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自售行业的洗牌新局将有何解?


2020,自售行业的洗牌新局将有何解?


在各地企业逐步投入复工复产的背景下,UR资讯近期整理了与多位自售行业相关人士交流的观点。尽管有多位人士表达了对于疫情带来的“非接触”概念的热情,但更多人则仍然担忧,在整体经济条件未见明显好转的前提下,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核心结构也未出现明显的变化,新的概念或许可以趁热出一批货,但作为一个行业整体看,过去两年中的疾患仍继续困扰着诸多企业。


2020,自售行业的洗牌新局将有何解?

同质化的困境


对于自售行业近几年间的变化,中国自售委秘书长周宓在采访中表示,自售行业过去若干年里形成了以快消品为核心的商品和设备结构的模式,近年来在线支付和物联网技术又为这一行业增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尽管市场热点话题的每年都在变换,但社会上成规模生产制造的设备,以及相关的配件配套行业,基本上和之前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一自发形成行业所具备的性质之一,就是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不仅设备商之间不易拉开梯度,运营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细致化、专业化程度也多数乏善可陈。


自售以运营决定成败的行业性质,决定了设备生产企业对于市场的引领作用往往非常有限,制造商经常会跟在运营商“灵机一动”的灵感后面,先出样品,如果运营商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接下来行业内就将迅速产生一批追随者,不断地简单重复和照抄,这进一步降低了生产型企业的创新热情,恶性竞争屡见不鲜。


2020,自售行业的洗牌新局将有何解?


洗牌一定到来,但经不起价格战

从其他行业的历史教训来看,一窝蜂热起来的行业,都必然要经历一番调整。所谓洗牌,最终不过是市场模式成熟稳定之后,留下几家彼此制衡的企业来瓜分行业资源的现象。在竞争尤其恶劣、市场热点不停变换的行业,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抢先打响价格战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


自售行业从2017年以来,也同样经历了残酷的价格洗礼,普通综合机的市场均价从1.5万元断崖式地下降,一贯高价的蛇形货道机也出现了堪比腰斩的报价。这一轮持续性的价格战使得业内隐隐出现了生产订单集中的企业,但对于全行业来说,更多的企业因利润空间不足导致了售后维护等一系列工作遇到困难。


以价换量的策略,在行业井喷时期会使企业赢得一部分主动权,而当行业陷入整体困境时,全市场总体订单量不足,再掀价格战无异于饮鸩止渴。哪怕每年一度的市场小热点,带来的订单总量相比于全社会需求,也称不上有多么可观。


因此,2020年起的行业竞争,很难再有价格战屠夫能够笑到最后,作为一个健康的行业,大多数企业也承受不了在低谷时期的再次血拼。


2020,自售行业的洗牌新局将有何解?

两个关键词

面对接下来几年内的市场态势,UR资讯给出的关键词是“知识产权专利”和“细分行业深耕”。


随着疫情之后各路自售企业各显神通,未来几年内自售设备和运营企业,将有很大机会在疾控、预防、便民、熟食等领域逐步立足。这意味着原本以“饮料+零食”为主打的自售市场,将走出工厂医院学校这些老战场,真正走进更多样化、复杂化的社会当中。


细分领域的竞争,不仅仅要考虑传统的点位价格和比拼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需要产生出一系列真正适应细分场景、适应细分需求的设备,以及产生出一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经营的运营商。过去固定自售机型旧瓶子装新酒的套路,在真正的细分市场上未必行之有效。这也就意味着行业中无论是设备研发生产,还是运营管理手段,都要有不断的创新出现。


伴随着创新而来的,则显然是企业之间知识产权竞争的加剧。


2020,自售行业的洗牌新局将有何解?


众所周知,在国内自售行业市场上,知识产权对于企业获利的保护还非常有限。这里有之前国内知识产权方面相对宽松的环境因素,也有行业本身缺乏真正有技术性突破的技术因素。而目前企业维权成本高,对侵权事件的处置力度不足,少数企业甚至以概念和包装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绝非一个良性市场应有的面貌。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自售企业能够准确定位属于自己的优势细分市场,并逐渐在这一领域形成知识产权壁垒,那么当残酷竞争真正降临的时候,任何价格战和模仿秀,都无法撼动自己手中的一杯羹。


当然前提是,企业要活到曙光降临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