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和宋詞的區別是什麼?

清流的國學觀


我喜歡唐詩宋詞元曲,為我國的文學瑰寶的魅力所折服,從而感嘆。想在這裡介紹一點心得體會,或許對一些朋友有益。

我很喜歡文學,中國的文化讓我如痴入迷,文學是人的靈魂的折射,是民族才華和智慧的結晶。在浩瀚的文學大海中,唐詩,宋詞,元曲,經典之作、流芳百世之作相當多,茶餘飯後信手拈來,或吟之,或書之,皆讓人亦喜,亦悲,亦嘆。詩以唐冠,宋以詞稱,曲以元盛。詩中有畫,詞中有畫,曲中有畫,詩情畫意,詞韻墨香,曲風賦骨,詩言志,詞詠懷,曲抒情。唐詩的豪邁灑脫,宋詞的清麗綺美,元曲的古樸明快;李白的浪漫,李清照的憂傷,蘇軾的豪放,陸游的柔情……都讓人迷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以為,源遠悠久的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積澱孕育出魅力無窮的燦爛文明,精品文學作品琳琅滿目,光彩照人,讓你愛不釋手,如痴似醉。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多少代傳唱至今,就像是高山流水,停雲落月,讓人流連忘返,魂牽夢繞;讓人眼界大開,獲益匪淺;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我以為,欣賞文學,鑑賞文學作品,要調動自己的想象力,要進入作者的感情世界,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再造作者的藝術境界,領會作品的深層意味,昇華作品的審美情趣。從而深刻感受文學的精彩之所在,領會意境美,品味語言美,體會韻律美。讓好的作品陶冶我們的性情,培養我們的氣質,提高我們的修養,激勵我們熱愛生活,珍惜年華,創造自己的絢麗人生。

詩仙李白的詩,氣勢磅礴,狂敖不羈,飄逸瀟灑詩聖杜甫的詩,氣勢雄渾、絢麗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詩魔白居易,他的詩風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樸而近古,寫詩非常刻苦。宋詞中,我喜歡蘇軾、李清照、秦觀、李煜、陸游的詞。

應該說,我的文學修養,還遠遠不能很好地領略鑑賞這些文學大師作品的意境和韻律,這或許和我的個人悟性、文化程度、生活體驗有關。有個名人曾經說過,世間並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種潛心的感悟和品味,只要用心去尋找、去發現、去聆聽、去體驗,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絢麗多彩。

千古絕句,萬代流傳。


普拉多山裡人


什麼是「唐詩」、「宋詞」

唐詩和宋詞這兩種文體雖然都冠以朝代,其實在宋代以後,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仍有不少中國讀書人繼續寫「唐詩」、填「宋詞」。


「唐詩」、「宋詞」的相似處

  • 唐詩與宋詞有異也有同,相同之處,主要是二者都屬韻文,各自有押韻的要求和格式。
  • 唐詩和宋詞最初都能夠配合音樂歌詠,不過相關曲譜沒有留傳下來,我們現在無從得知其中的音樂旋律。

    「唐詩」真貌

    今天我們講唐詩,一般指到了唐初才成形的「今體詩」,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為大宗。

    簡而言之,主要是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

    但是唐代詩人作詩,也有用上句式較自由的「古體詩」,「古體詩」的句數和字數就後自由。

    例如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第一句本是七言句,只是在前面加了「君不見」三字。

    李白還有一首《三五七言》:「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這詩古體詩許多人讀過,因為當代小說家金庸在《神鵰俠侶》散場時引用全詩。


    「宋詞」真貌

    宋詞指宋代盛行的韻文體裁「詞」。

    • 宋詞的句式受到所謂「詞牌」的規範,有固定的句式和押韻,極少全首每句都字數相同。
    • 所以詞又稱為「長短句
      」。
    • 詞又稱為「詩餘」,其中一個常用的解釋是唐代寫詩的人太多,題材都寫光了。
    • 後來的文人要作得好詩越來越不容易,於是要用新的韻文體裁「詞」來代替詩,此說可以參考。

    「唐詩」、「宋詞」的差異

    唐詩宋詞的另一重大差異在於用韻,詞的韻腳比詩的韻腳寬。

    • 例如作詩要以中古漢語的發音來決定韻部。
    • 如分開「一東韻」和「二冬韻」,說明古代「東南西北」的「東」和「春夏秋冬」的「冬」讀音不一樣。
    • 到了唐代「一東韻」和「二冬韻」已經沒有分別。
    • 但是到了今天,中國讀書人作詩還是要兩韻分用,合用的時候則有嚴格限制。
    • 填詞則是「一東」和「二冬」可以合用,完全沒有限制。其他韻部亦有合併的情況。

    總而言之,填詞用韻是比寫詩用韻自由得多。


[潘國森]答


潘先森說


我是梅鶴讀書,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詩和詞的最本質的區別

唐詩是詩的代表,宋詞是詞的代表。我們討論唐詩和宋詞的區別,其實可以推廣為詩和詞的區別。它們的區別有很多,比如形成的年代、格律、押韻、與音樂的關係等很多方面都有區別,但是這都不是最本質的區別,不是詩和詞的特質之間的區別。那麼詩詞特質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呢?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精闢的描述: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

王國維

王國維說,詞能表達出詩難以表達的感情,但是有時候也不能完全表達出詩能傳達的感情,相比較來說詩傳達的意境更為開闊博大,詞能表達的感情更有回味。

2、為什麼詩和詞有這樣的區別

造成詩和詞有這樣區別的原因,有寫作時背景、環境、語言等原因,最主要的是詩和詞形式不同,包括:字句和節奏不同,被音樂限制不同,詞的形式更容易引起讀者的聯想。

2.1 字句和節奏不同

詩一般是五言、七言的,字數比較整齊,隔句押韻。五言詩一般停頓是二三或二二一的節奏,七言詩一般是四三或二二二三的節奏。比如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是詞就不一樣了,句子本身不整齊,停頓的節奏也富於變化,不同於五言詩和七言詩。比如辛棄疾的《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詞的句式多變、節奏多變,有利於傳達出曲折委婉的感情。

辛棄疾

2.2 被音樂限制不同

詞誕生於酒筵歌席之間,是要配樂演唱的,所以它天生就被音樂限制了。這就決定了詞寫不出鴻篇鉅製、波瀾壯闊的作品,作品內容也很難傳達開闊博大的意境。詩中也有樂府詩,也是配樂演唱的,但是和詞有著本質的區別。樂府詩是先有詩後配樂,詞是根據音樂填詞。

2.3 詞易於引起讀者聯想

詞誕生於酒筵歌席之間,是歌女演唱,供人消遣娛樂的,所以它誕生之初內容就很空洞,沒有什麼深刻內涵。而後來產生的“能言詩之所不能言”的詞,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所以詞更適合比興、寄託,更能引起讀者的聯想。清朝的張惠言、民國的王國維和現代的葉嘉瑩先生對此有過精彩的論述。

葉嘉瑩先生

這就是詩和詞的區別。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關注梅鶴讀書,歡迎點贊、轉發,一起讀出不一樣的精彩!!


梅鶴讀書


唐詩和宋詞,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名字不同。開個玩笑,接下來直入正題。

我們先來了解兩者的屬性。




唐詩

我們現在說的唐詩,一般指的是成型於盛唐,區別於古體詩的格律詩。

格律詩有固定的形式:絕句和律詩;而且句式只有固定的五言和七言。

在押韻上,格律詩一般要求一韻到底,而且只能押平聲。

宋詞

宋詞並不是宋朝獨有的文化產物。

詞最早萌芽於隋唐,興起於中唐,盛行於宋朝。起初填詞的用途,是用來配合宴樂助興的,也稱詩餘或長短句。

詞有詞譜,是根據樂曲編排的,所以詞牌需要倚聲填詞。不同的詞牌,規則也有所不同。有單押平韻或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句式沒有統一,根據字數可以分為小令、中調、長調。

也就是說,詞牌的規則是由樂曲決定的,一般自創詞牌之人都是精通樂理的,如柳永、周邦彥等名家。



唐詩與宋詞的區別

基於以上的簡介,唐詩和宋詞雖然都同屬于格律體裁,但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是否入樂。

此外,唐詩和宋詞不僅在規則上有所不同,風格上也有差別。

早期的詞牌多流傳於青樓教坊之間,故多難登大雅之堂,不受文人重視,所以又有詩莊詞媚之說。我們對比一下唐詩和宋詞,大多可以體會到詩重雅,而詞重情。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觀點,有疏誤之處歡迎指點或補充。


詩詞補習班



表現形式上的區別

「唐詩」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為大宗。簡而言之,主要是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但是唐代詩人作詩,也有用上句式較自由的「古體詩」,「古體詩」的句數和字數就很自由。

「宋詞」指宋代盛行的韻文體裁「詞」。宋詞的句式受到所謂「詞牌」的規範,有固定的句式和押韻,極少全首每句都字數相同,所以詞又稱為「長短句」,這是註明與詩在形式上的區別。

題寫內容不同


詩言志

唐詩大多抒發自己的志向、理想,政治訴求,比如杜甫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又如李白的“若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

詞抒情

宋詞則更多的是描寫內心中的情感與感動。如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功能主題的區別

其實唐詩和宋詞最大的區別,還是關於音樂方面的。詞是歌詞,無論你寫的是什麼,都是倚聲填詞,用來唱的,也就是說,至少在北宋以及南宋初期,詞都是為音樂服務。這與唐詩為作者的抒發志向感情為服務有根本性的不同。

唐宋交界已經是中國兩個不同時代的巨大分界,而唐詩宋詞已是實質的改變。唐代人追求著心性的清白正直,唐人高唱“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唐人坦蕩豪邁,解放個性。而宋人則追求的是瀟灑,追求生活的滿足,釋放個性。兩個不同時代的人不同心態,成為唐詩宋詞存在差異的原因。


在唐詩宋詞中感受人生的美好

今天的人們聚餐小酌,進了包廂往往先把窗簾拉上,無視窗外的一輪明月。對於李白而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那是多麼優美的生活場景,多麼積極的生活態度,他與自然的關係更顯親密!

晚唐詩人李昌符有兩句詩寫道:“若待皆無事,應難更有花。”不但自然界的花季很快就過去了,人生的花季也是轉瞬即逝。人生就是由一個個片斷組成的,如果把每一個有意味的片斷都輕易放過去,整個人生就變成毫無意義的一堆碎片。

蘇軾一方面深受儒家入世精神的影響,在朝為官時風節凜然,在地方官任上則政績卓著。另一方面,他從道家和禪宗吸取了離世獨立的自由精神,形成了瀟灑從容的生活態度,《定風波》裡的“一蓑煙雨任平生”,真正實現了對生活的精神超越。


運河文化書院




唐詩宋詞是有輩分的一家子 [秘笈]

形象地說,如果把唐詩宋詞用一棵樹作比喻,唐詩是樹的軀杆,宋詞就是樹的繁盛的枝葉。此話怎講?先說唐詩,唐詩有古風,尤其是可圈可點的是格律詩,即五絕、七絕、七律和排律等。唐時起初教坊曲子,主要以律句為辭而演唱,所用的樂器主要有蘆笙、編鐘、箜篌、橫笛、古箏等,還是屬於清和樂。當西域的琵琶經涼州風靡,又經商隊傳入長安後,這下使得音樂的變革來到了,教坊之外的勾欄瓦舍演奏的曲子之美聽,宮裡也不得不對傳統樂調進行變奏,這個變奏的過程,也就由詩變詞的形成過程。由於琵琶是七絃琴,傳統樂器為五絃,相應配五絃的歌辭,也得隨七絃樂器而變動。這個變動不僅是音樂上的革命,而且也成全了當時的一些文人,閒暇之餘填詞供歌伎們演唱。那麼這些所配的歌辭是怎麼變出來的呢?一般在原律詩的基礎上採取和聲,像甘肅西南地區蓮花山的“花兒”。如《蓮花山令》:“你一天浪(玩)的沒行(尋)見”,隨拖音”花呀兩葉”。這個“花牙兩葉”相當於“和聲”。唱的時間久了,索性將在律詩的斷句上做文章,比如釆取犯調、轉調、“偷聲”“攤破”等方法,將詩句來更好地為音樂服務。以“偷聲”為例,此法又稱減字。如《玉樓春》本為七言八句,魏承班《木蘭花》將上闋第一句、第三句變為三言句: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閉寶匣,掩金鋪,倚屏拖袖愁如醉。

通過句式的改變來適應音樂的變奏要求,使得制約音樂的問題就這麼解決了。這個就是詩與詞的異同。可以說,詞來源於詩,也可以說,詩通過詞得到昇華。


三上詞話作者


淺談唐詩宋詞的區別?

唐詩宋詞俗稱“唐風宋雨”,是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炫麗明珠與璀璨瑰寶。準確的講唐代是詩的時代,而宋代則是詞的時代。時代的不同決定了文體的不同,必定有著不同本質區別。

唐詩、宋詞是兩種不同的文體。

歷史進入大唐盛世階段,唐朝的文化也隨著時代發展得到空前的繁榮。應運而生唐詩隨之出現並發展到詩的鼎盛時期。詩歌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文體,屈原是華夏詩歌的先驅。春秋戰國時期誕生了《詩經》,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演化,形成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長篇敘事詩等形式,在唐朝產生大量的著名詩人,李白是傑出的代表。

宋詞是在唐詩的基礎上而發展出的新文體。宋詞有固定詞牌名和韻律,句子和字數都有較嚴格的要求。不同的詞牌,有著不同的格式,也有著不同的字數。宋朝是宋詞的產生和發展的高峰時期,誕生大量的優秀的詩詞作品和優秀的詞作家。

因此唐詩與宋詞既有承上啟下的傳承關係,又有形式上和本質上的不同,其顯著的區別是:

首先是表現形式不同。

唐詩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形式出現。主要是四句或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但唐代詩人也有釆用句式較自由的古體詩形式的,相對句數和字數就很自由寬鬆。

宋詞是宋代盛行的韻文體裁。它的句式受到詞牌的規範,有自己的固定句式和韻律,很少出現全首每句都字數相同的情況。因此,詞又被稱之為長短句,這是詞與詩在形式上的根本區別。

其次,唐詩與宋詞題寫內容涵蓋不同。

唐詩以抒發個人的志向、理想,政治訴求為主。而宋詞則以描寫內心中的情感與感動為主流。因此二者內涵上有著明顯區別。

再次,唐詩和宋詞的表現功能不同。

唐詩和宋詞最大的區別在於其表達的方式,唐詩是通過詩歌的高雅方式來抒發詩人的志向情感和高雅的內心世界。

宋詞顧名思義是歌詞,無論你怎麼寫?寫的是什麼?都離不開倚聲填詞,其表現形式迢用來唱的,也就是說詞一般都是用來唱的,是可以配有樂韻的文體。

至此,兩者的區別更加明顯。

再者,唐人抒發坦蕩豪放的個性。而宋人則追求享樂瀟灑、生活的滿足,以達到釋放個性。兩個不同時代、不同心態、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本質底蘊必定形成唐詩宋詞根本差異和區別。


趙本信


唐詩格律規整,格律詩是唐代詩歌的新創。詞也被成為長短句,相對詩歌,句式比較鬆散。詩歷來被奉為文人雅士的正統文學,普遍流傳,甚至成為科舉取士的科目,然而詞卻被認為勾欄瓦舍、難登大雅之堂的市井文學,寫詞的人是很被人看不起的。詞在開始的時候,內容大都是為青樓歌姬寫的歌詞,多為豔詞,在蘇東坡之時,才擴大了詞的內容,增添其豪邁雄渾之氣,使詞走出了豔詞的限制和詬病。


沐曦若萱


好問題!詩和詞有聯繫也有區別。首先都是韻文,都屬於格律派。比如詩分律絕古風。詞分令引近慢。都有創作規則。開始都和音樂有關。比如開始時候的唐詩都是可以入曲的,不僅僅是樂府類別。像陽關三疊,清平調,還有楊柳枝,出塞曲等等。但是漸漸被文學化了就不適合演唱了。古風又叫古體詩,像李白的將進酒,杜甫的三吏三別等等。律絕屬於近體詩。就是在平仄和格律上有嚴格的要求。當然裡面還涉及到了不合格律的,那個叫拗救。關於近體詩的格律,就那麼幾種,感興趣的可以問度娘。至於說唐詩呢?因為近體詩是確定於唐的。所以詩必唐。小提示,詩必須平水韻。

至於詞,它的起源和詩有關,它最早叫詩餘,但是它是真正和音樂伴生的。那就是詞牌。什麼是詞牌呢?就是我們說得固定的曲譜。舉個例子,一首歌在固定的曲譜子下面可以填寫好幾段歌詞。但是詞格律很嚴格,不但規定了字數,句數還規定個平仄,但是因為語言傳承變化的緣故,導致某些懂音樂文人填詞時候發現以前固定的平仄演唱起來並不那麼協和,於是到了宋之後很多詞牌中在平仄之外出現了一個變化叫中聲,意思就是可平可仄。可惜很多詞牌到了南宋之後漸漸失去曲譜只留下了詞譜。漸漸地詞也不能被演唱了。提示,詞用詞林正韻!題目太大,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

總結近體詩,分五六七言,又分律絕。詞有上千個詞牌,有的和詩基本一樣比如 瑞鷓鴣。但基本特色還是長短句!


子不語郭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要回答唐詩是唐朝的詩歌作品,而宋詞是宋朝的文學作品,這朝代的不同就是他們最大的區別,也不能說錯。

可題主未必是這個意思。所以這題目問得不精準,要先揣摩題意。

“唐詩”、“宋詞”四個字沒一個相同,文體也從來不是一種,連在一起稱為“詩詞”也是平行狀態,他們的時間段、句子形態也完全不同,也就是說從頭到尾都有區別,簡直就是白日昭昭,無需細看。

欲尋不同,先得找到相同之處

它們都是凝練的語言藝術作品,都押韻,在當時代都可以用來吟唱。

這就是它們的相同之處。但這和後來的元曲、如今的現代歌詞好像又沒什麼區別,都帶有同樣的特徵。

那還有其他相同之處嗎?單獨談“唐詩”、“宋詞”。

是有的。

唐朝詩壇是中國古詩的鼎盛時期,在初唐出現了“格律詩”,也就是後來稱的“近體詩”,同時我們把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詩(包括平仄格律出現前後的都算)稱為“古體詩”。而古體詩除了不遵守平仄之外,押韻靈活,長短不拘,像極了文言文版的現代詩。

同時,古體詩也像極了規整之前的詞牌。

根據現有的資料,詞牌發端於唐,最早稱為“曲子詞”。而在詩被格律高端化之後,同時由於唐朝民族大融合,民間音樂也趨向複雜多樣,就產生了適合宴樂的長短句,也就是“詩餘”,經過晚唐溫庭筠、韋莊,五代十國馮延巳、南唐二主,宋朝晏殊、歐陽修、柳永、蘇軾、周邦彥這些大家的不斷開拓改進,才漸漸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詞的誕生先天就打下了格律的印記,以此區別於同樣句式長短不齊的古體詩。

但是平仄格律的誕生不但影響形成了格律詩,同時對古體詩也影響巨大,唐以後的古體詩雖然長短不齊,句式自由,一般句內都開始遵守平仄,這是發展的必然,所以唐以後的古體詩,發展成為“律古”。

也就是說唐詩中和宋詞最像的文體就是“律古”。它是古體詩,卻遵守格律,但又不是遵守格律和詞牌名的詞牌。

要找出律古和詞牌的區別,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其實在詞牌的形成過程中,一首律古如果能和音樂傳唱,然後又有人用相同的曲調,相同的格式填寫了新的律古,這首律古就有可能成為詞牌流傳下來。

比如說韓翃的《章臺柳》,就是他寫了給老情人的一首古體詩: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如果章臺柳看了這個就忘了,這便是首古體詩,可章臺柳看了之後怒不可遏,按照這個格式寫了一封回信罵人: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同一種格式下出現了新填的詞,這個就是個詞牌了。

所以《章臺柳·寄柳氏》既是古體詩,又是詞牌。但這種情況是在詞牌發展過程中的現象,到了周邦彥完整地規範了各種詞牌的格式之後,就極少出現了。隨著音樂的散佚,詞牌逐漸成為吟誦體,和詩一樣漸漸脫離了音樂,只按照漢字的平仄聲韻來合律了。音樂附著體的形式就交給了元曲,到現代成為歌詞。

從這一點來看,詞牌和古體詩簡直就是同根同源,只是後來音樂規範了詞牌並把格式固定下來,代代相傳,填詞的時候不能變通。而古體詩卻還是自由發展,隨性浪漫。

區別總結

唐詩中的近體詩和詞牌的區別是可見的,明顯的。

近體詩中的絕句、律詩、排律三種格式,句子的長短是固定,不是五言就是七言,沒有長短句。然後近體詩押韻必須是平聲韻,不能換韻,不能押鄰韻,以《平水韻》核韻為主;而詞牌押韻靈活,可以平仄同押,可以押鄰韻,一般用《詞林正韻》檢驗。

同時,唐詩的內容大多高大上,以情懷家國為主,而宋詞大多以個人小情調、小感情為主。這個倒不是唐、宋的區別,即使是宋詩也是大情懷,直到蘇軾、辛棄疾手上,詩詞開始合流,宋詞也同樣開始視野開闊,詞風清正起來。

而古體詩和宋詞的區別,就如前面所言,只是詞牌格式固定,古體詩更加自由的區別了。

其實這樣對比是“見山不是山”之後的回答,有些太過細了。

還是這樣吧。唐詩是唐朝的詩歌,宋詞是宋代的詞牌。

嗯,這就夠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