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龙吟》中,恨西园落红难缀,如何理解?

​问题:“不恨此花飞尽,而恨西园、落红难缀”如何理解?


前言

这三句出自苏轼的《水龙吟》,以一首以次韵形式写成的杨花词。

这里比较令人狐疑的是这个“缀"字,单独看这首词不是太好理解,需要结合章质夫的原词,以及苏轼的这首词的上下语境来分析。

下面先分别欣赏一下这两首的原貌。

苏轼《水龙吟》中,恨西园落红难缀,如何理解?

一、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次韵,就是使用原词的韵脚,而且次序必须一样:坠、思、闭、起、缀、碎、水、泪。

章质夫,即威武全才的北宋名将、诗人章楶。

苏轼《水龙吟》中,恨西园落红难缀,如何理解?

苏轼在乌台诗案死里逃生以后,贬到黄州作团练副使。此时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吟》盛传一时,苏轼就次韵和了这首词寄给好友,因为担心被小人利用,因此特意叮嘱“不以示人”。

很多人认为,苏轼唱和胜过原作,特别是晁冲之把苏轼比作王昭君、西施,冠绝群芳:

“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诗人玉屑》

王国维也说:

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人间词话》

下面,可以比较一下章质夫的原词。

苏轼《水龙吟》中,恨西园落红难缀,如何理解?

二、章楶《水龙吟 杨花》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上阕写到:燕子忙着筑巢,黄莺懒得歌唱,春花凋残的时刻。河堤上柳絮(即杨花)飘落.....

下阕一开始,写了一个刚刚睡醒的佳人,惊讶地发现春衣上,沾满了如同白雪和琼玉一样的杨花。

可以看出”雪沾琼缀“,是互文见义,沾和缀同一个意思。

苏轼《水龙吟》中,恨西园落红难缀,如何理解?

三、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看过了章质夫的原词以后,知道这个缀和沾一个意思,在苏轼词中,有连接之意。

落红难缀,意思是花已经凋残,没有办法还在枝头坚持,于是就飘落下来。既然是落红,自然就不能“缀“了。

再回头欣赏一下这首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里的此花,是指杨花,即柳絮。落红,就是园中的落花。照应首句: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水龙吟》中,恨西园落红难缀,如何理解?

这个柳絮(杨花)又像花,又不像花。杨花可以随风万里,可以抛家傍路,可以飞得到处都是。

我不怨恨杨花都飞走了,令我伤心的是,西园里,落花一片。有暮春令人伤感之意。

早晨的春雨刚刚停下,杨花去哪里了呢? 古人认为,杨花入水化作浮萍,因此说:一池萍碎。

假如春有三分,那么杨花也有三个归宿。老街认为,可以看作二分”零落成泥碾作尘“,一分”流水落花春去也“。

仔细分辨一下,这不是杨花,点点都是离人的泪水呀。苏轼写即不是杨花,也不是佳人,写的其实是自己的心情。

苏轼《水龙吟》中,恨西园落红难缀,如何理解?

结束语

这两首词,都是咏物词,也有闺怨词的味道,是咏物也是写人,抒发的是一种失落的伤感之情。

关于两首词的优劣,历来有些争议。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为章质夫打抱不平:

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是则然也。

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

魏庆之说,晁冲之这些人贬低章质夫,未免有些不公平,苏轼的词也有不及章词之处。

您觉得,苏轼和章质夫谁的杨花词更好呢?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