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下於人,必有所求,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吧

俗話說:“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意思是竹子內心謙遜才向人虛心低頭,梅花高傲不屈從不仰面拍馬逢迎。生活中也如此,禮下於人時,定是有所求。平時不向你低頭的人在向你低頭的時候,一定是遇到了問題。

其實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一旦遇到問題時,禮下於人,低下頭未嘗不是一種好的辦法。“禮下於人,必有所求”,而當有所求的時候,禮下於人也是一種很高的智慧。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吧


春秋後期,各國諸侯王的地位一落千丈,而卿大夫的勢力不斷崛起,原來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狀況,現在變為卿大夫們橫行專權。當時,各國都發生了公室與卿大夫奪權的鬥爭,魯國就出現了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瓜分公室的事件。

原來魯昭公時,魯國的大權實際是由季孫、叔孫、孟孫三家執掌的,三家中以季孫氏的勢力最為強大。因而魯昭公很不高興,慢慢的,他與季孫氏的矛盾越來越大。於是魯昭公就萌生了除掉季孫氏的想法,於是就發兵圍攻了季孫意如。季孫意如被圍困在高臺上,他對昭公說:“賢君也不調查一下我是否有罪,就派兵來攻打我,我希望你能夠調查清楚,然後再打我不遲。”魯昭公說:“你的罪行十分的明顯,連小孩子都知道,還用調查嗎?”季孫意如沒辦法,就請求昭公把他囚禁在費城,然而昭公沒有同意。最後,他請求昭公同意他坐一輛車子流亡到國外。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吧

昭公聽到這就想殺了他,不管他怎麼說就是不答應。這時昭公的家臣對昭公說:“您還是答應季孫氏的請求吧。魯國的政權已經掌握在季孫氏手裡多年了,他又非常會籠絡人,所以支持他的百姓非常多。我們一時還不能攻下高臺,攻下以後也不知會發生什麼變故,所以答應他的請求把他驅逐出國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昭公仍舊不聽,接著他就派人去刺殺季孫意如。

叔孫氏得知了消息,非常不安,叔孫的家臣勸叔孫說:“假如昭公消滅了季孫氏,那他也會不久來消滅我們的,我們最好要救助季孫氏。”叔孫氏覺得有道理,於是便發兵攻打魯昭公的軍隊。孟孫氏得知後,也派兵圍攻魯昭公。一時三股軍隊合圍了昭公風雲突變,魯昭公的軍隊一下就被打散了,屍體滿山遍野,血流成河,昭公一看大勢已去,便領著幾個隨從逃往齊國。齊景公聽說魯國內亂,昭公已經逃到了陽州,便準備到陽州去慰問。魯昭公聽說齊景公要來,便先率人到了野井。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吧

齊景公慰問昭公,這是出於禮節。而昭公先去野井迎接,這是禮先於人。假如想求人幫助,必然先禮下於人,低頭致敬,講究禮貌。齊景公見昭公禮先於已,便對昭公說:“你的憂慮就是我的憂慮,我獻給你二萬五千戶人家,一切聽從你的安排。

昭公一聽十分高興,於是不久便派人同齊國訂立了盟約。從而為自己東山再起打下了基礎。

魯昭公的低頭策略為自己贏得了機會,贏得了幫助,禮下於人並不是真正的示弱,而是避一時的不利,等待更好的機會。

有求於人時,不妨先低頭,在很多人心中總會認為是低三下四地去求別人,其實大可不必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每個人都有求人辦事的時候。求人辦事時自己本身就低勢於人,同時也只有這樣才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得到別人的同情。這種“低勢”其實就是為了“欺騙”對方的眼睛,把自己強大、高調的一面隱藏起來,讓對方忽視你,同情你,最後就能幫助你,進而讓你獲得良機。

在人屋簷下,要懂得適時地低頭。這是一種處世的柔術,一種權變,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老百姓有一句俗語,叫作“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意思是就是說人在權勢、機會處處都不如別人或受人限制的時候,就不得不低頭退讓,年輕人要想有所成就,不妨將此當作為磨鍊自己的機會,並藉此休養生息,以便讓將來東山再起的機會增大,而絕不可一味地消極甚至消沉。只有那些經不起困難和挫折的人,才將一時的逆境看作是事業的盡頭、人生的失敗,而不去想辦法克服眼前的困難,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聽天由命。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吧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這句話可以說是洞徹世事人情,相當有智慧。當人有需要的時候往往就會收起平時的強勢,擺出一個低姿態,以此來博得同情並最終換取幫助。求人也如此,當你需要幫助時,你不可能擺出一副恃強凌弱的姿態去尋得幫助。想要得到幫助應該禮下於人,放低自己的姿態,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別人才會伸出援手,給你儘可能的幫助。

禮下於人的時候,你會明白那是有所求,如果你能夠幫助他的話,就儘可能地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而當你有求於人的時候,禮下於人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主動放下身段求人後你會發現在不久的時間後,你可以更好地伸直腰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