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龍去脈說二郎

來龍去脈說二郎

我家附近有一條不寬的馬路,叫清源路。我猜想,這條路上當年一定有一座清源廟,不過現在已是蹤跡全無。清源廟是二郎神的廟宇,二郎神在宋代被封為“清源妙道真君”。

說起來,二郎神是各路神仙中最有個性的一位。他年輕氣盛,不肯在玉帝駕前受拘束,獨自跑到四川灌縣(今屬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另立山頭,收伏了眉山七聖和一千二百草頭神,享一方香火,“聽調不聽宣”,跟玉皇大帝鬧“獨立性”——二郎神憑啥這麼狂?原來他是“皇二代”!《西遊記》中觀音菩薩就說過:他是玉帝的親外甥。

不過二郎神並非動不動就嚷嚷“我舅是玉皇”的紈絝草包,他有真本事。孫悟空大鬧天宮,天上所有神將加在一塊都不是他的對手。可二郎神一出現,形勢立馬改觀:二郎神跟悟空賭鬥變化,悟空招架不迭,又被太上老君用金剛琢打了一下,還讓二郎神的“細犬”咬了一口,終於倒地被擒。——二郎神的神通,似乎僅次於佛祖如來。

在天界諸神中,二郎神又是神格最複雜的一位:他既是水神,又是雨神,同時還是火神、雷神、馬神、戰神,還曾被奉為戲神和酒神——您見過這樣水火同器、身兼八職的神仙嗎?

複雜的神格多半源於複雜的身世:譬如您要弄清二郎神姓什麼,就得費點勁兒。四川灌縣的二郎神,相傳是李冰之子,自然姓李。可是另有趙二郎的說法,說是姓趙名昱,曾在犍為(今四川樂山市犍為縣)入水斬蛟,不過他的廟仍然立在灌口。而《西遊記》裡的二郎神卻姓楊,《封神演義》還說他叫楊戩——跟宋朝大奸臣同名,也依然在灌口稱神。另有一位鄧二郎(鄧遐),斬蛟建廟的地方,卻在湖北的襄陽。

來龍去脈說二郎

位於四川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子二郎塑像。


然而四川人還是認可李二郎——今天四川灌縣有座二王廟,供奉著的李冰及二郎。李家父子修築的都江堰,至今還發揮著巨大的水利功能,人們於是把這爺兒倆當水神來供奉。治水的主角本來是李冰,可不知怎麼一來,爺兒倆換了位置,二郎神被人們奉為“川主”,大模大樣坐上了正位;老爹李冰反而成了配角——這是歷史文獻中記載的情況。不知今天的二王廟內,神位又如何擺設?



在宋代,川蜀二郎信仰盛極一時。向二郎祈福的人照例要殺一隻羊;一年下來,竟要殺羊四五萬只!屠宰稅成了當地的重要稅收來源。

相傳二郎神的生日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每年的這一天,川蜀百姓要舉行“川主會”。人們載歌載舞,抬著川主像遊行。遇上天旱,這天又是祈雨日,要演“雨戲”。這習俗還傳到全國各地,山東、河北將這一天定為“雨節”。又說這天“分龍兵”,分得“勤龍”,這一年便風調雨順;若是“懶龍”當歲,這一年便乾旱肆虐,老百姓就要倒黴了——因此治水有功的二郎神,同時又是雨神。

奇怪的是,在水神、雨神生日這天,西南地區又有舉火慶祝的習俗。漫山遍野的火把、篝火映紅了半邊天。民間將此日稱為“星迴節”,又叫“火把節”。全國也在這一天祭祀火神祝融、炎帝。有些地方則提前一天,祭祀典禮在六月二十三舉行。

俗話說“冰炭不同器”,水神李二郎怎能同時兼有火神的神格呢?原來,二郎之火屬於雷火,而雷總是與雨水相伴而行的,於是水、火在這裡形成交集。——不錯,六月二十四日又是雷神的生日,稱“雷祖誕”。此風傳遍各地,以蘇州圓妙觀的雷祖祭祀最為隆重。這一天,信眾紛紛來拜雷神,一時間香燭成山、蠟油遍地!

來龍去脈說二郎

在水神、雨神生日這天,西南地區又有舉火慶祝的習俗,漫山遍野的火把、篝火映紅了半邊天


二郎神還是馬神,有關他的傳說裡,總少不了那匹白馬。而馬祖生日,剛好也是六月二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二十三日)。據說在舊日北平,這天僱馬車,要多付幾倍車錢,叫“乞福錢”。——聽說過“馬王爺三隻眼”這句俗語嗎?二郎神就是三隻眼,那可是馬神家族的“註冊商標”。

二郎神又是戰神,他永遠是一副武將打扮,挾弓帶箭,手持三尖兩刃刀。——五代時蜀地軍閥王衍、孟昶,都曾模仿二郎神的打扮,舉行武裝遊行,藉此炫耀武力。

在宋代,二郎神還被當做酒神供奉。宋人有詩云:“簫鼓喧天鬧酒行,二郎賽罷賽張王。”這裡的李二郎和另一位神仙張渤,都被當作酒神祭祀。——詩人因此為釀酒業的祖師爺杜康鳴不平,說是“愚民可煞多忘本,香火何曾到杜康”!

此外,二郎在明代還被當作戲神,為梨園所敬奉。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為江西宜黃清源師廟作記,說二郎神本是“西川灌口”之神,因為長得英俊,又喜歡“遊戲”,便成了梨園界的祖師爺。祭祀時用一杯酒,還要唱“囉哩嗹”的無詞曲。不知為什麼,這讓我想起外國人看球時的集體歡歌:“歐來——歐來歐來來歐……”

來龍去脈說二郎

孫悟空大鬧天宮,天上所有神將加在一塊都不是他的對手,可二郎神一出現,形勢立馬改觀。


總之,水神、雨神、火神、雷神、馬神、戰神、酒神、戲神,分開來各自代表二郎信仰的一個側面,合起來便形成完整的二郎神崇拜,也就是“川主”崇拜。其實遠在宋代,二郎信仰就已走出川蜀、進軍京師,進而成為遍及全國的民俗信仰。



二郎信仰是怎麼興起的?其內涵為何既複雜又模糊?二郎真是李冰的次子嗎?此信仰又與何種宗教有關?

有一種說法,認為二郎神是道教神明。《西遊記》裡的二郎神跟玉帝沾親、聽玉帝召喚。其受封“清源妙道真君”“ 英烈昭惠顯聖仁佑王”,也是典型的道教封號。

也有學者認為,二郎信仰應源於佛教。佛教有位毗沙門天王,是四大天王之一。天王次子二郎獨健,應即二郎神的原型。二郎獨健出征時,身邊總帶只神鼠,有人說,那便是“細犬”(《封神演義》中又稱“哮天犬”)的原型。相傳二郎獨健還有個弟弟,行三,便是哪吒三太子。

第三種說法,認為二郎神源於祆教(祆讀先,xiān),即瑣羅亞斯德教,是一種十分古老的宗教,公元前六世紀由波斯(今伊朗)人瑣羅亞斯德(前628-前551)創建,瑣氏卒於孔子降生那年。瑣教崇尚光明,有拜火的儀式,俗稱拜火教。該教大約在北魏、南梁時傳入中國,稱“火祆教”或“祆教”。“ 祆”字從“天”,是因該教禮拜日月光明,人們誤以為拜天的緣故。


為什麼說二郎信仰源於祆教呢?前頭說過,前蜀政權的頭頭兒王衍(918—925年)很重視儀表,常常“披金甲,冠珠帽,執戈矢”,招搖過市。百姓見了,都說“灌口祆神”下凡了!——注意,百姓所說的灌口神靈,乃是“祆神”!無獨有偶,緊挨著王衍的後蜀頭頭兒孟昶(934-965年在位)也喜歡這副打扮,有人指著他的像說:這就是“灌口二郎神”——由此可證,“灌口祆神”和“灌口二郎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一神偶。

唐宋時期,川蜀一帶盛行祆教。唐人劉禹錫、宋人黃庭堅都曾被貶川蜀,兩人不約而同提到當地的“賽神曲”《牧護歌》。而據學者考證,“牧護”當即“穆護”,原是對祆教祭司的稱呼。所謂“賽神”,便是指祆教的祭神盛會。此歌傳自嘉州(四川樂山),那裡正是李二郎的家鄉。

來龍去脈說二郎

《二郎神奉敇降魔》 溥儒 近代


祆教初入中國,信眾多為胡人。而蜀主王衍有個“昭儀”(妃子)便是波斯胡人,她還有個兄弟李珣,在王衍手下做官。王衍常做祆神打扮,應該是受“愛妃”和“舅爺”的影響吧?王衍宮中特別愛燃名香,日夜不停。而瑣教的拜火儀式,正是在祭壇爐火中不斷添加名貴香料。



問題是,祆教中有沒有這樣一位神仙:既是水神,又是火神,還是雨神、雷神、戰神、馬神、酒神、戲神?

還真有一位!據《隋書》記載,西域有個曹國,專門祭祀“得悉神”——一位祆神神明。我以為,她就是二郎神的前身。

得悉神今譯“蒂什塔爾”,本是天上的星宿——天狼星。在瑣羅亞斯德教中,那原是“星辰雨水”之神。此星蘊含著“水種”,可以興雲致雨;而曹國及外圍國家乾旱少雨,因此對她格外敬奉。

神話中說,為了掌控旱澇,蒂什塔爾(得悉神)跟旱魃阿普什在河邊大戰了三天三夜。蒂什塔爾化作一匹金耳朵的白駿馬,對方則化作一匹醜陋的黑馬,雙方打得難解難分。蒂什塔爾不能取勝,不得不向瑣教神主馬茲達求助。馬茲達乃賜她“十匹馬、十頭駱駝、十頭牛……”的力氣;蒂什塔爾終於戰勝了旱魃阿普什。於是乎甘霖普降,萬姓歡騰!

當蒂什塔爾跟旱魃作戰時,閃電雷火是她的有力武器——其實祆教與其說是拜“火”,倒不如說是拜“光”。古代波斯人敬奉三光:天上的日月之光,地上的火光,還有半空中的雷電之光。

你看:蒂什塔爾的肖像已經勾勒出來了:她是水神、雨神,本身又是火祆教之神——火神。此火為雷火,因此又是雷神。當她化作金耳朵白馬時,那不正是馬神形象嗎?此外,她“食量”極大,這就是為什麼曹國人祭祀時,要殺掉那麼多駱駝、牛羊的緣故。為了供奉她,人們每天要殺五頭駱駝、十匹馬、一百隻羊!—— 一天一百隻,一年就要殺三四萬只,這跟灌口一年殺羊四五萬只,又何其相似!

此外,你注意到蒂什塔爾是天狼星了嗎?中國古代認為天狼星“主侵掠”,是戰爭的象徵。蘇軾詞《江城子·密州射獵》中就有“西北望、射天狼”的句子。因而蒂什塔爾又是戰神。據說該信仰在中亞傳播時,還曾與狩獵女神的信仰相融合,於是神偶手中出現弓箭,二郎神腰間常佩的弓箭,似乎就是從這兒來的。此外,與祆教有關的敦煌壁畫中,還屢屢可見“山型叉”“ 三叉戟”等兵器,可以視為二郎神三尖兩刃刀的原型。


來龍去脈說二郎

敦煌祆教女神像


敦煌繪畫中還有一幅祆教女神像,圖中兩位女神,左邊一位手託一盤,上面蹲著一小犬;而右面的一位,身後蹲坐著一隻大犬——犬在祆教中有著特殊地位,與死亡相關。二郎神刻不離身的那隻細犬,也正應是二郎神與祆教信仰有淵源的證據之一。——在《西遊記》中,這隻象徵死亡的細犬把悟空咬了一口,扯跌在地,悟空怒罵:“這個亡人!你不去妨家長,卻來咬老孫!”恰如揭了此犬老底!相比之下,佛教神祇二郎獨健腳下的那隻神鼠,還是當它的老鼠吧,就別往犬科上靠了!

據學者考證,祆教在某些地區的傳播,已演變成帶有胡風的大型民俗狂歡活動,每年都要舉行包括祈福、酒宴、歌舞、幻術、化妝遊行等內容的“賽祆”儀式。這又讓我們想到蜀地為二郎祝壽的“川主會”以及熱鬧的“火把節”——蒂什塔爾也因此帶上戲神的花冠。

此外,中亞人在祭祀得悉神時,還要暢飲一種裝在“金叵羅”(大酒甕)中的豪摩酒,這又為蒂什塔爾加上了一件酒神的外衣——在古希臘,酒神即戲神;考慮到波斯曾經歷一個希臘化時期,蒂什塔爾同時兼有酒神、戲神的神格,並不奇怪。

然而對祆教稍有了解的朋友可能會提出一個“致命”的問題:蒂什塔爾其實是位女性,又怎麼能跟二郎神扯到一塊呢?

不錯,蒂什塔爾確實是位女神,但她每月有三種變身:分別是駿馬、公牛和“健美威武的十五歲青年”——這後一變身,分明是二郎神模樣。在民間傳說中,二郎神正是“丰神俊雅、明眸皓齒”的俊小夥兒。

總之,二郎神之水神、雨神、火神、雷神、戰神、馬神、酒神、戲神的身份,幾乎全跟蒂什塔爾一致。而他相貌英俊、執弓攜犬,祭祀時場面宏大、祭品豐隆等,也都能在蒂什塔爾信仰中找到根據——我說川主信仰最早源於祆教的得悉神(蒂什塔爾)崇拜,應當不是無的放矢、信口開河吧?



不過源於祆教的川主信仰一旦在蜀地形成,便很快與祆教脫鉤,漸漸與道教、佛教和光同塵。如前所說,從“清源妙道真君”“ 英烈昭惠顯聖仁佑王”等封號來看,二郎神早已被包裝為典型的道教神祇。

此外,又因川主信仰植根於底蘊深厚、內容龐雜的宗教神話土壤,也因而造就了灌口二郎之神格複雜、身兼多職的形象。相關的神話情節也很容易旁滲到道教、佛教這些長久流行於華夏民間的宗教中,從而又衍生出王靈官及華光天王等神祇。

來龍去脈說二郎

華光天王


王靈官是火雷之神,同時又是戰神,明成祖朱棣對他最為崇信,每逢出征打仗,必定要抬著王靈官的神偶。明永樂年間,國家祭祀中增加了“神旗之祭”,所祭對象便是王靈官。這位王靈官相傳是一位名叫薩守堅的道士從“蜀西河”請來的,那裡正是二郎神的家鄉。從王靈官“赤面三目”的形象,還能看出二郎神的模樣。

華光天王的事蹟,見於明代神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以及通俗小說《南遊記》(全稱《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據說華光本是佛祖如來法堂前的一盞油燈,修鍊成人身,被如來賜名“妙吉祥”,以後下凡歷劫,身兼火神、馬神和財神等職。

神譜及小說還為華光設計了三次投胎的情節,以解釋他一身多職的奇蹟由來:他先是帶著五團火光投胎於馬耳大王家,獲得三眼基因;第二次轉生為赤須炎玄大王之子,具有火神的種種特性及本領;第三次又攜帶如來所賜“五通”,投胎於婺源蕭長者家,一胎五子,因稱“五顯神”。在民間,五顯神即財神。——華光曾因一度反下天界,但最後的結局卻是重歸佛門,被玉帝封為“玉封佛中上善五顯靈官大帝”。

來龍去脈說二郎

王靈官是火雷之神,同時又是戰神,從王靈官“赤面三目”的形象,還能看出二郎神的模樣。


不過順藤摸瓜,我們還能從王靈官、華光天王等形象追溯到二郎信仰,並追根尋源,將目光鎖定在得悉神的老家曹國。曹國是西域昭武九姓城邦之一,位於中亞阿姆河、錫爾河流域,大致位置在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境內。

以今日觀之,那裡自然是域外。然而在唐代的輿圖上,那裡屬於大唐隴右道,歸安西都護府管轄,同樣是“天可汗”唐天子的“王土”。原曹國政治中心薩末鞬城,便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撒馬爾罕,唐朝在那裡設有康居都督府。

得悉神崇拜的遷移流播,原本是域內、域外異質文化的碰撞。千載繁榮的絲綢之路上,伴著駝鈴的不僅是馱著絲綢、瓷器、香料、珠寶的駱駝商隊;無形的思想文化財富,同樣在不同文明之間搬有運無,相互補充吸納。在那一刻,中華文明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得到最充分的展示,而二郎崇拜的興盛,僅僅是文化交流大潮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作者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