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和世家的斗争:减免税赋、兴学复教,南朝皇族为何忠实文学?

重视文学是中古皇室家族的共同特征,尤其是在南朝,“善属文”“美文辞”

已然成为当时评判士人才能的重要标准。自公元420年刘裕废黜司马德文建立刘宋政权,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统一南北,前后仅170 年的时间里,中国南方大陆的版图上共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先后有24位帝王登基。

在这个乱中有治,杂而求同,旧里迫新的时代中,皇室贵族对于文学艺术的喜思爱尚与自觉追求,都对当时,甚至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探讨南朝皇族文学,对于理解南朝乃至隋唐文学的审美风貌和发展走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寒门和世家的斗争:减免税赋、兴学复教,南朝皇族为何忠实文学?

一:萧齐一朝的重学政策

1.永明之治

武帝萧赜(440-493), 齐高帝萧道成长子。公元482年萧道成去世,萧赜嗣位,年号永明。齐武帝执政12年,在位期间,减免税赋,劝课农桑,兴学复教,交通北朝。这一时期,南朝社会相对稳定,呈现出升平安乐的景象,因称“永明之治”。

齐武帝萧赜重视文化教育,选拔优秀的人才,扩充因力。严可均《全齐文》中有武帝文2卷,共105篇,绝大部分为诏书敕令等公文类文章。此外,逯钦立先生《全齐诗》中有齐武帝萧赜诗1首,名为《估客乐》

公元493年,齐武帝萧赜去世后,萧齐皇族内部为争夺皇位,互相残杀,朝政陷入一片混乱。直到公元502年,南齐灭亡,短短不到十年时间,萧齐皇族共有五位皇帝相继即位: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和和帝萧宝融,此五人除明帝萧鸾(时年43岁)外,年纪均不过弱冠。

且他们在位期间,大多不亲朝政,专事享乐。又因害怕亲族夺权,皇族内部之间的猜忌杀戮,比之刘宋皇族有过之而不无不及。他们在政治上昏庸无能,文学上更无所建树。《隋书·经籍志》仅载《齐文帝集》1卷,余者皆无记录,唯严可均《全齐文》收录了部分文章。

寒门和世家的斗争:减免税赋、兴学复教,南朝皇族为何忠实文学?

2.萧嶷在兴学中的作用

南齐皇族除君主外,宗室亲王亦将兴学作为行政大事,其中豫章王萧嶷最为代表。建元二年“其夏,(萧嶷)于南蛮园东南开馆立学,上表言状。置生四十人,取旧族父祖位正佐台郎,年二十五以下十五以上补之;置儒林参军一人,文学祭酒一人,劝学从事二人,行释菜礼。以谷过贱,听民以米当口钱,优评斛一百。”这是南齐除国子学外,规模较大的一个官方教育机构。

此外,地方官学也蓬勃发展起来。刘璐在建康“聚徒教授,常有数十人”,刘善明在长州“立学校,制齐礼”;虞愿出为晋平太守,“在郡立学堂教授”。

萧子显在谈及南齐儒学教育情况时说:“建元肇运,戎警未夷,天子少为诸生,端拱以思儒业,载戢干戈,遽诏庠序。水明纂袭,克隆均校,王俭为辅,长于经礼,朝廷仰其风,胄子观其则,由是家寻孔教,人诵儒书,执卷欣欣,此焉弥盛。建武继立,因循旧绪,时不好文,辅相无术,学校虽设,前轨难追。刘璐承马、郑之后,一时学徒以为师范。虎门初辟,法驾亲临,待问无五更之礼,充庭阙蒲轮之御,身终下秩,道义空存,斯故进贤之责也。”

在萧齐皇族的带领下,南朝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国学为核心,州乡官学为分支的儒学教育体系。萧齐皇族的整体文化素质要优于刘宋,史载萧道成“博涉经史,善属文,工草隶书,弈棋第二品”,这与连写字都深感自卑的宋武帝刘裕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武帝萧賾同样是戎旅出身,但其子嗣之中如文惠太子萧长懋、竟陵王萧子良、随王萧子隆等人皆有文名,亦与当时文坛的名流多有往来,尤其是萧子良组织的“西邸文学集团”,更是南朝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宗室之中另有高帝次子萧庭一脉,皆为齐梁文坛的重要人物。

南朝文学的繁荣发展,与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与积极参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朝皇族成员在当时文坛的地位,经历了从学习者到领导者的重要转变。他们不仅以自己卓越的才华,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凭借着他们超然的权势和地位,号召并聚集了大批文人学士。

这些享誉南朝的名笔大家,围绕在皇族文学领导者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个或开放或稳定的文学群体,在文学活动中不断切磋交流,开创了南朝文坛灿烂辉煌的盛世华章。

寒门和世家的斗争:减免税赋、兴学复教,南朝皇族为何忠实文学?

二:士庶斗争是南朝皇族重视文学的原因

在南朝之前,中国的上层社会被世家大族所垄断。

这种垄断不仅来自于土地的垄断,经济的垄断,世家大族们更把持着知识的门槛,只有氏族才拥有学习的机会。而南朝黄祖如此重视文学,以政策鼓励低级氏族甚至是寒门在文学上有所建树,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鼓励数组发展,打破世族对权力的垄断,从而稳固皇权。

1.士庶关系左右南朝社会

南朝初期,寒门政权的根基尚未稳固,故而在政治上皇族与门阀世家处于相互掣肘依赖的状态,皇族一方面努力消减士族的政治权力,一方面又要对他们采取适当的妥协扶植政策以保持政权的稳定,而士族在政治上依附皇权,同时又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对皇权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在文化上,士族在此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南朝皇族虽有实权,却不得不在文化上向士族学习。

随着寒门统治的日益稳固,成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南朝皇族不但取得了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在文化上追赶甚至超越了士族,反过来指导士族乃至整个南朝的文化发展。南朝皇族与士族之间的文化斗争,在文学领域表现的尤其突出。最终,南朝皇族以完美的胜利姿态,结束了这场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博弈。

在门阀制度下,士族子弟可以凭借门第轻轻松松第入朝为官,并世代控制着上层高级职位。他们长期把持国家大权,却又不愿尽心竭力地操持军政事务,镇日在空洞的玄谈和奢靡放荡的生活中,安享着虚假的太平盛世。种种原因使得门阀士族逐渐丧失了在政权要事上的统御能力,士族制度也逐渐走向衰落。

寒门和世家的斗争:减免税赋、兴学复教,南朝皇族为何忠实文学?

2.低级士族的进阶之路

东晋末年,尤其是南朝以来,寒门庶族的地位开始抬升,皇权政治逐渐取代门阀政治,成为国家统治的核心力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门阀士族的影响力已经完全消亡,在南朝早期,门阀士族尚未完全依附于皇权统治,其各方势力虽已远不如前,但影响力却依然存在。

他们对政权领导者采取的或观望或摇摆的态度,都有可能成为政权更迭过程中的重要变数,因而此时士庶之间仍然存在着相对明显的制衡关系。

刘宋皇族掌握政权以后,首先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门阀士族身上。

一方面,为防止拥有军事实力的世家大族拥兵自重,与朝廷抗衡,刘宋诸位帝王都采取了表面以高官显位拉拢收买,暗里却尽量分化消减士族力量的双重政策。这些措施表面上维系了门阀世家在南朝的社会地位,实质上却是对世家大族势力的蚕食与削弱。

另一方面,刘宋皇族积极提拔任用寒门庶族担任实权要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如早年在军中追随刘裕征战的蒯恩、孙处等人,在刘宋建国后都身居要职,地位显赫。

宋文帝元嘉年间参与北伐战争的诸多将领,如宗越、张兴世、高道庆等人也都授享爵位,成为镇戍一方的要臣。而文官中如戴法兴、徐爱、茹法亮、施文庆等人,亦执掌机要、权倾一时。寒门子弟通过个人的实干努力,同士族一样享有爵位,晋身新兴贵族,成为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

政治地位的变化带来身份地位的改变,士庶天隔的局面逐渐打破。齐梁以后,寒门庶族与门阀世家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甚至通婚现象也偶有发生。南朝皇族是士庶斗争主要力量,他们对士族的打压,削弱了其实力与骨气,在压制的同时又给予优厚的生活保障,消减了他们的进取之心,从此,门阀子弟在南朝皇族糖果与皮鞭的双重洗礼下,渐趋衰亡。

寒门和世家的斗争:减免税赋、兴学复教,南朝皇族为何忠实文学?

三:总结

文学对南朝人而言不仅是才学的重要表现方式,更是政治观念、治国方针,是对,上下陈情授意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南朝皇族对文学的重视也包含着复杂的多重意味。对于南朝皇族而言,皇冠龙袍、权杖兵符都不足以成为他们安稳地坐享天下的绝对保障。

思想文化一直是掌握人心向悖的关键所在,而南朝早期这把主导文化思想的锁钥正牢牢掌握在门阀士族手中,于是文化争夺战遂成为南朝政治区别与其他朝代的重要特征。在宋齐梁代皇族的努力下,皇权政治在南朝逐渐稳固,士族与皇族之间的矛盾也渐趋缓和。

此后,南朝皇族不仅在军事、政治上征服了士族,也从文化上的崇拜士族、仿效士族,渐渐变成影响士族。直到梁代,萧衍父子不仅是政治上的绝对巨人,而且领袖文坛,成为南朝文学重要代表。他们将政治与文化双双握于掌中,使得梁代成为南朝统治时间最久,

社会最为安定,经济也最为富足的朝代。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南朝末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