朝時,得到一個好的退休賦閒在家的安排。明知道乾隆皇帝已經是日薄西山了,可是他不敢,他一生座右銘就決定他必須要一直跟隨乾隆皇帝到死為止。

6.乾隆皇帝是老獵手,佈局深遠,安樂死去:乾隆皇帝自稱十全老人,自然是十分愛惜自己的羽毛的皇帝。但別忘了,他也是幹了六十多年的皇帝專業戶,對於權術運用那是爐火純青,對於和珅的所謂罪證早就在檔案庫存滿,證明了他已經布好了生死局,只是針對和珅罷了,什麼時候發動與收網都僅僅是時間的問題。

但對於和珅陪伴他差不多二十五年的奴才,且用得心應手的奴才實在是不捨得殺。也或許是留給嘉慶皇帝立君威與國威的機會,也或許是給嘉慶皇帝留下的一道難題,也或許是給和珅一個安死善終的機會,也或許是乾隆皇帝不給後世留下一個“昏君”之實。

故乾隆晚年才不殺他。

乾隆皇帝一蹬腿之後,嘉慶皇帝迫不及待地對和珅下手,被扣上二十多項大罪,查抄家產,擼掉所有官職,下監獄。

想起電視劇場景:監獄裡和珅歡天喜地拿出乾隆皇帝的密詔:“留全屍”,他看到那一刻是多麼地諷刺自己,嘲笑自己,最後上吊自殺而終。

故小二有言:“凡古今大奸大惡之人,都是當世的奇才或是全才;和珅不當奸臣,不當忠臣,只當弄臣,最後也逃不掉身敗名裂而死;和珅到死才知道,原來我一直是一隻被戲弄的馬戲團的猴子,被乾隆戲弄一生,感慨著成也乾隆,亡也乾隆”。


歷史伴讀小二


和珅是乾隆養的肥豬,是給兒子嘉靖帝留的登基大禮,晚年的乾隆也不用再立威,所以不會殺和珅。



古代帝王在登基後,通常會新官上任三把火,立威或者立德,以顯示新朝氣象。立威就是處理前朝留下的貪官汙吏或者權臣,比如康熙拿下鰲拜,唐高宗拿下長孫無忌,以顯示新任皇帝的威信。



立德就是大赦天下或者平反前朝的冤案,比如接任宋高宗的宋孝宗,恢復了岳飛的名譽。明英宗復辟後冤殺于謙,其子明憲宗繼位就平反冤案,招于謙之子回京委任千戶之職。



新任皇帝不論立威還是立德,都是為了皇帝權威,便於新任皇帝獲得威望,使之後的執政更便捷。



對於乾隆來說,和珅是乾隆一手提拔起來的,為滿足皇帝私慾,幹了不少賣官貪汙之事,使滿清官場風氣一塌糊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是乾隆時期來的。



如果處理了和珅,世人會怎麼看乾隆?掩蓋一點的可以說是和珅上瞞天庭,欺騙了乾隆,錯都是臣子,皇帝沒錯,但是這樣也不能掩蓋乾隆的用人失職。

如果不掩蓋的說法,就是乾隆為滿足個人奢侈生活,故意放縱和珅撈錢,於國於民不顧,只為個人私慾。



無論怎麼說,一旦處理和珅,乾隆帝就相當於自己抽自己臉,乾隆個人名譽、威望都會下降。

而乾隆有個特點就是愛慕虛榮,好附庸風雅,一生寫了5萬多首詩,絕大多數都是打油詩的水平,用以裝作文化人。又湊夠十項功勞,自詡為“十全老人”。



對於這麼一個愛慕虛榮的老爺子,讓他自己打自己臉去處理和珅,是不可能的,不如扔給嘉慶帝,不僅解決了兒子威望問題,還為嘉慶帝解決了財政問題,所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別以為乾隆不處理和珅是老糊塗了,可能乾隆心裡默默地念叨“兒子,老爹只能幫你幫到這了”。



我是采薇,為您深度解讀歷史,歡迎關注。


野望史今


掌握大權的人,掌權時間太久,老了還繼續掌權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歲數大了,思想容易僵化,惰性增強,固執己見,很容易犯錯誤,更容易被欺騙。

乾隆知道和珅貪汙嗎?不見得。乾隆心裡,和珅會有貪汙行為,不過應該只是小來小去的事,不會太過格。如果有人彈劾和珅,說他是大清朝第一貪,乾隆是不會相信,也是不願相信的。



乾隆七十歲時,為自己辦了隆重壽宴,接受百官朝賀,奉承之聲不絕於耳。幾十年勵精圖治,乾隆站在了盛世之巔,他治理的大清朝疆域和人口超越了歷史上任何一個盛世,國泰民安。乾隆飄飄然了,於是自封為十全老人。他越來越自負,越來越不可一世,他認為大清朝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和珅當然也不例外,他覺得控制和珅輕而易舉。

令乾隆放心的還有第一點。和珅他爹是一個都統,相當於現代的軍區司令員級別,算是高幹家庭。但是,他爹死得早,家道敗落,對和珅影響很大。窮日子變富日子容易過,富日子變窮日子很難受。乾隆把和珅從窮日子中解救出來。乾隆在侍衛中發現了和珅,把和珅從一個普通侍衛一年間提升為朝廷一品大員,位極人臣,又把所有與錢有關的部門全部交給和珅管理。乾隆對和珅可以說有大恩。和珅應該對乾隆感恩戴德,嚴格約束自己,盡心盡力為乾隆,為大清奉獻才對。



只是和珅太精明瞭,他的精明不亞於乾隆。但是乾隆老了,思維跟不上趟了,多了傲慢與偏見,他覺得可以輕鬆控制和珅,結果卻是和珅輕鬆控制了乾隆。

乾隆老了,苦了幾十年,他覺得自己該享受生活了。享受生活需要花錢,和珅就是他的錢袋子。和珅兢兢業業地為乾隆弄錢,滿足乾隆的慾望。在乾隆心中,和珅是絕對忠誠,絕對能幹,絕對不會出格,也絕對不敢出格。和珅有錢,乾隆相信,因為和珅是理財高手。但要說和珅沒有底線的貪腐,乾隆絕對不會相信,因為乾隆很自信,而且常常過度自信,他覺得和珅在他的眼皮底下胡來,還沒那個膽。



和珅有能力,會抓錢,有了錢,乾隆才能滿足享受美好生活的願望;和珅情商高,會來事,又聽話,乾隆用起來順心;殺了和珅,乾隆願望就會成為泡影,為了自己,他怎麼捨得殺和珅,他寧願相信和珅是個清官。

乾隆非常自負,為了粉飾自己建立的太平盛世,為了證明自己從來不會錯,他常常自己欺騙自己,這也使他失去了看清真像的機會。

乾隆晚年,他眼裡形勢一片大好,他看不到和珅提出的“議罪銀”制度的危害,看不到過度上貢的危害,看不到官場腐敗已成為普遍現象,看不到社會隱藏的危機。乾隆老了,失去了進取心,貪戀享受矇住了他的眼睛,他的眼睛不再犀利,看不清和珅的真面目了,也想不到和珅會是大貪鉅貪了。


有得觀史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人年齡大了,就喜歡聽好聽話,這是人之常情。

乾隆皇帝老年像

乾隆也是一樣,上了年紀之後,回顧自己的一生經歷,自詡十全老人。好嗨哦,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高潮,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

而投上所好,正是每一個奸臣的必備技能。

和珅知道乾隆皇帝愛好字畫、古玩等文物,於是就留意四下蒐羅奇珍異寶,得空進獻給皇帝。就連當是來中國的朝鮮使臣都有記載,有一年,和珅在秋節之時,進貢一個精心覆蓋著黃帕的架子,架子上放著什麼寶物呢?原來是金佛一座,長達數尺,異常珍貴。原來和珅知道乾隆皇帝篤信佛教,特意讓人打造了這個特殊的禮物,皇上收到後果然很開心。

和珅像

據說乾隆晚年之時,說話不清楚,大臣和皇子們都不知所云,唯獨身邊的和珅能知道老皇帝的意思,這也真是獨門絕技了,你說老皇帝能離開和珅一天嗎?當然是形影不離,和珅在轉達大清國的最高決策旨意的同時,自己也成了一人之下的權臣。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了中國,這些外國人,早已被大清國的鼎盛氣象,紫禁城的雍容華貴折服,令他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件事:“有一個官員,身居高位,談吐優雅,氣質不凡,很有大國宰相的風範……”這裡說的這位高官,就是和珅。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

馬嘎爾尼等人同時也記載:(乾隆皇帝)剛躁之性,仍不以此少減,即如現在所存皇子,僅止四人。而此四人之中,乃無一人能略握政柄。寧舉全國政柄,付諸相國和中堂一人,而絕不計及將來承繼問題,其意見如何,頗非他人所能揣測,然論者每謂現存之皇子四人,均為皇帝所不喜之。”

老年的乾隆皇帝

由此可知,乾隆皇帝晚年喜歡和珅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殺了他?乾隆當然知道和珅也有伸手過多的事情,但是還是沒有動過和珅,也許老皇帝正是想把和珅留給兒子,讓兒子嘉慶上位後有個立威之壯舉。

嘉慶皇帝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乾隆殺和珅?乾隆可以想除掉任何人,但唯一不在考慮範圍內的就是和珅。

以乾隆之能並非不知道和珅是貪官,古代帝王好像都對貪官都深惡痛絕,實際上並不都是如此,相比貪錢來說,皇帝最忌諱的是官員擅權結黨。而且和珅那麼多家產也不全是貪來的,有很多是他自己賺的。

乾隆以“十全武功”自稱,把自己都快往“千古一帝”的位置上靠了,一生都比較講排場、好大喜功、鋪張奢靡,這就需要錢,特別是能給他搞來錢和辦事的人,和珅就是這個人!

首先,和珅博學多才,精通多國語言,清朝與外國使節打的交道,來往的公文都是通過他來翻譯的。其次,和珅經濟頭腦極強,十分會搞錢,在內務府時打理的井井有條,還扭虧為盈。最後,和珅最懂乾隆的心,完全是乾隆肚子裡的蛔蟲,乾隆眼睛一眨,哼一聲,和珅就知道他要幹什麼。就這樣一個貼心體己能力又強的人,誰會起意要殺了呢?


紅黑聖西羅


乾隆為什麼要殺和珅?

不殺比殺好得多。

記沒記得大漢相國蕭何的名言:

後世賢,師吾儉;不賢,勿為勢家所奪。

誰是勢家?在封建社會就叫官家,是你的?你想錯了,你的也是別人的。蕭何一姓男子全上戰場,所有財物全部供給前線打仗用。就是這樣奉獻,尚且讓果皇上不滿意,還是找碴讓蕭何吃了幾天牢飯。

你能猜透帝王心!

晉朝的石崇和王愷鬥富。這些財富全是人家世家富商的。咋辦?搶,白天當官,晚上做盜,搶得天下鉅富第一。王愷仗著是司馬炎的舅舅,編罪坑搶有錢人。然後又鉅富,與石崇鬥得吐血,還是輸了。最後讓更有勢力的趙王司馬瑋給掠了去,成了叛亂的資本。

所以,石崇是另一種"國庫"。

和珅會治家致富,有生財門道,公私兼顧。積屢了鉅額財富。乾隆能有不知道?

和珅得勢得財,那麼聰明個人,也不想想前輩的經驗教訓,說明這是個替人憂慮的守財奴。他也不想想能否守得住這麼龐大的財富。

但乾隆曉得這是另一個國家倉庫。所以,養你和珅不殺,財富就與日遞增。不殺為好。

這倉庫的鑰題看上去在"和二"手裡,其實讓乾隆遞給了兒子嘉慶。嘉慶一接過鑰匙,就迫不待急地去開,於是,和二的日子到頭了。

蕭何的話為什麼沒人聽呢, 這又是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