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住在婆婆家,有感而發!

因為疫情,出不去了,馬上元宵節了,還在婆婆家住著。這是第一次我們兩夫妻一起和公公婆婆住這麼久,還是自己看孩子我今天我講一下我的親身經歷。我是一個來自江蘇的山東媳婦,跟隨老公定居在山東,老公的家鄉。結婚以來婆婆來我們家裡的次數還不如我遠在江蘇的爸媽來的次數多。懷孕以來呢,我跟老公差不多每兩週回一趟公婆家,婆婆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想做飯就叫外賣。”然後偶爾會給我一些錢(1000~5000不等)。但我是很少吃外賣的,再就是孕婦也是儘量家裡吃,安全衛生一些。五個月的時候,婆婆給我找好了月嫂,然後說的很直接不會去照看月子。當時感覺很委屈,完全沒有商量的被通知更是氣憤,遠在江蘇的媽媽聽了後說:“月子裡,媽媽去,別擔心。”為此,我哭了,應該說是爆發了,懷孕以來所有“委屈與憤怒”徹底爆發了。老公為此跟我聊了一些他家的事情,我婆婆在家裡基本上是不做飯的,也一直是被照顧的一個對象,老公自小吃的飯基本上都是公公或是他的姥姥做的,那天我和老公聊了很久,也謝謝老公對我的開導。聊過之後我也進行了自我反思:①這個社會上太多的婆婆必須照顧媳婦的說法,伺候月子的說法,但轉念想想,為什麼這是婆婆必須的職責或是媽媽的職責呢,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便是自己的兒女也不能強迫自己的父母去做什麼。她們生下了自己的孩子,撫養長大,她們老了、累了不再想再跟孩子的生活有太多的交集,想過過自己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可以理解或是支持的呢。②在我婆婆這裡,她是個不善於表達的人,也是個固執的人,她很瞭解自己的性格所以在婆媳關係中,她有意的保持一個比較安全的距離,她對媳婦表達愛的方式是給予生活上一些補貼,雖然她不會做飯,沒有炒菜給我吃過,但她會問我想吃什麼帶我去吃;雖然她不會表達,但也會在我們每次見面時候問候一下我的身體,問我一下家裡缺不缺什麼。。。這是她表達愛的方式。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樣的,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我沒有理由要求我的婆婆按照我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按照我能接受的方式去表達愛。婆媳關係,是兩個人相互理解的同時也要保持一個比較安全的距離。現在來看我婆婆做的很好。我對她也不應該有先前那些抱怨的說辭。今天想說的就這些,在這裡我祝願所有的家庭都能有一個和諧的婆媳關係,有個和諧的環境,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生活。最後願疫情早日結束,恢復到正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