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首文采飞扬的《水龙吟》诗词,让人惊为天人,忍不住记下来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自古得到人们的喜爱。而《水龙吟》乃是其中比较常见的词牌,拥有诸多名篇佳句。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文化爱好者。关注我,一起来欣赏3首文采飞扬的《水龙吟》诗词,让人惊为天人,忍不住记下来。

第1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文豪苏东坡。说起苏东坡,肯定很多人都觉得苏东坡是豪放派,所以他的词都是比较慷慨激昂,类似《念奴娇·大江东去》这种豪放的气质。但如果你也这么想,那你就真的错了。其实苏东坡婉约词也写得很不错,像这首《水龙吟》就是苏东坡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文采飞扬,令人拍案叫绝。

章质夫写了一首杨花词,而苏东坡写了一首和词,只不过苏东坡真是大家手笔,他的词作一出,不但盖过了章质夫原作的风采,更让之前之后写杨花的词都黯然失色,没有了光芒。正如古人所说:“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东坡这一首杨花词,好比西施和王昭君,直接让天下女子失去了颜色。

3首文采飞扬的《水龙吟》诗词,让人惊为天人,忍不住记下来

这首词开篇就极好,“似花还似非花”,带有一种忧伤感,真是我见犹怜,何况东坡这种怜香惜玉之人呢?“梦随风万里”这三句化用了唐代诗人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是用闺怨衬托杨花,将没有生命的杨花写得知寒知暖知寂寞,堪称绝妙之笔。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样的结尾更是神来之笔,真的让人惊为天人。杨花、流水、妇女的泪水融合为一,虚中有实,实中见虚,照应了开篇的“似花还似非花”,令人回味无穷。

3首文采飞扬的《水龙吟》诗词,让人惊为天人,忍不住记下来

第2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辛弃疾与苏东坡合称苏辛,乃是南宋豪放派的杰出人物。辛弃疾豪放处不废婉约,所以虽然语言慷慨,却又有一股子让人回味的妙处。与辛弃疾相比,豪放派末流只知道大喊大叫,粗豪劣质,更突出了辛弃疾高明太多。

这首《水龙吟》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开篇写景空阔无比,奠定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比较开阔和深沉的。也就是说,若不是这“楚天千里清秋”,也无法引出辛弃疾的英雄才气,可以说开篇就一鸣惊人了。“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几句乃是直抒胸臆之语,宛若口语,却让人感受到辛弃疾心中那种深沉的悲哀,让人感受到他怀才不遇的悲愤。

辛弃疾写词的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用典,这首词也鲜明体现了这一点。不管是世说新语中张翰因秋风而思念鲈鱼和家乡,还是刘备对求田问舍的鄙夷,又或者是桓温感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都体现了一种英雄之气。而古时候的英雄照应到眼前无奈,辛弃疾也只能感叹一句:“又有谁能擦去我的英雄泪呢?”

3首文采飞扬的《水龙吟》诗词,让人惊为天人,忍不住记下来

第3首,《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朱敦儒。这首词蕴含了靖康之变的时代悲哀,也蕴藏了朱敦儒自己的身世之感,可以说豪放之中有悲伤,悲伤之中有傲骨,既是反映出那个时候大厦半倾的无力感,也反映出个人报国无门的无奈感,令人一见而惊为天人。

词的开篇写长江水,“云屯水府,涛随神女”,真是波涛千里,足以让人开眼开怀。而词人看到一片壮阔,却感到自己的一生惆怅,“年华将暮”,没有实现自己的英雄壮志。所以用巢父、许由这些隐士的典故来说人生如梦,早知如此,还不如早点隐居,反正隐居不隐居,都是做不了事业的。

这是朱敦儒的悲愤之语,但是他回顾人生,却又感叹金兵妖氛未扫,无法真正脱离这种家国责任感。但越是有责任感,越是感受到“可怜无用,尘昏白羽”的无用武之地的痛苦。因此,朱敦儒表示自己就好像是隐居的诸葛亮一样,只能吟诵梁甫吟,流下痛苦的泪水,却无法对宋朝的时局有所改变,只能眼睁睁看着宋朝步入吴国孙皓灭亡的悲剧。

3首文采飞扬的《水龙吟》诗词,让人惊为天人,忍不住记下来

大家还知道哪些水龙吟诗词呢?你们自己有创作古诗词吗?欢迎留言哦。如果你们喜欢诗词文化,也请关注一下我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