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区百姓圆了“安居梦”

□大众报业记者 马景阳 刘磊 蒲泫奇 本报通讯员 王克军

新冠肺炎疫情挡住了人们出行的脚步,却阻挡不了他们生活奔小康谋幸福的进程。

2月26日一大早,寂静的高青县常家镇开河村变得热闹起来,伴随着“轰隆隆”一阵巨响,一排旧房屋应声倒下,开河村村民不舍地向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挥手告别。旧村向南9公里外,离县城更近的楼房是他们的新家。

按照淄博市、高青县迁建办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淄博首个黄河滩区迁建村——高青县常家镇开河村旧房拆除工作正式启动。

村民封玉芬做好防护后,特意赶到现场,想再最后看一眼陪伴了自己30多年的土坯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是我们几代人打拼的梦想。”现在梦想成真了,真要拆旧房子了,封玉芬心里却五味杂陈,既爱又恨。

站在封玉芬家旧房高耸的屋台上环视四周,黄河在北,大堤在南,前后受阻的位置将幸福牢牢地挡在了外面。历史上,开河村人从黄河北岸搬到南岸,本想用勤劳双手开垦滩区创造幸福生活,但早些年河水动辄决口漫滩,携泥带沙淹没村庄,每遭一次灾,封玉芬和乡亲们就要把辛苦积攒的血汗钱投在修房子上,村台越垫越高,日子却越过越穷。

“‘水窝子’,穷窝子挪不了,就得世世代代受穷。搬!可是又能往哪里搬?哪有钱搬?”几年前,封玉芬经常发恨,却又无可奈何。

2017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完成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各项任务,基本解决60.62万滩区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高青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涉及17个村1443户5275人,全部以外迁方式进行安置,常家镇开河村便是其中之一。

2017年底,高青县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把脱贫攻坚的火力点对准黄河滩,启动了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封玉芬期盼美好生活的种子复又点燃。到2019年底,一期工程42栋楼房正陆续交房;二期工程13栋楼主体基本完工。

其实,1月24日记者就曾来到这个淄博“最北边的村庄”探访,那时春节的喜庆和刚分到房的喜悦,洋溢在每个村民的脸上。

开河村是淄博市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涉及的村之一,今年春节前首批完成楼房认购,虽然,春节期间因疫情防控需要,部分村民的新房装修有所耽搁,但大多都已收拾利索。高青县常家镇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村民整村搬迁上楼。

“现在真要离开了,心里却还是舍不得。”封玉芬擦了一下眼角后又笑着说,毕竟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一想到要离开,眼角的泪水还是忍不住滑了下来。许多村民有着和她同样的想法,为了保留下这份美好的回忆,他们选择在拆除前和老房子合个影,也算是有个念想。

疫情期间,村民积极响应号召,没有在村内过多停留。看到原来的邻居,也只是远远地点个头、打声招呼。站在即将拆除的旧房前,随着“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响,2020年黄河滩上这一幕特殊的画面成为永恒。尽管看不到表情,但他们眼神中洋溢的笑容却成为最好的幸福印证。

“疫情当前,我们坚持战疫、复垦两手抓两手硬,努力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千方百计加快进度改变滩区百姓世世代代受穷的现状。按照黄河滩区迁建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有序推进村民整村搬迁上楼的同时,集中精力抢抓旧房拆除、生态修复等工作,全力保障滩区迁建项目有序、快速推进。”常家镇党委书记宋震告诉记者。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但对于封玉芬和其他开河村的老百姓而言,喜事远不止乔迁新居这么一件,等旧村全部拆除后,接下来还将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土地流转等模式,将土地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加快实现土地变股权、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助力农民致富奔康。

截至目前,高青县已拆除腾空房屋20余户150余间,整村旧房拆除工作预计3月25日前可完成,不久的将来,这片旧村址将变为一片绿意葱葱的农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