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旁观者和观察者


做自己的旁观者和观察者

自我是人类的共性,程度深浅而已。这其实无可厚非,没有自我的人生没有意义,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既乏味又漂泊。当然,过于自我又容易陷入固执和孤僻,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也不可取。因此,凡事有度,适用于人生一切问题。

而人往往是看不清楚自己的,明白心中所思所想,但会因环境、情境、历史局限,倾向利己,偏于狭隘,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任何事件,发生在他人身上,人们基本可以理性分析,阐述明确观点,得出恰当结论。但一旦与己有关,思维便常混乱,患得患失,徘徊难断。


做自己的旁观者和观察者

趋利避害乃人之本能,是自我保护意识的外显形式,从人性的角度可以理解。但到具体事件时,趋利避害未必正确,因人间还有公平正义和道德伦理。因此,人需经常自省内视,站在旁观者的视角剖析自己,分析事件,至少可以避免过于主观,尽可能客观。

笔者虽然数学不太好,但知道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勾股定律。罗素说毕达哥拉斯是历史上最让人费解的人物之一,神秘主义中透有理性成分,他使数学与哲学一直存在一种奇特的关系。毕达哥拉斯建立了一种宗教,教义主要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有罪(原谅我不厚道地笑了)。有意思的是,他的教徒取得了一些地区的统治权,但后来遭到反叛的原因却是人们渴望吃豆子。


做自己的旁观者和观察者

毕达哥拉斯的教义中有一点笔者觉得是值得思考的。他认为人的身体不过是灵魂在世上寄托的地方,最好的净化灵魂的方式是献身科学,无欲无求,当一名旁观者和观察者。他认为观众比表演者重要,看球的人比球员重要,一个国家中大众比政治家重要。

毕竟时代局限,如同“万物都是数”,古代哲学家与思想家的观点均片面偏颇,形而上学。笔者觉得可以取其益处丰富思想,譬如“自我”在笔者眼中从来不是贬义词,反而表达了一定程度的自尊自爱;譬如永恒和万物流变都是赫拉克利特提出,笔者却觉得二者并不矛盾。


做自己的旁观者和观察者

做自己的旁观者和观察者,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也能更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任何事情,一旦旁观,莫名轻松和愉悦。自然而然地觉着轮廓清晰,线条清楚,头脑清醒。而做到旁观,是需要境界的。人之所以执迷,便是因困顿其中,跳将出来,智慧顿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