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特殊的人生背后,彰显了生命的高尚品格

最近给孩子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经典之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特殊的人生背后,彰显了生命的高尚品格

海伦·凯勒的一生堪称传奇,88年的生命,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但她却凭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心态,努力的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唯一一个受过完整教育的聋盲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幽闭世界里的人,不但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还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其中之一。书中讲述了海伦·凯勒特殊的一生,书中可能找不到华丽的词语,但平实的叙述中却彰显了不屈的灵魂和生命的意义。

残缺的身体,不屈的灵魂

海伦·凯勒19个月大的时候,就因突发急性脑充血而失去了视力和听觉,从此年幼的她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和无声之中,但她没有就此屈服,在莎莉文老师的关爱和教导下,海伦·凯勒非常努力的汲取知识,仅靠触觉学会了五种语言,并成功毕业于哈佛大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特殊的人生背后,彰显了生命的高尚品格

因为海伦·凯勒只能通过手来感知和学习,因此她必须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上课时别人都在记笔记,而她的手却在听讲,备考时她常常学习到深夜,因为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也曾心烦意乱,但她很快就恢复了开朗的心情。

因为她知道,想获得真理就得独自攀登困难之山,既然没有到达顶峰的阳关大道,就得开辟出自己的羊肠小道。即便无数次滑下、摔倒,但只要重新站起就是胜利,只要在努力一点离梦想就更近一点。

海伦·凯勒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她的心是自由的,她用顽强的精神战胜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难,用积极的心态为自己迎来了光明的一生。

相比海伦·凯勒生活的时代,可以生活在条件优渥的今天我们无比庆幸,但这种庆幸也让现代的人们缺乏了海伦·凯勒的坚强精神。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亡,自杀致死的人数,多于战争和凶杀的总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特殊的人生背后,彰显了生命的高尚品格

惊人的数据结果让人震撼,同时也让我们陷入沉思,相比海伦·凯勒的坎坷人生,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但我们却选择了在困难面前退缩和放弃。

马克思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我们不能选择苦难是否来临,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困难时的态度。用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让生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时光荏苒,岁月可歌

海伦·凯勒虽然眼看不见、耳听不到,但她却用心感受着世间一切,享受着生活中的美好点滴。

清晨,她也曾踏着露珠跑出去玩耍,有时会和朋友一起嬉戏,也会独自走出去晒太阳。她去参观世界博览会的新奇,也去欣赏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波澜壮阔。

许多人都感到奇怪,海伦·凯勒即看不到翻滚的浪花,又听不到海浪的拍打,怎么能够欣赏大瀑布的壮阔之美。悦目的美景和悦耳的音乐,对她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海伦·凯勒说:它们就意味着一切。我没办法衡量或定义它们的意义,就像我无法准确估计“爱”和“善良”的意义一样。

海伦·凯勒和梅西夫妇在田园农场饲养家畜,种农作物。养鸡失败他们又养马,她觉得这样的生活既有趣又充实。

秋天果实成熟,她会搬着梯子去摘苹果装满木桶,还会整理庭院,拾取地上的枯树枝,捆成一束束的柴薪,留作冬天取暖。一般人看似微不做到的小事,她却觉得意义非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特殊的人生背后,彰显了生命的高尚品格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要靠心灵去感受。人生也不一定非要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才完美,有时一件小事也可以很有意义。和家人吃一顿温馨的晚餐,或者陪孩子玩一场快乐的游戏,都可以找到生活的甜蜜。

老家有个邻居,他认为生活是用来享受的,所以每天都出去吃喝消遣,家里条件不好也不去上班,只靠妻子仅有的工资过活,后来在孩子十岁的一天,夫妻俩吵了一架后,妻子带着孩子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虽然人们常说享受生活,但是最高的享受只有通过合理的生活,如自我控制才能得到。如果享受生活的目的被过分强调,而达此目的之手段被忽视,那样生活将变成浑噩度日。

也有人认为,生活就要事业有成,就像电影《两只老虎》里的张成功,奋力拼搏、努力追逐,终于拥有了渴望的成功,但是回头望去却发现人生充满了遗憾。

其实,生活的意义在于用心感受,抱有希望的同时也不忘珍惜当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所有时光,都是属于我们的。

生命诚可贵,意义价更高

海伦·凯勒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只要是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而又是她能做的,她都将全力以赴。

为了给残障机构筹募资金,大约有三年的时间,海伦·凯勒跑遍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跑了大概有一百二十三座城市,参加了二百四十九场演讲,大概有二十多万的听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特殊的人生背后,彰显了生命的高尚品格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海伦·凯勒四十岁的时候,全国盲人保障机构建立;发起的募捐活动,也得到了显著的成果;并成立了国内第一座盲人图书馆。与此同时,全国各州的红十字会也成立了附属的盲文传播机构。此外,她还为在一战中罹难士兵的家属,发起了争取福利的请愿活动,并获得了成功。

海伦·凯勒的一生都在为别人奔走,她的博爱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也帮助了数不清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当时局势混乱、外强侵略的动荡年代,正是这种博爱精神唤起了良知,让人们觉醒站起来保家卫国。也正是有了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

然而,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人们却变得自私。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就是根据当时“碰瓷”的社会现象改编。一个老大娘在你面前摔倒,你扶还是不扶?演员通过精湛的演技逗的大家捧腹大笑,但是故事背后却彰显了人性博爱与自私的两面。

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去做英雄,但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也许我们不经意间的一次举手之劳就能挽救一个生命,甚至一个家庭。

之前有则新闻,某商场,一幼儿被异物卡喉,呼吸困难。护士王科霞刚好路过,见孩子父母求助,她忙冲上前,用海姆立刻急救法不停拍打孩子背部,一两分钟后,孩子吐出异物,转危为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特殊的人生背后,彰显了生命的高尚品格

正是这样的举手之劳,才让生命绽放了最耀眼的光芒,也彰显了生命最可贵的价值。也正是这种博爱之举,让世界变成美好的明天。

结语:

人终有一死,在生命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该怎样进行生活,又该为社会做些什么?回首往事,是否会有悔恨,又该怎样看待自己的过去?

海伦·凯勒说: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不止适合孩子看,更适合所有人看,它可以让你找到生活的意义,也能让你懂得生命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