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亟需夯实“根基”

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亟需夯实“根基”

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来了!近日,科技部、发改委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并确定深圳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深圳虽是科创的一面旗帜,但基础科学在全国的地位并不突出。虽然每年深圳的研发投入超过千亿,但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重低于全国水平,更远远低于北京和上海。夯实“根基”显得尤为迫切。

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亟需夯实“根基”

“除了鹏城实验室和国家基因库做得比较好,材料、化学、生物等基础性研究方面都比较薄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汪云兴说,“深圳要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研究必不可少,面向核心技术难题的定向研究也至关重要,除了打造多个科学研究平台的硬件设施,也应加强人才培养、激励基础科研人员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软件建设。”

企业的基础研究不足也是另一短板。汪云兴指出,深圳的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相对较少,很多科技企业都是在生存阶段,不可能考虑基础研究的问题,只有像华为这种大企业,才会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基础研究。深圳可以给予这些企业更多的税收政策优惠,比如对企业投入的基础研究实施零征税等。

高校教育是基础科研的第一大主体,深圳也已引进一批国内外名校。汪云兴指出,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教育还是深圳的短板,深圳存在人才培养和高等院校不足等局面,深圳在建设高校的过程中,应将教育和科研紧密结合,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科研发展的重要需求。甘洁指出,建设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才这个关键因素不能被忽视,培养高精尖的科研人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以海外大学实行的教授终身制为例,除了教学任务,学校会给予大学教授充分的时间开展研究,还可以在校外任职,把技术应用到企业当中,这种制度特别适合学院派的专家,对于深圳的大学改革也有启迪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