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拍
起跑線應該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要比任何機構任何老師更為重要。
比如說我們家吃飯的時候,不看手機不看電視。孩子從小潛移默化也會吃飯不看手機不看電視。但是我朋友開著電視才能吃飯,因為喜歡那種熱鬧的感覺,所以她家孩子也喜歡吃飯的時候,耳邊有聲音。
其他的事情也一樣,家庭習慣養成之後,很難改。
與其糾結什麼早教還是胎教,不如先改變自己。如果你不希望自己孩子做什麼,那你最好自己不要做什麼。
小黑豆
很多家長都聽說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如果繼續問一句“這句話是誰說的?”可能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說這句話的人當初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出自一位女士~韋鈺,她是我們國家的兩院院士,教育部副部長。她曾經在中國教育報上澄清她的這句名言:我說這句話不是讓家長去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各種校外補課,而且說家長朋友們要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接納的家庭環境。也就是說,韋鈺部長所說的起跑線是家庭,是家庭教育理念為核心的家庭教育環境,而不是補課班,幼兒園等其地方。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下圖就是韋鈺部長。
未成年心理與家庭教育
起跑線是我們田徑賽跑時起點的標誌線,所有的運動員都在同一起跑線公平競爭。今天問題裡的起跑線已經不是運動了,而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多少中國爸媽的豪言壯語,為了這麼一句話,孩子奔走在各種補習班、大小考試之中;為了這麼一句話,開啟“拼爹”、“拼媽”模式;為了這麼一句話,多少家長失去理智,讓孩子失去了快樂的童年。
但您想沒想過,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這句話最早的出處已不可考,但影響力最大的,當數世紀之初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院士所提出的“中國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讓孩子從小浸泡在各種課外輔導班裡,就是贏在起跑線了嗎?孩子從小掌握五門語言,就是贏在起跑線了嗎?孩子成績出類拔萃,這真的能成為人生贏家嗎?現實告訴我們,非也。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年我們找錯了起跑線——起跑線不是讓孩子早認字,早學習,而是父母要用愛來完成對孩子的陪伴。
年輕的父母對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很多的焦慮。嚴格說起來,起跑線並不在學校教育的起始和過程中,而恰恰是家長以及家庭教育的萌芽時期。從生物遺傳學上說,家長的基因決定了孩子奔跑的速度和距離;從社會學上說,家長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決定了孩子奔跑時穿戴的設備;從教育學上說,家庭教育決定了孩子奔跑的起點。所以說,輸在起跑線上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家長把對自己的不滿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的心願,彌補自己過去的缺憾。比如從小缺失了音樂教育的總想著要讓孩子成為鋼琴大師、小提琴王子;不會講英文的家長就一心想讓孩子說一口標準的美式英語;羞於在人前露臉的家長就無論如何也要給孩子報個主持與表演……
家長們都拼命想給孩子提供自己認為的更好的平臺,拼命要把孩子的起跑線往前挪,卻沒有想到自己恰恰是孩子最大的掣肘,如果孩子完全按照家長的想法去發展,最終一定無法突破家長的想象空間。試想,一個從來也沒有出過國的人,又怎麼能想象得出國外的情景呢?一個才剛剛腰包鼓起來的人,又怎麼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貴族生活呢?
所以,家長們不如結合自己和孩子的實際,順其自然,讓孩子自由地發展,家長只在一邊扶持、引導、規範、鼓勵和鞭策,拋開那條令人焦慮的“起跑線”,不去跟其他人盲目攀比,而是讓孩子走適合自己的路,他們才會走得更快、走得更穩、走得更遠。在如今分數當道的學習中,孩子多麼想有個快樂的童年,希望寶爸寶媽們在工作之餘多抽點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奶爸育兒佳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一句典型的培訓機構用來忽悠家長的廣告語!
我認為不存在所謂起跑線的問題。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需要家長關注,都需要家長教授相應的知識。
孩子還在孃胎裡,就可以跟他交流了,撫摸、對話、音樂等等。生下來後,要跟他逗樂、呀呀學語交流、玩耍、鍛鍊,稍大點後要教給他基本生活自理技能,開始識字講故事……
也就是說你一旦生下他,就意味著你要不停地教授他各種知識,直到他能夠獨立地走上社會為止。
文阿哥Vlog
起跑線在家庭的環境上,在父母的教育上,在孩子好習慣的培養上。這才是起跑線真正的意義。
所謂言傳身教,身教的作用要遠遠大於言傳。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想要給孩子一個好的開端。培養良好的習慣,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基礎。而孩子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習慣的薰陶。試想一個生活環境總是亂七八糟,父母總是懶懶散散的家庭。能給孩子培養什麼樣的優良品質呢?
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能給孩子更好的安全感,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信心。幼年時期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父母的陪伴。雙方頻繁的爭執,爭吵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很大的創傷。讓他感覺這個世界是充滿恐懼的。俗話說,家庭是避風的港灣。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家和父母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記得之前聽一個老師說過。父母的房間是什麼樣子的?今後孩子的鉛筆盒和書包就是什麼樣子的。父母連自己的隨身物品都不懂得收納整理,衣物,被褥,亂堆一團。孩子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他玩具必然也是亂七八糟的,隨手亂扔亂放的習慣養成了,還能指望他上學以後書包是乾淨整潔的嗎?學習的思維邏輯必然也是混亂跳躍了。
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對於孩子一定要培養他良好的專注力。注意力集中了,才能在課堂上聽懂老師說的是什麼。才能在閱讀課文的時候不錯字不漏子字。專心認真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差。
所以說,為人父母與其糾結在起跑線上。不如從現在開始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整潔的家庭環境,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只有根基種好了一棵小樹才能茁壯成長。
水深不深只有試試才知道
——HA小馬過河HA
HA小馬過河HA
看你的起跑線指的是學習還是家庭了啊。有人說打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如果能買得起那臺車就隨時買來。如果買不起的話這輩子只有很小的機會能買得起了。當然這個只是誇張的比喻了。不過也是很在理的。一臺超跑幾百萬。普通家庭確實一輩子都買不起。學習方面的話起跑線也還是拼家長的財力和人脈。我們這邊貴族學校幼兒園一年都十幾萬的學費。家長不是在學校捐這個就是在學校捐那個。我們普通家庭的孩子一年才幾千萬把塊錢的學費。根本就不能比的。不是一個級別的。同級別的同學校的隱形土豪也多。隨便一個小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外加補習班一年十多萬算是平常的事。什麼叫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家庭條件才能決定孩子是不是贏在起跑線上。說這麼多最後可以總結兩個字。拼爹。謝謝
兜學卉
1、這是,商家在利用家長的焦慮,乃至社會的焦慮在做文章。
2、黃磊說過一句話: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一場百米賽跑,輸在起跑線上也沒事的。
3、三十歲能夠重讀大學,四十歲能夠重新創業,五十歲能夠去學英語,不都是新時代社會大家所認可、所宣揚的嗎?
4、輸在起跑線上沒事,人生有很多岔路口,在每一個路口,做出關鍵性的選擇,可能比贏在起跑線上更加重要。
穩媽聊育兒
市面上所說的所謂起跑線,其實不過是商家的一個營銷噱頭,不必理會。
真要說“起跑線”,我想就是最初的源頭,那就是父母,是孩子所成長的這個家庭環境。
所以當一個學習成長形的父母,比去報任何培訓班都要實際有用的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也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的素質修養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教育家曾問總統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做駕駛員難呢?還是做父母難?”
總統很奇怪:“這還用問?當然是做父母難!”
教育家也很奇怪:“可是,為什麼做駕駛員就必須先通過培訓,還要考個駕駛執照才行;而做父母的卻可以不接受培訓,更不用通過考試呢?”
當媽媽容易,憑本能就可以,當一個好媽媽那就不容易,需要不斷學習。
所以,在這裡,我認為真要有個起跑線的話,那是這個家庭的環境,是父母。
MOM智慧媽媽
千萬不要被這類的問題給迷惑,還有類似的:決定孩子的不是高考,而是初二和五年級,其實都是教育和培訓機構的營銷策略,讓您更焦慮,或報更多的培訓班。用發展心理學的來看,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每一個年齡的目標。發展心理學大致劃了這麼些個時期,任何時候父母的言傳身教比其他都重要。
不過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是有一定的特徵,需要父母主意培養的,這是心理學家總結的一些階段理論供參。
基本信任對不信任(0-1.5歲)
信任感由生理舒適感,最少的害怕和對將來的理解組成。嬰兒還必須學會調節自己的衝動,而信任自己。
自主性對羞怯和疑慮(1.5歲—3歲)
如果兒童被過分溺愛或懲罰過分嚴厲,就可能會感到疑慮和羞怯。兒童也必須生活於社會之中,尊重別人的意願,學會適應社會規則,而又不過分喪失自己最初的自主感。
主動性對罪疚(3歲—6歲)
認識到他們的最大計劃和最天真的希望註定要破滅之時,就會產生危機。因此,兒童便把社會禁令加以內化,以控制這一類危險的衝動和幻想。
勤奮對自卑(6歲—11歲)
自主性給兒童帶來一種豐富的新體驗,對學習表現出更大的熱情。自卑感的形成是一種虛弱無能的感覺。
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1歲-18歲)
如果一個青年沒有充分地嘗試多種角色,沒有形成一個輪廓鮮明的積極的未來之路,只是將一種同一性強加到他身上,就會形成角色混亂或消極的同一性。
親密對孤獨(成年早期,18-25歲)
青年是卓越的自我專注者,由於未免太全神貫注於自己是誰,以致不能擔任起成年早期的任務—— 達到親密性,只有當一個人確保自己的同一性時,才能在與別人真正共享中忘卻自己;否則,就會體驗到本階段的對立一端—— 孤獨和自我專注。
繁殖對停滯(成人期,25-60歲)
自我整合對絕望(老年期,60歲之後)
答的對嗎,您怎麼看?
請關注我。為您推薦心理學的相關知識。
西康樂
投胎是門技術活,你奮鬥幾十年才擁有的東西,比如說:房子 ,車子,金錢 ,美女,社會地位。也許人家一出生就已經擁有了。你的終點,只是人家的起點,而人家的終點,對你來說遙不可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不好意思,從投胎開始已經輸了。任何國家都如此,這就是貧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