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官員退休後為什麼要還鄉?不能留在就任的地方養老嗎?

古代官員退休後也不是強制還鄉,但大部分官員都會選擇回老家,安享晚年。這裡面還是有很多門道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古代官員喜歡回老家。

古代官員退休制度始於周朝,形成於漢朝,發展於唐朝,完善於宋、元、明、清。在民國時期,各種福利和退休工資已經和現在區別不大了。那麼,古人做到幾歲能退休呢?據《禮記.曲禮》中說:“大夫七十而致事。”這裡的致事就是指退休。從漢朝一直元朝,官員一般都在70歲左右退休,古人雖然平均壽命短但退休卻比現代人要晚。直到明清時期,官員在60歲左右可以退休了。有些人身體不好的話,還能提前退休。不過一般人經過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做了官,又怎會輕易退休呢。

古代的官員退休後為什麼要還鄉?不能留在就任的地方養老嗎?

衣錦還鄉,榮歸故里

古代官員屬於人中龍鳳,肚子裡有墨水,腦袋裡有思想。幹了大半輩子,最好的歸宿自然是自己的故鄉。那時交通不便,很多官員任職地方遠離故土。不像現在,每年春節都要可以回家。他們可能只有在退休後才能回去。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這土自然也是家鄉的泥土。而且退休後,皇帝也會賞賜田地供其養老。賞賜哪的田地呢?自然也是故鄉的。而且故鄉還有宗親氏族,榮歸故里,光宗耀祖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地方上,退休官員也是極其受人尊敬的。只要身體好,還能在家鄉發揮點餘熱。當地的官府也會給其幾分面子,一般都會給予顧問的角色(類似於現在的返聘)。還能協助當地父母官管理地方事務。古代大部分人是文盲,這讀書人是寶貝啊。退休後如果留在當地,哪有這麼瀟灑啊,繼任者也會不自在,容易引發各種矛盾。

古代的官員退休後為什麼要還鄉?不能留在就任的地方養老嗎?

灰色收入多,回鄉好揮霍

古代官員俸祿其實不多,靠工資是不可能大富大貴的。當然也有例外,就是宋朝,在宋朝一旦做了官,就表示發財了。所以蘇東坡即使被貶杭州,依舊能夠妻妾相陪還能蓄養歌姬。“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大家都覺得是蘇東坡品味高尚。其實他又不缺酒肉,又有美女相陪,當然想要高雅的生活環境了。

其他朝代,官員俸祿不多,有時還以糧食,肉類代替。很多官員自然也要為自己考慮考慮,搞搞副業什麼的。退休後,這筆灰色收入肯定不能在當地暴露,容易引起民憤,晚節不保,甚至鋃鐺入獄。所以回鄉是最好的選擇,正所謂“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負心可以負女人心也可以負百姓的心,負皇帝的信任。

中國曆來看重房地產,回鄉後把錢財換做田產,世代相傳。所以古代只要誰做了大官,他的家族一定會飛翔騰達,如果家族中陸續出人才,興旺幾百年還是大有可能的。比如嘉興海寧的大氏族陳家,被稱為“一門三閣老,六部五尚書”。明清三百年來,中進士二百餘人,位居宰輔者三人。官尚書,侍郎、巡撫、布政使者十一人。一直到民國依舊是當地的大家族。類似陳家這種靠讀書做官發家致富的,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人誠不欺我。

古代的官員退休後為什麼要還鄉?不能留在就任的地方養老嗎?

還有一點就是做官時,一般不會在當地置業。朝廷提供府邸給官員居住。但只有居住權沒有所有權。退休後,就要把府邸騰空,給繼任者居住。這種情況下自然是迴歸故里更逍遙自在了,想造什麼房子就造什麼房子,想怎麼住就怎麼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