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疾控人:他是防疫一線的“幕後”戰士,卻與病毒貼身肉搏

他們離病毒最近,直麵人們看不見的防疫戰場;

他們加班加點高速運轉,每次檢測如同“生命闖關”,只為儘快拿出結果;

他們,便是防疫一線的“幕後戰士”——實驗室病毒檢測工作者;

程棟,就是其中默默付出的一員。

疫線疾控人:他是防疫一線的“幕後”戰士,卻與病毒貼身肉搏

“我是黨員,更要堅守”

“我是黨員,更要堅守在防疫一線,我們能做的就是快速準確地檢測出結果,我們是在和時間賽跑,儘早反饋結果,就能及時控制傳染源,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持。”從戰“疫”開始的第一天,新鄉市疾控中心的程棟就和同事們開始了24小時的堅守和隨時待命,他們不顧安危、不分晝夜、全員上崗,保證做到隨到隨檢,快速、準確出具檢測結果。

“幕後”戰士主動請纓戰疫情

疫線疾控人:他是防疫一線的“幕後”戰士,卻與病毒貼身肉搏

2月21日11點43分,新鄉市疾控中心接到通知,選派兩名疾控人員加入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防疫隊。程棟毫不猶豫的向單位報名,並提交請戰書,請求支援武漢。他說:“一名黨員就是一名先鋒戰士,‘衝鋒在前’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基因。武漢是我第二個故鄉,那裡有培養我的恩師,那裡有我多年同窗的好友,看到武漢受難,我不能袖手旁觀,我想盡自己所能,為武漢出一份力!”

進入PCR 實驗室檢測病毒核酸,到確診病人密切接觸者家中採集樣本,他從不畏懼:“多年與HIV打交道習慣了,我不怕。”他的話不多,但字字鏗鏘有力,單位同事都被他深深感動,就這樣,他帶著全市人民的囑託來到了讓他日夜牽掛的武漢。

2月23日晚,十二名防疫隊員抵達武漢,整理好物資和行李已經到深夜。防疫隊員在駐地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建立了臨時黨支部,程棟同志被推選為支部青年委員,開啟了支援武漢的防疫道路。

第二天一早便來到礄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防疫隊檢測採樣組與前期進駐的國家疾控中心老師進行工作對接,之後,礄口區疾控的核酸檢測任務將由河南省防控隊檢測組獨立承擔。程棟積極向國家疾控中心老師瞭解樣本登記、標本處理、核酸提取、體系配置、PCR擴增及結果報告等實驗流程,以及核酸提取儀、熒光定量PCR儀等設備的操作,現場完成了54份樣本的檢測。

疫線疾控人:他是防疫一線的“幕後”戰士,卻與病毒貼身肉搏

▲程棟主動申請每日為同志們取餐(在武漢)

拆包如“拆彈” 檢測如闖關

疫線疾控人:他是防疫一線的“幕後”戰士,卻與病毒貼身肉搏

拆除樣本包裹,看上去簡單,其實危險重重。提取核酸時如有不慎,病毒就可能通過溢灑、氣溶膠等不同方式對他們造成危害。即使工作繁雜又危險,河南防疫隊檢測組的成員們總是互相打氣鼓勵,積極面對,遇到問題都共同解決,組員配合默契。

短短的半個月時間,檢測量高達2989份,從第一週的487份,第二週增加到2056份,單日最高檢測量413人份,日均檢測187人份,最長實驗室單次工作時長接近六個小時,每次出來,必定是:汗流浹背、全身溼透、臉上勒出一道道的N95口罩印記、鼻樑被磨紅磨破皮……

每天完成全部的檢測工作,都會到晚上11點,接著回到17公里外的駐地,按照駐地醫療隊的管理要求,通過步梯回到位於8樓的房間才能休息。他沒有絲毫怨言,他說:“我不苦,我不累,武漢也是我的第二個故鄉,能為武漢盡我自己的一份力,我很驕傲”。也正是如此,檢測組得到國家專家和區疾控領導及同事的高度認可和讚揚,稱河南援鄂檢測組的專家都是“鐵人”。

疫線疾控人:他是防疫一線的“幕後”戰士,卻與病毒貼身肉搏

疫線疾控人:他是防疫一線的“幕後”戰士,卻與病毒貼身肉搏

▲程棟利用休息時間為河南科技學院學生黨員講黨課(在武漢)

沒有大家 哪來小家

堅毅、充滿朝氣、擁有強健體魄的他,每天從早上8點幹到深夜,對他來說已是家常便飯。但,每當明月高掛,他卻心生歉意:膝關節手術休養在家的父親、牽腸掛肚的母親、年僅5歲的兒子,照顧老小的妻子……然而他更明白“舍小家,為大家”,發一條報平安的短信,收拾起心情,迎接明天的戰“疫”!

致戰鬥在一線的疾控工作者

魏芳 (程棟的妻子)

久盼新年共聚歡,豈料瘟疫降人間。

孤島江城眾馳援,國人齊心渡難關。

疾控英雄壯心志,力戰頑疾奏凱還。

待到雲開見豔陽,九州四海共晴歡。



供稿 | 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防疫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