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龙吟》:一句“不以示人”,暴露了他不曾示人的柔弱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苏仙。

他是宋代文坛的天之骄子,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且造诣极高。他的这些技能为他收割了众多称号,如“苏黄”、“苏辛”、“苏鸥”、“唐宋八大家”、“宋四家”等等。

苏轼一生坎坷,几经流放,却生性豁达,活的洒脱。

被困雨中,他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离别,他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感叹历史,他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面对年老,他说“老夫聊发少年狂”。甚至对自己的坎坷流放人生,他都能调侃道“问尔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所以,在所有人的认知里,苏轼都是一个达观者。他就算是面对很多低谷、挫折、甚至遗憾,都能够很快的超脱出来,让自己回归豪放!

苏轼《水龙吟》:一句“不以示人”,暴露了他不曾示人的柔弱

然而,苏轼有一首婉约词,却从头到尾写满了哀伤!

这首词并不是他写给亡妻王弗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是这首和章质夫杨花词的《水龙吟》。他把这首词寄给章质夫后,还特意嘱咐其“不以示人”!

究竟是怎样的一首词,让苏轼不想被人看到?而他不想被人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呢?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歌咏的对象为杨花,即柳絮。

上阙描写杨花的卑微。既算不上花,也没人珍惜,是可以随意丢弃的东西。说它无情,它还有情。想要随风而去,还被黄莺儿影响。

(特别说明:这里涉及到黄莺儿的一个典故。唐代金昌绪的《春怨》里,黄莺儿惊了女子的梦,害她不能在梦里见到自己的丈夫。所以这里的“莺”是个不好的意象。)

下阕抒发伤春之情。杨花飞尽,花落尽。雨后只留下一池子的浮萍。最后一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是将悲伤和盘托出。

苏轼《水龙吟》:一句“不以示人”,暴露了他不曾示人的柔弱

这首词绝对算得上苏东坡最反常的一首词了。很难想象,他这样的豪放派会花功夫花时间咏叹杨花,借景伤情,像极了一个闺中女子!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苏仙如此柔弱呢?还要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讲起。

《水龙吟》创作背景

一、苏轼自身处境

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也就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湖北黄州居住的第二年。

第一次被贬对苏轼的打击是很大的。因为这不仅仅是打击,而是理想的破灭。黄州的苏轼可以说是经历了万念俱灰后的寂灭。虽然这次被贬,对他来说是个转折点,让他之后更加超然。但是,刚去黄州那几年,苏轼是很痛苦的,可以说思想极度苦闷。

苏轼《水龙吟》:一句“不以示人”,暴露了他不曾示人的柔弱

当时的黄州算是蛮荒之地,他从繁华的京城来到这里,还不自由。这样的他确实和闺中的怨妇一个遭遇,甚至更惨一些。所以,词风不自觉就婉约起来,人也不自觉伤春悲秋。

再加上苏轼以前没有遭受过这种大挫折,逆商修炼的还一般,面对这样的打击,他内心不免是脆弱的!

二、收到朋友的书信

这首《水龙吟》是苏轼应和朋友章质夫的一首词。

也就是,是章质夫先给他写了一首《水龙吟》,他给朋友回信的。

试想一下,自己在遭受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十分凄惨难耐。但是人都是这样,那种时候收到亲朋好友的问候,会更加的想哭。

当苏轼收到朋友的词时,心情一定是复杂的。会开心,会哭泣,会心生安慰,也会突然情难自已,想要放声大哭一次。

于是,他就怀着那份复杂的心情,给章质夫回了一首。

苏轼《水龙吟》:一句“不以示人”,暴露了他不曾示人的柔弱

章质夫原词是这样的: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章质夫的这一首《水龙吟》也是写杨花。他借着杨花写思妇。说白了只是想跟苏轼表达一句:我想你了,你还好吗?

而苏轼回给他的词,就不是那种客套型的“我很好,勿念”,而是“我不好,我真的很惨,说多了都是泪”。

从这两首词,不难看出苏轼和章质夫是真朋友!正因为是很铁的哥们儿,苏轼才不想装,不想说场面话,说自己很好。而是,大胆的跟朋友示弱,大胆的跟朋友抱怨了一番。

而苏轼的这一份柔弱的抱怨,恰恰是他不曾向世人展现的东西,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

《水龙吟》中,迷之“不以示人”

苏轼在给章质夫的回信中,特地嘱咐他这首词“不以示人”。

虽然,如今这首词流传了下来,并被我们看到。但是,当时的苏轼确确实实不想被人看到这首词。

苏轼《水龙吟》:一句“不以示人”,暴露了他不曾示人的柔弱

“不以示人”的真正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大致也猜得出几分。无外乎是以下这几种:

一、苏轼心里难以启齿的柔弱

谪居黄州,对他而言是人生的一大挫折。面对这样的遭遇,他始终不想屈服,惹着痛叫自己坚强。然而,在好友面前他不想装,就把脆弱说了出来。

他笔下的杨花,无名无分、无人爱惜,无力的流着泪,像极了自己。

这样的他,他不想让人看到。

二、拼死保护的自尊心

如果这首词被公开了,会有很多人,很多同僚知道他的处境,知道他整天可怜巴巴的模样。所以,他为了自己的自尊,必须让章质夫保密。

三、不是自己风格

这点和自尊心有点相似。堂堂苏仙,写这种闺怨似的婉约词。关键这首词写的幽怨缠绵,寄托着他巨大的心灵哀伤。他不想自己是这个风格。

苏轼《水龙吟》:一句“不以示人”,暴露了他不曾示人的柔弱

种种原因下,苏轼特地写下了“不以示人”四个大字。

然而,在这份“不以示人”的坚强之下,藏着的正是苏轼从不轻易示人的柔弱。

试想一下,苏轼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有喜怒哀乐,懂悲欢离合的正常人。他又怎会没有悲伤难耐的时刻呢?

写在最后

在这世间,每个人都难免遭遇逆境,深感无力。哪怕是在我们看来最为豁达的苏轼,也曾有被孤凄悲凉困扰的柔弱时候。

苏轼《水龙吟》:一句“不以示人”,暴露了他不曾示人的柔弱

然而,即使我们都有脆弱的权利,也应该拿出勇气,给自己一个浴火重生的机会。

就像苏轼,谪居生活并没有打败他。他收拾心情,逆风翻盘,成了天地间独一无二的苏仙儿!

正如泰戈尔所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