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馬未都偶遇郎窯紅,本想跟攤主討價還價,結果吃了大虧!

最具中國風的瓷器——郎窯紅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近復郎窯為貴,紫垣中丞公開府西江時所造也。仿古暗合,與真無二,其摹成宣,黝水顏色,橘皮棕眼,款字酷肖,極難辨別。予初得描金五爪雙龍酒杯一隻,欣以為舊,後饒州司馬許玢以十杯見貽,與前杯同,詢之乃郎窯也。

——清 劉廷璣《在園雜誌》卷四

紅色與瓷器,

國人都不會陌生,

一個是傳統威嚴,繁榮喜慶的顏色,

一個是中華文明,享譽世界的瑰寶,

當兩大經典相融,

因而鑄就了最濃烈的單色釉

—— 郎窯紅。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郎紅釉創燒自清代康熙官窯,督陶官郎廷極奉御旨仿燒前朝紅寶石色瓷器,歷數百窯失意,郎廷極終捧得一紅色瓷器,色似牛血猩紅,器如美人妍豔。世人驚豔之餘念其功績,便以其姓氏名義加以稱譽,史稱“郎窯紅”。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郎窯紅,是我國名貴銅紅釉中色彩最鮮豔的一種,它色彩絢麗,紅豔鮮明,且具有一種強烈的玻璃光澤。由於釉汁厚,在高溫下產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紅往往於口沿露出白胎,呈現出旋狀白線,俗稱“燈草邊”。

而底部邊緣釉汁流垂凝聚,近於黑紅色。為了流釉不過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側刮出一個二層臺,阻擋流釉淌下來,這是郎窯紅瓷器製作過程中一個獨特的技法,世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稱。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康熙 官窯郎紅釉膽瓶

郎紅釉是中國名貴銅紅釉之一,其釉色瑩澈濃豔,如同附著在陶瓷坯體上的人造寶石。明亮卻不刺目,講究沉穩濃郁,絢麗鮮豔。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其釉水肥腴,寶光鑑人,落落大方,連挑剔的乾隆皇帝亦醉倒於其魂魄,為其賦詩:

暈如雨後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

世上硃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

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

數典宣窯斯最古,誰知皇祜德尤崇。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在乾隆皇帝的倡導下,郎窯紅瓷器越發精奇別緻,尤其是當時的薄釉器 ,以銅為著色劑,在1300℃高溫下燒製,氣氛、溫度要求極嚴,燒製極其困難,民諺“若要窮,燒郎紅”是為鮮明寫照,郎窯紅也因此而昂貴無比。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康熙 郎紅釉加金團龍紋瓶(連座)

值得一提的是,銅是一種很活躍的元素,在不同的燒製氣氛下,銅的呈色是不一樣的。正常的銅紅是在還原氣氛下的呈色,但由於古代窯火、窯溫等控制並不是很精密,常常會出現燒製失敗。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康熙 郎窯綠釉長頸瓶

如果氣氛控制失誤,使窯內呈氧化氣氛,則銅則會呈層次不同的青綠色,郎窯同樣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康熙 郎窯綠釉寬口梅瓶

傳世的郎窯器有所謂的“郎窯綠”或稱“綠郎窯”,又有一種器裡釉為紅色而器外呈淺綠色的稱為“反郎窯”,這些就是當時流傳下來的郎窯紅器的變異類。“郎窯綠”器的特點與郎窯紅器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原則加以鑑定,而“反郎窯”器則多為水盂等小型器,數量極其稀少。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雍正 仿郎窯紅高足杯

據清代宮廷與饒州府(景德鎮原屬饒州府管轄)御窯廠來往的造辦文書記載,“脫口以雪頂為佳,流釉以牛毛絲為妙,釉不過足以雞翅木紋為尊。”故各挑選郎紅貢品的官員將此視為圭臬。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康熙 郎紅釉筆筒

高溫銅紅最早出現在唐代的長沙窯,另在唐長沙窯和宋代均窯中還作紋飾使用過。真正燒成渾然一色的銅紅釉瓷器始於元代的景德鎮窯,釉色為暗紅色。它為後世銅紅釉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康熙 郎紅釉香爐

到明早期的永樂、宣德年間,景德鎮窯才真正燒成通體鮮紅的高溫銅紅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這種燒造技術就失傳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窯中才又成功地燒製出高溫銅紅釉瓷器。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光緒 仿郎紅釉小杯 (一對)

郎窯紅是銅紅釉中較鮮豔的一種,其釉面光潔透亮,有玻璃質感,開紋片並有牛毛紋,釉色深淺不一。色深者紅豔,有“”明如鏡、潤如玉、赤如血“”的特徵,其釉色瑩澈濃豔,彷彿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光彩奪目。色濃者泛黑,色淺者粉紅,色淡者暗褐。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康熙 郎紅釉觀音瓶

清代康熙時,著名督窯官郎廷極在瓷都景德鎮龍珠閣御窯廠用銅紅釉仿照明朝永樂、宣德二代精美紅釉瓷器,燒製出又一新品種,獲得巨大成功,使銅紅釉燒得更加出色。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 郎紅釉荸薺瓶

從此,自明朝中期銅紅釉燒造失傳的技術,在200年後的康熙朝重新獲得了生產,並且各方面都有進一步的發展。後人為紀念其功績,把其窯產品以姓氏名義加以稱譽,史稱“郎窯”。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康熙 郎紅大碟

不同於其他紅釉瓷器,郎紅釉會出現特有的冰裂紋,如碎冰隱於火海之中,紋理之間華彩流轉,這在紅釉瓷中是絕無僅有的,可以說這也是郎紅的獨有特徵之一。郎紅在出窯的時候,就能聽見一陣“叮鈴叮鈴”的開片聲,如風鈴般悅耳。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60倍放大鏡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曾說過,這種開片過程是具有持續性的,郎紅在出窯後的三年內都有著持續開片的可能性。

郎窯紅無疑是康熙紅釉瓷世界裡一顆璀璨的明珠,它開創了康熙紅釉瓷之先河,無論其歷史意義還是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均可獨步古今。

郎窯紅瓷器欣賞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光緒 郎紅三足香爐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康熙 郎紅釉水盂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 雍正 郎紅釉瓜稜梅瓶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末 郎紅蒜頭瓶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郎紅八出花盤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郎紅釉弦紋香爐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雍正 郎紅釉小碗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康熙 郎紅煙壺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清 郎紅釉貫耳方瓶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18世紀 郎紅釉石榴尊

精緻的器皿,滑若綢緞,定是結合了匠人對大自然泥土、礦料的尊敬,經過長時間提煉浸潤,加之手心合一的溫度,才有了天地人和的靈秀。

匠人用烈火將故事存在郎紅裡,釋放一聲一詞,用如此器具品茗,自然稱最佳拍檔,暢懷、舒心、優雅、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