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师团长相当于我军的什么职位?

皇甫毛毛丶


一说到日军,不得不说到二战日本带给中国的灾难。二战侵华时期,日本一共造成了我国直接伤亡人数达到了3500万以上,9000多万人成为难民。直接财产损失300多亿美元,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财产损失加上战争消耗达到了5600亿美元。南京大屠杀也是中国人应该永远记住的,这一段历史中国人应该永远记住的。

说到日军的师团长相当于我军的什么职位的话,那么就要分历史时期来说了。

先说二战时期,先说二战时期日军一个师团有多少,日军的师团其实和我军的一集团军的编制是非常相似的,大概25000人到30000人左右,从规模上来说一个军的人数差不多,日军的师团是日军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日军的师团长一般来说都是中将军衔。

我们从徐州会战的实例来说,徐州会战,日军投入了八个师团,三个旅团,两个支队24万人,而中国派遣了第五战区,当时李宗仁调集了64个师,三个旅一共60万人,日军基本上就是一打三,虽然这次会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但是还是不能抵挡日军南下,日军基本上就是以一敌三,可以看到日军一个师团虽然只有两万多人,但是基本上可以和我军的一个集团军来对抗,甚至是一个战区。那么可想而知日军的一个师团长从这点来说差不多就相当于我军的战区司令了。

但是随着战争的消耗,日军的战斗力也是明显下降,那么到了战争后期,日军也是扩编了很多的甲种,乙种,丙种师团,那么这个时候日军的师团长不管是从军队战斗力还是师团长的实权来说都是大大降低了,所以这个时候基本上就和我军的军长差不多的了。

但是如果是说到现在的话,那么日军的自卫队一共也就是25万人,但是有十个师团,还有很多的旅团,联队等等,那么平摊到每个师团的话也就只有几千人,从军队规模上来说和我军的一个团是差不多的,那么就和我军的团长职位是差不多的,但是日军的师团长从实权来说绝对要比我军的团长大多了。毕竟日本自卫队一共也就只有25万人,只有我军的十分之一。从军衔上来说日军的师团长基本上都是中将,而我军的军长也只是少将。但是毕竟我军的军队编制,军衔等等和日军都是不一样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在世界的军队编制上,日本军队的编制非常特殊,我们熟知的军队编制就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而日本军队的编制却是军-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在看抗战影视剧中,经常有一个疑问:日军的一个师团到底有多少人,战斗力如何,它到底是一个师级作战单位,还是一个团级作战单位,还有它的师团长又是什么级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全面向西方看齐,日本海军向英国海军学习,而日本陆军先后学习法国和德国。因此,在日本陆军中有法军和德军的影子。当然,日军还保留了其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而在军队编制上也很有特色,区别于世界其它国家,其军队编制是军-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在日军编制中,师团是日本军队常用的最高军事单位。

二战时期,日本的一个师团的编制是:辖2个旅团,约有20000-25000人。当时,我们的一个满编师也就1万人左右,而大部分时间都是非满编师,人数可能只有7000人左右,甚至更少!当时,我们的一个军下辖3个师。这样算起来,日本军队的一个师团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军。当时,日军武器装备优良,其战斗力强悍。因此,出现了像台儿庄战役,我们几个集团军围攻日军第5师团和第10师团两个师团,虽然给予了日军重创,但是并没有将其全歼!

当年,看电影《台儿庄战役》的时候,还纳闷那么多我们的军队,竟然还不能将日军的两个师团给全灭。那时候,还误认为日军的一个师团就只是我们的一个师的兵力,谁知道人家的一个师团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军,其战斗力更是强悍,敢和当时我们的一个集团军作战。

在抗战时期,日军的师团长通常是中将军衔。例如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主犯之一的日军第6师团长谷寿夫就是陆军中将。台儿庄战役中第10师团长矶谷廉介,他的军衔也是中将。在日本军队的军衔中,中将已经属于很高的水平。对于师长的军衔,西方各国通常是少将或准将,而我们通常是大校。

二战期间,不得不承认日军的战斗力真的很强悍。在太平洋战争,日军依靠有利的地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这也是美军要使用原子弹结束战争的主要原因。抗战时期,抗日将士浴血奋战,真的是在用血肉之躯与日军战斗,着实不易。以后,再看抗战片,不要再骂娘了,抗日将士不是神兵天将,可以秒杀日军。今天正值建军节,让我们缅怀抗战先烈,向军人致敬!


密探零零发


相比较于我国,日本作为军国主义强国,他们历来有着严格明确的军衔等级划分,一方面与其家庭背景有关,方面也与其接受的教育背景密切相关。

日军职位等级并非简单的根据战绩功勋来评定。

有时候往往起点就决定着终点,就拿抗日战争过程当中的师团长来说,具体的官阶职责大小,也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来考虑。

恰逢当时日军的军衔有一次小的变动,但是好在日军的师团长这一职位,军衔上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算是比大将稍逊一筹的中将,这一点还是毋庸置疑。

根据变动的情况,原有的师团编制已经不再适用,就务必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日军面临的不再是一股势力,面对八路军还有新四军的双面夹击,必须要分战场作战,自此他们也不得不做出必要的战略调整,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师团要求。

根据每一个师团具体情况,分别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甲、乙、丙、丁依次排列开来,等级划分直接决定实力强弱,哪怕是实力还是人数一目了然,当时的实力划分如何呢?

就拿甲级师团来说,一般标配是两个旅级团师,与此同时,也少不了4个步兵连队,实力当然是非同一般,足足能够达到3万人之多,当然这还是纯战斗人员,如果算上其他人,规模要更大。

就拿当时的我军军长来说,师团长与其差距并不大,但这仅仅是在职责上,地位上等同,但是我方军长的实力,显然在人数上有绝对优势。

其次就是日军当中的乙级师团,规模和实力自然要弱于甲级的,但具体有多强的实力,根据其拥有的人数以及部队,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人数仅仅有2万多人,与甲级师团相比,划分就不是那么明确,仅仅就是骑兵团队的组合体,除了战斗人员,剩下的就是非战斗后勤人员。

当时按照我国国军的实力对比,相当于我军的一个师,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师长差不多就是中将级别,在这里大家是不是恍然大悟呢?

别忘了还有丙和乙两个师团。

毕竟是按照层级逐级递减,到了乙级师团这里,就仅仅只有15,000人左右,当然这还是包括了所有的非战斗人员,能够分得的资源优势也更小,品种也比较单一,作战能力显然有待优化,总共有5个连,一个炮兵连,一个工兵连,剩下的三个全是步兵。

虽然日军的师团长相当于中将军衔,但也有大小强弱之分,就拿当时我国国军师长宋希濂来说,他手下部将接近1500人,也同属于中将,但是实力稍逊,与日军丙级师团长相匹配。

最后一个就是丁级师团长,实力规模自然也是师团长中最弱的,并没有优势可言,人数也就一万人左右,仅此而已,毕竟没有人数优势,战力也欠缺。

作为最低配的师团长,当时我军当中也有与之相匹配的师级力量,所以综合考量,最有可能的师团长,就等同于我军的师长,中将级别。但是这仅仅是根据部队人数规模来划分,并不可一概而论之,就拿我们国军而言,由手下统兵数万的师长,也有带领数千部下的名义师长。

战乱年代,各个师的军力变化也相当频繁,人数上的差距并不足以说明实力,还要根据当时的资源配置,指挥部署。

以上说法仅仅是根据某一历史时期进行的推测,说起日军师团长真正的实力,如果要定好一个比较标准,那还是很容易确定的。


大国布衣


日本二战侵华战争中的军队编制很奇特。既有别于西方也不同东方。军队中的校称为佐,更有师团、旅团、联队等这样的编制。从字面上看,还以为是几个师几个旅组成的。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共有17个常设师团。每师团下辖二旅团:四个步兵联队和骑、炮、工、辎四个联队,共八个联队。

从字面看,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与中国当时军队的师旅团营连排相对应。其实不然。

一个日军师团长和中国一个军长多属中将,基本相同。但一个常设师团编制在2.4万~2.8万人,武器精良、装备齐全,实力往往超过当时中国军队的2~3个军。所以多项指标难以对应。

仅举两例:

一,长沙第三次会战,日军的五个半师团对应的是中国的四十个师。

豫中会战,日军的五个师团对应的是中国的十七个军。

二,《亮剑》

中的山崎大队(相当于一个加强营)500多人,对应的是李云龙的主力加强团。

综上所述,日本的一个师团及师团长的军衔与中国的军长相同。但装备、军力可与中国2~3个军打平。

日寇侵华之初只所以连连得手,是因为他为侵略中国已做了好几年的充分准备。但历史的规律,侵略者都不会有好下场,日寇更不例外,最后被迫投降,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晚亭与落霞同晖


日军的师团长相当于我军的什么职位?这个问题要分开来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语境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日本自卫队的师团长什么地位?旅长或团长!

目前,日本自卫队总兵力25万多人,相当于我国兵力的十分之一。如果假定同等兵力战斗力相等的话,日本军事最高首长不高于我们的集团军(设13个)首长,大致相当于一个军区司令员。

目前日本自卫队仍然设有第6师团、第9师团驻扎东北方面(这两个师团,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第2师团(九一八事变的祸首)、第7师团、第5旅团、第11旅团驻扎北部方面;第1师团、第12旅团驻扎东部方面;第3师团(二战后期留在中国的唯一甲种师团,一号作战的绝对主力)、第10师团、第13旅团、第14旅团、第4施设团;第4师团、第8师团、第1混成团驻扎西部方面。

就是说,日军仅仅5万多人,就设立了十多个师团,平均到每个师团头上,也就四五千人。如果发生战事自卫队改编自卫军,迅速招兵充实,扩军十倍,师团长也不过就是一万多人。

我们的解放军13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超过10万军队),下设6个合成旅(重型、中型、轻型各2个)、一个炮兵旅、一个防空旅、一个特战旅、一个陆航旅(或者空中突击旅)、一个工兵旅和一个勤务支援旅,总计12个旅。粗略估算,一个旅兵力大约能达到一万人。

所以,日本自卫队的师团长,相当于解放军的旅长或者团长。

侵华日军的师团长什么地位?相当于集团军司令或者战区司令

淞沪会战中,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而国军总共出动了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第一个月国军主动攻击,日军不断增兵,第二个月日军增兵,双方平分秋色,第三个月国军苦苦支撑,最终彻底崩溃。

如果没有老蒋的瞎指挥,淞沪会战中的精锐国军完全可以做到有序撤退继续在江南地区抵抗,南京也没那么容易丢。所以,如果排除指挥因素,国军80万人,应该可以和日军20万人打成平手。

就是说,日军以一当四,日军一个甲等师团两万多三万人,编制上相当于国军三个师,一个齐装满编的军,战斗力上却足以对抗击溃国军一个集团军甚至一个战区。

后来,国军编制上逐渐规范化,建立了200个师,每个师一万多或者不到一万,师上面设军(3万多),军上面设集团军(十万上下),集团军上面,就是战区了(十个战区,每个战区二三十万人)。

武汉会战时,日军30万人对国军110万人发动攻击,国军的指挥系统中有14个集团军、50个军,而同时期日军的指挥系统是第十一军5个半师团沿长江两岸主攻武汉和第2军4个半师团,总共加起来就是十个师团。这时候,日军的一个师团,确实能打国军一个半的集团军。

所以,抗战初期的侵华日军,师团长相当于国军的集团军司令之上,战区司令长官之下。

抗战后期的师团长相当于什么?相当于军分区司令!

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和新四军共同抵抗了侵华日军中的超过七成,已经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华北为例,日军被压缩在交通线和大中型城市,在广大的农村和山区,完全没有存在感。

曾任华北方面军司令的冈村宁次表示,日本的高级将领,都不愿意到华北任职,因为华北地区每天都有四五个日本兵被打死。日军在华北总共驻军140个大队(相当于营,兵力1000),一个多月就要被打掉一个大队。要知道日军的一个大队,虽然只是相当于营,可战斗力足以与国军的一个师对抗。武汉会战中,日军总共110个大队,就把国军110万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现在,却在莫名其妙的消失。

八路的“积小胜为大胜”“农村包围城市”让日军苦不堪言。那么,日军在华北的驻军有两个军,两个军各有四个师团,算下来日军总共有8个师团。而同时期,我们在华北建立了五六个抗日根据地,如晋察冀、晋绥、冀鲁豫、山东等。每个抗日根据地也叫做军区,下设二级军区,二级军区下设军分区,首长都是叫做司令。如刘伯承元帅担任晋冀豫军区司令,下设太行、太岳、冀南三个二级军区,陈赓是太岳军区司令。

抗战后期,按照战绩来说,日军的师团长相当于我们的军区司令或者二级军区司令。军区司令在抗战初期是师长,二级军区司令抗战初期是旅长或者副旅长。

不管怎么说,侵华日军的师团是相当厉害的, 给我们造成的侵害也是相当可怕的。


历史知事


日军的师团分为甲种、乙种、丙种等等;甲种师团为头等主力,属于王牌部队,如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一般有三万多人;乙种师团为主要编制,一般为两万多人;丙种师团为预备部队,或称架子部队,一般有一万多人。

题主所说的“我军”应该细分为国军”、“共军”。就拿常见的乙种师团来说,至少相当于国军里“中央军”的军,师团长相当于国军的军长,双方一般都是中将军衔。师团下辖的旅团一般有六七千人,相当于中央军里的师,旅团长相当于中央军的师长,双方一般都是少将军衔;旅团下辖的联队有两三千人,相当于中央军里的旅,联队长相当于中央军的旅长,前者是大佐军衔,后者是少将或上校军衔;联队下辖的大队一般有有一千二三百人,相当于中央军里的团,大队长相当于团长,前者一般是中佐军衔,后者一般是上校或中校军衔;大队下辖的中队一般有二百多人,相当于中央军里的加强连,中队长相当于连长前者是少佐军衔,后者是上尉或中尉军衔;中队下辖的小队,一般有五十多人,相当于中央军里的排,小队长相当于排长,前者是军曹军衔,后者是中尉或少尉军衔。

一般地方军阀的杂牌军人数不等,少的有一万左右,多的如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有十万多人。蒋介石嫡系的中央军比较正规,抗战前整编后一般有两三万人。国军还有“路军”“集团军”的编制,路军一般是收编地方军阀和红军而成的,人数比较多,如杨虎城麾下西北军编成的十七路军,蔡廷锴麾下粤军编成的十九路军,中共三大主力红军编成的八路军,八路军就比新四军人数多,八路军抗战片的编制有4.5万人,新四军只有一万多人。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拥有十万多人,这是特殊情况,蒋介石在中原大战击败冯玉祥后,为了善后,给了残余的冯军一个军的编制,按照两三万人的编制发放军费和弹药,宋哲元为了照顾弟兄,也为了保存实力,尽量收拢人马,一个人的饭三四个人吃,所以成了十万多人军,其他军阀也有类似情况。集团军这一编制是在抗战进行了一两年后出现的新编制,是“军”以上的编制,大些的集团军下辖几个军,如汤恩伯的集团军有二十多万人;小的集团军甚至只有一个军再搭配一个师或旅的编制;八路军就改编成了第十八集团军,因为中共想争取三个军的编制,蒋介石不给,一直就拖了下来。

中共的八路军、新四军因为快速发展壮大,而蒋介石又百般掣肘,不给多给编制,所以八路军最大是个集团军的编制,下辖三个师的编制,在师的编制下,增加了教导旅、补充旅的编制,每个师人数在两万人以上。在军的番号下,又设立军区-军分区的编制,军区下辖旅,军分区下辖团。八路军一般分散作战,极少以师的编制集中作战。一一五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晋察冀,一部分在山东。贺龙的一二零师、刘伯承的一二九师相对还集中一些,前者在晋绥、后者在晋冀鲁豫。在扫荡与反扫荡的斗争中,日军针对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几个中共大战略区扫荡时,往往以一两个主力师团搭配伪军作战,贺龙、刘邓、聂荣臻、陈光罗荣桓这些师级干部独当一面,与日军的师团长针锋相对,所以日军的师团长相当于八路军的师长。新四军的情况也类似。


狼皮狗心


不少回答是在乱说!日本师团就是师,师团长就是师长。什么“日本师团相当于军、集团军甚至战区”纯属谬论。

三万人师团的谬论

一个甲种师团有三万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日军在某个战役投入一个师团约三万人,不等于这个师团编制是三万人,而是因为给这个师团加强了若干部队,这叫做“加强师团”,不是正常编制。


解放军也有某场战役给某个军或师加强几个炮兵师和十几个运输团的例子,人数规模会大大超编。难道解放军一个师就有几百门重炮了?或者解放军一个师是四五万人?

日军师团在早期是二旅团四联队制,每个步兵联队在3700-3900人之间,再加上骑兵联队、炮兵联队、工兵联队等等,师团兵力一般在25000人左右(挽马师团编制),其中战斗步兵数量只有一半多一点。无论哪种日军师团,正常编制绝对不可能有三万人。

而且,日军对这种大编制师团的结论是——师团编制两万多人实战效果很不好!要减员!其中,炮兵联队、辎重联队都是3000人上下,人太多,战斗兵比例太低,导致作战效率低下。

抗战中期以后,日军师团人数只有一万多人

1939年,日军师团逐步改为三联队制,取消了旅团一级。同时,野战炮兵联队从2894人减少到1745人,辎重联队更是从3461人减少到了只有370人!师团编制一下从25000人减少到了12800人!这个人数规模,抗战早期或后期的中国军队也都能达到,比如1937年南口战役的汤恩伯第89师,就是一万五千人(与日军相同的两旅四团制)。二战时期的美军和英军,每个师一般都能达到1.5-2万人。1-2万人之间,本来就是一个正常步兵师的合理人数。

所以,1940年后更不可能出现三万人以上的日本师团。此后,中国军队遭遇的日本师团在编制上都是一万人出头,即使遭遇日军加强师团一般也只是增加炮兵、坦克兵,一线步兵不会额外多出几千人。但是,侵华日军在某些战役里会搞xx支队,能够集合十几个大队组成一个临时作战支队,但这跟师团编制无关。

事实上,正常情况下国军在相同级别的编制上超过日军,也不是稀罕事。仅以卢沟桥事变为例,日军攻击宛平城的是中国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相当于营),一共只有700人。

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也是一个营(第37师第219团第3营),但由于加强了迫击炮连等,这个营人数多达1200人!而且拥有120毫米重迫击炮,火力超过进攻的日军。

附日军常设四单位挽马师团编制:

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1个骑兵联队、1个野战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兵联队、1个通信队、1个兵器勤务队、1个卫生队、4个野战病医院。

每个步兵旅团编两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编3个步兵大队、1个步兵炮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每个步兵大队编4个步兵中队。

每个师团:约25000人。

每个步兵旅团:约7800人。

每个步兵联队:3747人。

每个步兵大队:1091人。

每个步兵中队:194人。

每个骑兵联队:452人。

每个野战炮兵联队:2894人。

每个工兵联队:672人。

每个辎重兵联队:3461人。

每个师团卫生队:1101人。

每个通信队:255人。

每个野战病院:240人。

附日军三单位挽马师团编制(1939年后):

师团下辖1个步兵团(下辖3个步兵联队)、1个搜索联队、1个野战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兵联队、1个通信队、1个兵器勤务队、1个卫生队、1-2个野战病医院。

每个步兵联队编3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编4个步兵中队。

每个师团:约12800人。

每个步兵团:约8700人。

每个步兵联队:2909人。

每个搜索联队:319人。

每个野战炮兵联队:1745人。

每个工兵联队:402人。

每个辎重兵联队:370人。

每个师团卫生队:376人。

每个通信队:178人。

每个野战病院:239人。


陶式防务评论


在抗战时期,日军的作战部队常常会有旅团长,是团长,这样的称呼出现,但同时他们又出现大佐少佐这样的叫法。

那他们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军事编制呢?

历史上日军早期完全是模仿德国的军事编制,同样模仿德国的,还有袁世凯建立的清末北洋新军,也采用的是一战前德国陆军的编制。

军队编制

这种编制主要是指有两个百人队组成分队,再由三个分队组成大队,有5个大队组成军团,两个军团组成联合军团,两个联合军团组成执政官军团。其实是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方阵编制。

这里的百人队可以类比为排,分队可以类比为连,大队则已可以类比营,军团则可以类比为团,然后依次类比。

在二战前期,日本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师旅团营连排班的体系不同;别出心裁的采用了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编制。日军一个师团大概有3万人,而一般一个师则大概是两万人。

日军军衔

从军衔上说,日军又分为将官,佐官和尉官,日本的最高军衔为大元帅,只授予日本天皇。所以大将是日本的最高军衔;总的来说,日本的中将和少将,一般都是担任师团或旅团长;师团作为日本战争中的常设单位,由少将担任的都很少,一般都是中将担任,从军衔上来说,师团长高于师长,类似于军的集团军编制,统帅2到3万人。

而师团又可以分为这么几个等级,甲种师团,乙种师团,丙种师团和丁种师团;甲种师团是侵华日军的常设师团,一般有三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一个通讯队。

甲种师团在二战之中享有包括武器弹药人员补充在内的一切后勤优先不集权,是精英的精英,精锐中的精锐;普通士兵想要加入甲种师团,必须在6个月的高强度单兵训练中成为优秀者,非精英不得入甲种师团。

精锐常设战斗单位

甲种师团的作战能力之前可以举一个例证。

在1942年,日军第20师团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登陆,登陆之后日军就在1944年6月,丧失了制海权;占据优势的美军掌握制海权后,将日军20师团,全部包围,用铺天盖地的海空轰炸,把20团包了饺子。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第2师团,收到了直属司令员安达中将全员牺牲报国的命令,开始进行着顽强的反抗,没有一个人投降。

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在此仍有785人存活坚守,面对精锐的美军和数倍于己的力量,竟然坚持了长达一年的时间,不可谓不厉害。

总结

所以综合来看,日军的师团作为常设单位,可以说是战斗力极其强悍的,而且从所统帅的人数上来看,即从日军师团长的军衔上来看,都远高于一般的军队中师长,而是在军长,或者在军长的位置之上。

咱这里说的是日军的甲种师团,如果是后来设的其他师团或者是那些比较水的来看的话,在人数和战斗力上都远逊于甲种师团,所以,不能与之比较。


历史好奇怪


二战以前,日军有17个常设师团,以及数个战车、陆军航空兵等特种师团,其装备和作战能力,即便在全球都是比较先进的,二战初期各交战国军队大都装备5发栓动步枪,日军轻机枪和掷弹筒则落实到分队,相当于其他军队的班。

此外,步兵大队有36挺重机炮6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的火力掩护,特别是81具50毫米89式掷弹筒,也就是轻型迫击炮的大量使用,日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

至于日军的师团长,前期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师团编制内成员有28000余人,其师团最高指挥官为师团长,还是非常牛逼的,一般基准军衔为中将。

抗战全面爆发,经历了数次大会战以后,日军急剧扩大了所侵战占区域,兵力就捉肘见襟了;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残酷的夺岛战役中,日军的常设师团几乎消耗怠尽,于是,就扩充了许多师团。

由于兵源质量下降,甚至湾湾、南韩都有许多人穿上日军的制服参与了二战,日军将师团重新编组,分成了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类型的师团。其中,丁种师团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兵力仅为1.1万人,师团长的军衔大都为少将。

因此,仅从日军师团的兵力配置来看,战前和抗战初期的常设师团的师团长,军衔为中将,麾下约有28000余人,相当其他交战国军队的中将军长。

而后期兵力紧张由混成旅团扩编的丁种师团长,由于兵力少只有1万余人,师团长军衔大都为少将,因此,相当于其他交战国军队的少将师长。

综上,日军的师团长,由于兵力配置的不同,军衔的不同,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中将军长和少将师长。2.4万余人的乙种师团中将师团长,也可视作其他交战国军队的中将军长。

1.5万余人的丙种师团,就比较特别了,由于师团长军衔既有中将又有少将,仅从兵力配置来看,相当于其他交战国军队中将军长和少将师长,两者都靠得上以及相类似。


国平军史


日军师团在抗日战争时期有过2次大的变动,不过在日军部队里,不管师团大小,其师团长一般都是中将军衔。

抗日爆发后,随着八路军、新四军的参战,日军要同时在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作战。为适应新的战场需要,日军改变了原来的常设师团编制,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日军甲级师团,下辖2个旅团步兵4个联队,外加骑兵联队、工兵联队、炮兵联队、辎重联队及非战斗人员,共计28200多人。

这个人员编制略低于国军一个军3万人,而王耀武在担任74军军长时,是中将军衔。日军甲级师团长基本跟这个职位相当。

日军乙种师团,是将甲级师团的骑兵联队,压缩为一个骑兵大队,其他7个联队不变,总计24400个鬼子。

而国军的第五军200师满员编制是25000人,其首任师长杜聿明当时是中将军衔,所以日军乙种师团长和国军轻机械化师长职位相当。

日军丙种师团,下辖3个步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计15500人。

这个兵员数量略高于国军荣誉第一师的13500人,但考虑到第一师的首任师长宋希濂当时是中将军衔,所以日军丙种师团长跟这个职位是匹配的。

日军丁种师团,下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一个大队或一个中队,加上师团非工作人员共计11000人。

这个数字和方先觉的预备十师基本一致,而方先觉是少将师长,所以日军丁种师团长在国军这里,只能是少将军衔。

到了1944年,由于日军作战各方面消耗较大,加上三三制的八路军、新四军逐渐成了抗日的主力军,所以日军也将师团分为三三制的甲、乙、丙三类师团。

这个阶段日军甲种师团分为两类:一种是常设师团,兵员大概21000人;一种是特设师团和三三制师团,人员18000名。

乙种师团也是三三制师团,不过它比甲种三三制师团少了能得瑟的骑兵联队和炮兵联队,满员编制是14000人。

这三个数字虽然相差较大,但都介于国军200师和荣誉第一师之间,而200师和荣誉第一师的师长都是中将军衔,所以这个阶段日军甲、已种师团长跟这个职位是相匹配的。

日军丙种师团是两旅团制,兵员大概11000人,这相当于抗战初期的丁种师团,所以在国军这边只能算少将军衔。

1945年,日军师团虽然做了微调,但基本变化不大,对整个战局也没啥影响。

不过虽然两军长官军衔差不多,但所掌握的战争资源就相差太远了,就对应的战斗力而言,4个200师才能抵得上战争初期的一个日军乙种师团,其他对应的级别也基本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