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江湖與《聊齋志異》鬼狐世界那些剪不斷的牽連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想象力豐富,在故事情節的安排、人物性格的塑造、武功招數的設計上獨步天湖,江湖無人可望其項背。

金庸武俠江湖與《聊齋志異》鬼狐世界那些剪不斷的牽連

金庸

其實,金庸的想象力也來自他的博覽群書。他筆下的一些人物或細節從前人筆下也能找出些許蛛絲馬跡,只不過大師畢竟是大師,即便是借鑑,也早已"為我所用"了。

《聊齋志異》作為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對金庸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金庸武俠江湖與《聊齋志異》鬼狐世界那些剪不斷的牽連

01似曾相識

《碧血劍》第十二回有這樣一處情節,譽馳北方武林的"蓋孟嘗"孟伯飛六十大壽的壽筵上,坐在首席的統兵駐防保定府馮參將被歸二孃凌辱,哇哇大叫:"抬我大關刀來!"

這馮參將是何人呢?

金庸武俠江湖與《聊齋志異》鬼狐世界那些剪不斷的牽連

馮參將

原來這馮參將武藝低微,靠著祖蔭得官,卻偏偏愛出風頭,要鐵匠打了一柄刃長背厚、鍍金垂纓、薄鐵皮的空心大關刀,自己騎在馬上,叫兩名親兵抬了跟著走,務須口中"杭育、杭育",叫聲不絕,裝作十分沉重、不勝負荷的模樣,他只要隨手一提,卻是輕鬆隨便。旁人看了,自然佩服參將老爺神力驚人。他把"抬我大關刀來"這句話說順了口,這時脾氣發作,又喊了出來。

早些的三聯版《碧血劍》,寫作是"馮同知",情節一樣。新修版中,金庸把他的官職由同知改為參將,更適合"統兵駐防保定府"。

無獨有偶,《聊齋志異·卷九》有"王司馬"一則:"新城王大司馬霽宇鎮北邊時,常使匠人鑄一大桿刀,闊盈尺,重百鈞。每按邊,輒使四人扛之。鹵簿所止,則置地上,故令北人捉之,力撼不可少動。司馬陰以桐木依樣為刀,寬狹大小無異,貼以銀箔,時於馬上舞動,諸部落望見,無不震悚……"

相似的情節,不同的形象。《聊齋志異》中的"王司馬"是個富於謀略的英雄形象,《碧血劍》的"馮參將"則是個裝腔作勢的搞笑配角。

像這樣"雷同"的情節,《射鵰英雄傳》和《庚娘》裡也有。

金庸筆下的包惜弱人如其名,是位弱女子。她嫁給了完顏洪烈,當上了大金國的王妃,但心裡仍然懷念和楊鐵心在一起的日子,那個別緻的小木屋就是證明。她最終還是和楊鐵心死在了一起。

金庸武俠江湖與《聊齋志異》鬼狐世界那些剪不斷的牽連

包惜弱

《聊齋志異》中《庚娘》一文內容是這樣的:

因為流寇作亂,書生金大用攜全家南逃,賊人王十八見金大用妻子庚娘生得美貌,暗中起了歹心,並害死了金大用,逼迫庚娘與自己成親。

在金庸筆下,書生金大用成了武夫楊鐵心,庚娘換作包惜弱,王十八變成完顏洪烈。包惜弱曾經救過完顏洪烈,完顏洪烈愛上了包惜弱,傷愈後就設計害死了楊鐵心(當然楊鐵心也並沒有死),自己裝著俠義來救,此計得逞後終於抱得美人歸。

蒲松齡筆下的庚娘是位奇女子,她首先看出了王十八的不懷好意,並在最後殺死仇人為丈夫報了仇。

有這樣的雷同也許純屬巧合。

但金庸讀書甚多,在安排故事時,腦海裡閃現了某部名著的一些個情節,並巧妙裡化用過來,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02還有人模仿

"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的海寧查家,在清代"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金庸出生於這樣的名門書香世家,自小飽受傳統文化薰陶,自然很早就讀過婦孺皆知、膾炙人口的《聊齋志異》。

馮參將的情節,包惜弱的形象是不是金庸受此影響而作的移用?

答案是很有可能。

據《古金兵器譜》作者"王憐花"所言,"對金庸來說,《史記》、《水滸傳》、《聊齋志異》等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痕跡好像更明顯一些。"

《聊齋志異》在清代,以至於現在,它的光輝都不曾有所減少,模仿者眾多,還出現了《女聊齋志異》,題"古吳靚芬女史賈茗輯",敘述的是些奇女子的故事。

金庸武俠江湖與《聊齋志異》鬼狐世界那些剪不斷的牽連

《女聊齋志異·卷三》的"吳生"一則,也有類似情節,卻不知金庸看過此書沒有。

吳生的故事,顯然虛構,但更富有傳奇性。

唐朝後期,盧龍節度使李公,非常善於算命。他有個寶貝女兒,秀外慧中,李公算她有誥命夫人之命。李公把愛女視作掌上明珠,決不輕易尋婿。

有個叫吳生的破落世家子弟,遊手好閒且愛取巧,十分眼饞李公女兒。他讓算命先生給他假造了個大富大貴的生辰八字寫在紙上,藉故衝撞李公的出行隊伍,見李公時故意說因算命不準而失神冒犯。李公一看他的八字,認定吳生前途遠大,把他招為上門女婿。

慢慢李公發現吳生其實沒啥才能,十分討厭他。吐蕃入侵,朝廷讓各路節度使舉薦將才,李公想借刀殺人,就說吳生有將帥之才。

吳生臨行和妻子訣別,妻子十分賢淑,勉勵吳生要立功而歸。吳生當了大將,又發揮他善於取巧的本事。

吳生在校場檢閱隊伍,他知道吐蕃間諜在暗中窺探,就讓數名健兒抬來一柄似乎重有千斤的大刀,吳生拿起大刀,"下抑上揚,左蕩右決,輕如揮扇,易若折枝",舞完下馬,似乎毫不竭力。

吳生命令把大刀懸在營門上,擇日出戰。其實吳生所舞是貼錫箔的木刀,掛在營門的卻是真的千斤鐵刀。

吐蕃間諜先已大驚,深夜悄悄到營門看刀,想舉刀卻如蚍蜉撼樹,牢不能動。吐蕃間諜回去報告了,吐蕃君臣相顧失色,以為不自量力,退兵並上表謝罪。

朝廷因為吳生徵虜有功,授吳生為嶺南節度使,封萬戶候;吳生妻子封涼國夫人。連帶李公也升了官,翁婿和好如初。

吳生投機取巧,竟然弄假成真,不但娶得如花美眷,而且榮華富貴,讓人無比豔羨。

李公的算命,也果然不虛。

03剪不斷的牽連

明清之交,金庸祖上的有名人物是查伊璜。在《聊齋志異》中記載有關於查伊璜的故事,大致是他與吳六奇將軍的交往。在《鹿鼎記》中,被金庸發展成一段生動、有趣的情節。

蒲松齡稱查伊璜"厚施而不問其名,真俠烈古丈夫哉!"

這也可算作金庸與《聊齋志異》的另一淵源吧。

《聊齋志異·24卷本》第十五卷第三篇小說是《阿繡》,第四篇是《小翠》。兩篇文字獨立成章,情節互不相干。

當兩者分別作為孫女、祖母的名字又同時出現在金庸《俠客行》中,就更加值得玩味。

金庸博採眾家之長,成就了自己的淵厚。

人們往往只注目於曹雪芹、施耐庵對金庸的影響,其實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對金庸的影響也絕非淺鮮。

借用兩個名字,或許並不重要。

我們試想,金庸筆下有"妖女"一種類型人物,她們與蒲松齡刻畫的那些可愛的女鬼、女妖、狐仙形象是否全無親緣關係?

金庸武俠江湖與《聊齋志異》鬼狐世界那些剪不斷的牽連

狐仙

胡適評價《聊齋志異》道,雖然書中寫的故事都是關於神鬼狐仙,說的其實都是人情世態。

也可以用同樣的思路和方法來看金庸的武俠小說。

金庸武俠江湖與《聊齋志異》鬼狐世界那些剪不斷的牽連

影視劇中金庸筆下的俠女形象

《聊齋志異》是狐仙神怪的離奇世界,最大的看點卻是書中那些講述純真愛情的篇章。

金庸小說,描述的是虛構的江湖,書中最動人的部分也是俠客美女的愛情傳奇。

《聊齋志異》中那些美麗多情的狐仙,其實就是金庸筆下那些痴情動人的可愛妖女。

都向我們描繪了以另一個世界為背景,卻真切存在的人情世態。

聊齋,這兩個字本身已衍生出另一種含義,指那些看來荒誕卻動人的故事。

金庸的武俠江湖對現實中的我們,難道說不也是聊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