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李清照最欢快的一首词,写尽少年时代的欢愉与乐趣

对于李清照,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以前读易安词,总觉得凄凉无比,字字句句中都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可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来看,这也就不甚奇怪了。但年轻时的李清照,也是个颇为豪放的奇女子,刚刚步入婚姻的她,也曾琴瑟和鸣,更传出赌书泼茶的雅致佳话,可见她也曾有过快乐无忧的时光,而在这期间所写的词,自然而然也是趣味横生,愁字甚少的,比如她回忆往昔时,就曾写过一首《如梦令》,字字句句间可见沉醉兴奋之情。

《如梦令》:李清照最欢快的一首词,写尽少年时代的欢愉与乐趣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常常想起那次在溪边的亭中玩耍,太阳落山,天色已暮,沉醉在自然的美景之中从而忘了回家的路。尽兴之后乘着夜色调转船头回家,却不小心走错地方,误入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却在划桨声中将一滩鸥鹭惊起。

《如梦令》:李清照最欢快的一首词,写尽少年时代的欢愉与乐趣

李清照写这首词的时候,大概是结婚前后居住在汴京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李清照还很年轻,生活也没经历过什么波折,还是那个家世良好的才女。偶然回忆起故乡往事,兴致正起,就写了这么首忆昔词,寥寥数语,像是随性而出,却又句句有意,轻松欢快的氛围里足见自然之美。或许是这时的她还正年轻吧,也没什么愁绪,满心满眼之中,全是属于生活的乐趣与美好,因此不自觉简,就营造了一种优美怡人的意境,给人一种极致的美的享受。

《如梦令》:李清照最欢快的一首词,写尽少年时代的欢愉与乐趣

那个时候的易安大概还是个年幼的女孩吧,毕竟写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也不过十六七岁,以“常记”开头,溪亭日暮里,和朋友一起划船范湖,太过兴奋的大家连来时的路都不记得了,但天色渐晚,回程之时就走错了地方,将船驶进藕花之中,一时之间大家更兴奋了,于是叽叽喳喳混着船桨往回划的声音,将岸边的那些鸥鹭都惊动了,一时之间,鸥鹭满天飞,这场景却是十分有意思的。

《如梦令》:李清照最欢快的一首词,写尽少年时代的欢愉与乐趣

少男少女,不知愁为何物,一群人一起在一起,只知谈天说地,游玩赏乐,天真烂漫里又可见青春的朝气。“沉醉”二字将李清照那时的欢愉展现的淋漓尽致,又“不知归路”可见兴致盎然,直到“兴尽”方才知回舟,却因“不知归路”而“误入藕花深处”,急着出去,却又惊动那“一摊鸥鹭”。整首词虽短,却画面感十足,让人不禁感叹年轻真好,估计晚年的李清照重读自己这首词,也不免感叹一句人生无常吧。想这之后李清照都有什么词呢?却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亦或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对比,足以窥见李清照一生之坎坷,心境变化之大了。

《如梦令》:李清照最欢快的一首词,写尽少年时代的欢愉与乐趣

总记得辛弃疾词里那句“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李清照倒是没有强说愁,但少年的她估计是真不懂的愁为何物,所以才能写出这么一番逸趣横生的词,中年之后的她,倒是不用强说愁了,终归是满身的愁。或许这样的人远不止李清照,故而长大之后的我们,就总想着回去那青春无忧的时光。谁还没有纵情欢愉而忘归家的经历呢?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笑置之,但心里总是十分欢快的。

《如梦令》:李清照最欢快的一首词,写尽少年时代的欢愉与乐趣

人生得有多艰难,才能让那个曾经“沉醉不知归路”的女子变得满腹哀愁呢?纵观易安的一生,只觉得人生着实不易,国家剧变,最亲密的丈夫也渐渐让人失望,二婚的对象却别有所图,还有好多好多,埋藏在心底的愁绪。可易安纵然如此多的愁,却依旧果断的做自己,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使得这首她一生中少有的《如梦令》却成为她难得的过往。可见李清照年轻时其实是个十分有趣的人。

《如梦令》:李清照最欢快的一首词,写尽少年时代的欢愉与乐趣

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一段时光吧,只如今回忆起来,依旧是满满的欢愉与怀念,毕竟欢快的时光并不多得,以至于曾经的一颦一笑,一段有趣的经历都能成为我们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回忆,也成为心中永藏的慰藉与永存的温暖。那是我们回不去的少年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