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医疗污水“面对面”,他们“监控”汨罗水安全

与医疗污水“面对面”,他们“监控”汨罗水安全

汨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人员在汨罗市人民医院废水排放口采样

与医疗污水“面对面”,他们“监控”汨罗水安全

汨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人员在实验室检测数据

定点医疗单位、医学隔离观察点、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水源地……疫情防控期间,汨罗有一群特殊的工作人员——他们定期出现在这些危险系数颇高的点位,与医疗污水“面对面”,确保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饮用水清洁安全。在他们的努力下,截至目前,汨罗未发生一起医疗污水感染事件。

“医院用含氯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针对医疗污水,我们如果未检出余氯,就说明消毒不到位,如果检测超标,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李朝辉是汨罗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自正月初五收到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后,他便带上监测人员赶往汨罗市人民医院、红花卫生院等医院进行采样,对全市水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守护汨罗环境安全底线。

“从医疗单位到隔离观察点,从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到饮用水水源地,我们每隔3天就要重新进行一次全面采样。”李朝辉介绍,医疗废水的事故排放,会给周边生态环境点带来污染风险,如造成饮用水源的污染或农田污灌,继而引发新的污染源。环境监测采样工作,正是要守护好环境安全的这条底线。

绝大多数病原体通常都可在下水道传播,并存在通过气溶胶在一定空间内传播的可能。李朝辉和同事们的采样工作深入防疫一线,也存在着不小的感染风险。但他们穿好防护服,提上采样设备,头也不回,“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一天之内,监测站需要采集12个点位,因点位之间距离远、数量多,采样人手根本不够。于是,站内两名女同志邓婷婷和马湾也主动请缨,白天去现场参与采样工作,晚上在实验室对样品进行分析检测。

一边是样品数量多、检测时间长、人员少、时间紧迫,一边是检测数据必须执行多种质控措施并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性。面对双重考验,她们连夜加班,不急不躁,有效保证了监测数据快速、准确、可靠,成为全市抗击疫情大军中的一抹亮色。

据悉,为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生态环境监测站13名工作人员对汨罗市两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手工监测,监测指标为32项,同时增加了余氯和生物毒性两项特征指标。截至3月12日,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各项指标均无异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