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曹全碑,只需要这四步

初学者总喜欢把临摹与创作分开,把整部作品分成一块一块,其实带着创作思维去临习,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全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第一步:整体风格解析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的隶法与其他汉碑相比,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大多以圆笔的方式运笔。每个字都突出一个主笔。以横画为主笔,写的肥而特长,蚕头雁尾极为清晰如“里、上、六、直、奚、谷”等等。以捺为主笔的捺画长长地抛出,呼应波画,取得平衡之势。如“延、之、史、人”等。横、撇、捺笔划姿态各异,或如小溪潺缓,或轻轻下按,然后顺势挑出,缓逸流畅,得翩翩欲下之势。

2、字法结构上紧下松,中宫收紧。如“戊、夫、共、光、命”等。字距宽,行间疏。

3、结字的大小井然有序,结体扁平舒展。用笔流畅,左右舒展,收放自如,意态醇美,表现出飘逸的独特个性。如“不、德、父、令、史、张”等。

☞ 第二步:基本笔画演示

进行经典碑帖笔法临析编写首先需要对《曹全碑》笔划分析归类。点、横、竖、撇、捺、勾、挑、折每个种类的笔划又要进行细分。各笔划的起笔、运笔、收笔每一笔画都要有明确的交代。

☞ 第三步:结体取势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 第四步:结体方式与章法布局

《曹全碑》形体多呈扁形,少数有方或长方形。由于形扁,其势必呈横向,故而有稳的感觉。扁、横的形体主要由字的主横画拉长或撇捺开展造成的。与《礼器碑》相比,《曹全碑》的结构显得更调匀。因为《曹全碑》的扁平及其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处理得更加自然合理的缘故。也正因此,《曹全碑》比《礼器碑》、《张景碑》等显得更加素静雅致,格调上高出一筹。其字形扁平,造成左右舒展,舒展的结构加之以圆笔的收敛,于是出现典雅的品格。

写好曹全碑,只需要这四步


于是,我们学习《曹全碑》,除了从基本的用笔及结字入手外,更应从品位上去把握它,反过来说,只有对《曹全碑》有高层次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或解剖其基本技法,从而进入“形神兼备”的学书状态。

虚线

初学者总是喜欢自学,自己去摸索,却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以及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一直自学书法,没有老师指点,不得其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