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盛衰史

明朝(1368年―1644年 ),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傳十六帝,共計276年,明原本定都南京,後朱元璋的兒子燕王(即後來的永樂皇帝)通過武力奪了其侄建文帝皇位後,遷都北京。總體而言,明朝也算是一個既強又盛的漢族政權。

明朝盛衰史

明朝長期受日本倭寇騷擾沿海,但並非大患。其疆域包括內地兩京十三省,另外還囊有東北、新疆東部、西藏、南海諸島、今緬甸北部、西伯利亞東部等地。經濟上,明代工商業得以迅速發展,在冶鐵、造船等重工業以及紡織、瓷器、印刷等輕工業方面遙遙領先於世界。以徽商、晉商、閩商、粵商等為名號的商幫亦逐漸形成,並且出現不少年人百萬乃至千萬(兩銀子)的鉅商大賈;只是明代的政治有些烏煙瘴氣,首先是明代皇帝大多沒個皇帝的樣子,出了幾個耽於方術的淫樂皇帝(憲宗、神宗、光宗),又有一心昇仙的煉丹皇帝(世宗),甚至出了個不識字的文盲皇帝(熹宗)。

明朝盛衰史

另外,明初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謀反為由,廢棄了中國流行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明朝皇帝集君權、相權於一身,因宦官在靖難之役中立功,自明成祖朱棣始宦官權勢日盛,後世皇帝又多有荒嬉淫樂的昏君,結果造成明代政權時時出現宦官干政的弊端。但在明代烏煙瘴氣的政治氛圍下,卻有個可圈可點、為後世津津樂道的亮點,便是明代土大夫階層的不畏強權,敢於與帝王抗爭的獨立精神。當年因萬曆皇帝不按制度立長子為太子,士大夫犯顏直諫遭下獄或免官者前仆後繼,前後達幾百人。這也是許多後世學者喜歡將明代與遠遠超過明代的唐代相提並論的原因。

明朝盛衰史

李自成

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克北京,崇禎帝在北京景山上吊,明亡

小編有話說:在中國2000年的封建王朝中,明朝可以說是繼漢、唐之後的又一個歷史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