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辭職回鄉下種菜,不露臉卻治癒100萬人:活著要好好吃飯


大家看過韓國翻拍的電影《小森林》嗎?


感覺韓國人和我們一樣,骨子裡帶著“種田文化”,動不動就想搞點“農家樂”。



很奇怪,每個生活在城市的人,都有一個“田園夢”。


雖然日常搬磚讓人磨平稜角,躺平接受外賣的腐蝕。


可是誰又不想在屋頂種花,在陽臺養一盆小蔥,三時三餐,自給自足?



有個叫Kimi的韓國女生,就因為這樣回家種地了。


2011年,她毅然辭掉美食攝影師的工作,回到鄉下,和父母一起生活。



Kimi基本從不露臉,每天種菜、做飯,過著最簡單的生活,卻吸引了40多萬油管粉絲。



每次打開她的視頻,都以為自己真的在看《小森林》。




一抬眼,是藍天白雲。



雨後,被打溼的梨花,在院子裡開得七零八落。



住在這樣的世外桃源,Kimi最大的煩惱是——“下一餐吃哪些菜好呢?”


動手能力極強的Kimi,簡直就是韓版“李子柒”。


她每天吃的蔬菜瓜果基本都是自己種的,原生態、純天然。



有強迫症的Gigi,看到又白又胖的蘿蔔從地裡挖出來,整整齊齊地碼在一邊,感覺身心都被治癒了~



看他們一家人除草播種、收菜挖菜,竟然一點也不覺得枯燥無聊,甚至看得津津有味。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Kimi會抓緊時間,播撒種子、培育幼苗。



到了秋天,便要忙於收穫,把滿滿一年的勞動果實裝進簸箕。


他們種的蔬菜瓜果種類豐富,量也很多,短時間內都吃不完。


只要晾乾封存,就能在一年內任何時間吃上自己親手種的菜啦。



冬天,偶爾也能從積雪深處找到一些遺漏的驚喜。


是今晚加菜的節奏~



不過,Gigi最喜歡的,是看她做吃的!


做過食物設計師和攝影師的Kimi,在烹飪上總有些巧思。



上一秒種在自家小菜園裡的當歸葉子,



下一秒就和牛肉一起包成團,熱乎乎地送進嘴裡。



剛挖出來的甘薯,看起來平平無奇。



但Kimi發現,吃剩的甘薯不要扔,裹上面粉炸一下,隔壁家的孩子都會饞哭。



清晨,和媽媽爬山的時候,順手採下野生的艾蒿。



加入糯米、柿餅,放進蒸籠,就變成了好吃軟糯的蒸糕。



圓滾滾、黃澄澄的大柿子,不僅可以製成柿餅,


還能做成顏值超高的柿餅蛋糕!



再普通的一日三餐,到了她手上,似乎可以變出千百種花樣。


不用華麗的擺盤,但就是,好想吃飯啊!!><



外國人看韓食,通常是嗤之以鼻的:什麼美食,不就天天吃泡菜麼?


話是這麼說,但大家知道泡菜有多難做嗎?!



看了Kimi的視頻才知道,做一次泡菜竟然要花費那麼多的功夫!


光是原料就有紅辣椒、白蘿蔔、大蔥、小蔥、薺菜……


在晾乾、烹製、醃漬等一系列繁瑣的工序後,還要再等一年,才能吃到嘴裡。



原來世界上的一蔬一果,從萌芽到端上餐桌,要經歷那麼多的艱辛。


可是如今,我們已很難理解這種對食物的珍惜。



在Kimi的視頻裡,可以看出她對身邊事物的“在意”。


在意每一件食物的處理,在意農作物的長勢、天氣的變化。


她從不加濾鏡,可她的鏡頭下總有美到極致的四季更移,那是生活本身的樣子。



也有人會問,一直待在鄉下,不無聊嗎?


Kimi也嘗試著回到首爾,但過了不到一年,就開始想念鄉下的日子。


在那裡,每一天的生活都充實又幸福。



於是,她忍不住又回到了村子,還打算在家旁邊自建一個工作室。


鄉村生活就是這樣,“身體在受累,心靈卻很平和”。



更何況,每次外出回來,都有活蹦亂跳,迎接她回家的小貓小狗。


(貓主子:我獨自矜持)


天冷的時候,Kimi會窩在榻榻米上,泡一杯咖啡或清茶,在鍵盤上敲字,做自己的事情。


咖啡壺在邊上咕嚕,狗子在後面打呼嚕。



一天的勞動結束後,Kimi會和家人坐在暖黃的燈光下分享晚餐,小聲談論今天的趣事。



在某個晴朗的下午,從壁爐裡掏出熱烘烘的烤地瓜。


這恰恰是被鋼鐵森林困住的我們,最缺乏的人間煙火氣。



生活其實很簡單:春耕、夏長、秋收、冬藏……


種下多少,便收穫多少。


辛苦耕耘,它必不負你。


我們要做的,是認真去感受它。



而人生的奇妙之處也在於,


我們採下同樣的果實,卻每個人,都做出不一樣的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