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你在消費者心智階梯的哪一層?

來看看,你在消費者心智階梯的哪一層?


我們的大腦每天都在處理著海量的信息,信息的過量使大腦形成了防禦機制,只要認為某信息無法處理,就會將之拒之腦外。


所以,新信息只有符合目前的認知狀態,才能被大腦接收。否則,就只能被濾掉。


如何才能讓自己想要傳達給消費者的信息,準確快捷的進入消費者的大腦呢?以下,Enjoy:


來看看,你在消費者心智階梯的哪一層?

作者 | 傑克·特勞特、艾·里斯

來源 | 定位戰略(ID:Dingwei_zhanlue)


為了應對產品大爆炸,大腦學會了將產品和品牌分級、分類。最直觀的辦法是想象大腦中有一排排梯子。梯子的每一層都有一個品牌。不同的梯子代表不同的品類。


來看看,你在消費者心智階梯的哪一層?


幾乎每一類產品,在潛在客戶的大腦裡都有一個梯子(如圖所示),領導品牌在最高一層,第2名在第2層,第3名在第3層。不同梯子的層數不一樣,最常見的有3層,最多可能有7層(7法則)。


有些梯子有很多層(7層就算多了)。有些梯子的層次比較少,甚至只有一層。


想要分一杯羹,競爭者有兩個選擇,要麼把上面的品牌踢掉(往往不太可行),要麼把自己的品牌與其他品牌關聯起來。


但是,很多公司都無視競爭對手的地位,而是從營銷和廣告上下手。他們像在真空裡做廣告,要是無功而返,還失望不已。


來看看,你在消費者心智階梯的哪一層?


有一類產品的階梯沒有分層,就是棺材。在美國,棺材市場確實有領導品牌——貝茨維爾(Batesville),但不管它是什麼品牌,人們根本都不想去記。


如果前面的品牌已經站穩腳跟,那麼不用一定的手段和定位策略,就想在大腦的階梯上往上爬,非常非常困難。


如果是推出新的品類,廣告商就必須扛進去一把新梯子。


這也很困難,尤其是沒有既有品類作為參照,做起來就更加困難。除非是和已有的品類相關,否則產品就是再新,差異再大,大腦也裝不下。


如果你推出的產品確實很新的話,最好別說“新產品是什麼”,告訴潛在顧客“它不是什麼”,這樣更管用。


例如,第一輛汽車叫做“沒有馬拉的車”,這個名字讓消費者將汽車和當時的交通工具關聯起來。


像“場外”、“下注”、“無鉛”汽油和“無內胎”輪胎等,都是新產品參照既有產品實現最佳定位的例子。


No.1關聯定位


在今天的市場上,競爭者的定位和自身的定位同等重要。有時,前者甚至更加重要。安飛士是定位時代早期的成功案例。


安飛士作為“關聯”定位的經典案例必將不朽於營銷史。它針對行業老大進行了關聯定位。


來看看,你在消費者心智階梯的哪一層?


在潛在顧客的大腦中,租車業的階梯一般是上面這樣。就算是安飛士和全美租車的常客,大腦中的階梯也沒什麼兩樣。人們租安飛士的車,不是因為安飛士排在最上面,而是因為儘管安飛士沒有排在最上面,但是“為什麼選擇安飛士?因為我們更努力。”


“安飛士租車僅僅排名第二!為什麼選擇我們?因為我們更努力!”


安飛士連續虧損了13年。在它終於承認自己只是租車行業的老二後,安飛士開始盈利。


同時,赫茲因時刻提醒顧客誰是第一而發展良好:“有了赫茲,無須他選。”


第一年,安飛士賺了120萬美元;第二年,260萬美元;第三年,500萬美元。然後,它成功被國際電話和電報公司(ITT)收購。


安飛士之所以能持續盈利,是因為它認識到了赫茲的地位,避免與其發生正面衝突。


為了更好地剖析安飛士成功的原因,讓我們走進潛在顧客的大腦,想象一下里面有一把梯子,上面寫著“租車”二字。


就在這本書出版後不久,聯邦貿易委員會請我們去首都華盛頓。它準備出臺一部法令,禁止沒有參照對象的比較性廣告,想聽聽我們的看法。根據這項法令,廣告詞不能用“我們更努力”,而必須明確“我們比……更努力”。


我們說,安飛士廣告的妙處就在於看到廣告後,觀眾會自然聯想,“是比赫茲更努力”。最好的廣告要給人留出想象空間,要能讓讀者自己說出某個字或某個詞,把意思補充完整。這正是廣告引人入勝之處。


來看看,你在消費者心智階梯的哪一層?


在梯子的每一層上都有一個品牌名。赫茲在最上面,安飛士在第二層,全美租車在第三層。


很多營銷人員都誤讀安飛士的廣告了。他們認為安飛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付出了更多努力。


根本不是。安飛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關聯了赫茲。

霍尼韋爾公司退出計算機領域後,惠普公司後來成了第二大計算機生產商。(但沒人知道,只能怪惠普自己。)


“關聯”定位是經典的定位策略。如果不是第一,公司必須率先搶佔第二的位置。這也並非易事。


但還是可以做到的:安飛士在租車行業,漢堡王在快餐業,霍尼韋爾在計算機領域,都是這麼做的。


No.2“得意忘形”陷阱


更重要的是,成功的定位要有連續性。年復一年,必須堅持下去。


但是,很多公司在一場漂亮的定位戰之後,往往會陷入我們所說的“得意忘形”陷阱。

潛在顧客看到這樣的廣告,自然的反應是:“不,你才不是呢。”


在被ITT收購後不久,安飛士就蠢蠢欲動,不滿足於做行業老二。所以,廣告詞就被改成了:安飛士要做第一!


來看看,你在消費者心智階梯的哪一層?


這是把願望做成了廣告。從心理上來講,錯了。從戰略上來看,也錯了。


除非能發現赫茲有什麼弱點並對之加以利用,否則,安飛士註定當不了行業老大。


此外,因為在潛在顧客大腦裡的租車階梯上,赫茲排在第一層,安飛士排在第二層,之前的廣告不但將二者關聯起來,而且充分利用了人們天生對弱者所具有的同情心。


新的廣告不過是老一套,自吹自擂罷了。


其實,在過去20年裡,安飛士做了很多廣告。“安飛士,魔術師”“你不用在機場裡狂奔”,等等。


但是,如果有人提到安飛士,你會想到什麼呢?


當然是“安飛士只是行業老二嘛”。然而近幾年,安飛士卻一直忽略它在顧客心智中的唯一定位。等哪一天全美租車的營業額超過安飛士,它就會認識到第二的位置有多珍貴,恐怕到那時就為時已晚了。


如今,要想成功,就不能忽視競爭對手的定位,也不能忽視自身的定位。用瓊·迪迪恩(Joan Didion)那句不朽的話來說,就是:球在哪兒,就打哪兒(Play it as it lay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