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的作用是什麼?

惠舒旅社老闆



《靈樞·經脈》指出:“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概括說明了經絡系統在人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預防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一、溝通內外,網絡全身

在經絡系統中,十二經脈是主幹,十二經別,十五絡脈是大的分支,十二皮部和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氣血輸布濡養的皮膚和筋肉區域,奇經八脈則縱橫交錯,他們彼此既相對獨立,又有交叉會合,共同組成一個立體網絡,溝通人體上下內外,聯絡左右前後。

二、運行氣血,協調陰陽

《靈樞·本髒》言經絡“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說明經絡具有運行氣血、濡養周身及協調陰陽的作用,在經絡系統的聯繫下,氣血盛衰和功能動靜保持相對平衡,使人體“陰平陽秘,精神乃至”。

三、抗禦病邪,反應病候

生理上經絡運行氣血,在病理上則有抵禦病邪,反應病候的作用。六淫侵襲人體通常首先傷及皮毛,在人體正氣虧虛是,通過經絡系統漸行漸深,最後內傳臟腑。同時,由於經絡具有溝通人體內外表裡的作用,當內部臟腑有病是就有可能通過相應的經絡系統反應到特定的體表位置。

四、傳導感應,調整虛實

人體經絡捅到在治療上起重要的作用,在經絡上施以針灸、按摩等刺激,經絡系統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這就是經絡的感應及其傳導,並通過該作用調整虛實。


校園南北喵


經絡是人體氣血供應的通道。中醫講經絡通,則百病不生。說明經絡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人體上有十二條正經,分別管轄五臟六腑。包括心經、肝經、脾經、腎經、心包經、肺經、小腸經、大腸經、膀胱經、膽經、胃經、三焦經。手足各佔6條。經絡不通就會造成相對應的不同的症狀。比如肺經不通就會容易感冒、咳嗽;肝經不通容易長斑、乳腺增生;胃經不通容易上腹痛、嘔吐等;脾經不通容易口味異常如口淡、口甜、口膩、食慾不振、肥胖;心經不通容易心慌、心悸、胸悶等;腎經不通容易怕冷、尿頻、腰痠等;小腸經不通容易腹痛、腹脹、便溏等;大腸經不通容易便秘等;膽經不通容易口乾、長痘、脂肪肝等;


琴姐聊健康


要想知道“經絡”的作用是什麼?需要先知道“經絡”是什麼。

“經”不是經文的經,“經絡”應該是“流動經過的網絡”。

既然認為“經絡”存在,就一定會在人體生理活動上有所呈現。

現代生理科學(不是西醫學)的要比古人深入細微的多,接合分析就會有發現。

這個平臺有位〈正義中醫〉的朋友發表過多篇文章,從“胚胎學”講經絡的來源有些道理。

人類在早期還沒有進化成血液、淋巴、呼吸等管狀的循環系統之前時,各個部位的營養物質,是靠細胞間隙中的間液流動輸送的。

這些分佈應該是流動所“經”過的網“絡”。

經過演化、進化形成較完善的循環系統後,這個網絡仍然存在著。發揮對組織細胞間液的流動及濃度的調節作用。使動、靜脈之間的物質交換不受影響。

比如農田中有乾渠、支渠澆灌,但植物根系的吸收還是受土壤的滲透效果的影響。


古書今讀


在六十年化至七十年代,中國上層有意把中醫中的針炙術推向世界。1972年2月,讓美國總統尼克松等30多人在北京三院觀看了針炙麻醉手術,幾根銀針紮在特定的穴位上後患者就進入麻醉狀態,順利完成“右肺上葉切除手術。這一實況震驚了尼克松,並向全世界播發實況,把中國古老有特效的針炙朮推向了世界。引發了全世界針灸熱,經絡研究熱。中醫中特有的人體組織結構一一經絡,從而受到世界醫學領域的專注。

由此也推動國內對經絡的全面研究工作,周總理的關注,更加掀起了各大學、各生化研究機構眾多專家學者研究經絡的熱潮。從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國家制成了八五、九五兩個國家經絡攀登計劃,其間全國發表了數千篇有關論文和學術交流文章。有顯著成效的是祝總驤教授用現代科技驗證了絡脈上穴位之間的聲、光、電感傳的真實存在,並與古人所敘說的完全一致。

費倫教授對穴位所對應膜片的研究取得實質性的成果,他領導的團隊在膜片上津液中發現了聲、光、電的金屬傳遞介質,進一步佐證了絡脈聲、光、電感傳的真實存在是有物質基礎的。並非古人的臆想。

在前幾十年對經脈的深入研究中都是以穴位為基點開始的。穴位僅在絡脈上,經脈的外顯是寸口、人迎處脈膊的跳動。中醫中“色脈”是診病的兩項主要參照物象,“色”是衛氣通達腠理後的外顯,(黃中漸透理,潤澤達肌膚);“脈”是榮血通順脈中的外顯。所以,前幾十年的對經絡的研究只是證實了絡脈中衛氣感傳的真實存在,在這一點上古人是正確的。

“經絡”的定義,在《黃帝內經》中有兩個。一個是道學(三世醫)的,經脈和絡脈是兩條不相接的,兩條不同功能性的後天之本的通道,(榮、營)血行脈中,(衛)氣燻盲膜。另一個是儒學(儒醫)的,經脈和絡脈是一條環而無端、週而復始的後天之本的通道。後漢後儒學霸政千餘年,取捨必然是後者,延續至今,這種定義纂改了以道學(易)產生髮展起來的華夏自然醫學的根本原理。將經絡人體內的真實存在組織結構體(血管、膜片)搞了拉郎配,把它們莫名其妙的配合在一起,讓氣和血共同存在於一個通道內。經絡成了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夲是合稱變為總稱,這就將經絡領進了一個死衚衕。讓後人苦苦尋找一個氣血並存的組織結構體,動用所有資源、科技儀器,醫學界精英。幾十年到頭來一無所獲,又武斷的認為:經絡是千古之謎,是中醫人的臆想,是迷信,不科學,應取締中醫。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盡人意,又能毀滅世界上僅存的完整的自然醫學系統這種惡果呢?這種惡果的形成不是現代醫學干與造成,是中醫中儒醫理論造成的。

華夏自然醫學源於“易”,是道學在人體生命中的具體應用。道學源於人類對大自然的認之悟之,上古、遠古、今古諸多真人、聖人、哲人們在幾百年萬年觀天察地,睹萬物,體自身後發現萬物皆陰陽二氣(真氣)變幻的象。其中陽氣是來自天(太陽)上向大地傳遞的溫熱之氣,隨四時之序而循環不止的週期性變化著。這種氣是一種能量。其中陰氣是存在於地面不動的,自身不產熱的有形之體,而被陽能氣化後的氣,有形之體為物質。陽氣和陰氣並存於天地之間的氣交之中。在萬物化生化滅過程中的陰陽(真)之氣,是陰質陽能,陰質(精)是形體,陽能是熱氣。四時之序的陽能作用於氣交之中真氣,而產生了春生、夏長、秋果、冬消的自然之象。這就是萬物生化之規律,古人稱為“道”。為此研究萬物化生的學問叫“道學”。所以道學源於自然。人是萬物之其一,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以華夏同氣相聚,物以類分的類比思維模式,道學的理、法、朮必然適合幹人體的存活全過程。所以道學是華夏自然醫的根。其中陰陽對應的是質與能(形與氣、精與氣、血與氣)。這對陰陽是道學萬物化生中特定專用的,是任何一對陰陽概念不可替代的。在這對陰陽中,陰質是靜的無溫度的可在陽能作用下發生有無(氣與形)變化的。在變化中可出入大地。陽能是動的有溫度變化的,高於常溫上升、低於常溫下降,在天地間隨每日溫度的變化而升降不息。天地氤氳,萬物化醇。天地二氣(真氣)不停的交媾,在負陰抱陽的運動中化生出萬物。為此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所以這對陰陽不能統一不會平衡也不會對立只會對應和合。

陰質陽能合氣(真氣)在天地間運行的動力,是四時變化的天之六氣和它們要返回出處的夲性(反者道之動)。萬物皆負陰抱陽,負陰是陰能負載陰質,陽能在陰質外(根外),是地中水內微陽之氣受太陽熱能的作用上升返回天空,同時帶出了水被加熱汽化的水汽。負陰是地氣上升水出地,稱為“左間”。抱陽是陰質包裹了陽能天之氣,陽能在陰質內(根中),是“左間”上升的水汽降溫後凝結成水的過程中裹住了天之氣,所以落地後的水內含微陽之氣。抱陽是天氣降水入地,稱為“右間”。“左間”和“右間”是天上氣、地中水在相互作用下,上下往返的直線運動軌跡。由於日夜四時六氣的不停變化,陽能在不停的變化著作用於陰質,陰質不斷髮生形變、量變、質變,萬物不斷的生生滅滅永不止息。華夏文化的道學是研究天地之間(太陽系)萬物終始的學問,其中包括人的生死規律。以道學氣觀念下的天人合一理念,用東方特有的“類比思維模式”,人體內氣血的運行,分為類同於“左間”的絡脈流溢衛氣;分為類同於“右間”的經脈流淌榮(營)血。經脈和絡脈是兩條不相接的、上下運行的氣或血的通道。

華夏文化的儒學是研究地球上人類社會人文,道德倫理的學問。儒學採用的陽陽指標, 是以人類在長期生活實踐的認知中,從方向、方位、屬性、功能性、行態、形態等方面對立的一對分為陰陽。並有固定的一個定義作為界定陰陽的標準。但在研究萬物終始中卻選用了寒暑作為陰陽。寒暑是天之六氣中的溫度相反的一對熱能,寒暑僅是六氣中狹義的一對陰陽概念,不能替代萬物化生終始中的質能。古代讀書儒生的出路有二,不為良相就為良醫。諺語:秀才為醫,猶雞籠捉雞。所以眾多儒醫把寒暑運行的規律作為人體內氣血運行的規律。天上六氣是以年度為限週而復始,環而無端呈圓周無限循環運行,以儒學“天人相應”的觀念,人體內的氣血運行也應“週而復始,環而無端呈圓周無限循環運行”,為此將經脈和絡脈拉郎配式的強迫連接成一條通道。正是這種錯誤的結果,將華夏自然醫學誤導千餘年,造成“經絡成為千古之謎”!


湯谷沖霄


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經絡為氣的通道,人之生死,全賴乎氣,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死。氣的強弱決定經絡通與不通,氣又由神來主宰,附氣之神為魂,附精之靈為魄。神即是心,心控制氣,氣顯化於形,病由心生,醫病於未發之時,即醫心,上醫治未病。

古代神醫葛洪《抱朴子》曰:“人無賢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則人病,盡去則人死”。一語道破疾病生死真相:神不守舍,失魂落魄人就病,魂魄全部離體,則氣絕身亡。故自古上工守神,醫心為本,招魂復魄為主,扶正固本,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魂魄學文化


上月,頭條報道了中國科學院物理學家祝教授發現人體經絡的消息,令很多網友高度關注。確實,用當代科技手段發現古老經絡和基本功能恐怕僅此一例,屬於世界性的高度機密。

據消息描述,祝教授被領導派去攻克經絡學時,曾經想用物理學反證明經絡的不存在。沒想到真的發現了經絡。人體皮膚深層分佈了十三條經脈,經脈之間又分佈大量網狀絡脈。人體在活體情況下,經絡對物理化學方法測試都十分敏感,迅速變化,從而使身體產生相應的變化。

經絡古人稱為“氣”,是至今為止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很多人懷疑經絡的存在就是因為西醫解剖學沒有發現。誰也不會去注意《黃帝內經》中一句話:“人死氣絕”。

如果人體死豬肉一樣切來切去,到哪裡找經絡呢?筆者希望頭條重發這篇文章以饗頭條讀者。


嚴家慶


要知道經絡的作用,請頭條搜索(內功傳人),會有認識。



內功傳人


人體的經脈得不到定期、定時疏通、調整就會自然封閉,經脈阻塞就是使人體發生疾病的主要原因,經絡發生阻塞,人體就會不知不覺有病,經脈經常發生阻塞可導致人體功能減弱,使機體提前老化,甚至使人體發生疾病。所以人類要想治癒疾病就必須就要將病灶所在的經絡打通,經絡通、病既愈。人就不易生病,如生病要點通它,疾病就會祛除。以意引氣,以氣治疾是十分科學的,也是人類祛除各種疾病的最佳方法。


三生孑


中國中醫科學院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向國家申請四千萬元人民幣尋找經絡,十年時間屁也沒找到,錢花個一乾二淨。中醫瘋可自己到中國中醫科學院去諮詢,地址:北京東直門內南小街。


藍水無痕1


經絡是河流的通道,象峽谷一樣,它決定著人身水液和衛氣的走向。它出了問題直接影響氣血,營養,廢物的運行,因此決生死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