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瓶梅》看明朝後期的飲食特點

《金瓶梅》成書於明朝後期,是一部現實主義古典名著。雖然寫的是宋代的故事,但受創作時代思想、文化、風氣各方面影響,描繪的其實是明代後期真實社會生活,因此堪稱明代的風俗史。

所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也決定了《金瓶梅》與作為生活基本需要的飲食文化有了不解之緣。而《金瓶梅》正是以商品經濟繁榮的清河縣為背景,展現出了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這其中的飲食生活,又可以讓我們窺見明代的飲食特點。

從《金瓶梅》看明朝後期的飲食特點

《金瓶梅詞話》

一、烹飪技法已相當完善,與現代幾乎沒有差別

中國飲食的烹飪技法,是從簡單到複雜一步步發展而來的。秦漢時以蒸煮為主,到宋代煎炒各種複雜技法開始流行,到了明代我國烹飪技法已基本趨於完善,這在《金瓶梅》中得到體現。小說中共出現了四十多種烹飪技法,比如炒麵筋兒、燒鵝肉、烤果餡餅兒、拖煎河漏子、糟鰣魚這些菜餚,就分別體現出了炒、燒、烤、煎、糟這五種不同的技法。

從《金瓶梅》看明朝後期的飲食特點

《金瓶梅》插畫

不僅技法完善,而且很多與現代烹飪技法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了。比如書中第二十三回宋惠蓮用一根柴火燒豬頭:

“於是起到大廚灶裡,舀了一鍋水,把那豬首蹄子剃刷乾淨,只用的一根長柴禾安在灶內,用一大碗油醬,並茴香大料,拌的停當,上下錫古子扣定。那消一個時辰,把個豬頭燒的皮脫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

從《金瓶梅》看明朝後期的飲食特點

《金瓶梅》插畫

這段描寫雖然寥寥幾句,卻用了幾個簡單的動詞就生動展示了宋惠蓮是如何燒豬頭的。而通過燒豬頭的全過程,也可以看出明代“燒”的技法與現代已幾乎一致了。

二、享樂主義盛行,大戶人家追求奢侈的飲食生活

從明代中期開始,伴隨海外白銀的輸入,明代的商品經濟發達起來,資本主義思想開始萌芽。伴隨而來的則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盛行,這在《金瓶梅》的飲食中,也得到了體現。

首先,大戶人家美食名目非常繁多,僅以酒為例,在《金瓶梅》中共出現了葡萄酒、茉莉酒、木樨荷花酒、金華酒、菊花酒、白酒、麻姑就、南酒、老酒、豆酒、雄黃酒等十幾種酒,這在古典小說中還尚屬第一次。

從《金瓶梅》看明朝後期的飲食特點

《金瓶梅》連環畫

而在第四十三回西門家為李瓶兒祝壽時,共設四桌酒席,每桌四十碟:

“前邊捲棚內安放四張桌席,擺下菜,每桌四十碟,都是各樣茶果甜食、美口菜蔬、蒸酥點心、細巧油酥餅饊之類。”

僅僅是給小妾過生日,一桌就有四十碟,這美食的名目繁多,就可見一斑了。

從《金瓶梅》看明朝後期的飲食特點

美食

不僅樣數多,為了追求享樂的生活,大戶人家在飲食中還極盡奢靡。在武松被髮配後,西門慶大擺宴席,裝飾品用的是寶鼎、金瓶不說,還“器列象州之古玩,簾開合浦之明珠。“餐具則用的是水晶盤、碧玉杯、紫金壺,更是有烹龍肝(鯉魚的精白)、炮鳳腑(雞腦髓)、熊掌、駝蹄、伊魴等名貴食材製作的佳餚。可以說,這桌酒宴,從裝飾到用具到食材,都已極盡奢華,讓人驚歎了。

三、開始注重食療養生

我國傳統中醫學在明朝時達到了巔峰,而用食療的方法養生在明朝也開始盛行起來,比如明代宗朱祁玉就大力提倡食療,還特意為元朝人忽思慧所著的食療著作《飲膳正要》作序。

從《金瓶梅》看明朝後期的飲食特點

《金瓶梅》飲宴插畫

而明朝這一飲食特點,也在《金瓶梅》中得到了體現。比如為給人滋補身體,小說常用牛奶為食材製作食物,如“酥油白糖熬的牛奶子”,再比如牛奶做的乳餅。而這些牛奶食物,更多的是被作為病人食療使用,比如在小說第62回,李瓶兒病重時,王姑子就帶了二十塊大乳餅去探望。除了奶製品,小說中還常用粥、乳鴿來滋補身體,在第79回中,鄭愛月為給西門慶滋補身體,就熬製了米粥,又燉了“鴿子雛兒”。

結語

總之,《金瓶梅》不惜筆墨,描寫了很多飲食場面,不僅讓小說更具煙火氣息,還展現出了明朝後期飲食文化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又反映出了那時人們追求享樂的文化心態,從而生動反映出了商品經濟影響下的明朝後期社會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