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王振下場如何?明英宗:復其官,賜祭立祠


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王振下場如何?明英宗:復其官,賜祭立祠

明朝歷12世16帝,國祚276年,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一個多姿多彩的朝代。而且16位皇帝也皆是個性鮮明之人,可以說每位皇帝在“皇帝”這個職業之外的表現,是相當的有個性,不同於有些朝代皇帝給人一種千篇一律的印象,使人看到了以往高高在上皇帝的另一面。

而在這16位皇帝之中,明英宗朱祁鎮可謂是一個相當矛盾而具有傳奇色彩的人,他的矛盾在於他這一生有兩大汙點是抹不掉的。

一是冤殺了對明朝有著再造之恩,力挽狂瀾抵禦瓦剌軍隊保衛北京,使明朝沒有南遷提前成為南明的大功臣于謙。二是重用太監王振,使王振成為明朝太監專權第一人,並且在王振的慫恿之下御駕親征,又放手讓王振胡亂指揮,結果釀成了土木堡之變,使明朝差點成為短命王朝。

但明英宗在這兩大汙點之外,也做出了頗有人性的決定。那便是在臨終的時候,對太子朱見深交代道廢除殘酷的宮妃殉葬制,並且不允許後世再有這樣的事情,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相當宅心仁厚。

而且早在復辟的當年,明英宗還釋放了被幽禁多年的建文帝朱允炆兒子之“建庶人”朱文圭,並且給其恩惠是“聽居鳳陽,婚娶入使自便。與閽者二十人,婢妾十餘人給使令”。


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王振下場如何?明英宗:復其官,賜祭立祠

所以說明英宗是一個相當矛盾的人,他有著身為古代帝王無情的一面,比如說出於政治目的,冤殺功臣于謙。有著帝王昏聵的一面,比如說重用太監王振。但也有著宅心仁厚的一面,比如說廢除殉葬制和釋放建庶人。

而明英宗的傳奇色彩在於,土木堡之變中明英宗被瓦剌也先俘虜,在中國歷史上被北方遊牧民族俘虜的皇帝基本上下場很慘,比如說宋朝的徽欽二帝,但明英宗雖然被俘虜以後處境也不好,但不至於被折磨至死,而且還因為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後來在瓦剌的待遇還可以。

在被俘一年以後明英宗被迎回國,雖然回去以後明英宗被架空,身為太上皇被軟禁一般的在南宮居住了七年。但七年之後一場奪門之變是順利復辟,再度君臨天下,並且改元“天順”,成為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擁有兩個年號的皇帝。

可以說明英宗這一生是傳奇的一生,這份驚心動魄的經歷,比之那些開國皇帝都有的一拼。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與明英宗命運息息相關的一個人,那便是太監王振,身為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雖然在這場大變之中身亡,那麼明英宗復辟以後,是如何評價定義王振的呢?


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王振下場如何?明英宗:復其官,賜祭立祠

其實說起來也是很諷刺,明英宗在復辟以後,不認為王振有錯,反而將王振定義為正面人物,並且是賜祭和立祠,簡直是諷刺至極。

可以說太監王振雖然因土木堡之變而遺臭萬年,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最終還是贏了,因為他的學生明英宗並沒有認為他有罪,反而對其念念不忘,以老師角度來說,王振是真的很成功。

下面我們先來說說王振是怎麼死的,根據《明史紀事本末》來看,王振是被護衛將軍樊忠一錘子錘死的,可謂是大快人心,這也是現在的流行說法。

但還有一種說法,根據《本傳》記載來看王振是死於亂軍之中。

當然不管怎麼說,王振是確確實實在土木堡之變這場驚天大變中死去,並且是這場大變的罪魁禍首。

但明英宗復辟以後,認為王振是無罪,而且還有功。

根據《明史》記載,明英宗在復辟當年的十月,就“賜王振祭葬,立祠曰:「旌忠」”。

而在《綱目三編》中的記載則是更為詳細,當明英宗為王振賜祭立祠的時候,有人反對,認為是王振是“為敵用者”。


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王振下場如何?明英宗:復其官,賜祭立祠

明英宗是大怒,說道:“振死難朕所親見”。意思是自己親自作證王振是清白的,還將說這些話的人貶官。

明英宗對王振是追念不已,後又復其官,刻香木為振形,招魂以葬。建祠祀,賜額曰“旌忠”。

也就是說明英宗不只認為王振無罪,還將其官復原職,又是賜祭又是立祠的,簡直是對其太念念不忘太好了。

由此可見王振這個明代太監專權第一人,雖然因為土木堡之變而遺臭萬年,太監生涯是失敗至極。但他的教師生涯還是很不錯的,身為明英宗的啟蒙老師,能讓學生如此信任惦記他,真是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而明英宗為什麼這樣做呢,也許是因為他心底的那份仁厚,認為自己的老師不是那般罪大惡極之人。

亦是說明他並非糊塗之人,知道王振雖然是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但如果不是自己縱容王振,不是自己糊塗,怎麼可能釀出如此大禍呢。所以歸根結底真正的原因在於他這個皇帝不負責任,王振的責任雖大,但明英宗的責任亦不小,所以明英宗也清楚王振多少有些替他擔負所有罪名的意思,所以對其是念念不忘。


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王振下場如何?明英宗:復其官,賜祭立祠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