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歷史一書生


乾隆退位之後,嘉慶繼承皇位。當時乾隆雖然不放權,嘉慶只是個傀儡皇帝。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乾隆已是垂垂老矣,嘉慶在未來必然會執掌大權。和珅作為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卻沒有提前倒向嘉慶一邊,巴結更有前途的嘉慶皇帝。這是很多人對和珅十分費解的一點。

然而,這種費解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和珅巴結過嘉慶,但是嘉慶皇帝出於種種原因,最終還是處死了和珅。



據《清史稿》記載,乾隆駕崩後,嘉慶派和珅去給乾隆守靈,將他冷處理。緊接著,嘉慶就令人蒐集和珅的罪證,一共二十條。其中排在第一條的大罪,就是嘉慶怒斥和珅巴結自己。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清史稿·和珅傳》

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說,在乾隆準備宣佈退位的前一天,和珅就跑去告訴嘉慶,並且還送了一柄玉如意給嘉慶。偷偷的洩密,想在嘉慶面前留一個擁戴之功。

難道這還不算和珅想方設法巴結嘉慶嗎?

所以說,和珅不巴結嘉慶,這本身就是一種謬論。和珅他不傻,他確實巴結過嘉慶,但是嘉慶有必須殺他的苦衷,不可能留著和珅的一條老命。

那麼,嘉慶為什麼一定要殺和珅呢?這個原因還要怪在乾隆皇帝的頭上。

乾隆六十年,沽名釣譽了一輩子的乾隆帝宣佈退位。他之所以會退位,純粹是因為他在早年立了“即位60年後一定退位”的flag,搞得天下人皆知。

他為了不被天下人譏諷自己“貪戀皇位”,於是不得已而為之,宣佈退位。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清高宗本紀》

退位之前,乾隆心裡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無權,否則會死得慘。歷史上的太上皇,如果不能自己掌握權柄,便是把自己的生殺予奪皆轉交在了新皇帝的手上。若是新皇帝真心孝順自己,如宋孝宗對宋高宗那樣,那日子還能過得好一些;否則的話,他就跟唐玄宗一樣,整日只能深居宮中,不能過問朝政大事,不能和交結朝臣。這樣的日子和高級囚徒其實也沒什麼不同,每日只能盼著兒子有良心,能來探望太上皇老人家。

這種日子,讓一生唯我獨尊慣了的乾隆帝如何能忍?所以,為了父子爭權,八十五歲的乾隆禪位不交權,大清的一切國事,事無鉅細,他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可是乾隆年紀大了,當時的他已經出現了精力不濟,智力衰退的情況。很多事情,比如川楚白蓮教起義,他就不能好好的處理。因此他就需要找一個信任的人替自己處理這些煩人的國事。

交給嘉慶處理可行麼?不行!當時乾隆防的就是嘉慶。小事可以交給他,但是大事絕不能讓嘉慶辦。否則他就有被架空的威脅。

既然不能交給嘉慶,那乾隆就只能找一個信任的代理人了。

當時誰最受乾隆的信任?別無他人了,只有和珅最合適。



當時的和珅,身兼領班軍機大臣和首席內閣大學士,同時並身兼吏、戶、刑三部和理藩院尚書。另外和珅還兼著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步軍統領、領侍衛內大臣等數十個要職。他實際上就是太上皇乾隆最得力的幫手和代理人。

也就是說,讓嘉慶皇帝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形同傀儡的人,名義上是乾隆,實際上是和珅。

如果說和珅的權力沒有那麼大,他或許還有苟活的機會。但是他的權力太大了,他就沒有活命的機會了。

因為,乾隆給他這麼大的權力,就是要讓他制約嘉慶。他如果不能好好制約嘉慶,好好替自己幹活,乾隆要他何用?可是和珅一旦真正的制約了嘉慶,必然會引起嘉慶對他的記恨,嘉慶勢必不能留他。這就是和珅這種身居高位之人的悲哀。

或許,乾隆根本就沒打算讓和珅好死,或許他就是想讓和珅給自己賣命。只要他自己能熬到正常死亡,嘉慶繼位。嘉慶讓不讓和珅活,那都不干他的事了。


這裡我們不妨可以做一個假設,假如乾隆當年沒有立“六十年時一定退位“的承諾。那麼他原本想當多久皇帝,就當多久皇帝,這本是天經地義之事。

嘉慶作為乾隆庶出的第十五子,乾隆立他為太子,他除了對乾隆感激涕零,還是對乾隆感激涕零。又怎會和歷史上的嘉慶一樣,明明身為皇帝,卻不能掌權。導致對乾隆窩了一肚子的火呢?

至於和珅,假如乾隆帝不曾讓位,他就無需替乾隆壓制嘉慶、當那個遭人記恨,操控百官的代理人了。如果不摻和這件事,他自然也不會狠狠得罪嘉慶帝。相反,他倒是可以發揮他八面玲瓏的特長,儘可能的討好太子爺。那麼一旦嘉慶帝即位後,瞧在先皇的面上,瞧在自己妹妹妹夫面上,他對和珅也未必就一定會痛下殺手。

畢竟後來嘉慶處理和珅,他殺和珅的理由並不是因為和珅有錢。而是和珅專權,他當嘉慶是空氣一般的存在。

這裡額外插一段,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第一條是說和珅巴結自己,第二條到十二條,主要說的是和珅獨攬朝權,獨斷朝政,培植私黨,舉止僭越等等行為。

第十三條和第十四條,是指責和珅的居所和陵墓,修得奢侈逾制。其實還是在指責和珅專權弄權。直到第十五條後,才是細數和珅的種種貪斂行為。

由是可見,嘉慶並非痛恨和珅是個家財萬貫的貪官,而是他在自己即位後,依仗太上皇乾隆帝的信任,自以為是權臣,惡意把持朝政,將嘉慶視為一個可以操控的“幼主”。對嘉慶非常的不恭敬。而嘉慶對此是非常的深惡痛絕!誓要殺和珅立威。



因此,嘉慶殺和珅,並非是和珅愚蠢,不知道巴結自己;也並非是和珅有錢,嘉慶要殺和珅充盈國庫;而是嘉慶的傀儡皇帝身份當的太憋屈了!他要殺和珅立威,證明自己是真正有權力的皇帝!

朕連太上皇的第一寵臣,大清的第一權臣都敢殺掉,誰還敢說朕是傀儡皇帝?!

和珅的這一悲劇,可以說就是乾隆妄自比擬堯舜,搞出“內禪”鬧劇給禍害的。乾隆他是禪位了,兌現了自己當初的許諾,可是到頭來,卻是害了他最忠心的臣子。



總的來說,和珅必死!他的死就好比漢宣帝清算霍光,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一樣。新皇帝若是不清算前朝權臣,皇帝就會覺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順。至於和珅怎麼想,和珅會不會巴結自己,這根本就不重要。難道巴結了就能免於一死?

和珅在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幹了那麼多僭越之事,嘉慶要是不殺他立威,他這個皇帝也就不用幹了。並且,殺了和珅,還有大把銀子可以往自己口袋裡揣。何樂而不為呢?


Mer86


巴結嘉慶?敢巴結嘉慶和珅死的更快,更何況嘉慶也輪不到和珅來巴結!

首先聲明一點:在嘉慶繼位之前的絕大多數時間裡,和珅根本不可能想到去巴結嘉慶。

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人知道嘉慶會繼位啊!

在康熙朝,由於皇子之間爭皇位的鬥爭實在太過慘烈,導致最後的勝利者雍正帝心有餘悸。他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也陷入這樣骨肉相殘的慘劇中,設立了一個規定——秘密立儲。不立太子,把繼承人的名字寫在紙條上藏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等自己死了,大臣們把這紙條一拿,紙條上的人繼位。

但雍正的政策只執行了一代,到了乾隆帝這裡,出現了變故。

什麼變故呢?乾隆活的太長了。


乾隆統治的前幾十年,他一直遵守著父親的規定沒有立太子。可是到了乾隆三十年之後,民間和朝野開始有了呼籲立儲的聲音,乾隆四十年以後尤其激烈。為什麼呢?您老人家年齡眼看著大了,死把著皇位不撒手,萬一您老人家哪天嘎巴一下死過去,大家心裡沒譜。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在民間呼籲立儲的聲音越來越激烈的時候,終於頂不住輿論的壓力,於是他做了一個承諾: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

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康熙爺幹了六十一年皇帝,我不敢相比。如果老天保佑,我能幹到乾隆六十年的話,那年我八十五歲,我一定在那年傳位給太子,退休歸閒了。

這話說的很沒勁,為什麼?因為大家為的就是防止你突然掛掉後繼無人,你說你八十五歲那年退休,那你八十五歲之前死了怎麼辦?問題還是沒解決啊!

但是,這種說法卻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為什麼?因為天子萬歲啊,我都已經做出了承諾,說我八十五歲就退休。你還要讓我立儲,什麼意思?莫非你認為我活不到八十五?你要是這麼說了,我活的到活不到不好說,你肯定是活不到八十五了。

所以,乾隆這麼一說,大家也只好接著忍。

乾隆的如意算盤是,康熙爺八歲繼位,幹了六十年,六十八歲駕崩。我二十五歲繼位,中國還從來沒有哪個皇帝活到過八十五,真要是有那天也夠本了,退就退吧!

乾隆萬萬沒想到,他真的活到了八十五,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活到八十五歲,傻眼了。

必須得退休了,因為十七年前立的那麼大的一個flag在那呢,幾億百姓都看著呢。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立皇十五子愛新覺羅·顒琰為太子,第二年繼位為嘉慶皇帝。

傻眼的不止乾隆,也包括和珅。

為啥?你老人家倒是早說啊!

嘉慶帝只是乾隆的庶出兒子,在眾多兒子中也不突出。在乾隆的前幾十年,乾隆前後偷偷立過三個太子,都夭折了。嘉慶也沒有什麼過於突出的事蹟,和珅在早年間也不很確定他會是皇帝。

那時候的和珅權勢熏天,沒顧得上燒燒嘉慶這個冷灶,在最容易巴結人的時候,他沒顧得上。

列位在與人交往中千萬記住,雪中送炭遠遠比錦上添花有用,人在發達之後想要再巴結人,是很難的。

嘉慶繼位了。

嘉慶元年時,帝國權力最大的三個人,乾隆、嘉慶、和珅,心情都很複雜。

乾隆的原則是——死不放權。有鑑於他之前的太上皇過的都不咋樣,所以乾隆為了給自己爭取一個夕陽無限好,決定死都不放出手中的權力。

嘉慶的心理是,他雖然想要權力,但封建社會的禮法限制,加上乾隆六十年來的樹大根深(尤其是有和珅的掣肘),嘉慶根本沒辦法與乾隆爭權。

而和珅,心情是最複雜的。


和珅對乾隆是很忠心的,他知道,現在是乾隆最需要他的時候。

乾隆退位之後,和珅集吏部、工部、刑部、理藩院四個尚書於一身,加上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整個清朝朝廷,一半的衙門在和珅手裡握著。

之所以給和珅如此大的權力,就是因為乾隆需要通過和珅來控制朝政,只有和珅在,乾隆的權力才能在。

而和珅,則被迫的被乾隆逼到了嘉慶的對立面。

和珅是嘉慶爭權的最大障礙,無論他有意無意,他都是嘉慶的眼中釘。

那麼他能不能拋棄乾隆,轉投嘉慶的懷抱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那樣的話,和珅是兩頭不討好。

和珅如果靠近嘉慶,乾隆察覺之後,勢必要幹掉這個叛徒,而以乾隆當時對朝廷的掌控程度,失去了和珅控制嘉慶可能不容易,幹掉和珅個人還是不難的。

更重要的是,嘉慶不會接納和珅。因為我已經是皇帝了,權力早晚是老子的,不用你來送。如果乾隆要殺和珅,正好給太上皇送一個順水人情,徹底清除掉乾隆朝的最大遺產。

所以和珅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死死圍繞在乾隆身邊。嘉慶朝的前三年,乾隆甚至連上朝都要親自上。年進九十的乾隆坐在朝堂中間,嘉慶坐在一邊,和珅站在乾隆旁邊。之所以和珅要站在乾隆旁邊,因為當時的乾隆已經口齒不清,他說的話只有和珅能聽懂。

雖然乾隆已經退位,可是一切的國家大事,都由乾隆和和珅來決定。坐在一旁的嘉慶的心裡是什麼滋味,可想而知。

好在嘉慶善於偽裝,嘉慶剛剛登基時,和珅送給嘉慶一個玉如意。嘉慶收下後做出很高興的樣子,並故意在和珅的耳目面前寫了幾首《詠玉如意》,和珅聽說後,輕蔑的說“嘉慶不足與我鬥智謀!”。

不知道當他面對著嘉慶送來的白綾時,還會不會想起當時的這句狂話。


小約翰


提起和珅,想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王剛飾演的那位只會溜鬚拍馬的“和胖子”。真實歷史上的和珅可不是隻會溜鬚拍馬!和珅這個人的能力和才幹都是非常卓越的。他不僅是斂財的能手,同樣也是個理財的高手!在所有“乾隆盛世”的虛假繁榮之下,清王朝的經濟早已千瘡百孔,正是因為和珅的東挪西湊,才給了乾隆帝成就所謂“十全武功”的重要經濟支撐!因此,和珅不只是靠溜鬚拍馬、巴結乾隆帝才得以步步高昇,乾隆帝同樣離不開和珅!



和珅的父親常保曾擔任過副都統,屬於清王朝的高級武官。因此,說和珅是“高官二代”也不為過。只可惜,在和珅九歲時,他的父親便去世了,和珅並沒有沾到父親什麼光。當然,畢竟是旗下的高級官員子弟,和珅的機會還是比一般人多很多的。年齡稍長之後,和珅考入了鹹安宮官學。可見,和珅少年時還是比較認真刻苦的,並不是不學無術的八旗紈絝子弟。後來在科場失意、名落孫山之後,和珅果斷放棄了這條常規道路,踏上了一條滿洲八旗子弟常走的“終南捷徑”——當侍衛。而這,也成為了和珅發跡的開端。說實話,和珅當三等侍衛其實多少有些屈就了。因為在此前三年,和珅剛剛承襲了祖上留下的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按清制,輕車都尉為正三品,遠高於正五品的三等侍衛。換言之,和珅即便什麼也不幹,他也能享受正三品待遇!但是,和珅並沒有,他寧可自降身價當一個正五品的三等侍衛,也不想提籠架鷹、混吃等死。從這一點而言,年輕的和珅還是頗有些理想和追求的。



所以說,和珅雖然善於逢迎清高宗乾隆帝,卻不是一個只會一味溜鬚拍馬的不學無術之徒。乾隆三十八年擔任三等侍衛,僅僅兩年之後和珅便成為了副都統。又一年之後,和珅榮升戶部右侍郎並進入了軍機處任軍機大臣,開始了中樞生涯。從這種火箭般的晉升速度也能看得出,和珅恐怕不單單隻會溜鬚拍馬,不是嗎?之後,和珅平步青雲,一步步做到了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和珅一直在“加官進爵”,卻一直到嘉慶三年才正式被晉封為一等忠襄公。而這,與提問者所提出的問題有著莫大的關聯。和珅那麼聰明,明知道清仁宗嘉慶帝是繼任皇帝的不二人選,為什麼不提前巴結潛邸時期的嘉慶帝?其實,不是和珅不想,而是他所處的位置根本做不到!



嘉慶元年之前

在嘉慶元年之前,和珅雖然已經位列中樞,但儲位、皇位這種涉及皇家內鬥的東西,他一個異姓奴才,還沒有資格染指。乾隆帝之所以重用和珅,無非兩個原因:一、聽話。二、好用。那麼,問題就來了,和珅如果捲入了儲位、皇位之爭而不是和乾隆帝保持高度一致,那這個“聽話”就要大打折扣了。沒有了這個“聽話”,和珅在乾隆帝心中還剩下多少分量,這就非常難說了。因此,和珅根本不可能、也不敢公開表露政治傾向,更加不可能去主動巴結討好嘉慶帝。其實,和珅最終還是主動示好了,在乾隆帝正式下定決心退位之前,和珅私下裡還是把這個消息透給了潛邸時期的嘉慶帝,但已經太晚了,這就涉及到下一個原因了。



嘉慶元年及之後

乾隆帝在很早以前便擺出了一個高姿態,說什麼自己不能超越祖父清聖祖康熙帝,能當皇帝六十年便會退位,以示對祖父的景仰。乾隆帝的小算盤巴拉得還是相當精的,康熙帝八歲登基,而乾隆帝二十五歲才即位,就算當六十年皇帝,到時也已經八十五歲了。在那個時代,八十五歲幾乎是人瑞一般地存在了,尤其是歷代帝王,能活到這個歲數的簡直是鳳毛麟角。乾隆帝此舉既可以給自己臉上貼金,又不必擔心無法兌現。可老天爺偏偏跟乾隆帝開了個善意的玩笑,他還真就活到了八十五歲!這下麻煩大了,皇帝金口玉言,總不能出爾反爾吧?可實權一旦交出去,萬一嘉慶帝不孝,那自己可就真就成了唐玄宗李隆基那樣的“太上皇”了!



畢竟年齡不饒人,乾隆帝已經八十五歲了,他已經沒有太多精力去和兒子勾心鬥角。於是,和珅成了牽制嘉慶帝的不二人選。在乾隆帝架空嘉慶帝的三年多時間裡,和珅功不可沒,甚至被一些人稱為“二皇帝”。這就是和珅為什麼能在嘉慶三年晉爵一等公的原因之一,乾隆帝就是想用他來作為牽制嘉慶帝的一把利器。試想,如果和珅這個時候表現出些許倒向嘉慶帝的意思,恐怕他的小命首先就得玩完,根本等不到嘉慶四年!換言之,和珅實際上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不倒向嘉慶帝是個死、倒向嘉慶帝也是個死!



乾隆帝早就給和珅下好了套

除了利用和珅牽制嘉慶帝之外,和珅實際上也是乾隆帝留給嘉慶帝立威用的!乾隆帝出於維護自身權力的考量近乎架空了嘉慶帝,嘉慶帝在他人眼中就是一個掛著皇帝名分的皇太子而已,甚至還不如一些實權皇太子!一旦乾隆帝去世,嘉慶帝如何在群臣中立威?在沒有了利益衝突的前提下,這是乾隆帝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而和珅,恰恰可以起到給嘉慶帝立威的作用。殺了和珅,嘉慶帝足以震懾群臣,擺脫長期的“傀儡”形象!與此同時,和珅長期貪汙積累的鉅額財富,在和珅倒臺之後自然而然便成了嘉慶帝充盈國庫的重要財源,一舉數得!說白了,乾隆帝實際上早就給和珅下好了套,把和珅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活著有大用、死也同樣有大用……



因為和珅的生死對於乾隆帝都是有現實意義的,因此和珅必須準確無誤地照著乾隆帝的計劃走下去,即便明知是個坑,也只能往下跳!他別無選擇。乾隆帝不可能容忍和珅主動巴結嘉慶帝,如果真這樣,那麼和珅離死也就不遠了……所以說,不是和珅不聰明、想不到,也不是和珅不想提前巴結嘉慶帝,而是他根本做不到!


農民工歪說歷史


請您歇會,波仔來答!

巴結?還是算了吧!他情願揹負一個“忠臣”的“罵名”!

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駕崩,嘉慶皇帝真正手握皇權,可僅僅就在兩天後,嘉慶皇帝就下令逮捕和珅,三天後抄家,十天後嘉慶皇帝賞給了和大人三尺白綾,結束了和珅的一生!

很多人也疑惑:和珅可是乾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人非常聰明,很會猜測主子的心思,而且當時權傾朝野,富可敵國,有關係又有錢,這麼聰明的一個人?為什麼不去巴結下一任老闆,而直接就被處死了呢!

首先第一個:不是和珅不巴結嘉慶,是嘉慶不吃這一套!

和珅聰明,會猜測主子的心思,那是發生在乾隆健在的時候,乾隆末年,乾隆皇帝對於朝政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上心了,整天都是吃喝玩樂 ,偏偏這個和珅是一個油嘴滑舌、阿諛奉承之人,才一直到乾隆臨死都會討得他的歡心。

和珅在嘉慶被立為皇太子的前一天,已經得到消息的和珅冒著“洩露天機”的罪名到嘉慶的府上傳遞消息,這種行為在古代叫作擁戴之功,這不明擺著也想討好嘉慶嗎?

所發生的一切,嘉慶都是看在眼裡的,他可不是三歲小孩兒,嘉慶深知和珅當時深得乾隆寵信,一旦出了差錯可能萬劫不復!是不是父親考驗自己和珅所出的計謀而想加害於我呢?

嘉慶就不吃和珅那一套,風險太大!

還就就是古語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歷史上能夠打破這個規律的人沒有幾個,清朝時候最有名的就是三朝重臣張廷玉,在皇太極、康熙、雍正這幾位帝王中,索額圖、明珠、鰲拜也是老人了,換了老闆之後,看看他們的下場?因此,也更別提和珅這種大貪官、大奸臣了!

其二:一僕不侍二主!

雖說和珅是貪官,但是對乾隆也是忠心耿耿、任勞任怨,雖然自己貪汙,嘉慶以為:最後這些錢還不是都回歸到了大清朝的國庫裡面?其實早在乾隆在位的後幾十年,和珅的臭名就不僅在民間,在宮廷中也傳得很開了,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看和珅不爽,但卻因為乾隆很護著和珅,所以壓根沒人敢動他!

嘉慶是乾隆欽點的接班人,也不笨!和珅的臭名也早有耳聞,其實站在和珅的角度,無論是遠離乾隆巴結嘉慶,還是什麼都不做看著乾隆駕崩、嘉慶繼位,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說乾隆護著和珅,只是因為和珅權勢太大,乾隆一時半會無法除掉和珅,甚至還要依賴和珅為他辦事。

但是這個時候,和珅如果再巴結嘉慶,那就意味著這是兩個主子,在封建社會,那可是帝王中最討厭的!最忌諱的!況且在乾隆沒有歸天之際,他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去巴結嘉慶,一旦有了這個苗頭,那就犯了帝王之室的大忌!

其三:當想的時候為時已晚!

既然有了一僕不侍二主,當然和珅就不敢在乾隆帝沒有駕崩之前去直接整天面對嘉慶,嘉慶雖然實為帝王,但是手裡並沒有實權,實權還是在和珅的主子那裡。他如果想再去討好嘉慶,那可是明擺著屬於陰奉陽違、拍馬溜鬚之人。因為那樣的話,和珅是兩頭不討好!

前面也看到,嘉慶繼位掌握皇權,到和珅抄家,僅僅三天時間!乾隆帝屍骨未寒啊!這三天時間,換成誰也不可能挽回!也就是說,嘉慶想除掉和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等到王儲的身份公佈,和珅想要巴結嘉慶實在是為時已晚。況且和珅在乾隆執政期間根深蒂固,幾乎沒人能動的得了!

其四:我已得罪你了!巴結了也沒用!

乾隆的原則是——寧死不放權。

因為在他之前,乾隆的太上皇的日子過得不怎麼樣,因此,為了給一個爭取一個夕陽無限好,“十全老人”的晚年,決定死都不放手中的大權!

嘉慶的心理是,他雖然想要權力,但封建社會的禮法限制,加上乾隆六十年來的樹大根深,嘉慶根本沒辦法與乾隆爭權。只有慢慢的等,等你歸天。

而和珅,心情是最複雜的。和珅對乾隆是很忠心的,他知道,現在是乾隆最需要他的時候。

乾隆退位之後,和珅集吏部、工部、刑部、理藩院四個尚書於一身,加上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整個清朝朝廷,一半的衙門在和珅手裡握著。之所以給和珅如此大的權力,就是因為乾隆需要通過和珅來控制朝政,只有和珅在,乾隆的權力才能在!和珅是嘉慶能儘早掌權的最大障礙,無論他有意無意,他都是嘉慶的眼中釘、肉中刺!

而和珅,在此時,被乾隆活生生的逼到了嘉慶的對立面!嘉慶:你得罪我了!

因此和珅就是巴結嘉慶也是無果,因為對於和珅貪汙的財產,嘉慶皇帝早已是耳濡目染,還沒上位就想著將和珅的財產全部剝奪,用來補充國庫。

總之:

和珅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死死圍繞在乾隆身邊,情願揹負一個“忠臣”的罵名!他的末路其實是早就有所定奪的,舊掌權者的實權其實都集中在和珅身上,嘉慶一旦上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抹去舊掌權者所有的權力,把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


關注【波仔談歷史】,討論中華大地不一樣的歷史趣聞!


波仔談歷史


《周易》有個卦為上九之卦,卦詞便是亢龍有悔。

形象的說就是飛到極點的龍,再也不能上升,也無法降落,只剩下鬱悶和悔恨。

想想看,皇帝也只是九五之尊,上九是比皇帝還高的九九之數。

和珅就符合這個卦,亢龍有悔。

他巴結不了嘉慶,而嘉慶是註定要當皇帝的人,二人的矛盾是零和矛盾。

換句話說,嘉慶是解決和珅九九之數的九五之尊,這就是宿命,甚至可以說是乾隆的安排。

乾隆給予了和珅極大的恩寵,富甲天下、富可敵國,榮華富貴和尊崇幾乎是無人匹敵。

否極泰來啊,樂極生悲嘛。

提前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是忌諱,想想看,皇帝的家事是別人可以插手的?

和珅只有兩個選擇,吐出來,把超過的部分,或者是全都吐出來也許能避免成為不能回頭的那條亢龍,;

第二個選擇就是和歷史上的那些權臣一般,壓制主子。

然而壓制主子的後果就是二者之間的矛盾更是不可調和,你死我活的矛盾。

和珅沒想過把自已的所有吐出來,他選擇了後者,結果就是被嘉慶給滅了。


鴻哥iouyh福小鋪


和珅大人不是不想巴結嘉慶,而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任何朝代皇帝最看重的是權,其次才是財,最後是女人,那麼到和珅這,和珅有什麼?和珅有權、財,而當時的嘉慶對於錢看得並非老一輩那麼重,到他這一代已經算是“富二代”,所以此時的他,更在於權,也就導致和珅想巴結也無望,兩人最終都會迎來一場“君臣較量”,只因為嘉慶想要權,後期抄家和珅後,發現和珅之富,只餘有驚喜之感而已。

和珅之所以能聰明到大肆貪汙,乾隆還不動,源於死忠乾隆,於嘉慶這,所以無法討好和巴結,他的聰明和不死只能用於前朝,而非下一代

和珅這一生站位很清晰,這也是他聰明所在,即便大肆貪汙也讓乾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乾隆這一生對權力看得極重,即便乾隆在位時,想動和珅也沒理由,只能巧妙的警告,直到嘉慶上位,為何這樣說,咱們來分析一下。

乾隆從政幾十年,即便臨近七十高壽也不立太子,反而,最忌諱權臣走近皇子,曾有大臣走近皇子都被乾隆清除,可見他對於權力有極重的控制慾,最出名的當屬大壽時,有官員獻建儲,哪知被乾隆怒發直言:“想咒朕死?”回頭就把那諫言的官員殺了。

其實那官員此言也沒錯,於社稷,明大義,錯就錯在,不夠聰明,沒看懂人家乾隆壓根不想下來,這官員較於和珅,和珅可以明目張膽的貪,但他死忠乾隆的大權,從不佔位,即便有官員擠兌乾隆不是,但和珅一如既往的站位乾隆。

這也導致,權力心極重的乾隆在位期間想扳和珅一直沒有機會,哪怕乾隆心知和珅之富有。

因為一旦動了和珅,誰來保他權力?留和珅,此乃權衡之道,當然,這也是和珅的底氣所在,與聰明之處。

然而,等嘉慶上位後,和珅就懵了,早年他的不站位與看不起嘉慶為後續留下伏筆,那就是不被嘉慶待見。

等嘉慶上位後,他即便想巴結,已經來不及,因為國力並不缺銀兩,嘉慶要的是皇權,在當時,嘉慶更在意權力,但權力,有老臣從旁輔政,怎麼可能好拿?何況和珅在朝野的勢力錯綜複雜,讓嘉慶縮手縮腳,於是,逼得嘉慶產生了動和珅的念頭。

動和珅前夕,嘉慶也知道不好動,遂安排滿朝文武納諫,最終定格時,其罪涵蓋二十餘條,這裡面上到文臣,下到武官,紛紛成列,不因疑它,只因和珅在乾隆年間太遭人恨了,動也動不了,輪到嘉慶年間,這些人早已憋著惡氣。


探索歷史奇聞


和珅是乾隆帝時期的大貪官,也是乾隆帝時期的寵臣。但是在嘉慶帝上位沒幾天,就立馬處死了他。和珅何其聰明,真的不是他不巴結嘉慶,而是嘉慶帝不買賬。

《清史稿—和珅傳》中有這樣的記載: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則在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

嘉慶帝羅列了和珅數條罪名,其中有一條就是和珅知道乾隆帝有意讓嘉慶繼承大統以後,送來玉如意巴結他。所以真的不是和珅不去拍馬屁,而是馬屁拍錯了。嘉慶帝雖然是乾隆中意的人選,但皇位的競爭者還有其他,和珅在這個時候透露出來嘉慶即將繼承大統,無疑是將嘉慶放到了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步。

和珅一度成為乾隆制約嘉慶的棋子,對於這樣的危險人物,嘉慶非殺他不可。

乾隆與嘉慶這對父子的關係也算不上太好,乾隆有過承諾自己繼位不會超過六十年,所以在乾隆六十一年他退位了,但是並不代表他想放權,一輩子掌握朝廷政權的他此時不會輕易交出去的,無奈年齡大了,許多事情力不從心,和珅作為他的寵臣,自然是事事都由他來接手,這個時候嘉慶和和珅其實已經到了對立面,和珅已經成為了乾隆制衡嘉慶帝的一枚棋子。嘉慶帝在乾隆面前扮演著一名乖巧的兒子,看著和珅的權力越來越大,他也無能為力。乾隆帝一死,他就迫不及待賜死和珅,奪回他手中的權力。

新帝繼位,需要大刀闊斧改革,樹立威信,殺和珅是最好的選擇。

新君登基,朝中很多跟隨乾隆一輩子的老臣肯定從心底裡看不上他,嘉慶早就看透了這些人的心思,因此繼任後搞了很多響動,第一步就是清除朝中貪佞之臣,整治吏治之風。和珅本來就跟嘉慶不對付,而且,和珅的貪已經是普天百姓都知道的事情了。殺他,嘉慶不會有太多的阻力。貪官太多,一個個殺過來的話,朝廷就沒人了,殺和珅是為了殺雞儆猴。和珅死後,嘉慶帝對那些戰戰兢兢的大臣說,和珅案到此為之,不會再牽連其他人,這才穩住了朝臣之心。

把富可敵國的和珅殺掉能充盈國庫

歷史上雖稱康雍乾三朝盛世,但是在乾隆帝時期,國庫就發生了很大的虧空,嘉慶帝急需國庫沒錢的問題,並且他又知道和珅貪了很多錢,因此乾隆時期養肥的錢袋子,現在就是到了用的時候了。有趣的是,和珅比嘉慶帝想象中有錢得多,不僅國庫順利豐盈,從和珅家中抄的田地重歸國庫,甚至在第一段時間以內緩解了土地兼併的問題。

所以和珅的死並不完全是因為貪,也不是他沒想過去提前巴結嘉慶,而是因為“殺和珅”這件事是嘉慶必須要走的一步棋,就如同電影《讓子彈飛》中結尾時張麻子對黃四郎說的那句話:你和錢對我都不重要,“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小辮兒說歷史


乾隆死後十天,開始大權獨攬的嘉慶帝就聯合其他倒和派大臣,下令逮捕和珅。

嘉慶帝以迅雷之勢宣佈和珅的二十條罪狀。經過朝廷審議,給和珅的刑法是凌遲處死。嘉慶帝的妹妹固倫和孝公主求情後,大臣劉墉也認為和珅畢竟是先帝乾隆的寵臣,凌遲處死不妥,最後改為賜自盡。

不要小看了賜自盡。在獨裁政體下,能夠輕輕鬆鬆且不必遭受太多肉體折磨和痛苦就能赴死的人,也算是一種幸福了。

是啊,讓你去死,但讓你不是痛苦的去死,也是一種恩賜。在帝王體制下,就是這麼荒唐。

我們就會在想,以和珅的精明,難道想不到乾隆百年之後他該如何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乃至性命嗎?

乾隆出生於1711年,和珅出生於1750年,乾隆比和珅大了39歲,按照封建時代的代際年齡差來算,這不是一代人的距離,而是兩代人的距離。

其實,和珅不是沒有想過提前做準備討好下一任儲君,而是他已經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精明如和珅,對此也無能為力。

乾隆當政時期,對於儲君人選非常避諱。乾隆實行的是秘密立儲制度,外界人士無法窺測乾隆的真實態度。和珅在乾隆身邊,大概能夠感知到乾隆的意向人選,但和珅必須裝作不知道,不能和這個候選人有所來往,不然可能下任主子的馬屁還沒有拍好,就得罪了現任主人乾隆。

這是上位者的障礙。

第二點在於,和珅在乾隆身邊非常得寵,勝過乾隆諸多親生兒女,招來皇子皇女們的忌恨。

盛寵而遭人仇恨,本是人性之一。和珅還完全沒有低調收斂的意思。

嘉慶帝登基前,幾個皇子聚集在一起喝酒聚會。酒壯人膽,十一阿哥永瑆表示他生平的願望就是能有和珅那樣的宅邸,他就滿足了。

和珅的宅邸能夠引來皇子羨慕,可見在規制和精緻上,是超出了一般王公大臣能夠觸及到的水平。

嘉慶帝很講義氣,抄沒和珅的家產後,和珅的宅邸一分為二,一半留給妹妹和孝公主,一半賜給永瑆。

嘉慶帝的妹妹和孝公主是和珅的兒媳婦。和孝公主從小非常得家人寵愛。當嘉慶得知和孝公主未來的駙馬是和珅的兒子時,他氣得暴跳如雷。這種罕見的情緒失控,可見嘉慶私底下有多討厭和珅一家。

和珅下獄後,嘉慶帝保全了妹妹一家。嘉慶帝和道光皇帝對和孝公主都多加照顧。道光帝還曾經把皇家當鋪賜給和孝公主,讓她補貼家用。

覆盤以上兩個原因,我們可以看到,和珅是無法處理和未來儲君的關係。

乾隆皇帝的兒女對於和珅的討厭印在骨子。

人際關係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尤其是在權力場中,上位者一旦上位,更加不可能改變以往對下屬形成的負面印象。

在公佈嘉慶帝為皇儲之前,和珅特地提前送了一把玉如意給嘉慶帝,作為恭賀之用。如此討好之舉,效果適得其反,後來被嘉慶帝引用為和珅的罪狀之一。

所以,和珅是沒有辦法修繕和嘉慶帝的關係,這就好比一個人極度討厭你,你卻和她說:“親愛的嫁給我吧!”

任何試圖取悅厭惡者的舉動,只會加劇更大的惡。

和珅的倒臺是必然,是咎由自取,也是這種人際關係中困獸的無奈。


熊沾沾


和珅既然那麼聰明,難道會不清楚嘉慶對他的態度?你怎麼不問薩達姆和卡扎菲為什麼不巴結美國總統?人家下定決心要 搞死你,你巴結別人會有用?

嘉慶即位後,乾隆以太上皇的名義繼續操弄朝政,嘉慶名為皇帝,實為傀儡。國家的大事小情基本都由乾隆說了算,嘉慶靠邊站了。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處理國政時,仍然像從前那樣,把事情交給和珅處理,和珅仍舊是大清帝國的二把手。

嘉慶明明是皇帝,卻不如乾隆的一個寵臣,這讓嘉慶情何以堪。有人說和珅是權臣,威脅到了嘉慶,這顯然是對明清歷史無知的表現。

明清兩朝是中國皇權發展到頂峰的階段,自然不可能產生對皇權構成威脅的權臣了。如明朝張居正、嚴嵩這些的權傾朝野的大臣,皇帝想殺抄家就抄家,想殺就殺。朝臣根本沒有和皇權對抗的資本。

清朝也是如此。和珅再怎麼權傾天下,在強大的皇權面前,也只有被碾壓的份。嘉慶很清楚,和珅不會對自己的權力構成威脅。但是對嘉慶而言,和珅必須死。

和珅狐假虎威,借乾隆的支持來弄權,無疑是對嘉慶的蔑視。不殺和珅,無以立威。嘉慶當著傀儡的皇帝,心裡有多很和珅,只有他自己心理清楚。天下臣民知道清朝有乾隆跟和珅,卻不知道有嘉慶。這顯然是嘉慶作為皇帝的悲哀。

嘉慶當然不會把乾隆怎麼著,畢竟是扶自己上位的親爹,但是對和珅,嘉慶恨之入骨。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和珅巴結嘉慶有什麼意義呢?

乾隆一死,嘉慶就立刻動手處理和珅,賜死了和珅。實現了自己當皇帝以來,第一次自己決斷。而正因為殺了和珅,才讓原本窩窩囊囊的嘉慶,威望大增。所有人都知道,乾隆、和珅的時代過去了,嘉慶的時代來臨了。


袁衛宇


這個問題說起來就複雜了。

關於這一段歷史還是要從乾隆晚年說起,乾隆在位60年,還當了3年的太上皇,是中國執掌皇權時間最長的君主,沒有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一直活了88歲。

乾隆在位初期深化了雍正未能完成的事業,使得清朝的社會、經濟、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無論是版圖面積還是人口規模都達到了一個巔峰階段。

然而這也導致晚年的乾隆有點好大喜功,固步自封,在乾隆執政後期,生活作風奢靡,官吏腐朽敗壞,也就是有點飄了。

可以說大部分皇帝在取得一定的功績後都會以為自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開始尋求長生不老藥,漢武帝、唐太宗、唐明皇等人亦未能改變這種窘境,乾隆那就更不用說了,不但不知道自己的毛病,還自詡“十全老人”。

當然,乾隆也有服的人,那就是聖祖康熙皇帝。

有一種說法是康熙晚年遭遇九子奪嫡而頭疼,優秀的兒子太多,不知道立哪個兒子好,後來看到少年時的乾隆,十分喜歡,並且把他留在身邊教育,後來弘曆的父親雍正在九子奪嫡取勝,被人看作是康熙為了讓乾隆繼承皇位,所以才選擇了雍正。

當然,從康熙做出的功績來看,乾隆即使有敬仰也很正常。

大概就是出自這種敬佩之情,乾隆在登基的時候就對天發誓:“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乾隆這個人很雞賊,乾隆即位的時候已經25歲,在古代有幾個人能活到85歲,所以乾隆這個禱告,一方面表明自己尊敬康熙,另一方面表現自己的孝道,當然根本上來說還是,我中了一千萬就分你一半。

然而尷尬的是,乾隆真的活到了85歲,按照禱告的說法他應該退位讓給自己的皇子,但是我們知道,自古太上皇就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最有名的當屬趙武靈王,那可真是相當牛叉的一個人,壯年退位培養自己的接班人,然而後來玩脫了,被兒子活活餓死。

乾隆肯定不可能犯這樣低級的錯誤,但是前面已經許諾了,另一方面乾隆自詡“千古第一全人”,如果能夠禪讓的話,更給自己的名聲加點權重,沽名釣譽也符合乾隆的一貫風格。然而乾隆即使是當太上皇,那也是讓位不讓權,所有的軍國大事全部自己來處理,嘉慶有的其實就是一個皇帝的名字,跟傀儡沒有區別。

但是這個時候乾隆已經有點老眼昏花了,尤其是在處理政事上明顯力不從心,如果放權給嘉慶,嘉慶萬一不孝順,自己的晚年就可能出現不可估計的風險,任何一個皇帝都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在正式傳位的時候,乾隆精心策劃,讓自己的寵臣和珅全面掌握政權,可以說在乾隆後期,乾隆是太上皇,和珅是實際皇帝,嘉慶只是一個傀儡皇帝。隨著乾隆歸政,和珅更是不停的被加官進爵,在嘉慶二年的時候升任首輔,位極人臣。

很多人可能會說,皇位早晚是嘉慶的,和珅難道不知道巴結嘉慶?

和珅自然不可能不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為了能夠在嘉慶親政之後有一個好的下場,和珅在嘉慶被立為皇太子的前一天,已經得到消息的和珅冒著“洩露天機”的罪名到嘉慶的府上傳遞消息,這種行為在古代叫作擁戴之功。

除此之外,和珅也時常藉助乾隆的權威敲打嘉慶,經常拿乾隆的話來壓嘉慶,迫使嘉慶就範,嘉慶深知和珅當時深得乾隆寵信,一旦出了差錯必然萬劫不復,因此嘉慶帝對和珅是一忍再忍,在位初期對政事也不過問,全部交給和珅來處理。

嘉慶一而再再而三的給和珅暗示,即使自己親政後也要和珅處理軍國大事,大清朝沒了和珅就玩不轉了,最有意思的是,嘉慶為了拉攏和珅,讓和珅在乾隆面前給自己說好話,還經常打感情牌,為了表示對和珅的關心,還讓和珅禁菸,有一次嘉慶把和珅的鼻菸壺沒收了,以便讓其保重身體。

嘉慶皇帝曾經表示:“自即位以來,知和珅之必欲謀害,凡於政令,唯珅是聽,以示親信之信。”

可見,不是和珅不討好嘉慶,而是嘉慶一直在討好和珅,然後麻痺他。

和珅很聰明,那是表現在乾隆身上,晚年的乾隆驕奢淫逸,好大喜功,偏偏和珅是一個比較會來事,善於阿諛奉承的人,所以才能夠討得乾隆的歡心,假如和珅早生20年,遇到年輕時候的乾隆,估計年輕時候的乾隆也不會重用他。

自然年輕的嘉慶的也看不上和珅那一套,但是從乾隆後期以後,和珅那一套阿諛奉承的手段就沒有不靈過,讓他誤以為只要是他和珅出面,就沒有拍不了的馬匹,阿諛奉承不了的人。

有的時候也飄一點,感覺地球就是圍繞著他轉了,結果乾隆死後沒到半個月,嘉慶就把和珅給辦了。

能夠打破一朝天子一朝臣規律的人歷史上也沒有幾個人,最有名的應該是清朝中期三朝重臣張廷玉,在康熙和雍正兩朝都是元老級別的人,到了乾隆朝依然致仕歸家,晚景淒涼,連張廷玉這樣的重臣,忠於清室的人都這個下場,更別提和珅這樣的奸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