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债务压顶!如意科技评级再遭下调 邱亚夫中国版LVMH计划搁浅

“中国版LVMH”渐行渐远。

文|纵横陆家嘴鲍比

三年前,来自孔孟之乡济宁的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如意科技),在与同样布局奢侈品版图的复星国际(0656.HK)脱颖而出,斥资13亿欧元收购了知名私募KKR旗下的法国时尚集团SMCP(SMCP.PA)。

这宗当时中国时尚界最大的并购案,不仅令如意科技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奢侈品集团,也让业绩平庸的如意科技拥有了“现金奶牛”。何时才能成为中国版LVMH?这在当时如意科技的实控人,现年62岁的济宁富豪邱亚夫心里,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300亿债务压顶!如意科技评级再遭下调 邱亚夫中国版LVMH计划搁浅

此后的三年间,如意科技又先后将英国风衣品牌Aquascutum、中国香港男装集团利邦(0891.HK)、瑞士奢侈品牌Bally,以及拥有全球知名的莱卡“LYCRA”品牌英威达收入囊中。

若算上2016年之前收购的日本时尚品牌集团Renown(3606.T)合在英国、澳大利亚布局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上游版图,如意科技海外并购累计投入超过300亿元。

事实上,如意科技布局之复杂涉猎之广已超出很多市场人士想象。其非上市体系除打通了服装纺织全产业链外,该集团还涉足地产、金控(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以及能源等多元化领域布局。

与此同时,该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也扩充至四家,分别是如意集团(002193.SZ)、利邦、Renown和SMCP,横跨内地、香港、日和法的四个资本市场,在中国时尚界一时风光无两。


01中国版LVMH提前谢幕

然而,版图的扩充并未带来业绩的实质性增长。数据显示,如意科技2018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降幅分分别为4.07%和17.91%。尽管2019年业绩前三季度业绩增速有所改善,但营收和净利也仅分别增长11.45%和2.82%。

300亿债务压顶!如意科技评级再遭下调 邱亚夫中国版LVMH计划搁浅

图:如意科技部分财务数据


在并购清单中选出第二家“现金奶牛”方能解燃眉之急,但寄予厚望的BALLY并购事宜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据悉,有外媒报道称,如意科技未能按时向Bally母公司JAB控股支付6亿美元的收购费用,而交易双方达成协议的时间是2018年2月。若消息属实,这将是如意科技违约以色列男装制造商Bagir后的第二宗未能按时完成收购的项目。

2017年11月,如意科技承诺以1650万美元现金收购以色列男装制造商Bagir的54%股权,并在2018年年底完成交易,但至今该交易仍未能准时完成收购,且未能兑付剩余的100万美元款项。

更麻烦的是,如意集团、利邦、Renown和SMCP四家可以为如意科技输血的融资“利器”均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其中,如意集团、Renown和SMCP相继遭遇业绩估值“双杀”,而Renown和SMCP目前的市值均处于历史低点,SMCP3.67亿欧元的最新市值更是不及如意科技收购价格的三成。

300亿债务压顶!如意科技评级再遭下调 邱亚夫中国版LVMH计划搁浅

图:SMCP门店关闭


利邦尽管去年实现扭亏,但股价却长期低迷,且目前已沦为仙股。而其最新5.9亿港元的市值仅为两年前如意科技22亿港元收购总价的26.82%。

300亿债务压顶!如意科技评级再遭下调 邱亚夫中国版LVMH计划搁浅

图:利邦被收购以来股价走势图

毫不夸张地说,如意科技的时尚版图整体估值面临着全线溃败的境况。这也将意味着,中国版LVMH的帷幕还未等正式拉开,就已经提前进入了谢幕环节。


02再融资能力受限遭遇评级下调

随着盈利能力未见明显改善,如意科技激进并购的后遗症已愈演愈烈——旗下上市公司股价接连受挫、债务风险加剧、股权冻结导致再融资能力受限、诉讼缠身多次成为被执行人等隐患开始暴露。这也引起了评级机构的重点关注。

2020年3月11日,大公国际发布评级报告,将如意科技主体信用等级调整为AA-,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17如意科技MTN001”、“18如意01”及“19如意 科技MTN001”信用等级均调整为AA-, “15如意债”信用等级维持 AA+,同时将如意科技及其上述相关债项移出信用观察名单。

300亿债务压顶!如意科技评级再遭下调 邱亚夫中国版LVMH计划搁浅

图:大公评级报告

大公国际认为,如意科技面临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上升,短期偿债压力很大,且再融资能力受限和债务偿还能力下降等情况。

根据如意集团此前的公告可知,截至2019年9月末,如意科技直接持有如意集团的全部股权已处于质押状态,以及冻结及轮候冻结状态,并存在失去对子公司控制权的风险。

偿债指标方面,截至2019年6月末,如意科技总有息债务为317.75亿元,其中短期有息债务为149.84亿元,占总有息债务的47.16%,而其手头现金不足90亿元,面临着短期偿债压力。

纵横陆家嘴注意到,陷入债务困境的如意科技从去年开始就已频繁遭遇标普、穆迪、大公国际等评级机构下调信用评级。原因则集中在“再融资风险加剧”、“债务兑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资本结构复杂且不可持续”等风险因素上。

在国内外机构纷纷看空如意科技未来之时,如意科技曾于去年10月迎来新任二股东济宁城投,后者以35亿元收购了前任二股东银川金控手中26%的如意科技股权,作为如意科技此前海外并购的重要合作伙伴,银川金控实现良性退出。

济宁城投还为如意科技一笔近20亿元的债券提供了担保,并暂时助如意科技解决了部分债务危机。济宁城投也因此一度被外界认定是解决如意科技债务危机的“白武士”。

然而,好景不长。据《华夏时报》报道,济宁城投于1月7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财产保全,请求冻结如意科技持有的美国莱卡集团境内收购主体济宁高新44.21%的股权(价值13亿元),或查封其相应价值的财产。

据了解,在莱卡集团于去年年初多次传出赴美上市的传言后,如意科技曾于去年六月高调宣布莱卡集团计划在科创板上市。价值26亿美元的莱卡集团若能成功上市,也被外界看做是如意科技的“翻身之作”。

这也意味着,上述诉讼若继续升级,如意科技或将失去手中最后一张“王牌”的实控权。

要知道,SMCP被如意科技收购后不满一年便于2017年10月20日成功登陆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但在上市当日,如意科技与保留少量股权的KKR、SMCP创始人及高管团队却迫不及待的进行减持套现。其中,如意科技录得2.61亿欧元收益。

不过,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王国—LVMH(路威·酩轩集团,MC.PA)的“国王”伯纳德·阿诺特曾说过,“没有不好的品牌,只有不合格的品牌经理。品牌的管理和运营才是奢侈品王国的长久生存之道。”

或许,邱亚夫在打造“中国版LVMH”之初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