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公司通知待岗按最低薪资的70%发放是否合理?

洪东波


这个问题现有的法律以及疫情期间出台的最新政策有明确规定,从法理角度是否合理要具体说,答案区有些小伙伴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一、哪种情况下,公司可以给你提供最低工资的70%


因疫情影响,企业停工停产超过一个支付周期(30天),如果在此期间公司安排了工作,应当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假如没有提供劳动,企业应当给员工发放生活费,这个标准各地方(省、直辖市为单位)不一致,有的是不低于最低工资的70%,比如北京;有的是80%,如广东。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2420元,其实是很少的一部分钱。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二、如果停工停产在一个周期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照常支付工资

三、在什么条件下公司才可以安排员工待岗?

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认定待岗合法性的案例,主要是基于客观原因导致确实没有工作内容安排给员工,结合疫情发生以来,政府出台的各种援企稳岗的政策来看,是大概率支持企业的做法的,疫情是有目共睹的客观原因。

四、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不少人很焦虑,面对房贷、车贷等经济压力,工资不能正常支付是致命的打击,很多家庭的现金流是很紧的,当月工资发下来,没几天基本被各种支付洗劫一空。从企业的角度,也很艰难,尤其是线下业务为主的如餐饮、酒店、旅游、教育培训等行业,能维持三个月的现金流已经很好了,半年以上的凤毛麟角,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续命,活下来才是第一位的。而员工工资是这个时期最大的开销,解决生存问题最简单最快的就是降低工资支付。在这起黑天鹅事件当中没有一个主体是幸存者,如果你对这家企业还算比较满意,还是建议和企业一起攻克难关,疫情终将过去,而你的价值在这个时候更容易体现。

五、是否可以因为这个问题去仲裁?

不建议,除非公司严重违反劳动法,严重侵犯你的合法权益。这个时期,有关部门会考虑疫情这个最大的客观现实,从稳定就业、帮扶企业的角度协商你和企业的纠纷,你的诉求不一定能得到支持。劳动关系以协商为主,法律是最后一道防线。

建议你与企业协商,如果确实家里有困难,我相信公司会立理解的。

六、关于在此期间想换工作的建议

不要裸辞,情期间总体上就业机会同比是下降的,今年的这个时候不比往年的金三银四。招聘的周期和找工作的周期都会拉长,所以骑驴找马更妥当。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疫情结束后,遭受打击的行业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所以现在你需要的是蓄势待发,卯足劲,等春暖花开。


全哥说职场


合理,虽然我和你一样,公司也是发邮件这么通知的。我们这边政府有文件,是按照最低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发放的。就算它是不合理的,处在现阶段,我们又能怎么办?裸辞吗?车贷房贷怎么弄。现在也不是找工作的好时机。我算是认命了。接受是唯一的选择。在疫情过后,重新找工作。


时光静好我们不散


疫情期间,待岗按最低薪资的70%发放,合不合理由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合法是第1位的,合理是第2位的。

据人社部2月7日发文〔2020〕8号和当地政府具体规定,待岗按最低工资的70%发放,不一定合法。

人社部的通知精神,明确了3点:

  1. 待岗天数,可以用未休完的假期来冲抵。比如年休假,比如应休未休累计的加班,都可以来冲抵劳动者的待岗天数,这个冲抵假期是有薪水的。

  2. 用完假期以后,待岗时间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一般是一个月),那么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标准正常发放工资。

  3. 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一般一个月),要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支付生活费,生活费=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比例。比如浙江省这个比例就是不低于80%,杭州最低工资标准是2010元,那么杭州就不得低于2010×80%=1608元,最少就是1608元。

[举个例子]

杭州某员工有未休假期总共13天,假如待岗总时长是53天,计算过程如下:

  • 13天,按照劳动合同工资标准和折算标准(加班按规定怎么折?),照常发工资

  • 30天,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照常发放

  • 10天,按照当地的生活费发放标准发放,假如按照80%发放,那么为10÷21.75×2010×80%=739.31元

从上面注释和举例可以看出,不能所有时长一律按照70%发放,要分成三个阶段,按不同的标准发放,才是合法的。

在生活费发放比例合规的情况下,到底占最低工资多少比例,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如果前两个阶段都是合法的,只是到了第3个阶段,只是发放生活费这个阶段,生活费到底发70%、还是80%、还是90%、还是100%、还是比最低工资标准高,首先是总的比例不能低于当地政府的规定,然后在不低于这个标准的基础上,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来确定,企业是有自主权的。

  1. 对于实力比较强的,完全可以按照原来的标准发放,原来6000就是6000。

  2. 对于实力一般的企业,在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之上即可。比如山东是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70%,陕西是不低于75%。

  3. 对于经济困难的企业,如果想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可以就特殊情况向政府申请,获得政府允许以后,按对应的标准支付,并可以寻求政府给予援助。

以上,供参考。

动动手指【关注】我,企业管理咨询顾问,劳动纠纷处理专家,每日分享职场洞见,戮力职场进阶插上翅膀。越分享,越成长!喜欢就点赞,爱就转发!真心感谢你的莫大鼓励!

大凡田e洞察


雷哥认为,按照国家的法规,疫情期间,公司通知你待岗,并按照最低薪资的70%发放薪酬,是有问题的。


在疫情开始初期,人社部印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明电[2020]5号),就对相关的劳动关系问题进行了明确:


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办法执行。


如文件所述,如果企业停产停工,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应该全额发放工资。只有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停产停工,才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停产停工的员工发放薪资。


回头来看你的情况,公司通知你待岗,实际上就是停产停工,而这个时候,按照文件要求,你待岗的第一个月,公司应该按正常标准支付你工资,后续的待岗期才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


而你的情况却是,一待岗之后,就只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70%发放,这个薪资已经下调了两个档次,确实不合理。


说实话,疫情之下,无论是企业主还是员工,其实都挺难的,企业主要为公司的生存绞尽脑汁,而员工也要为自己的生计思考出路。如果大家都应该多互相理解一点。


其实,合理的解决办法,是大家各退一步,企业主可以适当减低停工停产期间发放的薪资,但是承诺一旦企业的经营恢复,会在后期补足亏欠部分;而员工也要理解企业主的难处,合理表达诉求,并主动为企业的复工复产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虽然疫情在国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缓解,但离完全消除毕竟有有一段时间,大家再挺一挺,熬一熬,一定可以度过难关。


雷哥还是那句话:冬天都快结束了,春天还会远吗?一起加油吧!


我是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问答达人、问答青云计划获奖者【雪天惊雷】。如果我的观点对您有启发、有帮助,劳烦您点赞并关注我,雷哥将把职场干货与您分享到底,谢谢!


雪天惊雷


从法理上来说,公司的这种做法是不合理,而且还是违法的。

为了更好的帮助题主理解这个问题,我将分别予以解释分析。

1、如果疫情防控期,员工待岗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应该全额支付。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非劳动者原因造成企业停工、停产的,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企业应当按照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题主完全可以要求企业为自己正常支付工资待遇,而不是支付最低薪酬的70%!

所以公司应该支付给题主的不是工资的70%,而应该是100%的支付给题主。

2、如果疫情防控期,员工待岗超过了一个工资支付周期,那么在第二个工资支付周期时,应该按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80%支付。

根据1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员工工资照常支付, 详细内容如下!

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停工停产的,未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最长三十日)的,应当按照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据职工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没有安排职工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职工生活费,生活费发放至企业复工、复产或者解除、终止劳动关系。

如果题主是这种情况,那么公司也应该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生活费,而不应该是70%。

在疫情防控时期,公司能够给题主按最低工资支付70%,也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给员工支付工资,所以彼此之间最好还是相互体谅一下对方的难处,或许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不过通过这件事情作为职场人,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教育。

1、我们应该有一份自己的稳定副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我们每个职场人都应该有一份忧患意识。只有提前为自己谋划好副业的发展,积极扩大自己的收入渠道,才可能在风险来临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从容自如的面对。

如果我们拥有一份稳定的副业收入,不仅可以让我们应对那些临时的风险困难,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很好的度过职场35危机。

所以一个成熟而理性的职场人,他们都懂得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提前做好谋划。因此现在很多的职场人,都会去做一份属于自己的副业。

2、做好自我开源节流的工作。

勤俭节约原本是我们民族最优良的传统,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他们都已经丧失了这种传统思想。

月光族、剁手党、啃老族……!这些人一旦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刻,很容易陷入到困境之中。由于他们根本没有自我开源节流的思想,往往是今天用了明天的收入,追求一种及时享乐的思想。

所以必要的开源节流,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对生活工作危机的有效手段与方法。尤其是面对现代人,很多房贷车贷网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其应对风险的能力是非常之低的。

如果没有养成勤俭节约,开源节流的生活习惯,那么他们在面对这种疫情危机的类似情况,很容易把自己陷入到生活的绝境之中。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不能够只满足于自己眼前的这份工作收入,还应该从事一份自己的副业,扩大自己的收入渠道,并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才能够让我们成功的度过生活工作中的危机时刻。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若有兴趣,可以关注【视职场】,将会带给你更多的职场知识,帮助你解决职场困惑。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与观点!

【视职场】青云计划获奖者,优质职场创作者,一个有着20年职场生涯的老司机,专注分享职场知识,解决职场困惑,建构职场关系。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视职场


没办法的事!我是选择接受!

1)我坐标天津

以前平均税后不加班5000~6000元

疫情后,按基本工资4060元,要扣的五险一金1700元,余额:2360元

固定开支:

房贷2700元,给父母生活费900元

本月:-1240元

2)换成天津的普通工人:

基本工资2050给70%=1435元

要是都有房贷,生活费,估计都是“负数”!

我们祈祷🙏疫情赶紧结束!

要不真的吃饭成问题!


灰色地带的蝴蝶


疫情期间,公司通知按最低薪资的70%发放待岗职工工资是否合理,这个问题可以从疫情期间地方的工资发放政策和现实层面两方面进行评判。

一、地方出台的工资发放政策

疫情期间,各地出台了相应的临时工资发放标准,比如北京规定,在此期间,对于待岗职工,企业要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70%发放基本生活费用,而广东则要求企业没有安排职工工作的,要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的80%发放生活基本费用。

所以,从政策方面来讲这样是否合理要看题主具体是在哪里,当地的政策是怎样。

二、现实层面

员工工作产生价值,最后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企业再拿出一部分用于员工的工资发放,而另一部分用于企业的正常运转,这是一家企业健康运转的完整闭环。

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短期可能还好,但如果时间过长,就算很强大的企业也会面临被拖垮的局面,像目前这种状况在服务业尤其明显,企业长时间处于整体停工状态,收益来源被切断,然而资金的消耗却很巨大,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被拖垮倒闭的现象。

在这场战“疫”里,深受影响的不止是个人,更是一批批企业,当提供给我们工作机会的公司真正面临困境时,将全部的压力和责任都推脱给企业和老板未免也太过沉重,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此刻,更需要全员和公司共进退。

所以,如果公司在真正面临困境时,依然能给到最低工资标准的70%于待岗人员,算是良心企业了。

可能有人会说:“我怎么知道公司现在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紧张啊?”

我觉得可以结合以下两方面进行大致判断:

1.公司性质类型是怎样?疫情对公司业务影响大不大?比如服务行业深受疫情影响,然而互联网行业受其影响较小;

2.公司以往在员工福利和工资奖金方面的表现,如果公司以往在这些方面做得都很好,而在疫情期间发出这样的通知,相信正面临困境的可能性较大。

三、待岗期间可以做的事

面对事实,身体力行做点实事才是最有效的,比如是否可以通过家庭办公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

是否可以抓住时间提升专业技能,拓展本领,以便在复工后快速进入职业成长阶段?

是否可以通过网络开拓一项副业补足生活费用的差距,同时让自己有更多可能性?

相信你的行动力会带来不小的收获。

以上。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焱公子


准确地说,疫情当下,待岗期间,公司可以和员工可以协商薪酬。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公司在第一个月工资周期内,应该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薪资发放,超过一个月之后,按照最低薪资的一定百分比(有的地区是70%)发放的,比如北京就是按照70%发放的。所以,疫情当前,与企业共渡难关,这样的发放方式还是很合理的。

一、疫情之下,中小企业困境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很多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营性困难,很多企业只好延迟复工。2月10日以后,企业也陆续复工,但是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也因为疫情没有复工,所以基本没有收入。而企业的房租、人力等成本仍然需要正常支出,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资金流比较受限,疫情之下,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能够让企业保命,企业一方面找房东申请减免房租,另一方面减少员工支出。很多企业要么让员工停薪休假,要么给一部分生活费(比如2000元),也有企业薪资正常发放,但是必须在家办公和学习。但究竟发放多少比较合理呢?

二、疫情期间,公司发放多少薪资比较合理

1.对企业保障
疫情当前,国家针对企业遇到经营困难,给出了一些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其中第五条内容如下:
支持困难企业协商工资待遇。对受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鼓励企业通过协商民主程序与职工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对暂无工资支付能力的,要引导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延期支付,帮助企业减轻资金周转压力。
通过上面规定,可以看出企业可以通过和员工协商的方式调整薪酬,也可以对员工的薪资延期支付,等疫情过后再付,与企业一同渡过难关。
2.对员工的保障
上一条规定了企业的保障,那么对于员工来说,如果企业和员工协商后,员工不同意企业提供的薪资发放方式,可以参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的第四条,具体内容如下:
支持协商未返岗期间的工资待遇。在受疫情影响的延迟复工或未返岗期间,对用完各类休假仍不能提供正常劳动或其他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指导企业参照国家关于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相关规定与职工协商,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按有关规定发放生活费。
从上述规定中,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信息:
1)如果时间较短,比如1~7天,能用年假抵销的,尽量用年假抵销;
2)如果时间较长,比如1个月之内,那么企业必须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正常来说一个月)支付标准支付工资。(注意:是合同规定的标准工资,不一定是平时发放的月薪)
3)如果时间很长,超过一个月,那么企业要发放生活费,具体生活费是参照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每个地方略有不同。比如广东、江苏是最低标准工资的80%,北京略少,是最低标准工资的70%。
截止目前(2月26日),全国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已经控制在三位数以内,非湖北地区已经在个位数增长,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但是企业要得到全面复工复产,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企业处于危机的时刻,如果待岗期间,具体薪资发放多少,尽量和企业协商,协商不成再按照相关规定发放。如果有企业按最低薪资的70%发放,个人认为应该是非常合理的。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庄子说职场 ,专注职场&个人成长。【随手点个赞,留下你的评论,我一定会努力回答的更好】

庄子说职场


你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要告诉你,这个我觉得是合理的,大家一起共渡难关吧!

春节期间放假的话,国家是规定了这是必须付全额工资的,如果春节期间放假,你有加班的话,是必须按照规定要支付3倍的工资给你的。

因为这次突发疫情,国家把假期延到了2月9号,也就是说春节放假的这一段时间的话,按照国家规定是必须付全额工资给你。你如果要加班的话,也是一样企业要付加班费给你。从10号以后开始,你如果有上班的话,那是必须要付全额工资给你的,如果没有上班,也就是没有提供相应的劳动,这样的话,企业是可以不支付整月的劳动报酬的。

每个地方可能有差异,具体请参考以下官方的规定:

根据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及本市人社局《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支持保障措施的通知》:用人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一般都是一个月,但不一定是自然月),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停工停产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如果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上海最低工资标准。

比如《上海企业工资支付办法》规定,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当按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企业可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双方新的约定支付工资,但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上海生活费的发放标准是不得低于上海最低工资。


以上,谢谢你的这个问题!


笑傲浆糊阿辉罗


合理。


疫情就像一场大考,考验个体、考验社会、也考验国家。一家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运营成本包括贷款、房租、广告、人力、仓储物流、税费等等,这其中最贵的是人力资源。疫情期间,公司全面停工,收入骤减,但薪资照发,所以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

作为一名员工,理解公司不得已做出的降薪决定,就像理解国家不让你出门、唱歌、逛街一样 ,都是为了生存和将来。尽管很多大公司、大老板纷纷公开承诺不裁员、不降薪,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不是每个公司、每名老板都有雄厚实力和家底。所以,不妨理解下老板的难处。



当然,公司面临生存危机,不得不考虑降薪时,也要讲究方式和方法。人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明确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所以,降薪之前,公司应与大多数职工沟通交流,取得理解和支持。

另外,疫情期间,如果员工采取网上办公的方式进行劳务活动,原则上来讲,公司是不应降薪;但公司薪酬由工资+绩效构成的,公司可根据绩效考核方案,结合在家办公效率、效果等情况,核算降低绩效,这也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如果您对公司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议理解公司的难处,扎紧自己的腰带,与单位风雨同舟,期待将来更好的发展;如果您对公司做法不理解、不认可,可以积极与单位良性沟通,表达降薪的痛苦,必要时可以等疫情结束后向劳动监察进行举报或者向劳动仲裁申请仲裁。


以上是我的见解,我是职场小韩,欢迎您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