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和世家的鬥爭:減免稅賦、興學復教,南朝皇族為何忠實文學?

重視文學是中古皇室家族的共同特徵,尤其是在南朝,“善屬文”“美文辭”

已然成為當時評判士人才能的重要標準。自公元420年劉裕廢黜司馬德文建立劉宋政權,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滅陳統一南北,前後僅170 年的時間裡,中國南方大陸的版圖上共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先後有24位帝王登基。

在這個亂中有治,雜而求同,舊裡迫新的時代中,皇室貴族對於文學藝術的喜思愛尚與自覺追求,都對當時,甚至是整個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探討南朝皇族文學,對於理解南朝乃至隋唐文學的審美風貌和發展走向,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意義。

寒門和世家的鬥爭:減免稅賦、興學復教,南朝皇族為何忠實文學?

一:蕭齊一朝的重學政策

1.永明之治

武帝蕭賾(440-493), 齊高帝蕭道成長子。公元482年蕭道成去世,蕭賾嗣位,年號永明。齊武帝執政12年,在位期間,減免稅賦,勸課農桑,興學復教,交通北朝。這一時期,南朝社會相對穩定,呈現出昇平安樂的景象,因稱“永明之治”。

齊武帝蕭賾重視文化教育,選拔優秀的人才,擴充因力。嚴可均《全齊文》中有武帝文2卷,共105篇,絕大部分為詔書敕令等公文類文章。此外,逯欽立先生《全齊詩》中有齊武帝蕭賾詩1首,名為《估客樂》

公元493年,齊武帝蕭賾去世後,蕭齊皇族內部為爭奪皇位,互相殘殺,朝政陷入一片混亂。直到公元502年,南齊滅亡,短短不到十年時間,蕭齊皇族共有五位皇帝相繼即位:鬱林王蕭昭業、海陵王蕭昭文、明帝蕭鸞、東昏侯蕭寶卷和和帝蕭寶融,此五人除明帝蕭鸞(時年43歲)外,年紀均不過弱冠。

且他們在位期間,大多不親朝政,專事享樂。又因害怕親族奪權,皇族內部之間的猜忌殺戮,比之劉宋皇族有過之而不無不及。他們在政治上昏庸無能,文學上更無所建樹。《隋書·經籍志》僅載《齊文帝集》1卷,餘者皆無記錄,唯嚴可均《全齊文》收錄了部分文章。

寒門和世家的鬥爭:減免稅賦、興學復教,南朝皇族為何忠實文學?

2.蕭嶷在興學中的作用

南齊皇族除君主外,宗室親王亦將興學作為行政大事,其中豫章王蕭嶷最為代表。建元二年“其夏,(蕭嶷)於南蠻園東南開館立學,上表言狀。置生四十人,取舊族父祖位正佐臺郎,年二十五以下十五以上補之;置儒林參軍一人,文學祭酒一人,勸學從事二人,行釋菜禮。以谷過賤,聽民以米當口錢,優評斛一百。”這是南齊除國子學外,規模較大的一個官方教育機構。

此外,地方官學也蓬勃發展起來。劉璐在建康“聚徒教授,常有數十人”,劉善明在長州“立學校,制齊禮”;虞願出為晉平太守,“在郡立學堂教授”。

蕭子顯在談及南齊儒學教育情況時說:“建元肇運,戎警未夷,天子少為諸生,端拱以思儒業,載戢干戈,遽詔庠序。水明纂襲,克隆均校,王儉為輔,長於經禮,朝廷仰其風,胄子觀其則,由是家尋孔教,人誦儒書,執卷欣欣,此焉彌盛。建武繼立,因循舊緒,時不好文,輔相無術,學校雖設,前軌難追。劉璐承馬、鄭之後,一時學徒以為師範。虎門初闢,法駕親臨,待問無五更之禮,充庭闕蒲輪之御,身終下秩,道義空存,斯故進賢之責也。”

在蕭齊皇族的帶領下,南朝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國學為核心,州鄉官學為分支的儒學教育體系。蕭齊皇族的整體文化素質要優於劉宋,史載蕭道成“博涉經史,善屬文,工草隸書,弈棋第二品”,這與連寫字都深感自卑的宋武帝劉裕已經有了天壤之別。

武帝蕭賾同樣是戎旅出身,但其子嗣之中如文惠太子蕭長懋、竟陵王蕭子良、隨王蕭子隆等人皆有文名,亦與當時文壇的名流多有往來,尤其是蕭子良組織的“西邸文學集團”,更是南朝文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宗室之中另有高帝次子蕭庭一脈,皆為齊梁文壇的重要人物。

南朝文學的繁榮發展,與統治階層的大力提倡與積極參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南朝皇族成員在當時文壇的地位,經歷了從學習者到領導者的重要轉變。他們不僅以自己卓越的才華,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而且憑藉著他們超然的權勢和地位,號召並聚集了大批文人學士。

這些享譽南朝的名筆大家,圍繞在皇族文學領導者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個或開放或穩定的文學群體,在文學活動中不斷切磋交流,開創了南朝文壇燦爛輝煌的盛世華章。

寒門和世家的鬥爭:減免稅賦、興學復教,南朝皇族為何忠實文學?

二:士庶鬥爭是南朝皇族重視文學的原因

在南朝之前,中國的上層社會被世家大族所壟斷。

這種壟斷不僅來自於土地的壟斷,經濟的壟斷,世家大族們更把持著知識的門檻,只有氏族才擁有學習的機會。而南朝黃祖如此重視文學,以政策鼓勵低級氏族甚至是寒門在文學上有所建樹,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鼓勵數組發展,打破世族對權力的壟斷,從而穩固皇權。

1.士庶關係左右南朝社會

南朝初期,寒門政權的根基尚未穩固,故而在政治上皇族與門閥世家處於相互掣肘依賴的狀態,皇族一方面努力消減士族的政治權力,一方面又要對他們採取適當的妥協扶植政策以保持政權的穩定,而士族在政治上依附皇權,同時又憑藉著雄厚的經濟實力對皇權起到了一定的牽制作用;在文化上,士族在此時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南朝皇族雖有實權,卻不得不在文化上向士族學習。

隨著寒門統治的日益穩固,成員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南朝皇族不但取得了政治上的領導地位,同時也在文化上追趕甚至超越了士族,反過來指導士族乃至整個南朝的文化發展。南朝皇族與士族之間的文化鬥爭,在文學領域表現的尤其突出。最終,南朝皇族以完美的勝利姿態,結束了這場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漫長博弈。

在門閥制度下,士族子弟可以憑藉門第輕輕鬆鬆第入朝為官,並世代控制著上層高級職位。他們長期把持國家大權,卻又不願盡心竭力地操持軍政事務,鎮日在空洞的玄談和奢靡放蕩的生活中,安享著虛假的太平盛世。種種原因使得門閥士族逐漸喪失了在政權要事上的統御能力,士族制度也逐漸走向衰落。

寒門和世家的鬥爭:減免稅賦、興學復教,南朝皇族為何忠實文學?

2.低級士族的進階之路

東晉末年,尤其是南朝以來,寒門庶族的地位開始抬升,皇權政治逐漸取代門閥政治,成為國家統治的核心力量,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門閥士族的影響力已經完全消亡,在南朝早期,門閥士族尚未完全依附於皇權統治,其各方勢力雖已遠不如前,但影響力卻依然存在。

他們對政權領導者採取的或觀望或搖擺的態度,都有可能成為政權更迭過程中的重要變數,因而此時士庶之間仍然存在著相對明顯的制衡關係。

劉宋皇族掌握政權以後,首先將改革的重點放在門閥士族身上。

一方面,為防止擁有軍事實力的世家大族擁兵自重,與朝廷抗衡,劉宋諸位帝王都採取了表面以高官顯位拉攏收買,暗裡卻儘量分化消減士族力量的雙重政策。這些措施表面上維繫了門閥世家在南朝的社會地位,實質上卻是對世家大族勢力的蠶食與削弱。

另一方面,劉宋皇族積極提拔任用寒門庶族擔任實權要職,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如早年在軍中追隨劉裕征戰的蒯恩、孫處等人,在劉宋建國後都身居要職,地位顯赫。

宋文帝元嘉年間參與北伐戰爭的諸多將領,如宗越、張興世、高道慶等人也都授享爵位,成為鎮戍一方的要臣。而文官中如戴法興、徐愛、茹法亮、施文慶等人,亦執掌機要、權傾一時。寒門子弟通過個人的實幹努力,同士族一樣享有爵位,晉身新興貴族,成為國家統治的重要力量。

政治地位的變化帶來身份地位的改變,士庶天隔的局面逐漸打破。齊梁以後,寒門庶族與門閥世家之間的交往日趨頻繁,甚至通婚現象也偶有發生。南朝皇族是士庶鬥爭主要力量,他們對士族的打壓,削弱了其實力與骨氣,在壓制的同時又給予優厚的生活保障,消減了他們的進取之心,從此,門閥子弟在南朝皇族糖果與皮鞭的雙重洗禮下,漸趨衰亡。

寒門和世家的鬥爭:減免稅賦、興學復教,南朝皇族為何忠實文學?

三:總結

文學對南朝人而言不僅是才學的重要表現方式,更是政治觀念、治國方針,是對,上下陳情授意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南朝皇族對文學的重視也包含著複雜的多重意味。對於南朝皇族而言,皇冠龍袍、權杖兵符都不足以成為他們安穩地坐享天下的絕對保障。

思想文化一直是掌握人心向悖的關鍵所在,而南朝早期這把主導文化思想的鎖鑰正牢牢掌握在門閥士族手中,於是文化爭奪戰遂成為南朝政治區別與其他朝代的重要特徵。在宋齊梁代皇族的努力下,皇權政治在南朝逐漸穩固,士族與皇族之間的矛盾也漸趨緩和。

此後,南朝皇族不僅在軍事、政治上征服了士族,也從文化上的崇拜士族、仿效士族,漸漸變成影響士族。直到梁代,蕭衍父子不僅是政治上的絕對巨人,而且領袖文壇,成為南朝文學重要代表。他們將政治與文化雙雙握於掌中,使得梁代成為南朝統治時間最久,

社會最為安定,經濟也最為富足的朝代。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南朝末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