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個志願有多難?

高考報個志願有多難?

昨天開始正式填報高考志願了,學校組織開會,高校組織諮詢,家長和孩子開始糾結。也有些相識的人開始問我相關事項。

填報志願有多難?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說說有多簡單吧。

由於遼寧是知分報志願,平行志願,所以報志願的偶爾性大大減小。可以說非常大的可能就是報哪去哪。

對於多數學校來說,近年錄取位次很穩定,根據一分一段表,基本上報考的學生分數差別不大。高校想突然一年就招到好學生不太可能,學生想賭一把低分進入好學校也不太可能。這就決定了報考的簡單性。

如果你特別重視學校名氣,尤其是可以上985、211(現在還看看雙一流)的。那麼查一下你考了多少分?在一分一段表中這個分數對應的位次是多少?近幾年有幾所學校錄取的是這個位次的學生?這樣一對,你能選擇的學校可能就非常少。再加上對地域、學校類型的要求,可能只有一所最心儀的學校入選。

比如去年我家孩子,他的分數去山東大學或者四川大學都不把握,而且鐵定不夠他想學的數學專業,那麼如果就是特別想去這所學校,就可以衝一下,但是如果非常想學數學專業,那就必須放棄。

當然了,我們想學喜歡的專業,但也有心儀的學校,為了這個,可以權衡取捨,比如大連理工大學,百分之百能錄取,進入數學專業也有希望,其它幾個備選專業也能接受,基本上不可能被調劑,那就報了。

退一步,根據分數和位次,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基本上沒問題,而自己的分數也是夠的,那報了基本上就十拿九穩了。再找個說得過去的非985,保一保,那其它的志願就都是打醬油的了。

這樣看來,報志願就是這麼簡單,一查,一比,一選,一填,搞定。

難就難在那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身上。

平時學習中就有很多這樣的學生,你問他想考哪個大學?想學什麼專業?他都不知道。他的想法就是等考完出了分,看夠哪些學校再說。

可是出了分以後,會發現很多學校都可以報。一所學校錄取分數雖然較低,但不同專業錄取分差很大。你的分數在考慮這個分差內,就可以報很多所學校。這個時候,你說去哪都行,學啥都行,又不肯隨便報一個。那怎麼辦?覺得這個學校名氣大,城市好,很想去,但是自己想去的好專業進不去。再加上平行志願,又不想被調劑到某些專業。如果不服從調劑,分數又不能保證進入自己報的專業,萬一退檔就進入徵集志願了,好的學校和專業都人滿為患,怎麼可能進入徵集志願,一二三本又合併了,那可能就天上地下了,本來能進雙一流,就應該不服從調劑,結果去了個普通高校,相信沒人敢賭。那只有糾結了。

我們常常說理想教育,這個理想不一定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一定是“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說實話我們當年好多人都受這個影響很大)。但是你至少要有一個嚮往的地方,某城、某行、某人。所以職業生涯規劃,真的是家長和學校應該早做的事兒。新高考改革,這事兒就更得提早,應該在上高中之前,最好是從小開始。

兒子上高中的時候,期末學校會邀請家長來學校介紹自己的職業,兒子因為競賽培訓,幾乎沒能參與,很遺憾。有一次看一個美國電影,他們小學每年都會邀請學生家長來學校介紹自己的職業。這樣做,真的很有意義。

我們的孩子,只知道語數外物化生政史地,而後就是喜歡或者不喜歡相關專業,再細分就一無所知了。我喜歡數學,討厭化學,數學學的也不錯,好了,報數學專業,以後做什麼?學了本科再說。這樣的還好辦。我哪科都一般般,也不想深造,本科畢業找個工作就行,能考哪?學什麼?畢業做什麼?好不好就業,待遇如何?全都一無所知,選熱門?過幾年還熱嗎?選新興?過幾年會不會沒興起來?難難難。

所以希望所有的孩子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學什麼,想去哪。然後能夠心想事成。希望所有家長能夠了解孩子,也瞭解這個社會,幫助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學校和專業。這個時代,尊重孩子的意願吧,只要是他想做的,做什麼都會有出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