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殉葬制度的消除:明英宗,一位看起來並不稱職的皇帝

導語:幼年飽受苦難的朱元璋建立了一個大明王朝,而大明王朝的先進性以及當時的民意代表來看,已經絕對意義上把元王朝趕到了一邊,並且繼承了大統。在此之後,明王朝徹底登上歷史舞臺,而在明王朝的統治時間裡面有一項極其奇特的制度,我們稱之為殉葬制度。什麼叫做殉葬制度呢?簡而言之,一代君王的去世往往需要從後宮當中挑選出若干位嬪妃,在她們活著的時候直接與自己的主子埋在一起。這種制度其實是非常不人性化的,而且在漢唐時期以及其它的封建王朝時期,似乎很少有君主願意使用這樣的制度。為什麼朱元璋願意冒天下之大不韙,擅自使用這種看起來非常殘酷的制度呢?在殉葬制度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而我們本文的主人公明英宗對於殉葬制度又有著怎樣的改革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歷史的迷霧,細細的窺探一下吧。

明朝之初的殉葬制度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天下很開心,當然他也有開心的必要。從最開始的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窮小子,到最終竟然成為了一個皇帝,普天之下除了自己之外,再也沒有人和自己爭奪地盤的人了,這樣一個大的變動朱元璋在短時間之內很容易迷失自我。

明朝殉葬制度的消除:明英宗,一位看起來並不稱職的皇帝

當然也正是因為身份變化太快,以及朱元璋的內心思想依然有一些隔閡或者說忌諱,所以朱元璋對於身邊的臣子往往有了很大的疑心。而朱元璋所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王朝長治久安下去,如何讓自己的王朝能夠傳千世、傳萬世。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最終目的,朱元璋費盡心機寫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而在這諸多規章制度當中,最不人道、最為血腥的就是殉葬制度。

  • 開朝皇帝朱元璋

相比較而言,朱元璋的明朝比元朝似乎要更加優秀,只不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國家也是如此。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後,妄圖通過一些嚴苛的刑罰來讓官員知道該怎樣做,該怎樣不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只不過這一系列的嚴苛刑罰,從最終的效果來看,似乎有點失敗。

當然此時的朱元璋並不灰心,因為他已經把絕大多數精力用在了另一個角度:通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的規定來延續自己的封建王朝,具體規章制度如下:

第一點,確定了子嗣的繼承順序,並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是嫡長子繼承皇位,避免皇子之間的紛爭。

明朝殉葬制度的消除:明英宗,一位看起來並不稱職的皇帝

第二點,對於後宮當中的絕大多數禮儀進行了嚴格的規定。比如後宮不得干政,比如太監不能認字等等等等。當然至於第二點規定,其實也留了一點後門,因為朱元璋與馬皇后之間的關係,使得馬皇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壓著朱元璋一頭,而朱元璋對馬皇后的喜愛使得馬皇后有了干政的基礎,當然馬皇后干政對於整個明朝來說是一大幸事。

第三點也是我們本文所要探討的最重要的一點,朱元璋確定了一系列的禮儀規劃,而在這絕大多數禮儀規劃當中,從皇帝出生開始直到皇帝死亡都有規章可查,而且絕大多數規章制度是不允許任何人更改的,哪怕是自己的子孫。

  • 朱元璋制定的規定

殉葬制度即將登上歷史舞臺,而且這樣的殉葬制度在隔絕了多年之後,仍然再一次被搬上來,似乎有些慘無人道。

而且朱元璋所採用的殉葬制度並不是普通的殉葬制度,而是通過活人殉葬,簡而言之,在妃子活著的時候,如果你所侍奉的皇帝去世了,那麼你也需要陪同你所侍奉的皇帝去一起去地下。

只不過有兩類人可以免除殉葬制度或者活著的時候不殉葬。具體規則如下:

第一類人是已經確定了殉葬名單,只不過確定這個殉葬的名單之後,在皇帝死之前的這一個段間隔時間裡面,你已經死掉了,那麼這個時候就不需要換殉葬了。

明朝殉葬制度的消除:明英宗,一位看起來並不稱職的皇帝

第二類人則是對整個大明王朝有重要功績,有著重要貢獻的人,這一部分人,因為她們可以依託自己的家族勢力在朝廷當中或者在後宮當中享有更多的話語權,畢竟是對整個明朝有好處或者對整個明朝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皇帝也可以格外開恩免除她們的活人殉葬。

除了這兩類人之外,絕大多數人但凡只要名單上寫到你了,而且在皇帝去世的時候你依然活著,那麼非常不幸,你就必須按照這樣的規章制度行事。

  • 後代子孫的態度

因為朱元璋在制定這一系列規章制度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自己的後代子孫,可能不會按照自己設定的規章制度來行事,所以下達了幾個必要條件。在這幾個必要條件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後代子孫必須按照自己所制定的規章制度行事,絕對不可以做任何變革。

我們來看一下:朱元璋去世的時候一共46個賓妃子殉葬,而這46個妃子當中,因為其中有兩個人已經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所以真實的殉葬人數是44人。相比朱元璋而言朱棣更加人性化,因為給朱棣殉葬的並不是嬪妃,而是後宮當中的宮女,朱棣殉葬的總人數一共有30人。只不過朱棣殉葬的人數以目前來看,真實性有待商榷,其中明朝的歷史記錄當中是16人,而朝鮮方面給出的數據是30多個人。

至於朱元璋和朱棣中間的那個人朱允炆,因為自己比較悲劇,皇帝當了四年,竟然被朱棣推了出去,並且自己最終生死不明。所以與朱允炆相關的殉葬制度我們暫且不談。而朱棣的兒子老實忠厚的朱高熾,也有5個媳婦陪著自己殉葬了。

這一切直到一位皇帝當上皇帝之後發生了拐點變化,這個拐點變化的創作就是明英宗,而明英宗也正是因為憑藉這一貢獻以及其它方面的表現獲得了明英宗的稱號。

明朝殉葬制度的消除:明英宗,一位看起來並不稱職的皇帝

殉葬制度背後的考量

  • 殉葬制度的起源

殉葬制度的起源要比絕大多數人想象的都要早,在商朝以前就已經有了殉葬制度。而最開始殉葬制度之所以能夠順利執行,非常簡單,因為當時的一種迷信思想。

在商朝人的思想認知當中,自己一旦死亡之後會進入另一個世界,而自己身為貴族進入另一個世界之後,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去做的話,是極為不妥當的。換句話來說,在這個世界裡面某些貴族是主子,那麼進入另一個世界之後,他們依然想要當主子的身份。

可是問題的關鍵來了,自己在另一個地方人生地不熟,很難擁有適合自己或者願意跟隨自己的僕人,怎麼辦呢?於是商朝的貴族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法子,讓自己之前的這些僕人直接陪著自己一起去地下就可以了。

於是新的制度堂而皇之的登上歷史舞臺,而在商朝的時候發展到了一個巔峰狀態。在真正的商朝大貴族當中,往往一個大貴族的去世會有幾十、幾百甚至幾千人陪著這位大貴族一起去世。更為過分的是,不但還人陪著這位大地主去世,而且這位貴族所能夠接觸到的動物,比如說牛馬狗之類的動物,也需要陪著這位貴族去世而去世。

在商朝之後,周朝和秦朝也依然有著這樣的殉葬之路,只不過從秦朝開始殉葬制度的總人數慢慢降低,畢竟,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必須要考慮自己的影響力。

明朝殉葬制度的消除:明英宗,一位看起來並不稱職的皇帝

直到漢朝和唐朝的時候,殉葬制度才徹底取消,因為在漢朝和唐朝的時候,作為一個盛世王朝,他們更加註重人的一種自由選擇權利。而且這個時候因為身份地位的巨大變化,所謂的活人殉葬也不再允許了,一般情況下是流行死人殉葬。

什麼叫做死人殉葬的?簡而言之,這位皇帝去世後會安排在一個陵墓當中,這個陵墓的四周會安排出幾個空位來,一旦這位皇帝所中意的朝中大臣或者自己喜歡的媳婦去世之後,便直接把他們的靈柩安排在這邊。

南北宋時期因為蒙元的入主,使得殉葬制度再一次活泛起來,只不過殉葬制度已經受到了當時廣泛的抵制,所以殉葬制度並沒有大面積傳播。

  • 殉葬制度背後的故事

我們會發現殉葬制度流傳最廣,而且最猛烈的往往是在半奴隸半封建社會。在那個社會當中奴隸也好,或者自己的僕人也罷,他們的性命似乎並不高貴,而且往往受到了各種無端壓迫。

更要命的是,當時的奴隸主或者上層的貴族人員,他們認為讓這些奴隸陪著自己一起殉葬,是對他們的至高無上榮譽。這種想法是極其可笑的,畢竟誰還不願意活著呀。可是在絕對意義不公平不平等的那個年代裡面,似乎說啥都沒有太大的話語權,說啥都顯得很無力。

明朝殉葬制度的消除:明英宗,一位看起來並不稱職的皇帝

明英宗的糊塗賬

兜兜轉轉一個圈,我們已經曉得在明朝朱元璋建立國家的時候就已經制定了殉葬制度,而且殉葬制度是通過活人殉葬的。朱元璋為了做表率,挑選了46位嬪妃來給自己殉葬。46位嬪妃在那個年代的影響力非常大,因為每一位嬪妃她們的背後都可能有著自己的家族勢力,而所有的家族勢力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心愛的女兒或者自己的家人陪著朱元璋一起走向了人生的終點。

只不過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沉默,因為在絕對意義的皇權面前,在一個擁有相對影響力的皇帝面前,似乎一切都顯得虛弱不堪。

  • 明英宗的不務正業

而在朱元璋的統治當中,終於有那麼一位皇帝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的玩味,可是他所做出來的貢獻是其他幾位皇帝都不敢去做的。

我們就先來講講明英宗的不務正業,在明英宗早期的時候他非常信賴一個人,那個人的名字叫王振。王振是誰呢?簡而言之,他是一個太監,而且是一個非常有理想並且非常平庸的太監。

這是一個要了親命的事情,因為我們曉得在歷朝歷代,但凡是一位非常平庸的太監都是非常難對付的,而相比於平庸的太監而言,有理想的太監更難對付。

明朝殉葬制度的消除:明英宗,一位看起來並不稱職的皇帝

因為昏庸的太監無非通過一些金銀錢財或者說一些比較拍馬屁的話,就能夠得到他的認可,並且全方位的支持你。相比較而言還比較好糊弄,可是對於擁有理想的太監而言,他們往往會做出愚蠢的事情,而這一系列的愚蠢事情將會將明王朝帶入下一個深淵。

沒錯,在王振的指揮之下民眾已經進入了那個深淵,並且就差一腳進去的前提之下,王振又踹了一腳。北方的敵人前來進攻,王振為了達到自己名垂千史的願望,挑唆著皇帝陪著自己一起御駕親征,皇帝既然出來了,那就得好好打一仗,這場仗打完整個明朝所有的精銳之師統統沒了。

緊隨其後的就是北京保衛戰,而且北京保衛戰當中誕生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將領,他的名字叫于謙,針對這一點咱們不在細談。

  • 明英宗的權力爭奪

明英宗通過此次戰役被敵方俘虜,而且通過千辛萬險終於再一次回來,可是明英宗回來之後發現天地大變,自己已經不是之前的自己了,自己的皇位也被自己的弟弟搶走了。

之前我們講過,在歷朝歷代當中皇權是最具有吸引力而且最具有誘惑力的,任何一個人搶奪皇權的話,必須從死人堆裡面爬出來。而此時的明英宗正在面臨著這樣的一個困境,他非常希望能夠再次擁有皇權,可是此時的弟弟已經不認賬了,反而把自己給囚禁了起來。

最終明英宗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朝中某些大臣和太監們的暗中幫助,又重新奪回了皇權,在奪得皇位之後明英宗做了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是禁止殉葬制度

明朝殉葬制度的消除:明英宗,一位看起來並不稱職的皇帝

明英宗的點睛之筆

  • 殉葬制度的非處

殉葬制度竟然再一次橫空出世,那麼必然有著它的過人之處,朱元璋最開始的時候選擇殉葬制度也必然有著他個人的考量,那麼究竟有著怎樣的考量呢?我們繼續來看。

其實相比於其他多數皇帝而言,朱元璋很難從之前的固有思維當中跳出來。換句話來說,朱元璋從一個普通的窮小子,甚至連下一頓飯吃什麼都不曉得的情況之下,竟然能夠當成皇帝,已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而在突然之間成為皇帝之後,往往會有窮人乍富的小心思作祟,可是朱元璋沒有,可以說朱元璋在無時無刻的剋制著自己,讓自己知道再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

只不過朱元璋儘管在剋制自己,可是某些思想也是很難轉變的,這其中的一部分思想就是那個在元朝統治之下所殘留下來的下人思想。相比較而言,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疑心大起並且大肆的殺害功臣,就屬於那一段時間當中的變態的思想並且與之有著密切的關聯。

在朱元璋的思想認知當中,自己絕對不是一個普通人,既然不是一個普通人,那麼自己的死亡也絕對不能與其他人相同,怎樣能夠與其他人不相同呢?把自己的妃子、宮女、自己喜愛的女人通通拉下來就可以了。

這種事情似乎很難說誰對誰錯,如果說朱元璋血腥殘忍的話,可是站在他的角度來看,似乎這一切又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明朝殉葬制度的消除:明英宗,一位看起來並不稱職的皇帝

  • 明英宗的壓力

我們不得不說,朱元璋制定這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為了提防自己的子嗣不能夠繼續傳承,所設置的條件以及更改的要求是極其苛刻的。簡而言之,如果後代的皇帝想要更改朱元璋對於整個皇家的體制建設需要面臨很大的非議,而這一部分非議並不是死去的朱元璋是朝中的絕大多數文臣以及普天下的百姓。

這正是朱元璋的巧妙之處,他通過無形當中的一些規章制度,讓自己之前編制的皇家體系影響力無限擴大,而且在絕大多數人的思想認知當中樹立了這樣的一條線:皇家體系絕對不可以更改。

因為在朱元璋的思想認知當中,自己所經歷的這些體系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既然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那麼孩子也就只能忍忍了。畢竟虎毒還不食子呢,好不容易給你們制定這些規章制度,別一眨眼都給我毀了。

而明英宗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極端壓力之下,就是在這樣滿朝文武以及普天下的百姓的反對之下,毅然決然的把這個制度徹底更改,並且將之前的殉葬制度統統抹除。

沒錯,這就是事實

有人曾經問我,明英宗是好皇帝嗎?

當時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突然愣住了,想說是似乎又想說不是,因為如果明英宗是好皇帝的話,就絕對不會殺害功臣于謙,也絕對不會盲目的聽從王振的指揮,率領著自己的軍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

明朝殉葬制度的消除:明英宗,一位看起來並不稱職的皇帝

可是如果說明英宗是壞皇帝的話,在那樣的一個危急關口,在他當上皇帝之後,沒有對自己的弟弟清算,與此同時,在他臨走前的最後一個時刻,毅然決然的放棄了殉葬之路,這似乎只有絕世英明的皇帝才能做出來。

我們只能說明英宗一個普通的皇帝,在他當皇帝的這一段時間裡面,因為他個人的坎坷經歷以及他個人的發展,更多的能夠體會到階級層次以及下層人民百姓的苦衷。而在明英宗知道這些苦衷之後,以及知曉一個普通人無能為力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毅然決然的幫助他們改變命運。

明英宗未必是一個好皇帝,未必是一個英明的皇帝,但是就殉葬制度而言,他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以及他對於整個明朝的皇家制度所做出來的重大改革是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忽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