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好的起跑線在哪裡?

提問官大師兄


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樂觀的心態。

一、熱愛讀書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讀書我們可以豐富我們的閱歷,增長見識。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我們能夠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二、今日事今日畢

本來學習就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作為學生的我們要自覺主動的完成✅學習任務,不能靠父母以及老師的監督。不要拖沓,要及時並且認真地完成課堂作業。

三、自信

雖然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會失敗。我們要敢闖敢幹,不輕言放棄,要相信我們自己可以,相信我們有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四、專心致志

在我們學習的時候要專心一致,不要三心二意,集中精力去解決問題。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

五、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我們取得一定成績,不要洋洋得意,止步不前。我們要承認我們取得的,僅僅是階段性勝利✌️,不要膨脹,目中無人,要謙虛,慎言慎行。

六、積極樂觀的心態

遇到事情,我們要想辦法去解決,不要急躁,相信所有的坎坷都只是紙老虎,只要我們足夠堅強,我們一定可以迎難而上,渡過難關。


黎明前夕


我們常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孩子的起跑線在哪裡?好多人很茫然。

補習班?特長班?

no!no!no!

從和女兒相處的十八年的經驗看,是家裡。你有質疑?允許!且聽我慢慢細細道來。

有句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在哪裡?當然在家裡啊!

我愛看書,是那種看過就忘的,可是這不妨礙我家裡有書。女兒小的時候,我看書時她就湊到我跟前,說寶寶也要看!我就把我看的書讀給她聽。慢慢地我發現她聽我讀書比看動畫片都專注,我就開始刻意的給她讀一些寶寶聽故事之類的書,她饒有興致,有時候還會模仿著複述個八九不離十。

那會兒信息來源渠道沒有現在廣泛,也沒有那麼多育兒專家講座,帶孩子就像摸著石頭過河。我就那麼摸索著帶她讀課外書。也養成她喜歡讀書的習慣,一直就堅持到了現在。

今年女兒高中畢業了,文科生,高考成績592,語文成績125。這個成績對於資質平庸的我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現在想想,如果我自己在女兒年幼的時候成天追劇刷手機,估計孩子也無法養成這個受益終身的習慣。

所以說孩子的起跑線在家裡。



嬋語初心


01

什麼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孩子的起跑線是在小學或者幼兒園,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達娜.薩斯金德醫生的《父母的語言》中提到:經過大量研究和收集數據後發現,孩子的早期語言環境對孩子一生起著決定性影響。用語言幫助兒童塑造強大的學習型大腦,這才是讓孩子不再”輸在起跑線上”的關鍵。

簡單來說,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與孩子的親子溝通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核心。

02

三歲前就已出現起跑線,你助力孩子奔跑了嗎?

在孩子三歲前,人類大腦掌握思考和學習的區域就開始發揮作用。一旦思維開始發展,孩子的差距就已經拉開。而此階段大多數嬰兒還是由祖輩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帶,你可能會認為等孩子上小學或到幼兒園時才親自教育就可以了。殊不知,你已經錯過孩子早期最佳語言發展時期的培養。

其實,早有貝蒂.哈特與託德.李斯利兩位學者的一項長達三年的研究證明:當孩子長到三歲時,來自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兒童,比來自接受福利救濟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量,累計多出3200萬。

03

親子溝通過程中,怎樣運用詞彙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1. 構建理想的腦回路

大腦中的神經元是能轉化成不同的潛力的。連接神經元的是類神經連接,但大腦會自動切斷不必要的、不用的類神經連接。

想要孩子在數學空間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自控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發展優秀,父母提供給孩子的早期語言環境就要大大地刺激這些優秀的類神經連接,激發先天潛能。

04 具體來說,就要從這些方面開始與孩子有意談話交流:

①用數學空間詞彙的豐富性激發數學潛能:

大眾刻板印象會認為:女孩的數學能力不及男孩。有一項研究表明,女孩在兩歲以下時接受父母數學談話是男孩的一半。而實際數學測試成績時,人們都高估男孩的數學能力,低估女孩的數學能力。因社會和父母對女孩數學的偏見阻礙女孩數學潛能的發展。當你的自我印象是:我並不擅長數學時,你就會面臨學習數學的困難。

② 培養成長型思維,告訴孩子努力才是成功的關鍵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智力能通過各種挑戰得到提高,這也應了那個老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具備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勇於接受挑戰,獲得更大的成功。敢於挑戰困難,也是創新能力發展的條件。

③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及執行力,多用建議型語言

眾所周知,自控力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想要孩子課堂上坐得住,課後自主獨立學習,那麼,在教導孩子時,就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學習,成為“自己的主人”。

如在孩子玩完玩具後,父母應對孩子說:“玩完玩具,我們應該怎麼做?”這樣是支持孩子擁有對玩具的“自主權”,多采用“建議型語言”,引導孩子做出選擇,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行為的主體,從而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④在親子溝通過程中,也要注意掌握溝通方式的“3T”原則

共情關注、充分交流、輪流談話。在數字時代,與孩子互動時,應儘量關掉電子產品,讓陪伴的質量最優化。(3T原則交談是個大課題,我會在今後文章中具體總結)

學會這些方法後,願你也能輕鬆養育聰明寶寶。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喜歡閱讀、寫作。我在育兒路上不斷學習,也樂於分享科學、輕鬆的育兒知識。如果你覺得我的育兒方法對你有啟發,歡迎【關注】我,育兒路上一起成長。


金媽媽充電學堂


這是一個好問題,也是一個很多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曾幾何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如皓日當空引導者一批又一批中國家長前仆後繼,在所不惜。首先這句話肯定沒錯,但是關鍵在於什麼才是正確的“孩子起跑線”。方向如果錯了,越努力就離遙遠。

很多專家和家長都認為,為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上名校上各種補習班,就是讓孩子比別人贏在了起跑線。這麼說,貌似很正確,但是這沒有抓住孩子成才的根本。首先,我也相信上早教,上補習班上名校。對孩子成長一定會有幫助,但是不是決定孩子成長的關鍵,這只是一種捨本逐末的做法。

那麼好了,什麼才是孩子成長的真正起跑線。

我認為,孩子的最關鍵起跑線不在上什麼學校,更不是各種補習班,而是孩子的家長。

投資巨人巴菲克說,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中了“精子彩票”,出生在一個物質和教育都很好的家庭。為他以後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我不是一個唯出身論者,但是歐美社會,包括我們中國社會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一個好的家庭出身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

所以說家長的成就就是孩子的起點。

家人是不是足夠優秀,家長是不是足夠努力,對於孩子的成功異常重要。你的財富和人脈都會給孩子帶來幫助。

過去我們嚐嚐把出身名門世家的人成為“陽春白雪”,而把普通家庭教育的孩子成為“下里巴人”。誠然,這裡有歧視的程度存在,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有著良好教育家庭出身的孩子,跟普通家庭的孩子的基本素質會有很大不同。

我絲毫沒有貶低普通家庭的意思。但是有著良好家教出來的孩子成功率就會高一些。當然教養與學歷和財富並不完全劃等號。但是父母好的素質一定會影響孩子。

現在那些經常被我們詬病的熊孩子們,都基本證明後邊都有一個或是一對沒有良好素質的熊家長。

除了家長的基因和家長的自身成就對孩子的影響,最重要一個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模式和關心程度有關。

最近頻頻被媒體曝光的幾個高考狀元,無一不跟家長有關。一是家長本身教育程度高,關鍵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投入度高。有一個狀元的爸爸據說每天四點半以後就會手機關機,全部時間來陪孩子學習。

當然我相信絕大多數家長做不到四點半就可以關手機陪孩子。但是你可以在孩子學習時,不看手機,不看電視,陪孩子一起學習總可以吧。

如果說你特別忙,週末陪陪孩子的時間總是有吧。經常出差,每天給孩子打個幾分鐘的電話的時間總會有吧。

孩子遇到什麼困難和問題時,不是批評指責,而是熱心的幫助孩子分析解決問題可以吧。

您是否願意為了孩子,放棄你的各種不良嗜好,放棄你的娛樂時間,是否願意真正陪孩子一起成長。我相信,如果您都是肯定的答覆,你一定也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我們永遠記住一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為孩子播下什麼種子,你就會收穫什麼孩子,但是你根本不想付出,你基本也不要奢求孩子會很優秀。

所以為了比如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各位家長,先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做的夠好。如果不夠好,馬上改正,還來得及。


玉洪說人文


不久前熱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引起了很多中國家長的共鳴。中產階級的父母為女兒上幼兒園用盡辦法。先在富人區買學區房,卻因他們未受過良好教育在面試時被拒,之後託關係找熟人,甚至搬到窮人區,來騙取貧困戶的入園名額。無所不用,只因為他們認為好的幼兒園教育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與此相對的,是一位班主任在網上發聲“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更是孩子的天花板”。這位老師覺得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而且父母的格局和視野,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孩子的發展空間。

上好幼兒園、超前學習、父母自我提升,究竟對孩子的成長而言,真正的起跑線到底是什麼?讓孩子最終贏在未來,父母應該怎麼做?

/ 專家解析 /

起跑線的重要指標是安全感

宗春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研究員)

“家長是孩子非常重要的起跑線”,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人生而不平等的。這種不平等,不是家庭出生論,而是說孩子在母體之中大腦已經受到了不同的刺激。媽媽在懷孕時,婚姻狀態和情緒狀態,通過身體變化已經給胎兒大腦注入了一種信息。孩子的大腦已經形成了不同的應激方式。當然這是無意識的。

其次,我認同“人的命,是家註定的”。孩子早期的教育,什麼是最重要的?很多家長都以為是早期智力開發,這是極其錯誤的。

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和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尤其是0~3歲,安全感決定了孩子的自尊感,決定了孩子未來社會功能的正常發展。

比如,他相信別人,願意融入社會,自我價值感良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否則的話,孩子也許很優秀,但內心不幸福,要通過別人的判斷和評價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安全感對孩子而言非常重要。

歸根到底,孩子聰明與否,未來是否活得有價值、快樂、幸福,取決於早期的家庭環境對他的刺激是否良好、是否安全。

這個安全感,在於父母是否能有效地陪伴,給予孩子積極的反饋,給予支持和認同。再有就是父母能否給孩子充分的樂趣和自由,讓孩子在早期願意去探索,完善大腦發育所需要的外在刺激,為他今後成人,進入社會和學習奠定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礎,這才是起跑線的重要指標。

父母要成為孩子最好的學習模板

夏翠翠(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心理諮詢與服務中心)

養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

明確這個目的,再來看家長都在做些什麼。他們焦慮地將所有的關注點都放在成績和學校好壞上,也非常容易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等問題發生衝突。忽略了讓人幸福的一些要素,比如有好奇心、自我接納,良好的人際關係、健康的身體等。

家長為什麼會這麼焦慮呢?最大的原因是社會的快速發展,會讓人不斷地適應變化而產生焦慮。另一個原因就是家長們追求的目標或價值體系太單一,通常認為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就是成功,成功等於幸福。並且家長關注的這種成功更多是外在的,往往忽略了孩子內在的體驗。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模板。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焦慮會傳遞給孩子,孩子學習到的是對學習的焦慮,對未來的焦慮,而不是如何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孩子成長路上真正的“起跑線”是什麼?就是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活成那個樣子,成為孩子最好的學習模板。

/ 校長支招 /

守護好孩子成長的“自然起跑線”

陳鳳偉(北京史家教育集團副校長)

孩子的成長不是百米賽,是人生“馬拉松”,需要持之以恆,需要在生長的過程中,接受豐富的自然資源、家庭資源、社會資源,需要通過自身和外在的相輔相成,產生主動成長的“後勁”。

孩子的起跑線究竟在哪裡?孩子是自然人,那麼起跑線就是他們的“生理線”;孩子是社會人,所以起跑線還是“心理線”。終究起跑線是每個孩子的人生底線,我們需要做的是守護好底線,幫助他們開啟人生的航線。

既然人生是馬拉松就需要在沿途設置飲水站、導航員、治療處,這就需要教育的作用,需要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幫助,但是奔跑者始終是他們自己。因此教育是30%的開啟,70%的等待,開啟的依據是孩子的成長規律,是自然人和社會人的對接;等待不是旁觀,是在尊重的基礎上提供有意義的協助。

目前充斥最多的“起跑線”就是五花八門的“早教”,是過多知識的堆砌。沒有地基的堆砌是危險的。

把用在孩子身上過重、過早、過多、過高的要求,用在成人社會、用在每一個兒童成長的守護者身上吧,更多地要求我們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建尊重、科學、有序、優質的資源環境,共同為孩子守護好他們“自然的起跑線”。

良好習慣才能決勝未來學習

陳錢林(資深家庭教育專家、碧桂園實驗學校校長)

孩子的成人與成才,早期教育的確重要。但是,早期教育的重心並不是學知識、學技能,更不是這兒那兒的比賽、表演。

習慣教育存在關鍵期。幼兒階段是黃金期,小學低段是白銀期,錯過了這兩個時期再抓習慣,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如果習慣不好,不管怎麼超前都將可能是曇花一現;如果習慣良好,從長遠看,學習就更有後勁。孩子剛上學時成績都不錯,可是到了小學高段、初中時,會逐步兩極分化。實際上,許多落後的孩子,並不是智力原因,更多的根源是習慣問題。

習慣教育,靠學校是不夠的,主陣地在家庭。如果習慣沒抓好,不管到什麼名校,可能都無濟於事。


學緣課堂



在很多年以前,就有這樣的說法,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到底起跑線在哪裡呢?早些年是商家的宣傳,可以是好的奶粉,好的教育,可以是胎教音樂,可以是很多真對嬰幼兒的一些產品。

隨著家長對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視,起跑線逐漸複雜起來。

好的環境:幼兒園、學校、及社區

好的經濟條件: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來支撐孩子的各項消費支出。

好的眼界:可以給孩子提供各方面可以參與的活動與體驗。開闊孩子的眼界。

提前的教育:包括各類的才藝類文化類科學類的培訓,讓孩子樣樣精通。

好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夫妻關係,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孩子良好個性的培養。

其實這麼多讓人應接不暇的起跑線,一方面是商家創造出來的大餅,同時反映的是家長的焦慮。社會鉅變,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很難預測未來會是怎樣的變化。如果希望孩子未來有個幸福的人生,那麼就廣泛撒網,防患於未然。家長越焦慮,孩子越辛苦。


其實要真正的談起跑線,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樣:

1、應該從選擇結婚對象選擇開始,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孩子未來在什麼樣的家庭出生,有什麼樣的父母,這是我們古人所說的命。基本決定了孩子的身體狀況,基因遺傳,智力水平。

2、從受孕時父母雙方的身體狀況。良好的身體是孕育一個健康孩子的基礎。

3、父母的性格基礎個人素質。決定了孩子的家庭氛圍,耳濡目染的環境,以及遇到變故時,反映出來的應對策略。

4、育兒心態。良好的心態可以營造給孩子積極樂觀自信平靜的。能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身上發生的狀況。不會急功近利,在社會的發展及潮流裡迷失。

5、良好的營養及運動及生活節律。安全無汙染的食物,大量的運動,規律的作息時間是保證孩子身體成長的重要基礎。身體健康,是一生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

.........


其實說起來,起跑線很早就開始,而且無處不在。那麼怎麼來判斷呢?

我在諮詢的時候經常給家長建議:從孩子一生的角度去考慮一件事情要不要做?

比如從孩子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的年齡回頭看,學鋼琴重要還是鍛鍊身體重要。是培養興趣重要還是上很多輔導班重要。哪些對他很重要,可以優先選擇。這樣就不至於迷失在外界無數的理論中。

任何時候,去關注孩子都不晚。任何狀況,都要對孩子保有信任與信心。

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個快樂的童年,美好的未來!

#頭條心理情感學院#


心理諮詢師馬靜


家長們常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說著,也在千方百計這樣做著。但是,做得究竟對不對,孩子的起跑線究竟在哪兒?

一、 孩子的第一起跑線在家庭,而不在學校。

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

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

小習慣成就大未來。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於自己的習慣。 好的習慣是人們走向成功的鑰匙,而壞的習慣是通向失敗的大門,你的習慣決定著你的未來。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教養最先來自家庭,學校起到的只是深化鞏固的作用。家庭教育主要是育德的,就是教孩子學會做人。父母一定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做表率,使孩子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教養比文憑更重要。

事業紅紅火火,孩子一塌糊塗。孩子養成不良習慣貽害無窮。

——教育新態度

一、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千萬不要認為上名校才是決定一生千萬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家庭的多半是悲劇;永遠要保持溝通,家長的言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任何缺點和優點都與家長有關,不瞭解孩子就沒有成功的教育。

別把自己的夢想附加給孩子的未來。中國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如此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所謂的重視多多少少有一些扭曲。 我們中國家長和西方家長相比,最大不同點就是我們無法接受我們的孩子將來可能是一個普通人,但是,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這就是現實。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家長,像今天中國學生的家長如此的熱衷於“搶跑”。

在我看來,一個和諧、和睦的家庭最重要。有了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家庭中能夠很自然、很幸福的成長。我相信孩子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

孩子的讀書學習習慣,觀察思考習慣,熱愛勞動習慣,語言溝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立自強能力,遵紀守信意識,愛心感恩情懷,謙虛忍讓品格等等,都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

二、在孩子的人生長跑中,老師只是帶隊兼主教練(或技術教練),學校只是體育運動場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教師是石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三、孩子的第二起跑線在家外校外,在社會,發令員(兼記時員)是政府,總裁判是社會。

當孩子攜帶家庭的習慣教養走出家門,揹負滿腹知識經綸走出校門,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步入社會,走上就業工作崗位,這時,便開始了對家庭教育的檢驗、對學校教育的衡量,開啟了人生機器新的運轉和創新創造。如果說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只是人生長跑比賽中的一段助跑,那麼,社會教育才是人生的實質飛躍。

第一起跑線是基礎,是前提條件,是準備過程,第二起跑線是實踐,是考驗,是終極目的。沒有第一,何來第二?孩子的人生之路能否順利走好,事業成功與否,最終都要接受社會這個總裁判的判定認可。




h寶媽看影視


隨著時代的進步,讓孩子別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越來越響了。

雖然說生在不同環境,接受教育的資源不同,起跑線是絕不一樣,但是,參加過長跑的人都明白,衝刺到最後的,往往是靠的是自己的堅持和毅力。

生活中,學習上,都是同理。好的起跑線是家庭,是父母。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一對嚴於律己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可惜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這點。當然,我們也是不很合格的父母。

孩子要從小養成養學習的好習慣,天下的孩子,沒有幾個不貪戀玩兒,更沒幾個想主動學習。這個要靠父母從小的興趣培養。督促,督查,督導缺一不可。

今年湖南省的文科狀元,是一名很勤奮自律的孩子,她的成功離不開她母親這些年來默默的付出。潛移默化,言傳身教,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學習的方法更是對待生活的態度。

如果你家孩子,父母能做到從小每天講一個故事,寫作業時能靜心陪伴在旁,爭取更多的機會讓ta參加學校組織的大小活動,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我想,今後的ta無論在學校,工作,生活中都不會輸!


阿娟的生活記錄


孩子最好的起跑線在其父母的性格、眼界、學識。

性格決定命運

父母性格不健全,人格不完整,即使才高八斗、家財萬貫、面上風光無限,也不能掩蓋性格不健全帶來的不和睦的家庭關係和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這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人格很難完整,更勿論幸福二字。

眼界決定高度

見多識廣的父母是孩子的指路明燈,父母的言傳身教,讓孩子耳濡目染地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社會練達。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從容淡定,走上社會後,不會被競爭壓力壓垮、不會被光怪陸離迷亂了雙眼、更不會為了權利和金錢迷失了自我。

學識決定內心

“人遺子,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三字經》最後二句清晰地說明了知識對孩子的重要,為了給孩子留下金山銀山而打拼事業卻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和陪伴,不如退一步,將時間用在陪伴和教育孩子。“胸有詩書氣自華”,只有學問和見識才是能陪伴孩子終生,讓他們生活得更有趣更堅韌的無價之寶。


師說中小學教育


孩子最好的起跑線在哪裡?我說:在當下,在今天。

人人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故就有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說,且得到很多人贊同。在此思想的影響下,認為凡是不是出生在北上廣深杭等大城市的孩子,就是“輸在起跑線上”;凡是不能進動輒萬元的貴族學校的孩子,就是“輸在起跑線上”;凡是不能享受家庭提供的優渥生活的孩子,就是“輸在起跑線上”……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但是人們想過沒有,凡具備以上條件的孩子都“成龍”“成鳳”了嗎?——當然沒有。

相反,那些已“成龍”“成鳳”的孩子,他們可能全部來自大城市嗎?全部上過貴族學校嗎?家庭全都富足嗎?——當然不是。

事實上,“英雄不問出處。”無論在那個行業,我們能看到的成功人士,都來自“五湖四海”。因此,所謂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完全是危言聳聽。

對孩子而言,一方面,像競技場一樣統一的起跑線是沒有的,但是有一條更公正還未完全被我們重視的“起跑線”是客觀存在的,那就是——“今天”。

“今天”,它橫亙在所有人面前,誰也多不出一秒,誰也少不了一秒。古今中外,不分東西南北,不論高低貴賤,凡做出一番成績的,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從小抓緊了“今天”,他們從來都沒有虛擲過“今天”。

不要再迷信於“起跑線”了,古人尚且知道“勸君惜取少年時。”在時間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你浪費了今天,你就落後了一天。把孩子的“起跑線”設在“今天”,從“今天”開始,不讓一日閒過,那麼,你的孩子在人生的跑道上永遠不會落後,在人生的競技中永遠不會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